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


    命题人:昌河中学 韩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传统文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审美风范。
    传统文论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广泛深刻的讨论。例如,就诗歌的本质而言,传统文论从伦理、教化、情感与心理等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如西汉司马迁的“发愤说”,即“《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西晋陆机的“缘情说”,即“诗缘情而绮靡”。这些都是基于扎实的文艺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这和西方文论中的类似思想,如柏拉图的“模仿说”、华兹华斯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可谓各有千秋,二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对话、互补与交融。
    传统文论在总结文艺创作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比如,王国维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主张诗人要对宇宙人生了然于胸,感悟透彻,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诗歌。
    传统文论还对文艺批评提出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见解。比如,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强调文艺批评要“知人论世”,把作品与作家的人品、所处时代联系起来理解。这与恩格斯提出的文艺批评方法十分契合。刘勰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坚持文艺批评需通过广泛阅读作品来提高鉴赏力。
    传统文论是千百年来在中华文化圈中形成的一个自足的话语体系,凸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哲学观念、价值取向与审美风尚。它是深深扎根于我们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一束束“花朵”,在当下依然是鲜活的。不能将传统文论束之高阁,也不能照搬挪用,而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掘传统文论的当代意义,使之更好地作用于当代文艺实践。摆脱近现代以来中国文论“文化失语症”的困扰,打破“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亟待重新认识和激活传统文论不可替代的优势。杨义在《中国叙事学》里写道:“中西文化是两个虽然有所相交……但依然是不同心的圆。倘若不加消化和变通地把另一个圆所引导出来的理论体系,硬套在这一个圆上,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圆心附近属于精华,或属于自身特色的一些东西。”他坚持不能简单地运用西方文论来衡量与评估中国传统文论,主张返回中国传统叙事本身。
    坚持守正创新,以开放性视野加强与西方文论的对话、沟通,从而全面、深刻地发掘传统文论的理论资源与当代价值。在整理、发掘、保护、传承与创新传统文论方面,一大批学者系统地总结与阐释了传统文论的精华,但重建传统文论话语体系是一场持久的接力赛。如何突破西方文论的迷雾、融汇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建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骨的中国文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明确目标,统筹与培养专门的人才队伍,从课题规划、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等方面展开行动,逐步取得成效。
    (摘编自吴道毅、吴行健《传统文论照亮当代文艺实践》)
    材料二 中国当代文论在结合到具体文体时,关注比较多的是戏剧和小说这两个文体,而中国传统文论则主要是关于诗歌和散文这两个文体的理论。中国传统文论难以在今天直接照搬沿用,这种文体的错位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中国传统文论本来就没有把戏剧、小说看成文艺理论研究的对象。
    中国传统文论主要是关于传统诗歌和散文的理论。这与古代人多重视诗歌散文创作,忽视戏剧小说创作这一“传统”有关。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指出:“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之文学史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过全书之十一,故与小说仍不详。”而在当代文艺领域,戏剧、小说的地位已由边缘进入到中心。时代赋予了知识分子启蒙民众的历史重任。正是因为这种诉求,小说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进入了中心地位。小说由“补史”的工具演变为反映现实生活的工具。
