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教学 (统编新版)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教学 (统编新版)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共8页。
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探究诗歌中运用意象组合来造成情感起伏和流动的现象。2.体会不同体式诗歌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学习改写诗歌。活动主题 深化对诗歌审美多样性的认识,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活动时间 一课时。活动一:探究诗歌的意象组合实例引路诗人创作诗歌时 往往把几个表面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心灵的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人繁复的情怀。有点类似电影时空“蒙太奇”。例如,舒婷的《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浆橹。四个意象分别写出了思绪的纷乱、思念的无着、回忆的苦况和向往的无望。这些意象表面上看,犹如散放的四颗精美的珍珠,彼此毫无关系,但由于情感的内聚力,这些珍珠的光芒从四面投射到一个聚焦上。这样,就蒸腾起了浓郁而深挚的“思念”,形成了多义性和朦胧性的情感结构。二、合作探究问题:阅读下面几个诗歌片段,结合刚才的舒婷的《思念》,归纳意象组合的方式:裘小龙的《在图书馆里》,江河的《祖国啊,祖国》中的一节,顾城《眨眼》中的一节。意象派生在意象组合系列中,从一个意象演化出另一个意象,层层蜕变,辗转相生。这一过程,自由联想起着催化和促发的作用。例如,江河的《祖国啊,祖国》中有这样一节:我把长城庄严地放在北方山恋象晃动着几千年沉重的锁链象高举起刚死去的儿子他的身躯还在我手中抽搐……硝烟从我头上升起无数破碎的白骨叫喊着随风飘散惊起白云惊起一群群洁白的鸽子在这是,“长城”作为基本意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锁链”、“身躯”的意象都由“长城”派生而出。“硝烟”由“长城”联想而来,“白骨”、“白云”、“鸽子”又均由“硝烟”依次衍化而成。基本意象派生出一系列等价意象(派生意象不是对基本意象的修饰)。这种从个别到繁复的网络状意象结构,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从苦难到抗争,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浑厚繁重的思绪。这是单纯就长城写长城的诗所不易做到的。意象串连与意象派生不同,它不是从一个意象生发出另一个意象,而是一些意象按照事物逻辑和情感逻辑串连起来,组成意象链条,以开拓诗歌空间的纵深。例如,裘小龙的《在图书馆里》:永远缺水的水瓶终于找到了一处水源,是为了留给身后,是为了继续前进大漠,孤烟,无限“缺水的水瓶”隐喻求知的饥渴,找到了“水源”暗示了人们终于如愿以偿,然后在过去与未来的历史座标中写事业的艰难——“大漠”,意志的高耸——“孤烟”,以及“无限”美妙的前景。这一系列的意象有明显的诗意线索贯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象征地表达了人们求知的热情和理想。这种写法比直白地表露和实写更耐人深思和寻味。意象并置把几个表面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心灵的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人繁复的情怀。有点类似电影时空“蒙太奇”。例如,舒婷的《思念》。意象迭加一个意象投影到另一个意象里,两个意象迭印而产生一个新的意象。正如赫尔姆所说:“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而这个新意象又不完全丧失两个原意象的特征和功能。例如顾城《眨眼》中的一节:红花,在银幕上绽开,兴奋地迎接春风,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片血腥这有点类似庞德的《地铁车站》,由“脸庞”幻化为“花瓣”。不过它隐没了幻化过程。此处由“红花”幻化为“血腥”,两者同在,相互迭印,彼此闪映,这就造成了一个外美内丑的新意象,同时暗示了它们的内在转换。正是这错误年代产生的“错觉”,寄寓了诗人对时代错误的谴责,意蕴十分深远。三、课堂练习问题: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会选择一些意象,并将它们相心组合,展现情感的起伏,形成诗歌特有的内在节奏。明读《迷娘》(之一)、《树和天空》两首诗,梳理诗中的意家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示例:《迷娘》(之一)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部分和制歌部分组成。诗歌第一节的正歌部分表现了“那地方”故国意大利自然凤光的优美,这主要是通过并置了“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意象来休现的。这些意象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特征,诗人在这些意象中融进了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诗歌运用具有音乐美的反复手法一“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就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活动二:改写不同体式的诗歌对比下面是对一首英文诗歌的两种翻译,你认为哪一种翻译好,为什么?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译文一:你说你爱雨,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爱太阳,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你说你爱风,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你说你也爱我而我却为此烦忧。译文二: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怜卿一片相思意,犹恐流年拆鸳鸯。二、品味在对普希金《致大海》的翻译中,穆旦(原名查良铮)、戈宝权、刘湛秋等人都有不同的译本,比较课文与下面的译本,指出哪种译本更好,为什么?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三、练习《致大海》和<自己之歌》(节选)两首诗,都将自我安放于宏大的自然之中,在两者的互动中体验现实。前者体式谨严,四五行一节,注重押韵,和谐整齐,读来抑扬顿挫;后者奔放恣肆,不拘格律,遵循语言的内在节奏,自由抒写。反复朗读这两首诗,体会不同体式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可以试着用其中一首的形式改写另一首诗,进一步体会二者之间的差异。既可改写整首诗,也可挑选一段改写。注意不要改变原诗主题,要运用原诗中的意象。改写示例:原文: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离别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改写:像是友人的哀伤的怨诉,像是他分手时的声声召唤,你忧郁的喧响,你的急呼,最后一次在我耳边回旋。
