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17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采cǎi 解剖pā 拣择jiǎn 顿失涛涛tā
B.娉婷pīng 佝偻lóu 层累lěi 万不容赦shè
C.旁骛wù 劫掠lüè 分外fēn 言不及意yì
D.脏物zāng 处方chù 惊骇 hài 强聒guō不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解剖pā——pōu,顿失涛涛——顿失滔滔;
C.分外fēn——fèn,言不及意——言不及义;
D.脏物——赃物,处方chù——chǔ。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梨花朴素,满树洁白, _寒冷还未褪去,但是已经悄然绽放。每个枝头,一朵朵小花,亲密无间,紧紧地 在一起,犹如天边雪白的云朵。一阵风轻轻吹过,洒下朵朵白色的花瓣,落在地面上,落在草丛中。鸟儿也被吸引过来, 地歌唱着。游人置身于此, 其中。
A.虽然 依靠 无牵无挂 沉溺
B.虽然 依偎 无忧无虑 沉浸
C.就算 依偎 无牵无挂 沉溺
D.就算 依靠 无忧无虑 沉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词语运用。
第一空:“虽然”表示转折关系,用于承认一种情况,但引出与之相反或相对的情况;“就算”表示假设的让步,即承认某种情况,但结果并不因此改变。在此语境中是在描述梨花在寒冷未褪的情况下依然绽放的转折关系,应使用“虽然”;
第二空:“依靠”指依赖、信赖;“依偎”指亲热地靠着、紧挨着。在此语境中,用来形容小花之间亲密无间的状态,应使用“依偎”;
第三空:“无牵无挂”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无忧无虑”指没有忧愁和顾虑。在此语境中,用来描述鸟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歌唱的状态,应使用“无忧无虑”;
第四空:“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沉浸”指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中。句中用来描述游人置身花海中的感受。应使用“沉浸”。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间有味是清欢。”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颇富人生哲理的诗句,原本是对远离喧嚣和争斗,安然享受农家粗茶淡饭的一种心迹的诗意表达,后来则被诠释为对平静、素淡、简朴生活的满足,对各种境遇的直面、接纳、顺应和改造。③它不仅给人以无尽的思索,但是一直都是雅士们的向往与追求。④人在清欢的时候,心境恬适,仿佛所有的安排不是最好,却正合我意,犹如依山就势,顺水行舟,应时而动,自自然然。
A.“各种境遇”“无尽的思索”“心境恬适”三个短语类型相同。
B.句③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对各种境遇的直面、接纳、顺应和改造”。
C.第②句画线的句子中,“诗句”是主语,“是”是谓语,“心迹”是定语。
D.句③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但是”改为“也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知识运用。
A.“各种境遇”“无尽的思索”均为偏正短语,“心境恬适”是主谓短语,短语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B.句③中的“它”根据句意,应指代的是前一句的“对平静、素淡、简朴生活的满足,对各种境遇的直面、接纳、顺应和改造”的整体内容,而非仅仅是“对各种境遇的直面、接纳、顺应和改造”;
D.句③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是”改为“而且”。
(5分)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酒器在古代有不同的叫法,在《行路难》中叫樽,在《醉翁亭记》中叫觥。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D.《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官逼民反,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人物是林冲,相关的故事情节有风雪山神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艾青于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也是艾青的成名作,并不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研读名著,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的众多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晁盖_________是“义”,
宋江_________是“义”,
鲁提辖_______是“义”。
【答案】①劫取生辰纲 ②私放晁盖 ③拳打镇关西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及人物形象分析。结合人物事迹,任意填写一个表现“义”的相关事例即可。
晁盖:晁盖是梁山泊的早期领袖,他为人仗义疏财,喜欢结交天下好汉。当刘唐带着一套富贵(即生辰纲的消息)来找他时,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劫取生辰纲,以解救百姓的苦难。这种为了正义和民生而挺身而出的行为,正是他侠义精神的体现。据此可填:劫取生辰纲;
宋江:宋江是梁山泊的后期领袖,他有着强烈的忠君思想,但同时也深知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疾苦。他结交天下英雄,仗义疏财,帮助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宋江在得知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虽然身为官府小吏,但他并没有选择向官府告密,而是选择了保护晁盖等人。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暗中通风报信,帮助晁盖等人逃脱了官府的追捕。这种行为体现了宋江对朋友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守。据此可填:私放晁盖;
鲁提辖:鲁提辖(即鲁达)在《水浒传》中以勇猛、豪放、正直著称。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是他“义”的生动体现。镇关西是一个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的恶霸,鲁提辖在得知其恶行后,义愤填膺,毅然决然地出手教训了这个恶霸。他的行为不仅保护了受欺压的百姓,也维护了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这种见义勇为、扶弱济困的行为,正是“义”的精髓所在。据此可填:拳打镇关西。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