    中国文论由以诗文中心转到以小说中心,这使得我们在今天必须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中国传统文论。当我们面对今天的文艺现实时,我们必须转换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中国传统文论并不重视叙事文学,只是把叙事问题作为历史讲述的一个方面,譬如旧的《红楼梦》研究,主要精力和关注焦点是影射问题,较少对小说中所写的人和事进行研究。所以当文学研究重点转到叙事时,中国传统文论确实有些关注不够,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
    (摘编自张荣翼《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创作和文艺批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特点。
    B.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流露,这一观点和陆机所认为的“缘情说”观点相同。
    C.与西方文论相比较,中国传统文论在思想上更显厚重,更关注对文艺功能的深入研究。
    D.材料一中作者引用刘勰的观点,以此证明阅读是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不同的体系,杨文用“不同心的圆”对此进行了生动的解释。
    B.与小说在文学上的贡献相比,古人更看重其在史学上的价值,常将其视为对正史的补充。
    C.传统文论在探讨文章叙事方面关注不高,因此在评价文章的叙事技巧时,无法发挥作用。
    D.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在当今难以继续沿用,这和当前小说地位发生重要变化有关。
    3.下列选项,最适合放入材料一第二段中的一项是(3分)( )
    A.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钟嵘《诗品序》)
    B.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
    C.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袁枚《随园诗话》)
    D.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严羽《沧浪诗话》)
    4.材料二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论难以在今天直接照搬沿用?请简要回答。(4分)
    5.如何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论照亮当代文艺实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暗夜之围
    陈彦斌
    发现了狼群,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拴在十几米远外老柞树下的枣红马变得越发烦躁不安了,使劲地想挣脱缰绳,离开这里。它们在向我们悄悄地逼近。
    这会儿,张凤翔的枪膛里已经压上五发子弹了,另外还有五发装在他的衣兜里。凭借他那娴熟的枪法,一颗子弹足以要一条狼的性命。我和二愣子都领教过张凤翔的枪法,对他很有信心。
    果然,张凤翔不负众望,伴随两声清脆的枪响,冲在最前面的两只狼已经倒了下去。但让我们感觉可怕的是,那清脆的枪声,还有两只已经倒下的狼,并没有制止住整个狼群进攻的脚步,它们还是不要命地往前走来。
    “开枪,快开枪呀!”看见冲上来的狼群,我急了,朝张凤翔大声叫喊,希望他手里的枪声再次响起,击退步步逼近的狼群。但是,等候了好一会儿,还是听不见枪响,也不知道张凤翔究竟在搞什么鬼?
    我扭头朝他看去。想不到张凤翔也正在看我,并且对我俩说:“你们再朝那边看!”
    我定神朝那里扫了一眼,才发现并不是只有正面的几只狼,我们周围闪烁着无数绿色的鬼火!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已经被狼群包围了。
    面对这么多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狼,别说十发子弹,恐怕再有二十甚至三十发子弹也不够!我紧张地问张凤翔:“你说,咱们该怎么办呢?”
    “别怕,我在这里盯着,不让狼群靠近,你俩赶紧往火堆里多加些木头,把火烧得再旺一点,再大一些!”
    这会儿,倒是张凤翔还能沉得住气,在那里端着步枪瞄向前方,以防备哪只突然冲上来的狼。
    趁这工夫,我和二愣子抓起身边的木头,一根根地架在燃烧的火焰上,以把簿火烧得更旺,更大一些。想不到,刚加上一些木头,篝火立刻沉了下去,火光顿时变得暗下来,狼群趁机扑了上来,眼看着两只狼已经冲到跟前了。
    在这紧要关头,张凤翔手里的枪再次响了,一只几乎冲到我们跟前的大公狼发出一惨叫,随后身子一歪,倒在雪地里,挣扎了几下,最后终于不动了。
    尽管连续打死三只狼,但还是不能阻止狼群的进攻,仍旧有狼不要命地朝我们扑来。我的心里十分恐惧,本能地朝后连续退了几步。过后,一想起后退的事,就觉得有点羞耻。好在当时张凤翔手里有一杆步枪,他一直把枪托顶在肩窝上,瞄准冲在最前面的狼。
    我和二愣子也不可能只看热闹,我赶紧操起那把砍柴的大斧子,而二愣子随手抓起一根胳膊粗的柞木棒子,准备做最后的抵抗,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沉下去的火焰终于再次熊熊地燃烧起来,而且越烧越旺,一米多高的火舌直冲向半空,发出一阵阵毕毕剥剥的炸裂声。火焰把周围的空气都烧热了,不停地朝上升腾,吹得头顶柞树枝上的枯叶不停地来回摆动……
    熊熊燃烧的篝火终于阻止住狼群进攻的脚步,它们在距离我们二十多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随后狼群开始后撤了。后撤的时候,顺带把三只死狼的尸体也拖走了。很快,在火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就传来狼群的抢食声,还伴随着凶狠撕咬声……
    听见那里传来瘆人的咀嚼声,我吃惊地看着张凤翔说:“它们在吃它们的同类呢!”
