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内容概览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内容概览精品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由 和 组成。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意识是 的产物,意识是 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反之就
是 。
4.规律是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坚持 ,实事求是。
6.人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作用于客观世界,这就是人的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这一问题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
A.甲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
B.乙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
C.丙认为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丁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
8.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从本质上来看是古代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智慧。材料表明 (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④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 2022年10月1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计划中最新的一个里程碑。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 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为哲学提供依据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
10.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 最新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病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 ( )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 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 )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3.“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大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 统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人类社会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下列关于运动与静止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大学毕业生周侣良怀着建设新农村的梦想,到农村当了一名村干部,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尽心尽力、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带领村民们向更加富裕文明的生活迈进。他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是 ( )
A.建设新农村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
B.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理想
C.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D.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能实现
16.“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
A.理想源于现实
B.理想与现实相背而驰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才可以使理想转化为现实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
18.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也来源于客观世界。 ( )
19.科学是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哲学是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 ( )
20.规律是客观的,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因此我们可以去改变一些规律。 ( )
21.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 )
22.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是静止的。 ( )
23.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这就是实事求是。 ( )
2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 )
25.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社会现象不能认为是物质现象。 ( )
26.走好人生之路,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 ( )
四、材料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重大自然灾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上述三种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5分)
(2)请简要评价这三种人对灾难的态度。(10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地因各奏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环境专家指出,人类对环境的无节制开发是造成这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灾害面前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15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2.客观实在性 物质 客观世界
3.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4.客观
5.一切从实际出发
6.主观能动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A 8.B 9.C 10.B 11.B 12.B 13.B14.C 15.C 16.D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 18. √ 19.×20. ×21. √22. × 23.√2 4.√25. ×26. √
四、材料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7. (1)第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第二种说法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第三种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分)
(2)①自然灾害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天意”,因此第一种人的态度错误。②第二种人虽然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其态度不积极主动,不利于人们积极 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第二种人的态度也错误。③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既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又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因此第三种人的态度是正确的。 (10分)
28.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 处。(5分)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世界各地自然灾害多发,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就能够证明这一点。(5分)
(3)我们要做到尊重规律客观性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从而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精品单元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恩格斯指出,【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哲学与人生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精品复习练习题,共8页。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优秀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努力把理想变成现实,新年伊始,某校高二,习近平同志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