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60分)
1. 多酶片为复方制剂,每片多酶片中含有胰酶300mg、胃蛋白酶13mg。简单的说多酶片是一种助消化的药物,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 )
A. 糖类B. 脂质C. 蛋白质D. 核酸
【答案】C
【分析】多酶片的双层结构是依据“药物先进入胃,然后才进入小肠”来设计的,外层含有胃蛋白酶,内层含有胰酶等,使其中各种酶能缓慢地释放出来发挥作用。
【详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有机物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苹果、甘蔗等材料是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B. 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多余的染料用盐酸洗去
C. 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必须混合后才能使用
D. 经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答案】D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甘蔗中富含蔗糖,为非还原糖,不是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理想材料,A错误;
B、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多余的染料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B错误;
C、检测蛋白质时,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入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C错误;
D、经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其肽键未断裂,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
故选D。
3. 蓝藻和伞藻均为单细胞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均为原核生物
B. 蓝藻的遗传物质是RNA,伞藻的遗传物质是DNA
C. 两者都具有核糖体,都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D. 两者都具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详解】A、蓝藻为原核生物,伞藻为真核生物,A错误;
B、蓝藻和伞藻均为单细胞生物,故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错误;
C、两者都具有核糖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唯一共同具有的细胞器),都能独立合成蛋白质,C正确;
D、二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蓝藻不含有叶绿体,而伞藻含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4. 人体细胞因某种原因破坏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下列受到影响的细胞结构是(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高尔基体 ④内质网 ⑤叶绿体
A. ①③④⑤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D. ①③④
【答案】D
【分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当改变磷脂双分子层后,没有膜的细胞结构受到的影响最小,如核糖体和中心体,同时人体中无液泡和叶绿体。
【详解】人体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说明此细胞器含有膜结构,①线粒体为双膜结构,①正确;②核糖体无膜结构,②错误;③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③正确;④内质网单层膜结构,④正确;⑤叶绿体双层膜,人体不含叶绿体,⑤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将某种动物组织的细胞匀浆分离后,取三种细胞器测定其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的分离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 细胞器乙可能与蛋白质加工分泌有关
C. 细胞器丙是生物膜系统的组分之一
D. 细胞器甲和细胞器丙均有RNA
【答案】C
【分析】分析表格: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器甲含有膜结构,且含有微量的核酸,应该为线粒体;细胞器乙含有膜结构,但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细胞器丙不具有膜结构,其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应为核糖体。
【详解】A、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正确;
B、某种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器甲含有膜结构,且含有微量的核酸,应该为线粒体;细胞器乙含有膜结构,但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等;细胞器丙不具有膜结构,其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应为核糖体。细胞器乙可能是高尔基体,与蛋白质加工分泌有关,B正确;
C、细胞器丙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C错误;
D、细胞器甲是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细胞器丙是核糖体,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线粒体和核糖体均有RNA,D正确。
故选C。
6. 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为核膜,由内外两层膜构成
B. ③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④为染色质,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D. ⑤为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运输的通道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核膜,③表示核仁,④表示染色质,⑤表示核孔。
【详解】A、②为核膜,有内膜和外膜两层膜,A正确;
B、③为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④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
D、⑤为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且具有选择性,如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DNA不能通过,D正确。
故选C。
7. 某同学对蛋白酶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反应物为蛋白质
A. 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
B. 结合②、④组的相关变量分析,自变量为温度
C.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无法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D. 尚需补充实验才能确定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
【答案】B
【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蛋白质残留率越低,降解率越高说明酶活性越高,故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需要添加CaCl2,温度为70℃。
【详解】A、分析②③组可知,没有添加CaCl2,蛋白质残留率100%降解率为0,说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A正确;
B、分析②、④变量可知,都添加了CaCl2,温度均为70℃,pH分别为9、7,故自变量为pH,B错误;
C、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温度为70℃,但由于温度梯度、pH梯度较大,不能说明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9,C正确;
D、该实验的反应物为蛋白质,要确定该酶能否水解其他反应物还需补充实验,D正确。
故选B。
8. 图1为ATP的结构式,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A”表示腺苷,图1中c处的化学键最容易断裂