    “你觉得可怕吗?”稍停一下,张凤翔才说,“那是一群狼,是一群野兽。尤其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找不到食物的狼,为了活下去,什么肉都可以用来充饥,自然也包括它们同类的尸体。”
    张凤翔是一个猎人,经历过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事,自然不会像我一样惊叹不已。
    面对那些快饿疯的野兽,我们怕枣红马遭到袭击,趁它们在那里吃同类尸体的时候,张凤翔在那里掩护,我和二愣子赶紧走到老柞树下,解开缰绳,想把枣红马牵到我们身边。但枣红马已经被狼群吓毛了,不敢靠近熊熊燃烧的篝火,在原地连蹦带跳,不肯往前迈半步。没办法,只好依旧把它拴在原来那棵老柞树下。
    狼群暂时停止了进攻。我们更加有了信心,不停地朝火堆里添加柴草,准备坚持到天亮再说。明天,等到太阳升起来,狼群肯定会离开这里,躲进莽莽的原始森林深处。那时,我们就把马套好,赶着爬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突然间,不远处传来一声长长的狼嚎。只听那嚎叫声由低而高,越叫越响,在那漆黑而寂静的树林里回荡,显得阴森而恐怖,使人不寒而栗。还没等那声长喙落下,刚刚安静下来的狼群再次活跃起来,从四面八方朝火堆围拢上来。
    “砰,砰!”随着两声清脆的枪响,又有两只狼倒在血泊里。
    看着刚刚倒下去的同伴,狼群再次站住,不敢贸然前进。不多会,又开始朝前探着脑袋,向我们这边慢慢围拢上来。
    张凤翔从火堆里抽出一根正在燃烧的木头,猛地朝走在最前面的那只狼扔了过去,吓得那只狼仓皇后退了几步。随后,他又找出一根燃烧的木头,投向另一只狼。熊熊燃烧的木棍,恰好落在这只倒霉的狼背上,伴随惊恐惨叫声,随即传来一股毛皮被火烧焦的糊巴味,狼嗷嗷地连声惨叫,转身朝回跑去。看见张凤翔这招很管用,而且可以节省子弹,我和二愣子赶紧学他的样子,从火堆里抽出一根根燃烧的木头,不停地投向前面,终于把狼群的这次进攻击退了。
    (节选自《延河》2023年第3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看见冲上来的狼群,“我”急得朝张凤翔大声叫喊“开枪,快开枪呀!”,但迟迟听不见他的枪响,这让“我”感到既害怕又恼怒。
    B.听见狼吃同类尸体时瘆人的咀嚼声,“我”感到十分震惊,但张凤翔认为这并不可怕:因为作为一个猎入,他把活下去当作最高原则。
    C.看到狼不要命地朝我们扑来,“我”心里十分恐惧,本能地连续后退,但事后又觉得有点羞耻,这表明“我”对自己要求颇为严格。
    D.一想到明天太阳升起来后,狼群就会离开,我们心里顿时充满了信心;正是在这份信心的鼓舞下,我们又一次击退了狼群的进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发现狼群开篇,渲染了一种紧张危急的气氛,并借枣红马烦躁不安、想挣脱缰绳离开的情状进一步强化情况的危险性和紧迫性。
    B.小说通过叙述黑夜里人与狼搏斗的故事,赞颂了人的勇气与智慧,讽刺了狼的凶残与愚蠢,情节曲折,内涵厚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C.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精彩,如写一声长长的狼嚎由低而高,越叫越响,阴森而恐怖,使人不寒而栗,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传神。
    D.我们抓起木头架在燃烧的火焰上,想把篝火烧得更旺更大,结果篝火变沉、火光变暗,狼群趁机扑了上来,这一情节增添了小说的波澜。
    8.猎人张风翔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雍丘令令狐潮以县降贼①,贼以为将,使东击淮阳救兵于襄邑,破之,俘百馀人,拘于雍丘,将杀之,往见李庭望;淮阳兵遂杀守者,潮弃妻子走,故贾贲得以其间入雍丘。庚子,潮引贼精兵攻雍丘。贲出战,败死。张巡力战却贼,因兼领贲众。
    三月,乙卯,潮复与贼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四万余众奄至城下。众惧,莫有固志。巡曰:“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乃使千人乘城,自帅千人,分数队,开门突出。巡身先士卒,直冲贼陈,人马辟易,贼遂退。明日,复进攻城,设百炮环城,楼堞②皆尽;巡于城上立木栅以拒之。贼蚁附而登巡束蒿灌脂焚而投之贼不得上。时伺贼隙,出兵击之,或夜缒斫营。积六十余日,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裹疮复战,贼遂败走。巡乘胜追之,获胡兵二千人而还,军声大振。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③,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④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注。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日:“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贼:指安禄山。②楼堞:泛指城楼与城墙。③开府、特进:当时的官职名。④阳:通“佯”,假装。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威蚁附A而登B巡束蒿C灌脂D焚而投之F贼不得G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妻子,文中指妻子、儿女,与(桃花源记)中“率妻子色人来此绝境”的“妻子”意思相同。
