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水是生命之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共 45 分。第 1-15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6-20 小题,每小题 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⑥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A. ①③⑤⑥B. ②④⑤
C. 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①正确;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这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②错误;
③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④错误;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⑤正确;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⑥正确。
综上所述,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下列是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B.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的成分
C.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D.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
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
C、原子、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多个科学家相继研究完成,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和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3.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A. 池塘中的一只青蛙B. 表皮细胞中的核糖体
C. 青蛙的表皮细胞D.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池塘中生活的青蛙等各种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属于个体层次,A不符合题意;
B、表皮细胞中的核糖体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B符合题意;
C、青蛙的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C不符合题意;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生活其中的等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层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此江中所有的芙蓉组成了_,芙蓉与所思之人相比,无___层次()
A. 种群器官B. 种群系统C. 群落器官D. 群落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特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此江中所有的芙蓉组成了种群,芙蓉是植物,与动物相比植物无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正确。
故选B。
5. 下列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 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中含叶绿体
D. 细菌和蓝藻在结构和物质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2、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真核生物中,如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
C、颤藻与发菜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
D、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在结构和物质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
6. 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③HIV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④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RNA
A. 1项B. 2项C. 3项D. 4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①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为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①正确;②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含有核糖体,且两者都含有DNA和RN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②正确;③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③错误;④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⑤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⑤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B. C、H、O、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 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D. Fe虽然是微量元素,但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对生命活动很重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A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B正确;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可判断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C正确;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属于微量元素,对生命活动很重要,D正确。
8.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在细胞代谢中既可以作为反应物,也可以作为代谢产物
B. 细胞内结合水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构成成分
C. 储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降低代谢水平,以保持休眠状态
D. 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减少,抗寒能力提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水在细胞代谢中既可以作为反应物(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可以作为代谢产物(例如脱水缩合),A正确;
B、细胞内结合水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构成成分,B正确;
C、储藏中的种子自由水比例降低,结合水比例增加,水分少但也含有水分,C错误;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增加,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很多植物为了更好地过冬会减少体内的自由水,D正确。
故选C。
9. 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下面列出了若干确定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需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设计是
①浇蒸馏水 ②浇只含无机盐X的培养液 ③浇只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④浇完全培养液
A. 以④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B. 以③为实验组,④为对照组
C. 以②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D. 以②为实验组,④为对照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验证X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缺乏X元素,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加入X元素,植物能正常生长,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活的环境是否含有该矿质元素,其他矿质元素的种类、浓度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
【详解】由题意及分析可知,③④是正确操作,③为实验组,④为对照组,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变量的准确控制和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应用是本题的重点。
10. 人的红细胞呈圆饼状,如图是将人体红细胞放入三种含盐量不同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的变化示意图,该图能说明无机盐离子( )
A. 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B. 非常容易进出细胞
C. 是某些有机物的组成成分
D.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所产生的不同变化:
①红细胞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红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不改变;
②红细胞位于蒸馏水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红细胞吸水涨破;
③红细胞位于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红细胞失水皱缩;该图能说明的问题是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即D正确。
故选D。
【点睛】
11.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水稻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的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致使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P在水稻体内属于大量元素
B. 人们可以通过施用磷肥来缓解As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C. P是构成纤维素和磷脂的重要组成元素,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D. As进入水稻细胞后,可能导致某些物质失去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P在细胞中含量相对较高,属于大量元素,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的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致使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施用磷肥来缓解As对水稻的毒害作用,B正确;
C、纤维素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P元素,C错误;
D、砷可以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说明其可能导致某些蛋白质失去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D正确。
故选C。
12. 基于对细胞元素组成、元素含量等的认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相同,因此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统一性
B. 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C.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其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高
D.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错误;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而氧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高,C错误;
D、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同时连在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由图可知,④的氨基和羧基未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①②③均属于氨基酸,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所用实验材料均较合理的一组是()
A. 韭菜叶、豆浆、大豆B. 梨、鸡蛋清、花生子叶
C. 苹果、花生子叶、大豆D. 番茄、豆浆、花生子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韭菜叶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现象,不适宜作为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材料,A不符合题意;
B、梨含有丰富的还原性糖,鸡蛋清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花生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所用实验材料较合理的一组,B符合题意;
C、花生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是鉴定脂肪所用的实验材料,不适合用于鉴定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番茄有颜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颜色干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试管中只有1、5号呈蓝色
B. 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实验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实验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而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中含有还原糖和蛋白质。
【详解】依题意可知: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没有加入相应的试剂,2号试管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和斐林试剂,没有水浴加热,所以1、2、3、5号试管中不能发生反应,则呈现出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4号试管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和斐林试剂,并且水浴加热,因此呈现砖红色;6号试管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和双缩脲试剂,所以呈现紫色。
