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题
展开02
知识结构图
03
课前准备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
知识点01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原因
(1)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3)人类开发利用技术日渐,海洋空间将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2.不同时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人类最初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①利用范围:人类最初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和近海。
②利用方式:之利和舟楫之便。
(2)20世纪60年代以来
①利用范围:大规模的海洋空间利用应运而生,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及海底延伸。
②利用方式: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影响
(1)特点
海洋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①海面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状况和海水的运动;
②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低温、的环境
③海水的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2)影响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投入大,风险大.
知识点02 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拓展陆地空间资源
(1)开发利用方式一:围海造地、填海造能、建造或海上城市
影响: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地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开发利用方式二: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
影响:改善岛屿与陆地的
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1)方式: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
(2)影响:可以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3.开发利用海底储存场所
(1)方式: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场所,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
(2)影响: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
知识点03 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概述
(1)概念: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海洋国土的权益
①内水、: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
②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2.中国海洋国土组成
(1)中国可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为平方千米。
(2)中国拥有总长约万千米的大陆岸线和总长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
(3)有大大小小的海岛多个。
3.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宣示海洋国土、体现和行使海洋重要途径和手段。
(2)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能力。
(3)保障国家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4.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方式
(1)在争议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2)如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
04
课中学习
探究01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21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在国家政府官网发布。《规划》实施要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畅通陆海连接,增强海上实力,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1)分析通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拓展陆地空间的方式。
【答】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2)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困难及原因。
【答】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责金投入大,风险大。
原因是海洋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
(3)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答】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典型例题1】
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莱州湾是山东最大的海湾,受寒潮天气的影响,莱州湾封冻期长达4个月。2023年,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当地启动,该项目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生态修复、资源养护、渔业生产、渔业碳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渔业、景观再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左图为莱州湾区域图,右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从自然角度,分析在莱州湾海域建设风电场遇到的困难。
【答】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易受大风、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冬季海冰破坏。
2.与传统渔场相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发展海洋牧场的意义。
【答】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增加渔业经济效益;减轻渔业资源枯竭,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探究02 如何保障资源安全
阅读课本图文材料,分析下面问题
1.永兴岛的陆地空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
保障岛上居民生活所需的饮水、食物、电力等正常供应所面临的困难时什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答】困难:缺乏淡水资源和可耕地,土地面积狭小,科技欠发达;
克服:扩大陆地面积,雨水收集,海水淡化,无土栽培太阳能发电等。
新建机场和港口对维护国家海洋领土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缩短我国大陆和南海地区的时间距离,利于维护海洋权益,保持领土完整,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和树立海洋国士观念。