    B.间,文中指机会,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间”意思不同。
    C.或,文中指有时,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的“或”意思相同。
    D.益,文中指更加,与《出师表》中“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益”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争爆发时,雍丘县令令狐潮不但没有积极抗敌,反而率城投靠叛军安禄山。
    B.部将雷万春脸部被叛军射中六箭却立于城墙纹丝不动,以至于叛军以为那是木头人。
    C.为了抗击叛军,张巡和士兵穿着盔甲吃饭,带着伤痛作战,最终击退叛军。
    D.当令狐潮与同党率领四万多名士兵突然到了雍丘城下时,城内军民都众志成城。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使千人乘城,自帅千人,分数队,开门突出。
    (2)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4.面对悬殊的敌我军事实力,张巡是如何做到克敌制胜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入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1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天姥山道路蜿蜒曲折,奇花异石令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已到傍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人脑中保存长期记忆的部位叫作“大脑皮质”,它相当于人脑的“硬盘”。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得知它的容量。不过有研究人员推测,如果我们把迄今为止所见、所闻、所感的全部信息( )地装进大脑皮质,那么它在几分钟内就会因为信息爆满而失去机能。人脑不同于计算机,无法通过增加存储器来扩容。因此, ① ,人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 ② ,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具体判定信息是否必要的“关卡检查员”是人脑中的海马体。
    海马体也是节约体能的“财政大臣”。人脑大约会消耗人体总能量的20%左右,即使其质量只占不到人体体重的2%。可见从每单位所需能耗来看,人脑是个( )的耗能大户。
    为了将必要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中,消耗能量也是理所应当的,而如果一些非必要信息也储存到了人脑里, ③ 。如此一来,我们又可以把海马体看作是一个节能主义者。
    所以,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记不住”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忘记了好不容易才记住的信息,我们也完全没必要( ),因为相对于“记住”,人脑本来就更擅长“忘记”。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转瞬即逝,仿佛骤然消失。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敞,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独特的气息。
    2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么勇敢,不怕他?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真诚!——这就是老班长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D.每到夏天——特别是房间开空调的时候,大橘猫喜欢在门口蹭空调。
    22.文中叙述人称从“我”变化为“你”,请简析其妙处。(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如水,不会只平静无波、顺流而下,还会遇横阻之坎、遇壁立之崖,当此情景,有人选择绕,有人选择迎。实则绕,是一种智慧;迎,是一种精神。人生如此,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也是如此。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今天为学求知,未来勇担时任,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高一语文
