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01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02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亘( )古至今,英雄辈出。他们中有叱咤( )风云的政治家,有决战千里锲而不舍的军事家,有博学ruì( )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正是英雄们非凡的气质唤起了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引导我们不断向善、务实、求美,努力把平凡的人生活得精彩,并抵达jiǒng( )乎不同的人生境界。
    【答案】①gèn ②zhà ③睿 ④迥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亘(gèn)古:整个古代;终古。
    叱咤(zhà)风云: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ruì(睿)智:英明有远见。
    jiǒng(迥)乎不同:完全不一样。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大家有一个健康身体,请饭后切忌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B.学校将全面排查并整治校园内各项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C.经过朗诵比赛,使人们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D.能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否定不当,删去“切忌”或“不要”;
    C.缺少主语,删去“使”或“经过”;
    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故选B。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①这绝非危言耸听。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②④①③⑤B.④③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D.①②④⑤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这里的中心话题应是④强调“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危害;然后阐述了具体的危害①③⑤,①“这”指代③中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⑤用科学研究证明上两句观点,因此首先是③①⑤;最后以②作结得出了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故选B。
    4.诗文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韩愈在《晚春》中用拟人的手法写杨花榆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唐代王翰在《凉州词》中写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之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爱国诗词:________,________。
    (7)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________,像波涛在澎湃。(《老山界》)
    【答案】(1)何人不起故园情 (2)独坐幽篁里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5)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7)像山泉在呜咽
    5.你所在的班级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策划主题活动】围绕活动,请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征集活动形式】本次活动,你们班级将开展三项小活动,现向全班同学征集活动形式。请参照活动一的设计,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爱国名言展示会
    活动二: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
    (3)【分享人物故事】半个学期以来,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邓稼先、花木兰、闻一多……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你在课文学习中对其经历的了解,分析他(她)身上体现的爱国情怀。
    【答案】(1)示例: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肩负民族大业,胸怀天下百姓;
    (2)①示例活动二:爱国人物故事会 ②活动三:爱国诗词朗诵会
    (3)示例:邓稼先,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至伤不懈,体现出一位科技工作者对祖国的深情;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体现了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爱国情怀;闻一多,为争取自由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以宝贵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言和行,体现出一位卓越学者的爱国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设计主题语。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以对联的形式。
    示例:情怀系国运,大爱铸国魂。
    (2)本题考查活动的拟定。活动方案的主题“爱国”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即可。切忌偏离主题。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爱国”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爱国”倡议书等。
    示例:爱国小说评论会、爱国故事手抄报。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本学期课文中选择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物,概述其相关事迹即可。
    示例:花木兰:花木兰本是个纤弱的女孩,可她为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保护家人,敢于替父从军;她本是个待字闺阁中的织布女子,但为了国家的安危,敢于面对凶恶的匈奴。她向世人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木兰在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62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6.体会“江山此夜寒”一句中“寒”字的含义。
    7.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6.“寒”不仅指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又指离别之夜诗人内心的寒冷、孤独。
    7.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孤寂怅惘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江山此夜寒”,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写出了诗人因离别而引起的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感。一个“寒”字形象准确地传递了诗人的一片离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诗人情感。
    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寓情于景,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孤寂怅惘之情。
    (二)(18分)
    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欧阳公四岁而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
    C.非复吴下阿蒙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惟读书是务 蒙辞以军中多务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及其稍长( ) (2)或因而抄录( )
    (3)卿今者才略( ) (4)即更刮目相待(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选项中加点的“之”和例句“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B.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杞人忧天》)
    C.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1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欧阳修和吕蒙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答案】8.C
    9.(1)等到 (2)有时 (4)谋略 (5)另,另外
    10.(1)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2)只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D
    12.欧阳修: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读书;背诵很多古人的文章;借别人的书读,有时还亲自抄录。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坦诚豪爽。知错就改——孙权指出他用军中事务繁多推辞是借口,吕蒙马上接受;虚心好学——孙权指出吕蒙学习的必要性、目的和方法、以及可能性之后,吕蒙虚心接受,努力学习,并学有所成;坦诚豪爽——当鲁肃夸赞他的时候,他的回答可见。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名词,幼年丧父的孩子/名词,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B.动词,推辞/动词,告别;
    C.都是副词,再,又;
    D.动词,致力/名词,事务;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到他年龄大些了。及:等到。
    (2)句意: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或:有时。
    (3)句意:你今天的才识智略。略:谋略
    (4)句意: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另,另外。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以:用;荻:芦苇秆;书:书写;
    (2)但:只是;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耳:语气词,罢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例句“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的意思是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之:代词,指书。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的意思是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是送孟浩然到广陵。之:到,往;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意思是;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作枕头。之:代词,指胳膊。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欧阳修:结合甲文“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可知,欧阳修自小就勤奋好学,背诵古人的文章,家中没有书,就去借别人的书来读,并且还将书抄写下来,同时读书时非常专心,废寝忘食。可见他勤奋好学,专心致志,这些值得我们学习。
    吕蒙:结合乙文“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可知,一开始孙权劝吕蒙读书时,他以军中事务进行推脱,当时当孙权以身说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目的和方法后,吕蒙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欣然接受,努力学习,可见他知错能改,虚心好学,再根据“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通过鲁肃的反应,侧面衬托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可见他学习有长进,并且面对夸奖,吕蒙坦然接受,可见他为人坦率真诚。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乙文: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我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于是就去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三)(13分)
    阅读《台阶》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②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后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①)。他忽然(②),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③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④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⑤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又觉得很(③)。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⑥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⑦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⑧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3.依次把文中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醒悟 ②愣住 ③烦躁B.①愣住 ②醒悟 ③烦躁
    C.①烦躁 ②醒悟 ③愣住D.①愣住 ②烦躁 ③醒悟
    14.小说以“台阶”为题有什么作用?