(4)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5)《醉翁亭记》中写山中早晚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 (2)山岛竦峙 (3)江春入旧年 (4)起舞弄清影 (5)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二、(17分)古诗文阅读
(一)(3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选出对上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李白被逼出京,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其中这两首都表达了他虽深感仕途艰难,但仍想有所作为的积极情怀。
B.甲诗诗人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依次经历了苦闷、徘徊、惆怅、昂扬的变化过程。
C.乙诗中,“羞”是不情愿,“不称情”是不称意,都表达了诗人对攀附富贵的鄙夷。
D.乙诗中借燕昭王和臣子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向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B.诗歌先描写盛宴的奢华与内心的苦闷形成对比,随后通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达前行受阻的迷茫和失意,再借用历史典故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又直接写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最终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豪迈和乐观。所以,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苦闷到抑郁,到不甘沉沦,再到充满希望,再到苦闷无奈,最后充满了乐观自信。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懦默③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④。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懦默:懦弱,不出声。④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⑤除:拜官授职。
8.选出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一致的一项(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B.吾谁与归 云归而岩穴暝
C.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得之心而寓之酒
D.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翻译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11.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用原文回答)
②范仲淹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请从乙文中选取相关的两个事件,加以概括。
【答案】8.D
9.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以”的翻译和互文)
平时忌讳讲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
10.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11.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范仲淹做将领时,爱护士卒。
真诚对待少数民族归附的人(降将),使敌人不敢侵犯边境。
王伦进犯淮南,范仲淹为守不住城的官员说公道话,使他们免于死罪。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
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
B.动词,归依、归属/动词,聚拢;
C.动词,得到、获得/动词,领会、感悟;
D.都是动词,意为“离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以:因为。这句话是互文,翻译时注意上下句整合翻译;
(2)重点字词:讳:忌讳;寇:指敌人;死事:指死守城邑,尽力死战。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恰逢王伦侵犯淮南地区,有的州县官员因为不能守住城池而失职,朝廷想要依法惩处他们
“会王伦寇淮南”是一个完整的表述,清晰地描述了王伦侵犯了淮南地区这一事件,应和后文断开;“州县官有不能守者”进一步说明了在王伦侵犯淮南的过程中,州县官员中有不能守住城池的情况,表意独立,应和后文断开;“朝廷欲按诛之”则是对前面情况的直接反应或处理措施,即朝廷打算根据法律对不能守城的官员进行惩处。
故断句为: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①根据甲文“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有超越个人得失的胸怀,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享乐。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②根据乙文“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可知,范仲淹镇守边疆,爱抚士卒,推心置腹地接纳归附的羌人,使得敌人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管辖的地区。这一事件体现了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和民族团结思想,他通过恩威并施的方式,有效地维护了边疆的稳定。据此可概括事件为:①范仲淹做将领时,爱护士卒;②真诚对待少数民族归附的人(降将),使敌人不敢侵犯边境。