B. 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ATP,因此细胞中有大量ATP
C. 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水解,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合成
D. 反应①需要的能量既可以来自化学能,也可以来自光能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1,该图是ATP的结构,其中A是腺嘌呤,五碳糖为核糖,bc是特殊的化学键。图2是ATP水解和合成过程,左边是ATP合成过程,右边表示ATP水解过程 。
【详解】A、图1中A代表腺嘌呤,A错误;
B、细胞中ATP和ADP含量较少,但二者之间的转化迅速,B错误;
C、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 ATP 的合成,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水解,C错误;
D、图2中反应①表示ATP的合成,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反应①需要的能量既可以来自化学能呼吸作用,也可以来自光能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9. 如图代表某种动物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NaCl溶液浓度小于100mml·L-1时,细胞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B. 当NaCl溶液浓度为150mml·L-1时,细胞体积保持不变
C. 长时间处于NaCl浓度为300mml·L-1溶液中,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结构
D. 该动物细胞渗透现象明显,适合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答案】D
【分析】图为不同NaCl溶液浓度和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该比值等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等;若该比值大于1,则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比值越大则外界溶液浓度越小,细胞吸水越多;若该比值小于1,则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比值越小则外界溶液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
【详解】A、当NaCl溶液浓度小于100mml·L-1时,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大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细胞会因为吸水过多发生破裂,A正确;
B、当NaCl溶液浓度为150mml·L-1时,该比值等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等,细胞体积保持不变,B正确;
C、长时间处于NaCl浓度为300mml·L-1溶液中,该比值小于1,则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间长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结构,C正确;
D、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D错误。
故选D。
10. 种子萌发需要消耗有机物,若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其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分子数相等
C. 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但有CO2释放
D. 若细胞吸收O2的分子数少于释放CO2的分子数,则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
【答案】C
【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
B、若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C错误;
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和二氧化碳,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正确。
故选C。
11.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使有机物的消耗降到最低
B. 人体细胞中线粒体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
C. 使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避免伤口处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D. 安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中产生相同的ATP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等
【答案】B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A错误;
B、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故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人体细胞中线粒体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B正确;
C、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错误;
D、安静状态下进行有氧呼吸,长时间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相同的ATP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同,无氧呼吸消耗的多,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叙述合理的是( )
A. 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类胡萝卜素被破坏
B. 画滤液细线时需要间隔画2-3次,从而累积更多的色素,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C. 纸层析分离色素时,色素的迁移速度与其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
D. 用红色苋菜叶进行实验可得到5条色素带,花青素(水溶性色素)位于叶绿素a、b之间
【答案】B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
B、画滤液细线时要间断画2~3次,即等上一次干了以后再画下一次,从而累积更多的色素,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B正确;
C、纸层析分离色素时,色素的迁移率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溶解度越高,扩散距离越大,C错误;
D、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故若得到5条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近的色素带为花青素,应在叶绿素b的下方,D错误。
故选B。
13. 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两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
B. 35℃时两组植株固定CO2速率相同
C. 50℃时HT植株能积累有机物而CT植株不能
D. HT植株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答案】B
【分析】1、净光合速率是植物绿色组织在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定量叶面积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2、真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由图可知,CT植株和HT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基本一致,都接近于3nml•cm-2•s-1,A正确;
B、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图可知35℃时两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未知,故35℃时两组植株的固定CO2速率(总光合速率)无法比较,B错误;
C、由图可知,50℃时H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说明能积累有机物,而C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不大于零,说明不能积累有机物,C正确;