    1.A [解析]B.“观点相同”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西晋陆机的‘缘情说’……这些都是基于扎实的文艺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这和西方文论中的类似思想,如……、华兹华斯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可谓各有千秋”可知,二者观点并非“相同”,应是“类似”。C.材料中没有将中西文论从思想上和对文艺功能的研究上进行比较。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这些都是基于扎实的文艺实践和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这和西方文论中的类似思想……可谓各有千秋,二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对话、互补与交融”可知,材料将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相比较,指出二者各有千秋,并未说中国传统文论更好。D“以此证明阅读是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错。结合材料一第四段“传统文论还对文艺批评提出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见解。比如……刘勰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坚持文艺批评需通过广泛阅读作品来提高鉴赏力”可知,刘勰的话说明的是“坚持文艺批评需通过广泛阅读作品来提高鉴赏力”的观点,“比如”一词说明作者引用刘勰的话是为了证明本段中心句“传统文论还对文艺批评提出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见解”这一观点。
    2.C [解析]“无法发挥作用”错。结合材料二第三段“中国传统文论并不重视叙事文学,只是把叙事问题作为历史讲述的一个方面……所以当文学研究重点转到叙事时,中国传统文论确实有些关注不够,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可知,作者说的是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也就是还有作用,而非“无法发挥作用”。
    3.B [解析]“例如……”是对前文内容的举例说明,由此可知,材料一第二段中心观点为“传统文论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广泛深刻的讨论”,重点强调“文艺的本质”。
    A.不适合。意为: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用诗来表达哀怨。句子说明了诗歌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强调的是诗歌的功能,而非本质。
    B.适合。意为: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句子说明了诗的本质是人的内心志向,强调的是诗歌的本质。
    C.不适合。意为:大凡作诗,描写景物尚属容易,但是要表达出内心情感就很难。句子说明的是写诗抒写情感比描写景物难,强调的是写诗时的难易,而非本质。
    D.不适合。意为:学诗的人要以有见识为主:一开始就要把路子摆正,立志向最优秀的前辈诗人学习。句子说明的学诗的方法,强调的是学诗方法,而非本质。
    4.①文体错位:中国传统文论主要关注诗歌和散文这两个文体,而当代文论更多地关注戏剧和小说,文体的错位导致传统文论难以直接适用于当代文艺研究。②研究重点的转变:文学研究的重点已从传统的诗歌和散文转向了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传统文论在叙事文学方面的研究不足,难以提供足够的启迪和指导。③社会功能的转变:小说在当代已转变为反映现实生活的工具,具有更加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传统文论主要关注小说的教化功能,对小说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5.①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与西方文论的对话和沟通,挖掘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②明确发展目标,从课题规划、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等方面展开研究行动;③重视队伍建设,统筹和培养专门的人才队伍,投身于文论研究与创作工作;④调整关注视角,以全新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论,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6.C [解析]A.“感到既害怕又恼怒”理解不正确。原文说“也不知道张凤翔究竟在搞什么鬼”,是感到“不解”而不是“恼怒”。B.“因为作为一个猎人,他把活下去当作最高原则”不正确。原文中张凤翔说狼“为了活下去,什么肉都可以用来充饥”,而不是说自己。D.“一想到……我们心里顿时充满了信心”“正是在这份信心的鼓舞下”均不合文意。原文为“狼群暂时停止了进攻。我们更加有了信心”,说明我们有了信心不是因为想到明天太阳升起来后,狼群就会离开,而是“狼群暂时停止了进攻”,而我们又一次击退了狼群的进攻,是借助了燃烧的木头,而非“想到明天太阳升起来后,狼群就会离开”。