    15.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的句子。
    (1)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从修辞角度:
    (2)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从表达方式角度:
    16.结合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3.B
    14.“台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作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以“台阶”为题,表现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以及他希望得到人们尊重的心愿。
    15.(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嘎叽’地惨叫了一声”,写出了扁担已不堪重负,同时也暗指年老的父亲已不能再承担家庭的重担。(2)动作、语言描写,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说明父亲十分倔强、要强。
    16.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父亲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又谦卑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愣住:通常表示较强烈的状态,达到心理上的木然或惊讶;醒悟:从迷惑、错误中清醒、觉悟过来;烦躁:指烦闷急躁。
    ①空:根据第②段“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后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可知,“他”因为磕烟灰的手感不对而感到迷惑、惊讶,所以表现出怔住的神态,故此空应填“愣住”;②空:根据第②段“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可知,“他”想到了手感不对的原因,因而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故此空应填“醒悟”;③空:根据第⑤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可知,由于父亲腰闪了,闲着没事干,无法承担家庭的重担,因而会感到烦闷急躁,故此空应填“烦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文章第①~③段介绍我们搬了新家,有了新的台阶,父亲感到很不适应;第④段写父亲挑水上台阶时闪了腰;第⑤~⑧段写父亲闪了腰之后,便很少跨出台阶。由此可见,“台阶”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作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根据第②段“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再结合课文父亲认为台阶越高,屋主人的地位就越高,日夜盼望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知“台阶”在父亲心目中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他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题目点明文章的中心。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扁担不会叫,在这里是将扁担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扁担因老旧不堪重负的情景。而此时,父亲也同扁担一样,“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一个“老”字暗指父亲年老,无法再承担家庭的重担。
    (2)本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抢”“推”是动作描写,“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是语言描写,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面对我的关心,他的反应激烈,情绪激动,说明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年老,体现了父亲倔强、要强的性格。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
    父亲认为台阶越高,屋主人的地位就越高,日夜盼望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这体现了他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有远大的目标;立下造屋目标后,他为此付出了长期艰辛的劳动,显示出他的毅力和决心;在建成新屋后他表现得喜悦、局促、不自在,他害怕自己的地位提升会引起别人的不适,这种顾虑体现了他的朴实谦卑;父亲不愿承认自己衰老,体现了父亲倔强、要强的性格。
    (四)(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红
    ①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②“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也能丢。”
    ③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④“来了啊!又来啦!”
    ⑤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⑥“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⑦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⑧“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⑨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⑩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锯)?”
    ⑪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⑫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
    ⑬“吃点么?”
    ⑭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⑮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末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⑯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⑰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⑱“太太,多给了钱吧?”