D、由图可知,在较高的温度下H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仍大于零,能积累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体现了HT植株对高温环境较适应,D正确。
故选B。
14. 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期和特点对应错误的是( )
A.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
B.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C.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D. 末期:纺锤丝逐渐消失,细胞板向四周扩展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前期:出现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正确;
B、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的最佳时期,B正确;
C、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C正确;
D、植物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动物细胞无细胞板,D错误;
故选D。
15.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该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
B.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C. 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数远多于分裂期细胞数
D. 如果时间足够长,就能在临时装片中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全过程
【答案】D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观察。
【详解】A、应该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因为其有丝分裂旺盛,较大概率可以观察到分裂期,A正确;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观察,B正确;
C、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所占时间较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故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数远多于分裂期细胞数,C正确;
D、经过解离操作后细胞已死亡,不会再出现连续分裂的变化过程,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体内也会有许多细胞发生凋亡
B. 只有癌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细胞衰老后其含水量比正常细胞高
D.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加
【答案】A
【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可以增加细胞的种类,但遗传物质不变。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理现象,有利于个体的发育,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体内也会有许多细胞发生凋亡,A正确;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B错误;
C、细胞衰老后代谢减慢,其含水量比正常细胞低,C错误;
D、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专门化,细胞种类增加,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可作为细胞分化的标志( )
A. 糖酵解酶B. ATP合成酶
C. 血红蛋白D. 核糖体蛋白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从分子水平来看,体现细胞分化的细胞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
【详解】A、糖酵解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因此几乎所有细胞均需要合成糖酵解酶,与细胞分化无关,A错误;
B、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所有细胞都进行ATP的合成,因此所有细胞均需要合成ATP合成酶,与细胞分化无关,B错误;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其他细胞不含血红蛋白,某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分化,C正确;
D、核糖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因此几乎所有细胞均需要合成核糖体蛋白,与细胞分化无关,D错误。
故选C。
18. 在肌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肌肉细胞需要释放一种蛋白质,其进入肌神经细胞后,促进其发育以及与肌肉细胞的联系;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肌神经细胞的凋亡与溶酶体等结构有关
B.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只由线粒体供能
C. 凋亡是细胞自主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D. 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肌神经细胞凋亡
【答案】A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详解】A、细胞凋亡与溶酶体等相关,因此肌神经细胞的凋亡与溶酶体等结构有关,A正确;
B、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也可能由细胞质的无氧呼吸功能,B错误;
C、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程序性死亡,但也受外界的影响,C错误;
D、结合题意,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故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肌神经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A。
19. 下图是豌豆杂交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应在开花后进行
B. 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C. 该杂交实验中花腋生豌豆为父本,花顶生豌豆为母本
D. ①②操作后母本均需套袋
【答案】A
【分析】图中操作①是人工去雄,操作②是人工授粉。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雌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应在开花前进行,防止其进行自花受粉,A错误;
B、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对母本去雄后,需待花粉成熟时再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B正确;
C、该杂交实验中花腋生豌豆为父本(取其花粉),花顶生豌豆为母本(去雄,接受花粉),C正确;
D、①②的操作后,都要对母本的雌蕊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故选A。
20. 某种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性状中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由A/a基因控制,含A的雄配子可育;含a的雄配子50%可育、50%不育。若基因型为Aa的亲本进行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A. 红花:白花=3:1B. 全为红花
C. 红花:白花=5:1D. 红花:白花=2:1
【答案】C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D、根据题意,基因型为Aa的亲本,产生的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a=2:1,雌配子及比例为A:a=1:1,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为红花:白花=5:1。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皮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和Wwyy的个体杂交,其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3种4:3:1B. 2种3:1
