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徐蓝认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新教材介绍了中国境内各区域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文化和中心性遗址:
据此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多元一体 B.高度集权 C.君主专制 D.由盛转衰
2.《诗经》《尚书》及青铜铭文中屡见“宗周”一词,指周王室或镐京。《诗经》有言“君之宗之”“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
A.井田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度
3.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
A.意图保护农民利益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旨在实现富国强兵 D.着眼于改变经济结构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这一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属于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
A.老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墨子
5.图1为小篆体十二字砖及其释文。推测它是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据是( )
A.其内容是对秦朝的歌功颂德
B.文字字体及“道毋饥人”信息
C.小篆字体及“海内皆臣”信息
D.砖的形状及“岁登成熟”信息
6.中国历史上农民大起义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
B.黄巾起义——大泽乡起义——李自成起义——黄巢起义
C.黄巢起义——黄巾起义——大泽乡起义——李自成起义
D.大泽乡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黄巾起义
7.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无立锥之地”;王莽改制,加重掠夺,致使农民倾家荡产,绿林赤眉应时而起;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毒害、敲诈百姓,“民不堪命,纷纷起义”。据此可知( )
A.两汉农民起义原因完全相同 B.两汉农民阶级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统治阶级激进改革激起民变 D.农民起义根源在于阶级矛盾激化
8.洛阳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却有人在墓志上称自己为“唐尧(五帝之一)之苗裔”“汉高(刘邦)之胤胄”,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汉族先贤,而不是鲜卑拓跋氏。这种情况反映了( )
A. 元氏一族对拓跋氏的不满 B. 该家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C. 洛阳是圣德先贤诞生之地 D. 墓志记载不适合作为史料
9.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445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 )
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 B.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
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0.唐代从租庸调制向两税法的转变反映出( )
A.封建剥削日益加强 B.从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
C.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D.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
11.中国古代在某个领域取得极高成就的人常被尊称为“圣”。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唐朝的是( )
①“医圣”张仲景 ②“画圣”吴道子 ③“书圣”王羲之 ④“诗圣”杜甫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2.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 )
A.创新决策机构 B.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分割宰相权力
13.《金史》记载:“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这描述的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4.南宋学者叶适指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此材料可佐证宋代( )
A.加强边疆治理 B.强化集权存在弊端 C.注重民生问题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1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是( )
①南迁人民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②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③凸显了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时更为明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
A.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B.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C.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D.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17.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18.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元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B.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C.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差 D.相权由分散演变为相对集中
19.下表所示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及的一段史实: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8天内)各部门送进皇宫的奏折及其呈报的事件数量(单位:件)。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
A.朱元璋是古代最勤奋的帝王 B.废丞相导致皇帝负担加重
C.明代初年国家政局极不稳定 D.军机处处理政务能力薄弱
20.郑和七下西洋,累计抵达30多个国家及地区。他对各地首领进行了友好访问,还与各地居民进行了商业贸易等。这体现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 规模庞大 B. 技术先进 C. 和平交往 D. 获利丰厚
2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少数民族按照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突厥——匈奴——蒙古——女真
B.匈奴——突厥——女真——蒙古
C.蒙古——匈奴——突厥——女真
D.突厥——女真——蒙古——匈奴
22.学者研究表明: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B.商业发达已出现商帮
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3.清代中叶出现新的小说类型——侠义公案小说。小说内容大多为皇帝钦点的清官统率侠客,惩暴护民、伸张正义。与传统的“法外维持正义”“重然诺、轻生死”侠义小说迥然不同。这反映出清代( )
A.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B.伦理秩序遭到破坏
C.法治观念日益普及 D.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24.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这体现出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程朱理学影响周边国家 B. 出现总结性传统科学技术巨著
C.四大发明陆续传到西方 D. 出现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请分别写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并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摘编自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辽、夏、金、元等各王朝都是多民族政权,都进行了大幅度的社会改革,适时转型发展,实行了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点的政治治理制度和民族政策,特别是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方面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从秦到清,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中国,其幅员又扩大了许多。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编自甘阳、侯旭东主编《中国史八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含义,并列举与此相关的西周的政治制度。(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辽、夏、金、元的政治治理制度,并简析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法令,宣布私自盗铸金钱者死罪,并废除一切旧币,发行“五铢钱”,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汉武帝增设大农部丞对郡国盐铁官进行整顿,并设置36处盐官,分布在27个郡;至少设置48处铁官,分布在40个郡国;对于小邑和乡村,则特准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把盐分销给消费者。面对郡国因纳贡带来的高额运输费用问题,汉武帝派遣大农部丞分赴各地充当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输官“输其土地之所饶”,最后由京师平准官实现“贱买贵卖”。此外,汉武帝还向工商业征收“算缗”每值2000钱则纳税一算,即120钱,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材料二 元朝实现国家统一后,商人们在相对稳定的政局下,依托便利的水路交通设施,将南粮北运以及盐铁等主要物资调往全国各地;同时又从异域调来稀有物品以满足皇室和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海外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税收也在国家财政税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经济的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大都、临安、太原等多个商业中心。运河沿线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商业城镇,其中有淮安、松江、太仓等。
——摘编自刘政《元代商业繁荣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简评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8分)
地域
文化和遗址
黄河中游
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灵宝西坡遗址,
陶寺遗址出土文物带有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的元素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
唐(830名进士)
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
士族子弟
小姓
寒素家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
其他
70.96%
13.14%
15.9%
53.86%
22.63%
24.51%
奏章数量
1160
呈报事项
3291
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
145
明太祖日均处理事件
约411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春秋
孔子
①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西汉
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宋朝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③
明清之际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
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商朝工匠地位极度低下,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