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卷毛与白毛B. 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C. 豌豆子叶的黄色与绿色D. 小麦有芒与无芒
    【答案】A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狗的卷毛与白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子叶的黄色与绿色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
    D、小麦有芒与无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2. 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4次,在F4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A. 1/16B. 9/16C. 7/16D. 3/16
    【答案】A
    【分析】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包括AA和aa)所占的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都为(1-1/2n)/2。
    【详解】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的比例是1-(1/2)n,所以Aa的杂合体连续自交4代,即F4中杂合子比例为(1/2)4=1/16,A符合题意。
    故选A。
    3. 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核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 )
    A. 联会
    B. 同源染色体分离
    C. 着丝点分裂
    D.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说明染色体已完成了复制,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
    【详解】A、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联会,所以可能发生,A正确;
    B、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所以可能发生,B正确;
    C、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所以不可能发生,C错误;
    D、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D正确。
    故选C。
    4. 下图是一色盲家族的系谱图,7号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1B. 2C. 3D. 4
    【答案】A
    【详解】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7号个体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5号个体,而5号个体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1号个体(2号个体正常,不含色盲基因)。
    故选A。
    5. 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的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
    B.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C. DNA中,A与U配对,C与G配对
    D.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答案】C
    【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详解】A、DNA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形成的结构,排列在外侧,A正确;
    B、双螺旋结构是DNA特有的空间结构,B正确;
    C、U是尿嘧啶,是RNA的成分之一,DNA中与A配对的是T,C错误;
    D、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不同的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故选C。
    6. 下图是某个动物体内部分细胞分裂的图像,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个体的性别为雄性
    B. 细胞①和细胞②中均有2对同源染色体
    C. 该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
    D. 细胞①和细胞③中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D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的移向两级;
    (5)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由图可知,细胞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②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细胞①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该细胞为均等分裂,由此可判定该动物为雄性,A正确;
    B、细胞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②为有丝分裂中期,两细胞中均有2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该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为8条,C正确;
    D、细胞③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
    故选D。
    7. 将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多代培养的细菌转移到15N 培养基中,培养两代后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应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2、全含15N的DNA分子比纯合14N的DNA分子密度大,在密度梯度离心试验中,只含15N的DNA分子均位于试管下部,只含14N的DNA分子应位于试管上部,而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位置应位于前两者之间。
    【详解】将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多代培养的细菌转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两代后,得到22=4个细菌,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应为一半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另一半是两条链都含15N,则条带数是一半的重带,一半的中带,B正确,故选B。
    8. 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 ①B. 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A
    【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详解】A、图①中父母正常,而女儿有患病,则必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图④中父亲患病,而子女都有正常个体,则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
    C、图③中母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则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C错误;
    D、图②中父母都正常,而子女中儿子患病,则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9. 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 杂交、杂交B. 杂交、测交
    C. 自交、自交D. 自交、测交
    【答案】D
    【分析】鉴别方法:
    (1) 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 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 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
    (4) 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 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省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动物不能自交,因此鉴定一只黑色豚鼠是否是纯合子可采用测交法,D正确。
    故选D。
    10. 在研究杂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的遗传中,若令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是Yyrr的概率是( )
    A. 1/2B. 1/4C. 1/8D. 1/6
    【答案】C
    【详解】Yy×Yy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yy=1:2:1。则Yy占比例为1/2。Rr×Rr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则rr占比例为1/4,所以基因型Yyrr的概率是:1/2×1/4=1/8。
    故选C.