根据乙文“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可知,范仲淹在朝廷担任要职时,面对朝廷对失职守臣的严厉处罚,他敢于直言进谏,认为平时不重视武备,到了敌人来犯时才一味要求守臣死守是不合理的。他的这一行为体现了范仲淹的敢于担当和为民请命的政治品格。据此可概括事件为:王伦进犯淮南,范仲淹为守不住城的官员说公道话,使他们免于死罪。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严明,对士卒爱护有加。对于那些前来归附的羌族部落,他诚心诚意地接纳他们,从不怀疑,因此敌人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管辖的边境。后来,元昊请求议和,朝廷召回范仲淹并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当时,王举正懦弱无能,不善处理政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认为范仲淹有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为宰相,于是范仲淹被改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但范仲淹却说:“宰相这样的职位,难道可以由谏官来推举任命吗?”他坚决推辞不就职,而是愿意和韩琦一同到边境去巡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但在他还没出发前,又改任他为参知政事。恰逢王伦侵犯淮南地区,有的州县官员因为不能守住城池而失职,朝廷想要依法惩处他们。范仲淹说:“平时就忌讳谈论军备之事,等到敌人入侵时,却又专门怪罪守城的官员,让他们为守城失败而死,这样做合适吗?”因此,那些守城的官员都得以免于被处死。
三、(36分)现代文阅读
(一)(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短视频等新媒介形式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的方式。大众对信息和知识多样化、全方位、高层次的需求不断增长,短视频知识风尚正在不断深化。清华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陈昌凤指出,短视频扩大了大众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让知识传播变得生活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倪文尖同样认为,短视频以一种"直给"的视觉文化方式来传播知识,能激发更多更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某官方数据平台显示,过去一年,读书类短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收藏量同比增长276.14%,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数量同比增长279.44%。短视频结合了画面、讲解、配乐、剪辑等多种元素,维度更丰富,能迅速抓住用户的好奇心,并让用户轻松进入阅读状态,优势明显。
(摘自《文汇报》,2023年6月8日)
[材料二]读书类短视频,不仅为用户提供按图索骥的阅读指引,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也拆掉了进入严肃文学的高门槛,为用户架设了一个阅读的桥梁。截至2023年2月,共有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某短视频平台,超1500位图书作者在平台上分享读书心得,各类优质读书博主入驻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读书类短视频扩大了知识受众,同时带动了图书消费。一方面,优质书籍通过短视频的“放大”,进入更多读者视野,使大众完成从了解书籍到产生兴趣,再到阅读书籍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以兴趣驱动的短视频内容推荐机制,将专业知识的生产与需求快速匹配,使知识生产者“应需生产”,知识的需求者“学以致用”。
[材料三]下图数据来源于某平台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统计了不同年龄段消费者购书量相较于前一年的增幅情况。
(摘自《文汇报》,2023年6月8日)
[材料四]有人担心,短视频的时长限制和娱乐属性,会限制人们的知识获取程度,使人们的认知停留在“浅”层面。其实,知识类视频的创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读书类视频更是时长虽短,但内容不浅。因为把文字转化为视频的过程,往往需要对原有知识和内容进行“增厚”。一本好书,往往会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不同视角的分享和解读……这些短视频逻辑清晰、叙述细致、节奏适宜,极大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读书类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要打造更加健康优质的短视频内容池,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健康的视听环境。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及其视听内容的正向引导作用,让网络和短视频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帮手,助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摘自《文汇报》,2023年6月8日)
1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对“读书类短视频”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类短视频要注意内容的健康优质,才能对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B.读书类短视频更为直观易懂,它融合多种元素,以生活化的形式进行生产和传播。
C.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某短视频平台,引来大量图书作者和优质读书博主入驻平台,分享读书心得。
D.一本好书,往往会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不同视角的分享和解读,由此带来的读书短视频并非“浅阅读”。
13.读材料三的图表,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14.结合实际,说一说把读书类短视频带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会有哪些好处?
【答案】12.C
13.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通过电商的购书量较上一年都有较大的增幅,反映出读书类短视频带动了图书消费。
越年轻,通过电商的购书量增幅越大,尤以成年00后为最。(说明读书类短视频对年轻人影响更大。)