【典型例题2】
我国对钓鱼岛及周边小岛的管辖时间久远,最初开始于14世纪的70年代(明朝),当时管理海岛的方式为定期巡海。明初巡海证明钓鱼岛列岛已在明朝整体海防体系的防卫范围之中。2012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颁布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2021年中国海警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巡航的天数达到了332天。2022年1月15日,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年内首次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2021年2月1日,《中国海警法》正式通过,其中赋予了海警更多的权利,包括海上动武的权利,为中国公务船今后的维权执法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图是钓鱼岛位置图。
指出钓鱼岛所处的海域位置。
【答】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2.分析我国在钓鱼岛拥有的海洋权益。
【答】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一系列权益。
3.分析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对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
【答】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05
综合强化训练
素养提升
选择题
鲸湾港(亦称沃尔维斯港),是纳米比亚最大的港口城市。鲸湾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由中国港湾公司承建,通过“吹沙填海”扩建码头,并在建设时引入自动化港湾项目,使其逐渐成为南部非洲国家的重要物流枢纽。下图示意纳米比亚鲸湾港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鲸湾港扩建采用“吹沙填海”,主要是该海域( )
A.位于浅海区域B.临近沙漠地区C.海浪侵蚀力弱D.东南风势力强
2.新集装箱码头建设时引入自动化港湾项目,带来的显著效益是( )
A.降低施工难度B.提升科技水平C.提高港口吞吐量D.增多了就业岗位
【答案】1.A 2.C
【解析】1.吹沙填海是用沙袋将一定面积的海域圈起来,然后用泵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沙被留在圈内,渐浙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鲸湾港附近为浅滩,填海造陆的难度较小,可以采用吹沙填海的方式造陆,A正确;临近沙漠地区、海浪侵蚀力弱、东南风势力强均不是影响鲸湾港扩建采用“吹沙填海”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2.新集装箱码头建设时引入自动化港湾项目可以大大提高装卸和转运的效率,从而提高港口吞吐量,C正确;引入自动化港湾项目并不能降低施工难度、提升科技水平,AB错误;引入自动化港湾项目,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就业岗位,D错误。故选C。
永兴岛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政府所在地,吹沙造陆(用挖泥船的泵,通过管线把圈外海底的泥水混合物,一起吹进目标圈内,海水外流出圈,沙留圈内,渐渐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后和临近的石岛相连,面积增加接近一倍,岛上建有医院、学校、飞机场以及政府驻地。下图示意永兴岛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永兴岛( )
A.主要为火山喷发作用形成B.距离曾母暗沙大约500千米
C.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白昼最短时正午影子最长
4.从古至今,永兴岛水资源都比较匮乏,共同的影响因素有( )
①降水量②面积③人口数量④海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永兴岛吹沙造陆的目的有( )
①改善海洋生态环境②改善岛上居民生存环境
③提高国家海洋管控能力④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D 4.D 5.B
【解析】3.据图可知,永兴岛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海域,周边珊瑚礁广布,故该岛属于珊瑚岛,A正确;该地纬度约为17°N,和曾母暗沙(4°N)相差10°以上,直线距离大于1000千米,B错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位于该地北部,此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直射该地区(17°N)时的太阳高度,C错误;该地区白昼最短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永兴岛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D正确。故选D。
4.由图可知,永兴岛地处南海,属于珊瑚岛,面积小,汇水区域小;加之地势低,海水容易倒灌,导致淡水资源匮乏,②④正确。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且受海洋影响大,降水较多;古代该岛无常住人口,且目前该岛居住人口数量不多,故当地缺水与人口数量无关,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由资料可知,永兴岛面积较小,但属于南海面积较大的岛屿,战略地位重要,吹沙造陆可以增加海岛面积,进而增强国家海洋管控能力,同时可起到改善居民生存环境的目的,②③正确;吹沙造陆会破坏海底泥沙和珊瑚礁,不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当地几乎没有工业,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当地工业发展对空间资源的需求,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6.有关图中甲国的地形植被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小B.境内草原面积广大
C.山脉分布在东南侧D.沿海没有荒漠分布
7.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甲国由其海岸基准线向外延伸拥有的海域( )
A.领海范围为200海里B.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200海里
C.12海里领海不在专属经济区范围内D.专属经济区的范围等于领海范围
8.甲国附近海域染污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 )
A.海洋航线上的油轮B.大陆架上的石油钻井
C.港口工业区的废弃物D.被污染的陆地河水
【答案】6.D 7.B 8.A
【解析】6.读图,结合经纬网判断,甲国为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A对;境内草原面积广大,B对;山脉分布在东南部,为德拉肯斯山脉,C对;西部沿海受地形及沿岸本格拉寒流影响,有荒漠分布,D错。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ABC不符题意,选D。
7.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甲由其海岸基准线向外延伸领海范围为12海里,A错误;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200海里,B正确;12海里领海在专属经济区范围内,C错误;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大于领海范围,D错误。故选B。
8.甲国南部附近海域是世界主要海上航道,其主要污染源是海洋航线上的油轮,而不是石油钻井、工业区的废弃物和被污染的陆地河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A.增加湿地面积B.提高港口吞吐量C.延长海运线路D.扩大国土面积
10.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人工沙滩范围扩大D.自然海流运动不会改变
【答案】9.B 10.C