    1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 孟德尔所做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不同定律
    【答案】B
    【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表现型,因此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B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了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12. 如果用 3H、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同位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 3H、15N 和 35S
    B. 可在 DNA 中找到 3H、15N 和 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35S
    D. 可在 DNA 中找到 15N、32P、35S
    【答案】B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模板: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因为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考虑DNA的半保留复制,可在 DNA 中找到3H、 15N、32P。蛋白质不进入噬菌体,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子代噬菌体中不会出现35S,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在家鼠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白色与黑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的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 )
    A. 1/6B. 5/6C. 1/8D. 5/8
    【答案】B
    【详解】设黑色与白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一黑色家鼠AABB与白色家鼠aabb杂交,后代F1AaBb表现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F2中出现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其基因型分别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aabb。因此,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2+2+4+2)÷12=5/6,故选B。
    14. 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
    A. 1/2B. 1/4C. 1/6D. 1/8
    【答案】D
    【分析】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
    (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③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 。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
    【详解】一个DNA分子复制3次后生成8个DNA分子,因为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2条被15N标记的DNA链只能分开到2个子代DNA分子中,故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含有被15N标记的母链,8个DNA共含有8×2=16条脱氧核苷酸链,因此被15N标记的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2/16=1/8。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下列关于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B. 一个双链DNA分子中,若A占20%,则G占30%
    C. DNA的复制可能会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 DNA的复制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可以同时发挥作用
    【答案】BCD
    【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NA分子双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2、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
    B、一个双链DNA分子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数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若A占20%,则G占30%,B正确;
    C、DNA存在的场所都可能发生DNA分子复制,故DNA复制可能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中,C正确;
    D、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因此DNA复制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同时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BCD。
    16. 生物学研究中用到了很多科学方法,下列关于有关科学方法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B. 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C. 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差速离心法证明了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答案】ABD
    【分析】孟德尔运用假设-演绎法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假设-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 的结构。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 的结构,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科学家用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了 DNA 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错误。
    故选ABD。
    17. 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调查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 1、3 均为杂合子
    C.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7 患病的概率 是 1/2
    D. 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 7 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4
    【答案】ABD
    【分析】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2.题图分析,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1号父亲有病,其儿子有正常和患病的,说明不可能是伴Y遗传;其有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不可能伴X显性遗传。
    【详解】A、该病的遗传方式若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患病时,5必患病且3必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2、4的基因型为aa,1、3又表现患病,则1、3均为杂合子,B正确;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判断5为杂合子,若6为AA,则7一定表现正常,若6号为Aa,则7号为患者的概率为1/4,C错误;
    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5的基因型为XAXa,6的基因型为XAY,由此得出:7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D正确。
    故选ABD。
    18. 半滑舌锡(2n=42)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洋鱼类,性别决定方式为 ZW型,雌性个体生长快、个体大。研究发现,高温和低温处理均可使该鱼雌性个体性反转成雄性(WW个体不能存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Z、W 染色体可以联会、分离
    B. 半滑舌蝎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 性反转雄鱼与正常雌鱼杂交,可提高子代雌鱼的比例
    D. 若隐性雄鱼与显性雌鱼杂交,通过子代性状就可以把雄性和雄性分开
    【答案】ABC
    【分析】性别决定的方式很多,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是常见的方式,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有两种XY型 和ZW型;XY型性别决定中,雄性的染色体组成为常染色体+XY ,雌性的染色体组成为常染色体+XX ,而ZW型性别决定中,常染色体+ZZ表现为雄性,常染色体+ZW表现为雌性;人和大部分动物为XY型 , 鳞翅目昆虫、鸟类为 ZW型。
    【详解】A、Z和W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会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分离,A正确;
    B、题意显示,半滑舌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研究发现高温和低温处理均可使该鱼雌性性反转成雄性(WW个体不能存活)。”显然,半滑舌鳎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C、雌性性反转为雄鱼后性染色体仍为ZW,因此性反转雄鱼(ZW)与正常雌鱼(ZW)杂交,由于WW个体不能存活,因此后代雌鱼(ZW)的比例为2/3,而不是1/2,因此可提高子代雌鱼比例,C正确;
    D、若隐性雄鱼与显性雌鱼杂交,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不能通过子代性状把雄性和雄性分开,只有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成,才能通过子代性状就可以把雄性和雄性分开,D错误。
    故选ABC。
    19.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 F2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5/6
    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AB
    【分析】题图分析: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
    【详解】A、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A错误;
    B、F2弱抗性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无纯合子,B错误;
    C、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全部抗病植株自交,RRbb后代全部是抗性,Rrbb自交,后代抗性∶不抗性=3∶1,因此F2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的比例是2/3×1/4=1/6,抗病植株占5/6,C正确;