14.会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明了;会更生动有趣,抓住学生的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C.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截至2023年2月,共有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某短视频平台,超1500位图书作者在平台上分享读书心得,各类优质读书博主入驻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有不同类型的读书类博主入驻短视频平台,并没有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平台吸引了大量图书作者和优质读书博主入驻平台,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三“统计了不同年龄段消费者购书量相较于前一年的增幅情况”可知图表是关于某电商平台不同年龄段图书消费增幅数据统计。根据图表可知,“70后”的图书消费增幅是17%,“80后”的图书消费增幅是22%,“90后”的消费增幅是38%,成年“00后”的消费增幅是52%。由此可知,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购买图书相较于上一年都有较大增幅,这说明读书类短视频带动了图书消费;同时,在这四个年龄段中,随着年龄的变小,增幅在不断变大,尤其是成年“00后”的增幅最大,这说明,读书类短视频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越年轻,通过电商购买图书的增幅越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运用。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实际生活梳理把读书类短视频带入学习生活的好处即可。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短视频扩大了大众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让知识传播变得生活化”“短视频以一种‘直给’的视觉文化方式来传播知识,能激发更多更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知,读书类短视频丰富了大众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使知识传播更加生活化、便捷化,能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读书类短视频,不仅为用户提供按图索骥的阅读指引,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也拆掉了进入严肃文学的高门槛,为用户架设了一个阅读的桥梁”可知,读书类短视频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解决阅读选择困难的问题,同时降低阅读难度,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明了,提高阅读效率。
根据材料四第一段“一本好书,往往会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不同视角的分享和解读……这些短视频逻辑清晰、叙述细致、节奏适宜,极大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可知,读书类短视频能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书籍内容,拓宽阅读视野。
(二)(1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日子是一个粉刷匠
彭明跃
①那一年秋天,稻子还没开镰。
②“你该去读书了。”父亲回过头来看着我说,“八岁了,还是要去学几个字。”
③于是我走进了村里的小学,开始我的读书生涯。
④我们的课桌是木板做的长条桌,挤一挤,可以坐五个人。教室里唯一的一人桌就是老师的桌子,上面整整齐齐放着一堆书本,两盒粉笔,一瓶开着的英雄牌红墨水,一瓶蓝黑墨水。最显眼的是一根竹子做的教鞭,永远斜横着搁在讲桌的边上。
⑤教我们的老师姓丁,刚刚初中毕业,算是我们村文化最高的年轻人吧。他教我们语文、算术,还教音体美。第一个学期,他就教会我们唱《我是一个粉刷匠》《义勇军进行曲》等好几首歌曲。
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⑦教室木窗上的胶纸被取了下来,一下子明亮了许多。很多时候,老师正在上课,门被敲了几声,探进一个头来,喊一声:报告!
⑧“李华国,你最近是怎么了!怎么天天迟到?”丁老师严厉地质问。
⑨“我放牛。”李华国同学的声音小小的。
⑩“放牛放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丁老师把教鞭在讲桌上打得啪啪地响。每一声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威严。同学们集体沉默,不敢作声。
⑪丁老师除了要求特别严厉外,平时对我们还是很好的。他带我们打篮球,教我们植树,还带我们去捡山茶籽,打油桐,拿到集市卖了后,又买来羽毛球和跳绳。只是丁老师对李华国经常动怒,拍了无数次桌子。以至于我们都认为李华国是老师最讨厌的人。
⑫河里的水逐渐变得温暖。
⑬李华国还是一如既往地迟到,只是有一天很例外。那天早上,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李华国已经在座位上坐好了。丁老师走进来,愣了一下,他的讲桌上那条教鞭不见了,放教鞭的地方摆了一瓶鲜花。“瓶子”是用竹筒做的,里面插的是几朵洁白的栀子花。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⑭丁老师一天都没骂人,温和了许多,有几次伸手想去拿教鞭,又收了回来。我们都在猜测是谁敢把老师的教鞭藏了,还摆上鲜花。
⑮那一天,教室里香味弥漫,同学们也不再打闹,干静的教室显得十分温馨。
⑯美丽动人的栀子花,是那样与众不同。
⑰那以后,李华国总是班上来得最早的人。他家其实很远,走路大概要两个多小时,不知他怎么做到的,应该是早上再没放牛了吧。
⑱讲桌上的花换了多次,老师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在我们心里,也习惯了花开,习惯了绿叶,一切显得和谐而美妙。
⑲人生是很奇怪的,有些事情,当你已经习惯了的时候,又会发生突然的变化。
⑳李华国一连几天没有来上学了,讲桌上的花也渐渐枯萎,丁老师的脸也有些阴沉。早上上课的时候,他总会时不时地看着门外。可是门外再也没有小脑袋探进来喊报告。
(21)这个李华国,一天在搞啥子!我去把他逮回来!“丁老师自言自语。
(22)放学后,丁老师穿上解放鞋,背了个黄布包,翻山越岭到李华国家家访去了。
(23)第二天,丁老师走进教室,并没有把李华国逮来。讲桌上没有了花,只剩下竹筒,孤单单的,装满了失落。
(24)池塘里荷花开了,快放假了。
(25)我们再也没有李华国的消息。
(26)直到有一天,我们一走进教室,突然看到老师的讲桌上又出现了一束鲜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它站在竹筒里,像一个久违的朋友。难道是李华国回来了?