    7.B [解析]“讽刺了狼的凶残与愚蠢”分析不正确。从原文看,狼相当狡诈,并不愚蠢。
    8.①枪法娴熟,经历丰富:他弹无虚发,每开一枪都能打死一只狼;经历过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事。②临危不惧,镇定沉着:紧要关头能沉得住气,不到关键时刻不开枪,专打冲在前面的狼。③机智灵活,善于斗争:让我们把篝火烧大来阻止狼群进攻,扔燃烧的木头击退狼群,节约了子弹。(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9.①“我”是事件的亲历者,借“我”之口、以第一人称讲述暗夜被狼群包围的故事,有助于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②“我”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将暗夜与狼群搏斗的情节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③借“我”的视角来观察张凤翔,用“我”的心理活动来衬托张凤翔,可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
    10.BDF [解析]句意:叛军像蚂蚁一样攀附着墙往上攀登,张巡命士兵捆起干枯的蒿草并浇上油脂,点燃后投向叛军,使叛军不能登城。“贼”是主语,“蚁附而登”是状语和谓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登”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束蒿灌脂”是并列结构,作“巡”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脂”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焚而投之”是由“而”字连接的两个动作,“之”是“投”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之”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不得上”是“贼”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只涂3处,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C [解析]A.正确。均为“妻子、儿女”。B.正确。机会/参与。C.“意思相同”错误。有时/或许。D.正确。更加/增加。
    12.D [解析]“城内军民都众志成城”错误,从文中“众惧,莫有固志”可知,城内军民都非常畏惧,没有坚守的决心。
    13.(1)于是(张巡)派一千士兵登上城墙,亲自率领一千人,分成数队,打开城门突然杀出。(“乘”“帅”各1分,句意2分)
    (2)被我的一番话感动,琵琶女站了许久,她退回(原处)坐下,把弦拧紧,弦声变得更加急促。(“感”“却”“转”各1分,句意1分)
    14.①大军压境时,张巡临危不惧,准确分析出叛军的轻敌之心,并以此稳定军心。②两军交战时,张巡身先士卒,带头冲入敌阵,奋力拼杀,极大地鼓舞了军心。③张巡部下的六位大将想投降时,张巡斩杀六将,以一片赤诚的忠君爱国之心坚定了军心。(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起初,雍丘县令令狐潮带领全县城的民众投降叛军安禄山,安禄山任命他为将军,派他率领军队向东到襄邑阻击淮阳来的唐朝援军,令狐潮打败了他们,并俘虏了一百多人,把俘虏拘禁在雍丘,准备杀掉他们,然后去见(叛军大将)李庭望。被俘的淮阳士兵趁机杀了看守的人,令狐潮丢下了妻子、儿女狼狈逃走,所以贾贲趁这个机会进入雍丘。庚子日(十六),令狐潮率领叛军中的精锐部队攻打雍丘,贾贲出战,兵败而死。张巡奋战击退了叛军,因此兼领贾贲的军队。
    三月,乙卯日(初二),令狐潮与叛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领四万多人突然到了雍丘城下,城内军民都非常畏惧,没有坚守的决心。张巡说:“贼兵精锐,有轻视我们的心理。现在,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地向他们发起进攻,他们一定惊惶溃败。贼军的气焰受到点儿挫折之后,我们的城池就可守住了。”于是(张巡)派一千士兵登上城墙,亲自率领一千人,分成数队,打开城门突然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敌阵,贼兵受到意外攻击,就退走了。第二天,叛军又来进攻,摆设上百门火炮包围城池,雍丘的城楼和矮墙被炸毁。张巡令士兵在城墙上竖立木栅,抵挡叛军的进攻。叛军像蚂蚁一样攀附着墙往上攀登,张巡命士兵捆起干枯的蒿草并浇上油脂,点燃后投向叛军,使叛军不能登城。张巡利用叛军松懈的机会,突然出兵发起进攻,有时乘夜从城上用绳子把士兵放下袭击叛军的军营。共守城六十多天,经过大小三百余战,战士们穿着盔甲吃饭,受伤了裹住伤口继续战斗,叛军最终败走。张巡乘胜追击,俘敌二千多人而回,军威大振。