    D、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rrBB、rrBb、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用测交法判断F2易感病个体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A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7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 蝴蝶的翅色中紫翅(A)对黄翅(a)为显性,眼色绿眼(B)对白眼(b)为显性。让紫翅绿眼蝴蝶和紫翅白眼蝴蝶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其性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蝴蝶的翅色与眼色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律。
    (2)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紫翅绿眼)、___________(紫翅白眼)。
    (3)子代F1中紫翅绿眼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4)子代F1中黄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如果让F1中两只黄翅绿眼蝴蝶交配,得到的F2中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
    (2)①. AaBb ②. Aabb
    (3)①. AABb或AaBb ②. 3/8
    (4)①. aaBb ②. 1/8 ③. 2 ④. 黄翅绿眼:黄翅白眼=3:1
    【分析】分析柱形图:紫翅:黄翅=3:1,因此亲本基因型是Aa×Aa,绿眼:白眼=1:1,因此亲本基因型是Bb×bb,综合2对等位基因亲本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是AaBb,紫翅白眼蝴蝶的基因型是Aabb,F1中出现4种表现型,因此可判断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控制蝴蝶翅色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实验中所用亲本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是AaBb,紫翅白眼蝴蝶的基因型是Aabb。
    【小问3详解】
    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F1中紫翅绿眼基因型是AABb和AaBb,AABb占的比例为1/4×1/2=1/8,AaBb占的比例为2/4×1/2=2/8,因此紫翅绿眼所占的比例是1/8+2/8=3/8。
    【小问4详解】
    AaBb×Aabb,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绿眼:黄翅白眼=3:3:1:1,黄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是aaBb,所占比例为1/4×1/2=1/8。如果让F1中两只黄翅绿眼蝴蝶(aaBb)交配,得到的F2中表现型有黄翅绿眼和黄翅白眼,比例为3:1。
    21. 亨廷顿舞蹈病和血友病、白化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亨廷顿舞蹈病患者常于症状出现后的4~20年间死亡,请回答下到问题:
    (1)据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分析,若女儿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双亲的可能情况是有______。(多选)
    a.双亲都患病 b.父亲患病母亲不患病
    c.双亲都不患病 d.母亲患病父亲不患病
    (2)对某个家系调查发现: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和一个患血友病的女儿如图1所示,请分析该女儿患有血友病的可能原因有______:(多选)

    a.Ⅰ-1和Ⅰ-2产生配子时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Ⅰ-1和Ⅰ-2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Ⅰ-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Ⅰ-2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Ⅰ-2发生了基因突变,Ⅰ-1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某对夫妇中,丈夫为白化病患者而非血友病患者,妻子为血友病患者而肤色正常,他们的儿子患有白化病同时患有血友病,用A、a与H、h分别表示白化病和血友病有关的基因,请推测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该夫妇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用分数表示)。国家二孩政策出台以后,该对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______(用分数表示)。
    (4)对某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能够确定(不考虑基因突变):亨廷顿舞蹈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

    ①伴X隐性遗传②伴X显性遗传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④常染色体隐性⑤伴Y染色体显性遗传⑥伴Y染色体隐性遗传
    (5)在果蝇研究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现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由图1和图2可知,在果蝇灰身和黑身中,显性性状为______:控制直毛和分义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②若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比例为______(用分数表示)。
    【答案】(1)ab (2)ac
    (3)①. aaXHY ②. 1/2 ③. 1/2
    (4)①②⑤⑥ (5)①. 灰身 ②. X ③. 2/5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小问1详解】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若女儿患病(XhXh),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hY和XHXh或都是XhXh,所以,可能情况是双亲都患病或父亲患病母亲不患病,为携带者。
    故选ab。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因型为XHY和XHXH或XHXh,正常情况下后代不可能出现患血友病的女儿,现生出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和一个患血友病的女儿,原因是:
    a.Ⅰ-1和Ⅰ-2同时发生了基因突变,都带有致病基因,a正确;
    b.Ⅰ-1是男性,不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错误;
    c.Ⅰ-1发生了基因突变,变为XhY,Ⅰ-2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正确;
    d.Ⅰ-1是男性,不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错误。
    故选ac。
    【小问3详解】
    丈夫为白化病患者而非血友病患者,则基因型为aaXHY;妻子为血友病患者而肤色正常,则基因型为A_XhXh,他们的儿子患有白化病同时患有血友病,可判断妻子的基因型为AaXhXh,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不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该夫妇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2×1/2+1/2×1/2=1/2,该对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表现型正常(女孩不会患血友病,只看患不患白化病即可)的概率是1/2。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2分析可知:
    ①由于7号为女性患病而12号正常,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①正确;
    ②由于2号为男性患病而5号正常,所以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②正确;
    ③由于代代都有患者,患者的亲代都有患病个体,所以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错误;
    ④由于代代都有患者,患者的亲代都有正常个体,所以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④错误;
    ⑤由于7号、11号为女性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显性遗传,⑤正确;
    ⑥由于7号、11号为女性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隐性遗传,⑥正确。
    故亨廷顿舞蹈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①②⑤⑥。
    【小问5详解】
    ①亲本都是灰身,后代出现了黑身,说明灰身对灰身为显性性状,又因为后代雌雄性表现型比例都是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全部是直毛,后代出现了分叉毛,说明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性状,又因为后代雌雄性表现型不同,分叉毛只出现在雄性中,说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②若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假设相关基因为A、a,则亲本基因型都是Aa,子一代灰身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产生的配子A占2/3,a占1/3,让子一代灰身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AA占4/9,Aa占4/9,aa占1/9,则子二代中的灰身AA:Aa=1:1,其产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再让子二代灰身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三代中AA占9/16,Aa占6/16,aa占1/16,因此子三代灰身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6/16÷(1-1/16)=2/5。
    22. 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A是______酶,B是______酶。
    (2)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
    (3)根据乙图,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中文名称)7______、8______。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图乙中9处氢键而打开双链。现在两条等长的DNA分子甲和丁,经测定发现甲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5)若以15N标记该DNA,则4、5、6范围中的______(填标号,从4、5、6中选择)结构中将出现含量较高的15N。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
    【答案】(1)①. 半保留复制 ②. 解旋 ③. DNA聚合
    (2)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3)①.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②. 碱基对 ③. G=C之间有三个氢键,甲DNA分子中G=C比例高,热稳定性越高
    (4)1/150 (5)①. 4 ②. 1/2##50%