(27)丁老师来了,他走上讲台,看着瓶子里的荷花,沉默了一阵。随后,他从瓶底下抽出一张纸条念了起来:“丁老师,我是李华国,以前经常迟到很对不起你,因为我父亲病重,要帮家里做事。后来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牛也卖了,我才好好地读了几天书,感谢老师。我现在随母亲在湖南的舅舅家住,这次有个亲戚要过来,我就写了这封信,叫他带给寨子的东东。我也拜托东东帮我换一换你桌子上的花……”
(28)念着念着,丁老师的眼泪就流了出来。一个挺凶的男人,这是三年来,我第一次看见他流泪。
(29)时间总是与我们相背而行,很多人、很多事都慢慢变成记忆。只是心中若有执念,或许又会重逢。
(30)我们都磕磕碰碰,走进了新世纪。昔日的小学校已经闲置,丁老师也快要退休了。不知哪一个同学找到了大家的通讯录,我们决定找个时间一起去看望丁老师。
(31)那次聚会,我们又看到了李华国。他已经是大学老师,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本来他已经失学了,那次写信后,丁老师知道了他的地址,每年都给他寄学费,直到他大学毕业。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32)还是那间教室,还是那些人,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岁月的印记。当丁老师一踏进教室的时候,我们一下子起立,齐刷刷地喊了一声;报告!
(33)那张经历了岁月洗礼的讲桌上,堆满了二十几瓶竹筒盛装的鲜花。老师笑了一下,从身后拿出来一根教鞭,大吼一声,安静!教室里异常安静,只见老师挥动教鞭,轻轻唱了起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大家也跟着唱:“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阳光透过木窗照射进来,也跟着我们一起唱:“日子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选自2024年第3期《阅读季风》,有删改)
15.从文中可见,李华国和丁老师都是生活的粉刷匠。请概括二者的相关事件。
①李华国是一个粉刷匠:______
②丁老师是一个粉刷匠:______
16.第④段中“最显眼的是一根竹子做的教鞭,永远斜横着搁在讲桌的边上”中的“斜横”一词有什么作用?
17.第(27)段纸条上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18.文中的“我”是个次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19.题目有什么作用?
【答案】15.①悄悄藏起老师的教鞭,代之以插在竹筒里的鲜花。丁老师由严厉变得温和了。同学们不再打闹,教室里安静温馨。 ②给家境贫困的已失学的李华国寄学费,直至李华国大学毕业。
16.斜横,能显示出教鞭与其他整齐摆放的物品不一致,显得突出显眼,也表现出拿放方便,有利于突出丁老师严厉的特点。
17.李华国交代了自己学习上一些表现的原因及现状并嘱托他人换花,表现出李华国坚强,有责任感,感恩,乐观的特点。突出中心,也是对上文情节的补充,使情节完整。
18.文中的“我”是叙述者,是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19.题目来源于丁老师教的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告诉大家,我们要乐观坚强,勇于改变生活。含蓄地点明文章主旨。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①空:根据第⑬段“那天早上,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李华国已经在座位上坐好了。丁老师走进来,愣了一下,他的讲桌上那条教鞭不见了,放教鞭的地方摆了一瓶鲜花。‘瓶子’是用竹筒做的,里面插的是几朵洁白的栀子花”可概括内容为:悄悄藏起老师的教鞭,代之以插在竹筒里的鲜花。
根据第⑭段“丁老师一天都没骂人,温和了许多,有几次伸手想去拿教鞭,又收了回来”第⑮段“那一天,教室里香味弥漫,同学们也不再打闹,干静的教室显得十分温馨”可概括为:丁老师由严厉变得温和了。同学们不再打闹,教室里安静温馨。
第②空:根据第(31)段“本来他已经失学了,那次写信后,丁老师知道了他的地址,每年都给他寄学费,直到他大学毕业”可概括内容为:给家境贫困的已失学的李华国寄学费,直至李华国大学毕业。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效果。
根据第④段“教室里唯一的一人桌就是老师的桌子,上面整整齐齐放着一堆书本,两盒粉笔,一瓶开着的英雄牌红墨水,一瓶蓝黑墨水。最显眼的是一根竹子做的教鞭,永远斜横着搁在讲桌的边上”可知,讲桌上的其他物品都是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而只有教鞭是横斜在讲桌边上,与其他物品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其显眼的位置以及显眼的作用——为了拿取方便,暗示了丁老师严厉而随性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为后文李华国藏起教鞭、摆上鲜花的情节埋下伏笔。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27)段“丁老师,我是李华国,以前经常迟到很对不起你,因为我父亲病重,要帮家里做事。后来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牛也卖了,我才好好地读了几天书,感谢老师。我现在随母亲在湖南的舅舅家住”可知,李华国在纸条中解释了自己经常迟到的原因(父亲病重,要帮家里做事)以及后来的现状(父亲去世,随母亲在湖南舅舅家住),展现了他坚强面对家庭变故、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一面。
根据第㉗段“这次有个亲戚要过来,我就写了这封信,叫他带给寨子的东东。我也拜托东东帮我换一换你桌子上的花……”可知,他拜托东东帮他换花,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体现了他的感恩之心。此外,他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保持乐观,希望继续以鲜花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这进一步突出了他乐观的性格特点。
纸条上的内容补充了李华国之前迟到和后来失学的具体原因,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连贯。同时,它也解释了为什么讲桌上会再次出现鲜花,以及丁老师为什么会流泪,是对上文情节的补充,使情节完整。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作用。
在故事中,“我”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整个故事,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其次,“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全文,“我”进入小学,开始了与李华国、丁老师等人物的交集,从而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使得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有序。最后,“我”还通过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李华国和丁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例如,丁老师对李华国的关心和帮助,以及李华国对老师的感激和回报,都通过“我”的叙述得到了强化和升华。这种情感不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使得故事更加感人至深,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根据第⑤段“第一个学期,他就教会我们唱《我是一个粉刷匠》《义勇军进行曲》等好几首歌曲”第(33)段“‘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大家也跟着唱:‘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可知,题目直接来源于丁老师教给大家的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丁老师不仅教授学生们文化知识,还教他们唱歌。