    ⑲“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⑳“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21)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22)“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23)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萧红散文集》,有改动)
    【注】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17.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8.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赏析下面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20.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
    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答案】17.A
    18.①示例:“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②“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他从容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③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
    19.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
    20.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二: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她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弱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表现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句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表现无边的离愁别绪。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意思是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形容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心与愤怒。
    从文后的注释可以看出,作者当时饥寒交迫、漂泊无定,再根据文章第㉑段“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和第㉓段“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可知,作者萧红仍然关心帮助两个上了年纪的老工人,表现了她关心他人,宽广的胸怀;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1)处要求从词语角度分析,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比如第⑨段“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中的“又”字,结合上下文我们得知,车夫先让“我”给他车上留两块,拿回家烤火用,因为孩子小。“我”同意后,他却留了五块。他看“我”没说什么,于是得寸进尺,再去捡地上的碎的。因此,从“又”字可以看出车夫的贪婪。
    (2)处要求从句子角度入手,如句式、句子长度等。比如第②段“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也有祈使句。“没看见”带有反问语气,车夫居然质问主顾;“要好好看着”带有祈使命令语气,车夫告诫主顾看好木料,防止小偷。由此可以看出车夫的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里,表现了车夫的世故、精明。
    (3)处要求从说话方式入手,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比如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非常恭敬地称“太太”,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出来询问才应答。因为在他们眼里,“我”是主顾,是“我”让他们挣到了钱。但是,他们也不想占“我”便宜,以为“我”把面包钱忘算了,可见他们的善良、诚实、本分,同时与车夫的精明、世故形成了鲜明对比。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根据第⑯段“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可知,这是环境描写,描写得很细腻生动,与前文的紧凑的记叙的情节相比,显得舒缓和谐,文章内容显得起伏有致,读起来非常生动。同时画面中看到的是“蒸汽”,耳边听到的是“炉火”噼里啪啦的响声,同时“我”的脸也被映的通红,根据注释内容可知,作者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而此时的夜晚,“我”感到了片刻的温暖与安定,屋内是如此的温馨和谐,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两篇文章的内容及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异同分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附文中“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知,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我”却没有意识到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我”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多,所以感到“愧怍”,表现了“我”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对自我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她是非常真诚而勇敢的,她的愧怍让人感到很敬佩。
    根据文本内容可知,作者萧红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但仍然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只是让两个老人吃了一块面包,却害得两个老人等了那么久。并且在得知“我”是免费请他们吃的,临走时还千恩万谢。“我”羞愧难当,是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同时也为自己没有能力更多的帮助他们而自责羞恨。结尾处的反问,让我感受到了作者伟大的悲悯情怀。萧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对于老人的感谢,萧红愧得立即心上烧起来,眼泪就要流出来。
    由此分析他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五)名著阅读(10分)
    21.根据小说《骆驼祥子》填写下面表格,完善主人公祥子的社会关系档案。
    【答案】①B 小福子 ②D 孙排长(孙侦探) ③A 大胆泼辣 ④C 正直宽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积累能力。阅读《骆驼祥子》,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祥子妻子虎妞长的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拥有爽快和利落的性格特点。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
    恋人是小福子,性格勤俭善良;她的死是继虎妞难产而死后给祥子的又一次的打击,也是压死祥子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小福子的死使祥子由一位淳朴、正直、善良、能吃苦的普通青年最终变为懒惰、麻木的行尸走肉、“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雇主曹先生待人宽厚,为人正直;曹先生是祥子的雇主,一位旧社会的教书人,知书达理,爱好传统美术,为人非常和气,被祥子称为“圣人”。他教书时候的思想太过激烈被认为是革命党,无奈逃到了上海,风头过后又回到了北平。他对待祥子没有上等人的傲慢,还非常愿意帮助祥子,他自居是个社会主义者,也是个唯美主义者。
    仇人是孙侦探,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孙侦探)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所以他的性格是恃强凌弱。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22.对《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的人生历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觉醒→奋斗B.奋斗→挣扎→觉醒
    C.希望→奋斗→挣扎D.奋斗→挣扎→毁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经历三起三落之后,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从这故事中可以看出祥子的人生历程:奋斗→挣扎→毁灭。
    故选D。
    23.小说《骆驼祥子》以“骆驼祥子”来命名主要包含了哪些含义?
    【答案】(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小说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题目理解。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小说主人公是祥子,这个题目就点明小说的主人公;根据相关情节,祥子被大兵连人带车抓走。祥子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在说梦话时道出了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所以这个题目概括了一个主要情节,即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骆驼”让我们想到是一种负重长途运输的动物,而且不会有任何怨言,结合祥子沉默、憨厚和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可知,“骆驼”一词暗示了祥子的一生也就是逆来顺受、吃尽苦头却终未醒悟的一生。可知,这个题目象征着(或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
    三、(60分)
    24.按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信息;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略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1)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2)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3)
    身份
    妻子
    恋人
    雇主
    仇人
    称呼
    虎妞
    B________
    曹先生
    D________
    性格
    A________
    勤俭善良
    C________
    恃强凌弱
    相关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拼音写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