C. 3种12:3:1D. 3种6:1:1
【答案】D
【分析】依题意可知:当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所以白皮为W_Y_与W_yy,黄皮为wwY_,绿皮为wwyy。
【详解】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WwYy和Wwyy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为3/8W_Yy白皮、3/8W_yy白皮、1/8wwYy黄皮、1/8wwyy绿皮,即后代表型种类有白皮、黄皮、绿皮3种,比例为6:1:1,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 模拟实验是生物科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某同学利用两个信封和若干卡片来模拟孟德尔分离定律。假设某紫花豌豆植株自交产生F1,F1中紫花:白花=3:1,下列能模拟F1中杂合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分析】假设某紫花豌豆植株自交产生F1,F1中紫花:白花=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且某紫花豌豆植株为杂合子。
【详解】假设某紫花豌豆植株自交产生F1,F1中紫花:白花=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且某紫花豌豆植株为杂合子,能模拟F1中杂合紫花植株(产生两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与白花植株(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杂交的是信封1:卡片“E”10张卡片“e”10张和信封2:卡片“e”10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
A. 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B. 同源染色体只存在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
C. 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D. 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答案】B
【分析】同源染色体指两条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
【详解】A、形态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存在于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和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但有丝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等行为,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D正确。
故选B。
24. 下列关于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而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
B.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
C. 精子形成需要变形,卵细胞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
D. 染色体都要经过复制,都要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减Ⅰ都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Ⅱ都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详解】A、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而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A正确;
B、精子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极体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B错误;
C、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后还需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成为蝌蚪状的精子,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过程,C正确;
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都要经过复制,都要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D正确。
故选B。
25. 基因型为AaXBXb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XB的卵细胞,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
A. aXB、AXb、AXbB. aXb、AXb、AXB
C. AXb、AXb、aD. A、A、aXbXb
【答案】A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卵母细胞;(2)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3)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卵细胞、极体。
【详解】来自同一个极体的两个细胞基因型相同,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卵细胞和极体基因型相同,基因型为AaXBXb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XB的卵细胞,则与该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基因型也为aXB,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型则为AXb,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6.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发现1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B. 1号与2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C. 4号和2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D. 3号与正常女子婚配,子代不一定患病
【答案】B
【分析】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③特点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详解】A、1号和2号正常,生出了患病的3号,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与题干信息不符,则该隐性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1号的基因型是XAY,2号的基因型是XAXa,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B错误;
C、2号的基因型是XAXa,4号基因型为XAXa的概率为1/2,C正确;
D、3号XaY与正常女子XAX-婚配,子代XAXa和XAY的个体不患病,D正确。
故选B。
27.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答案】A
【分析】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如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
【详解】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呈线性排列,A正确;
B、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
C、XY性别决定的生物 ,雌性个体XX只能产生雌配子X,雄性XY个体能产生雄配子X和Y,因此含Y染色体的是雄配子,含X染色体的是雌配子或者雄配子,C错误;
D、一对性染色体XY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定律,D错误。
故选A。