粉刷匠的工作是改变旧貌,赋予新颜,同样,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也都在不断地改变和刷新。这种改变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它要求我们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所以题目通过“粉刷匠”这一形象,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通过讲述丁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表达了对于教育、坚持和感恩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而“日子是一个粉刷匠”这一题目,则是对这些主题的一个生动概括和升华。
题目新颖独特,富有创意,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当读者看到这样的题目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想要了解为什么日子会被比喻成粉刷匠,以及这个比喻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寓意。这种好奇心会驱使读者继续阅读下去,从而深入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三)(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根菜,多放一只土豆,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看中的不是一棵菜、一只土豆,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藏家的信任,总能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打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利益。
⑤可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项目,抢了别人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以致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20.请概括本文的论点。
21.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文章为什么要写第⑤段?请简要分析。
23.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义。
【答案】20.我们要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21.举例论证。举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给藏家让利,取得了藏家的信任,最终成为大收藏家的事例,论述了让利的重要性,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22.第五段列举了不给别人留条路的做法并分析其后果,从反面论证了我们要给人留条路的必要性,与上文的正面例子及其效果形成对比,使论点更突出,更有说服力。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23.“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创业时的发展共赢(就是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一条路)。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提炼。
本文标题“记得给别人留条路”即为论点所指。第①段“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作者通过描述“自己走路非常关键”和“给别人留条路”的对比,强调了给别人留路的重要性。整篇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第②—④段通过多个例子论述给别人留条路的重要性;第⑤段“可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从反面论述了社会中不给别人留路的后果,⑥—⑧段集中论述给别人留条路的积极影响,故可确定本文中心论点为:我们要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辨析及作用。
根据第③段“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可知,作者具体描述收藏家马未都的行为和成就,属于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收藏家马未都因懂得让利给藏家而取得收藏家的信任并最终成为大收藏家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让利的重要性,给别人留条路的重要性,进而支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要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⑤段“可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可知,第⑤段列举了一些反面事例,如“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现象,从反面论证了不给别人留路的危害,从而更加突出强调了给别人留路的重要性。根据②—④段“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路”“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利益”可知,第⑤段的内容也和前文的正面事例极其影响形成对比,突出了给别人留条路的重要性,使论点更突出,更有说服力,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根据第②段“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根菜,多放一只土豆,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看中的不是一棵菜、一只土豆,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可知,“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是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
根据根据第②段“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路”第⑦段“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可知,“三八二十三”,就是创业时的发展共赢,就是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一条路。
四、写作(50分)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24.题目:《被雨浇过的种子发芽更快》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25.题目:《我与 的对话》
要求:需要补全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2分 2,B 3分,D 3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三个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