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探究诗歌中运用意象组合来造成情感起伏和流动的现象。2.体会不同体式诗歌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学习改写诗歌。活动主题 深化对诗歌审美多样性的认识,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活动时间 一课时。活动一:探究诗歌的意象组合实例引路诗人创作诗歌时 往往把几个表面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心灵的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人繁复的情怀。有点类似电影时空“蒙太奇”。例如,舒婷的《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浆橹。四个意象分别写出了思绪的纷乱、思念的无着、回忆的苦况和向往的无望。这些意象表面上看,犹如散放的四颗精美的珍珠,彼此毫无关系,但由于情感的内聚力,这些珍珠的光芒从四面投射到一个聚焦上。这样,就蒸腾起了浓郁而深挚的“思念”,形成了多义性和朦胧性的情感结构。二、合作探究问题:阅读下面几个诗歌片段,结合刚才的舒婷的《思念》,归纳意象组合的方式:裘小龙的《在图书馆里》,江河的《祖国啊,祖国》中的一节,顾城《眨眼》中的一节。意象派生在意象组合系列中,从一个意象演化出另一个意象,层层蜕变,辗转相生。这一过程,自由联想起着催化和促发的作用。例如,江河的《祖国啊,祖国》中有这样一节:我把长城庄严地放在北方山恋象晃动着几千年沉重的锁链象高举起刚死去的儿子他的身躯还在我手中抽搐……硝烟从我头上升起无数破碎的白骨叫喊着随风飘散惊起白云惊起一群群洁白的鸽子在这是,“长城”作为基本意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锁链”、“身躯”的意象都由“长城”派生而出。“硝烟”由“长城”联想而来,“白骨”、“白云”、“鸽子”又均由“硝烟”依次衍化而成。基本意象派生出一系列等价意象(派生意象不是对基本意象的修饰)。这种从个别到繁复的网络状意象结构,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从苦难到抗争,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浑厚繁重的思绪。这是单纯就长城写长城的诗所不易做到的。意象串连与意象派生不同,它不是从一个意象生发出另一个意象,而是一些意象按照事物逻辑和情感逻辑串连起来,组成意象链条,以开拓诗歌空间的纵深。例如,裘小龙的《在图书馆里》:永远缺水的水瓶终于找到了一处水源,是为了留给身后,是为了继续前进大漠,孤烟,无限“缺水的水瓶”隐喻求知的饥渴,找到了“水源”暗示了人们终于如愿以偿,然后在过去与未来的历史座标中写事业的艰难——“大漠”,意志的高耸——“孤烟”,以及“无限”美妙的前景。这一系列的意象有明显的诗意线索贯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象征地表达了人们求知的热情和理想。这种写法比直白地表露和实写更耐人深思和寻味。意象并置把几个表面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心灵的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人繁复的情怀。有点类似电影时空“蒙太奇”。例如,舒婷的《思念》。意象迭加一个意象投影到另一个意象里,两个意象迭印而产生一个新的意象。正如赫尔姆所说:“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而这个新意象又不完全丧失两个原意象的特征和功能。例如顾城《眨眼》中的一节:红花,在银幕上绽开,兴奋地迎接春风,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片血腥这有点类似庞德的《地铁车站》,由“脸庞”幻化为“花瓣”。不过它隐没了幻化过程。此处由“红花”幻化为“血腥”,两者同在,相互迭印,彼此闪映,这就造成了一个外美内丑的新意象,同时暗示了它们的内在转换。正是这错误年代产生的“错觉”,寄寓了诗人对时代错误的谴责,意蕴十分深远。三、课堂练习问题: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会选择一些意象,并将它们相心组合,展现情感的起伏,形成诗歌特有的内在节奏。明读《迷娘》(之一)、《树和天空》两首诗,梳理诗中的意家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示例:《迷娘》(之一)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部分和制歌部分组成。诗歌第一节的正歌部分表现了“那地方”故国意大利自然凤光的优美,这主要是通过并置了“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意象来休现的。这些意象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特征,诗人在这些意象中融进了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诗歌运用具有音乐美的反复手法一“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就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活动二:改写不同体式的诗歌对比下面是对一首英文诗歌的两种翻译,你认为哪一种翻译好,为什么?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译文一:你说你爱雨,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爱太阳,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你说你爱风,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你说你也爱我而我却为此烦忧。译文二: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怜卿一片相思意,犹恐流年拆鸳鸯。二、品味在对普希金《致大海》的翻译中,穆旦(原名查良铮)、戈宝权、刘湛秋等人都有不同的译本,比较课文与下面的译本,指出哪种译本更好,为什么?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三、练习《致大海》和<自己之歌》(节选)两首诗,都将自我安放于宏大的自然之中,在两者的互动中体验现实。前者体式谨严,四五行一节,注重押韵,和谐整齐,读来抑扬顿挫;后者奔放恣肆,不拘格律,遵循语言的内在节奏,自由抒写。反复朗读这两首诗,体会不同体式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可以试着用其中一首的形式改写另一首诗,进一步体会二者之间的差异。既可改写整首诗,也可挑选一段改写。注意不要改变原诗主题,要运用原诗中的意象。改写示例:原文: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离别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改写:像是友人的哀伤的怨诉,像是他分手时的声声召唤,你忧郁的喧响,你的急呼,最后一次在我耳边回旋。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