28.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B. 该实验若保温的时间过长,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该实验结果上清液放射性较低,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D. 为获得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直接用含35S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答案】B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详解】A、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A错误;
B、若用32P标记噬菌体DNA,培养时间过长导致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该组实验是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体内,故经搅拌离心后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在沉淀物中放射性较低,C错误;
D、噬菌体属于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故为获得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应由含有35S的大肠杆菌培养获得,D错误。
故选B。
29. 若将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两者彻底水解产物中相同的物质有几种?( )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答案】C
【分析】核苷酸的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有4种。
【详解】烟草的遗传物质为DNA,彻底水解会得到: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A、T、C、G;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彻底水解会得到: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4种含氮碱基A、U、C、G,故若将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两者彻底水解产物中相同的物质有4种(A、G、C、磷酸),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0. 现有一段双链DNA,其中碱基A约占32%,关于该DNA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组成
B. 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基本骨架
C. DNA的一条链中C+G约占该链碱基数的36%
D. DNA中(A+G)/(T+C)=1
【答案】B
【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A正确;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错误;
C、DNA分子中,A-T、G=C,由题可知一段双链DNA碱基A占32%,故G+C=100%-32%x2=36%,DNA的一条链中C+G也约占该链碱基数的36%,C正确;
D、双链DNA中,A与T相等,G与C相等,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G/T+C=1,D正确。
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细胞自噬是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自噬作用一方面可以降解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从而维持正常的代谢,另一方面通过自噬降解自身蛋白质或细胞器,为细胞自身提供原材料,下图是细胞自噬过程示意图。
(1)分析上图可知,细胞自噬过程:细胞中由____等结构形成囊泡,进而包裹受损细胞器形成____层膜的自噬体,自噬体与____融合,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结构特点),该过程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2)溶酶体直接来源于____(填细胞器名称),溶酶体能发挥降解作用的原因是____。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会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TMEM175是溶酶体膜上的氢离子通道,和质子泵V-ATPase互相配合,共同调节溶酶体的pH平衡,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溶酶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由____(TMEM175/V-ATPase)维持,帕金森综合征患者TMEM175往往发生变异,从而影响溶酶体的功能,原因是____,导致多种水解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溶酶体的消化功能。
【答案】(1)①. 内质网 ②. 2 ③. 溶酶体 ④. 一定的流动性 ⑤. 需要
(2)①. 高尔基体 ②.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 ③. 增强
(3)①. V-ATPase ②. TMEM175发生变异使溶酶体中的H+无法转运至细胞质基质,溶酶体PH下降
【分析】溶酶体膜上的质子泵V-ATPase能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泵入溶酶体内,同时通道TMEM175,能介导过量的H+溢出溶酶体,避免溶酶体内部处于过酸状态”说明TMEM175和质子泵共同调节溶酶体的pH稳态。
【小问1详解】
细胞自噬过程中细胞中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形成囊泡,进而包裹受损细胞器形成2层膜的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小问2详解】
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在细胞自噬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该过程分解产物的去向是留在细胞内被利用或排出细胞。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会增强,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小问3详解】
溶酶体膜上的质子泵V-ATPase能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泵入溶酶体内是主动运输,同时通道TMEM175,能介导过量的H+顺浓度梯度溢出溶酶体为协助扩散,以避免溶酶体内部处于过酸状态。帕金森综合征患者TMEM175发生变异使溶酶体中的H+无法转运至细胞质基质,溶酶体PH下降,导致多种水解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溶酶体的消化功能。
32.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由于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匀使得水分胁迫成为了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干旱对辣椒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多方面的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相对含水量反映了叶片的持水能力,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____,水作为____反应的原料参与光合作用,该反应的产物____用于三碳酸的还原。
(2)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____,其变化原因是____活性升高从而加快叶绿素的分解。
(3)综合分析表内相关指标,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____,胞间CO2浓度____,由此判断干旱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____(气孔限制因素/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
(4)综合分析表内相关指标,干旱胁迫下植物调整光合产物的分配,其向____分配比例增加,促进水分的吸收,以此响应干旱胁迫。
(5)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使植物细胞呼吸的速率也随之降低。其原因之一是水作为原料参与____在线粒体内的彻底分解。
【答案】(1)①. 下降 ②. 光反应 ③. ATP和NADPH
(2)①. 下降 ②. 叶绿素酶
(3)①. 下降 ②. 上升 ③. 非气孔限制因素
(4)根 (5)丙酮酸
【分析】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
对比CK组与干旱组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3%和82%,因此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水作为光反应阶段的原料参与光合作用,该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用于三碳酸的还原。