    【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A是解旋酶,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B是DNA聚合酶,以DNA单链d为模板催化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分析图乙可知,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小问1详解】
    从甲图可看出形成的DNA分子中,一条为母链,一条为新合成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是解旋酶,能够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B是DNA聚合酶,以DNA单链d为模板催化形成DNA分子的子链。
    【小问2详解】
    DNA分子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图甲为DNA复制过程,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小问3详解】
    分析图乙可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4是碱基T,7是由胸腺嘧啶、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是碱基对;由于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而甲DNA分子中G=C比例高,热稳定性越高。
    【小问4详解】
    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有2个子代噬菌体含有32P,即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2/300=1/150。
    【小问5详解】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氮的部位是碱基,故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4、5、6范围中的4碱基T中可以检测较高的放射性;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链为模板合成的DNA都发生了差错,而另一条链为模板形成的DNA都是正确的,所以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2。
    23. 下图1-3是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图4是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3所示各细胞中细胞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具有细胞周期的是______ ,图2所示细胞的个体性别为______。
    (2)图2所示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3所示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3)图1-3所示各细胞中,发生基因自由组合是______(填序号),导致图3中A与a的原因是______。与图4中曲线DE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
    (4)图4中CD段对应的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 。
    (5)下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互换的是______段。若细胞分裂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则在染色体正常分离的情况下,该生物最终可形成______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假设n=3)。下图中GH变化的原因是______,IK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图2和图3 ②. 图1 ③. 雄性
    (2)①. 2 ②. 卵细胞和极体
    (3)①. 图2 ②. 基因突变或互换(或只写互换)③. 图1和图3
    (4)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5)①. FG ②. 8 ③.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④. 受精作用
    【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3: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分析图4:该图为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示意图,其中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进行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小问1详解】
    图1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所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1-3所示各细胞中细胞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图2和图3。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图1具有细胞周期。图2所示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该个体性别为雄性。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图2所示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3所示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极体。
    【小问3详解】
    基因自由组合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图3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导致图3中A与a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互换。D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与图4中曲线DE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1(有丝分裂后期)和图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4详解】
    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小问5详解】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曲线A-I段图中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FG段,同源染色体的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对应于曲线中的FG段。若细胞分裂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该生物体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则在染色体正常分离的情况下,该生物最终可形成23=8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曲线图中BC显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增加一倍,此时细胞中发生的变化是有丝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过程,GH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胸中,因而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K段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恢复到n对,则此时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24.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赫尔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不是标记在同一种噬菌体上,这其中蕴涵的设计思路是: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
    A. 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 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 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 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4)上述实验中,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5)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被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侵染细菌时,理论上应将______全部注入细菌体内,离心后沉淀。
    (6)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
    【答案】(1)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
    (2)大肠杆菌 (3)C
    (4)①. 不能 ②. N元素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5)噬菌体的DNA (6)①. 部分含32P的噬菌体被细菌裂解释放 ②. 是 ③. 含32P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含32P的噬菌体会到上清液中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与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小问1详解】
    赫尔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不是标记在同一种噬菌体上,其目的是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
    【小问2详解】
    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故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被35S标记,然后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这样噬菌体就被35S标记。
    【小问3详解】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以及细菌的氨基酸作为原料,C正确。
    故选C。
    【小问4详解】
    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因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N元素,DNA也含有N元素。
    【小问5详解】
    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被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侵染细菌时,理论上应将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细菌体内,离心后沉淀。
    【小问6详解】
    a、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部分含32P的噬菌体被细菌裂解释放出来,因T2噬菌体颗粒质量较轻,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b、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因T2噬菌体颗粒质量较轻,离心后含32P的噬菌体出现在上清液中,从而产生实验误差。

    相关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