【解析】9.由材料分析可知,棕榈岛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而不是湿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而不是海运线路,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人工岛所在海域本来就是其海洋国土面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改变原有的海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是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2023年2月28日,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举行全国首单蓝碳拍卖,象山西沪港的2340.1吨蓝碳成交额近25万元。下图为象山港海域海产养殖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象山县发展蓝碳经济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纬度较低,海冰影响时间短B.临近长三角,技术水平高
C.海域广阔,海产养殖业发达D.地处沿海,环境承载力小
12.推测下列不符合象山县未来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提高科学技术,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B.规模填海造陆,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C.升级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D.控制发展规模,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答案】11.C 12.B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蓝碳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海洋开发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1.由材料可知,蓝碳是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由图可知,象山县附近海域广阔,海产养殖业发达,有利于发展蓝碳经济,因此C项正确。由图中纬度分布可知,象山县纬度较低,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气温水温高,没有海冰,因此A项错误。蓝碳主要受海洋动植物的影响,简单的海产养殖技术即可实现,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因此B项错误。象山县地处沿海,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大,D错误。故选C。
12.象山县未来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B选项规模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所以B符合题目要求。提高科学技术,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升级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及控制发展规模,维护海洋生态安全都有利于象山县未来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ACD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稳定增加,随之带来的高碳排、重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算。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附近海域下水。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中继站、水下数据终端和海缆组成。
材料二:目前,全球数据中心主要通过海底电缆互联,图1为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空间格局示意图,图2为陵水海底数据中心位置示意图。
(1)描述全球数据中心的空间格局,并说出影响其布局的区位条件。
(2)简析在海南陵水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主要原因。
(3)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明“陆数海算”的地理意义。
【答案】(1)“三核心、多中心”格局;东亚、西欧、北美为全球核心;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等为区域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人口密度大,数据流量大。
(2)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近岸海水温度低,降低运营成本;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
(3)海水对设备的散热冷却减少能耗,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轻土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海底隐蔽,且海洋环境较稳定,保护数据安全。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是我国南海东北部唯一出露的岛礁,附近海垃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深海区既是东亚通往中东、南亚的主要贸易通道,也是我国战略核潜艇在南海布局的理想基地。近年来周围国家和外来势力试图侵犯我国黄岩岛,有学者提出通过填海造岛加强对黄岩岛的管控,并设计两种填岛方案:方案一填满环礁和鸿湖,方案二——填环礁(同时清淤鸿湖,加深湖水)。下图示意黄岩岛环礁轮廓图。
(1)从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学者建议我国在黄岩岛填海造岛的原因,
(2)与方案一相比,说明方案二的优点。
【答案】(1)南海东北部唯一出露的岛礁,距离大陆和其他有人类活动岛屿较远,填海造岛后可以加强对该区域的管控;周围为南海重要航道,黄岩岛填海造岛可以加强保障我国海洋运输安全;填海造岛可以促进我国对海域海洋资源的开发。
(2)方案二工程量小,资金投入少;清淤后的鸿湖是良好的避风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部分岸线后退明显,海岸带自然状态的岸线急剧消失,人工岸线快速增长,对生物海岸造成了威胁。右图为浙江省海岸线资源分布图。
(1)简述图示区域海岸线特征。
(2)指出海岸线后退的主要自然原因。
(3)简析海岸线养殖业开发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
(4)指出影响人工岸线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
【答案】(1)曲折漫长,基岩质为主,自然岸线少,人工岸线多。
(2)海边植被人为破坏,土质疏松,海浪侵蚀;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等。
(3)潮间带的海洋生物受到了损害;候鸟栖息地遭到了破坏;海洋生物蛋白质的获取,减轻陆地生态系统的压力。
(4)围海造地,养殖围堤,全面的港口建设等。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具体材料,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点、范围及其意义。
2.综合思维: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特点,说明区域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以及给当地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对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现状的影响。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堂检测</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