【小问2详解】
对比CK组与干旱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3.78和2.62,因此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其变化原因是分解叶绿素的叶绿素酶活性升高从而加快叶绿素的分解。
【小问3详解】
对比CK组与干旱组气孔导度分别为200和120,胞间CO2浓度分别为260和280,因此与对照(CK)相比,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上升,因此可以判断干旱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
【小问4详解】
对比CK组与干旱组茎干物质分别为2.5和1.1,根干物质为3.5和2.9,因此推测干旱胁迫下植物调整光合产物的分配,其向根分配比例增加,促进水分的吸收,以此适应干旱胁迫。
【小问5详解】
因为水作为原料参与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的彻底分解生成CO2和NADH,因此干旱胁迫使植物细胞呼吸的速率也随之降低。
33. 甲图是某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是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与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可知,该动物性别为____,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条。
(2)由甲图可知,A-F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是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A细胞正在发生的染色体行为是____,C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
(3)图乙中③和⑥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相同/不相同),体现孟德尔定律实质的时间段是____。(填图中数字)
(4)图乙A和B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它们对于维持小鼠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答案】(1)①. 雌性 ②. 8
(2)①. B、E ②. A、B、D、E ③.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 第二极体
(3)①. 相同 ②. ①
(4)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图甲中A细胞处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F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中①~③过程代表减数分裂,④过程代表受精作用,⑤~⑦过程代表有丝分裂。
【小问1详解】
由甲图中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性别为雌性,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此时有8条。
【小问2详解】
图甲中A细胞处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F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是B、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D、E,A细胞正在发生的染色体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动物性别为雌性,C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子细胞名称是第二极体。
【小问3详解】
图乙中①~③过程代表减数分裂,④过程代表受精作用,⑤~⑦过程代表有丝分裂,所以图乙中③和⑥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相同,都是由于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体现孟德尔定律实质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对应的时间段是①。
【小问4详解】
图乙中①~③过程代表减数分裂,④过程代表受精作用,所以图乙A和B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34. 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纯种高秆植物M经诱变获得纯种矮秆突变体N,为了阐明矮秆突变体N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如图所示。
注:(若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若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高杆矮杆性状由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____定律。
(2)实验一中F1产生了____种配子,比例为____。
(3)实验三中F2的高杆植株有____种基因型,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杂交实验来确定F2中某高杆植株的基因型。
实验方案:选用该高杆植株与表现型为____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观察子代表型。
结果预测:①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矮杆=3:1,则其基因型为____。
②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矮杆=1:1,则其基因型为____。
【答案】(1)① 2 ②. 2 ③. 自由组合
(2)①. 4 ②. 1:1:1:1
(3)①. 3 ②. 矮杆 ③. AaBb ④. Aabb或aaBb
【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中,F2高秆:矮秆≈15:1,据此推测该植株的高矮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F1的自交后代高秆:矮秆≈15:1;实验三中,F1的自交后代高秆:矮秆≈3:1,说明高矮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高秆显性性状,故该矮秆突变体N的遗传机制是由2对基因控制、高秆为显性性状、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假设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F1的自交后代高秆:矮秆≈15:1,说明实验一(或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AaBb,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其余基因型都表现为高秆。F1能产生4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比例为1:1:1:1,其细胞遗传学基础是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3详解】
F1的基因型为AaBb,矮秆突变体N为(aabb),因此实验三中F2的高杆植株有AaBb、Aabb、aaBb,3种基因型;利用杂交实验来确定F2中某高杆植株的基因型。可以选用该高杆植株与表现型为矮杆(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观察子代表型。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AaBb+Aabb+aaBb):矮杆(aabb)=3:1,则其基因型为AaBb。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Aabb+aaBb):矮杆(aabb)=1:1,则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甲
67
20
微量
细胞器乙
59
40
0
细胞器丙
46
0
54
组别
pH
CaCl2
温度(℃)
蛋白质残留率(%)
①
9
+
90
62
②
9
+
70
12
③
9
-
70
100
④
7
+
70
42
⑤
5
+
40
70
选项
A
B
C
D
信封1
卡片“E”20张
卡片“e”10张
卡片“E”30张
卡片“e”10张
卡片“E”10张
卡片“e”10张
卡片“E”20张
卡片“e”10张
信封2
卡片“e”10张
卡片“e”10张
卡片“e”10张
卡片“E”10张
处理
叶片相对含水量
气孔导度mmL·m-1·s-1
胞间CO2浓度(μg·L-1)
光合速率μmL·m-2·s-1
叶绿素含量(mg/g)
茎干物质(g)
根干物质(g)
CK(对照)
93%
200
260
8.9
3.78
2.5
3.5
干旱
82%
120
280
4.2
2.62
1.1
2.9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