    令狐潮在雍丘包围了张巡,双方对峙了四十多天,张巡与朝廷失去了联系。令狐潮听说玄宗皇帝已经仓皇逃往四川,又写书信招降张巡。张巡部下有六位大将,都是开府、特进一类的官员,他们告诉张巡说,我们兵力敌不过叛军,况且皇帝的生死也不知道,不如投降安禄山。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张巡在大厅上悬挂皇帝的画像,带领将士朝拜,人人都流泪哭泣。张巡拉着六位大将来到皇帝的画像前,以忠君爱国的大道理责备他们,并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张巡派中郎将雷万春在城楼上与令狐潮对话,贼兵用弩箭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中了六箭,仍然站在那里不动。令狐潮怀疑那是木头人,就派间谍探听,知道确实是雷万春,大为惊讶,远远地对张巡说:“以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您的军令是多么森严了,然而这对于天道又能怎么样呢!”张巡对他说:“你已丧尽人伦,又怎么能知道天道!”没多久,张巡又出城迎战,活捉叛军十四个将领,杀死一百多人。叛军于是连夜逃走,收兵退入陈留,不敢再出来交战。
    15.B [解析]“淡泊洒脱的品格”理解错误。“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16.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7.(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8.示例:无所不包 无一遗漏 不遗巨细;不折不扣;耿耿于怀(每空1分)
    19.示例:①为了灵活运用有限的存储空间 ②只有被人脑判定为“必要”的信息 ③这就是对能量的浪费了(6分,每处2分)
    20.人脑大约会消耗人体总能量的 20%,虽然其质量只占不到人体体重的 2%。(改对一处得1分,全部改对得3分,其他改法亦可酌情给分)
    21.B [解析]A.表话题突然转变。B.表解释说明。C.表总括性说明。D.表意思递进,补充说明。
    22.①使用第一人称,真实自然,更利于表现“我”对春天的期待和“知春”的方式、态度。(2分)②使用第二人称,以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和读者交流感觉到的春天的“气息”,增加感染力。(2分)③人称使用灵活变换,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更显灵动。(1分)
    23.作文(60分)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以水为喻来说人生,写出了人生会遇到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平静的、顺利的,一种是坎坷的、阻挡的。之后材料的重心落在遇到后一种状态时的应对方法,面对阻碍,有人用“绕”来解决问题,有人用“迎”来直面险阻。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内容的升华,选择绕,是一种智慧的表现;选择迎,是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话指出“绕”和“迎”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启示作用,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综上,本次作文重在引导考生思考遇到阻碍困境时,既要有“绕”的智慧,学会转换思维、灵活变通,找寻另一种思路;又要有“迎”的精神,要迎难而上,不畏惧退缩,笑迎挑战,乐观以对。写作时要能够从两个方面辩证分析,并能结合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来写“绕”和“迎”带来的启示。
    写作时,可以将“绕”和“迎”联系起来,认识到“绕”是一种思维智慧,“迎”是一种意志精神,二者都是在面对困难阻隔时可共同保持的良好优势,会更有深意;若能进一步深入思考,认识到“绕”其实不是畏惧和躲避,“绕”中体现着“迎”的积极态度;“迎”不意味着冲动蛮干,“迎”中可以有“绕”的明智转弯,分析阐释两个话题体现的辩证逻辑关系,会更有思想。如在开头提出时代浪潮奔涌,新时代吾辈青年应既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也懂得变通,转换角度。然后分别论述“迎”,是向前,是积极,是追求,是进取。“绕”,是调整,是转换,是灵活。最后辩证分析“迎”与“绕”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我们需要用“迎”的勇气,去追求,去实现自我。我们也需要用“绕”的智慧,去思考,去反思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属于自己的目标,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立意]
    ①适时转弯,“绕”出柳暗花明。
    ②风雨在途,“迎”来丽日晴天。
    ③当“绕”也当“迎”,兼具智慧与精神才能赢得成功。
    ④“绕”中有“迎”姿,“迎”中有“绕”智。

    相关试卷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