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再结合题意分析实验装置、推测实验结果。需要注意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以及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合后的颜色。
16.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含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框①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含核膜、核糖体
B. 框②内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框③内的生物均含染色体
D. 框④内的生物中只有蓝细菌含叶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有以核膜为边界的细胞核,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它们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详解】A、框①内的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A错误;
B、框②内的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框③内的噬菌体为病毒,无染色体,C错误;
D、框④内的生物中只有蓝细菌含叶绿素,D正确。
故选D。
17. 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9月至12月含水量下降,主要与自由水减少有关
B. 气温低时自由水含量降低,可防止结冰而损伤自身细胞
C. 结合水增加,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
D.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据图分析,冬小麦含水量从9月至12月处于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是自由水减少有关(自由水的下降更为明显),A正确;
BC、气温低,自由水含量降低,可防止结冰而损伤自身,结合水增加,抗寒能力逐渐增强,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BC正确;
D、自由水含量高时,细胞的代谢旺盛,抗逆性差,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负相关,D错误。
故选D。
18. 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①②均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水解;蔗糖不是还原糖;纤维素不是储能物质,与果胶构成植物细胞壁。
【详解】A、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多糖可水解,但单糖不能再水解,A错误;
B、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②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其中肌糖原是动物肌肉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但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
D、④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用纤维素酶破坏,D正确。
故选D。
19. 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 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鲜重),则a、b、c依次是O、C、H
C. 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a是最基本元素
D. 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的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正常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依次是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所以图1中A、B、C分别是水、蛋白质、脂质;有活性的细胞中化学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C>H>N>P>S,所以图2中a、b、c依次为O、C、H。
【详解】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H2O,占到85-90%,其次是蛋白质占到7-10%,故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图2若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H、N,故a、b、c依次是O、C、H,B正确;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氧元素,但是最基本的元素是碳,C错误;
D.若图1表示细胞脱水后化合物的含量,根据细胞干重中蛋白质含量最多,可知A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0. 英国科学家Chambers等人研究和鉴定一些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人体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是蛋白质中硒的主要存在位置,人体内硒含量很少,合成硒代半胱氨酸的原料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硒的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B. 硒的代半胱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C. 硒位于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中
D. 人体的某些蛋白质含有硒
【答案】B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由题意知:体内硒含量很少,硒元素属于微量元素,A正确;
B、由题意知:合成硒代半胱氨酸的原料需不断从食物中获取,因此硒代半胱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B错误;
C、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硒位于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中,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含有硒,含有硒代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含有硒,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2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湿地生态系统,柽红柳绿,芦花飞舞,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是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以下是湿地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该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层次,保护区内所有的生物属于____层次。
(2)图中细胞中都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 2 个),这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_。
(3)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_______。
(5)采集湿地水样进行显微观察,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若将视野 1 转为视野 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选择需要进行的操作进行排序,填序号)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抬高镜筒 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⑤向右移动装片 ⑥向左移动装片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 ②. 群落
(2) ①.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②. 统一性
(3) ①. 原核 ②.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衣藻(5)⑥④②③
【解析】
【分析】1、在自然界,生物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同种和不同种的个体以及无机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即种群;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即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要点: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小问1详解】
该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生态系统层次;保护区内所有的东方白鹳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层次。
【小问2详解】
图中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等,这体现了细胞的相同点(统一性)。
【小问3详解】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大肠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小问4详解】
图中衣藻含有叶绿体、细胞壁,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
【小问5详解】
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方法是物像偏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视野2中观察物像在视野1的左侧,因此要想移向视野中央,应该向左移动装片,因此从视野1转为视野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即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向左移动)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将视野1转为视野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⑥→④→②→③。
22. 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下图。其中 x、y 代表化学元素,a、b、c、d 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 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组成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
(2)若 A 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 A 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若 A 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则 A 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若 b 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_。
(4)d 是性激素,它和胆固醇、_____都属于固醇类的脂质。
【答案】(1) ①. C/碳 ②. H2O/水
(2) ①. 纤维素 ②. 几丁质
(3)(4)维生素D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A是由C、H、O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则A表示多糖,a表示葡萄糖。B是由C、H、O、x (代表N或P)构成的大分子,则B表示蛋白质,x代表N元素,b表示氨基酸。
【小问1详解】
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组成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小问2详解】
A是由C、H、O构成的生物大分子,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的物质是纤维素。若A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则A表示的物质是几丁质。
【小问3详解】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每种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H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则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
【小问4详解】
固醇类属于脂质,固醇类包括性激素、胆固醇和维生素D。
23.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
(3)在第X天开始喷施某种化学物质,接下来几天里曲线Ⅰ下降速度减慢,曲线Ⅱ上升速度减慢。可以推知,该化学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促进/抑制)香蕉果实成熟。
【答案】(1) ①. 浅 ②. 淀粉 ③. Ⅰ
(2) ①. 深 ②. 还原糖 ③. Ⅱ
(3)抑制
【解析】
【分析】根据香蕉成熟过程中逐渐变甜可知,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淀粉等有机物逐渐分解生成葡萄糖、果糖等还原性糖,即淀粉的含量逐渐降低,还原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所以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淀粉和还原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由图B可知,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检测淀粉量,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量。
【小问1详解】
淀粉遇碘变蓝,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检测淀粉量,淀粉含量越多,试管内蓝色越深。由于随着香蕉果实的成熟,淀粉含量逐渐减少,则成熟到第X天(a试管)与第Y天(c试管)的香蕉果肉相比,第Y天的香蕉果肉淀粉含量更少,因此c试管碘液检测颜色更浅,图A中表示淀粉含量变化的是曲线Ⅰ。
【小问2详解】
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然后煮沸,是检测还原性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还原性糖含量越多,颜色越深。b管是成熟X天的,d管是颜成熟Y天的还原糖含量多,颜色更深,图A中表示还原糖变化是曲线Ⅱ。
【小问3详解】
在第X天开始喷施某种化学物质,接下来几天里曲线Ⅰ下降速度减慢,曲线Ⅱ上升速度减慢,说明淀粉分解速度减慢,还原糖产生速度也减慢,因此该物质的作用是抑制成熟。
24. 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大豆种子子叶为实验材料,选取大豆种子子叶检测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大豆种子子叶中的脂肪,图 1 所用鉴定试剂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染色后需滴加 1~2 滴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然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被染成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2)图 2 为鉴定豆浆中蛋白质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因试管中已有 NaOH 溶液,故滴加的试剂 B 为______________溶液,产生____反应。
(3)在糖类物质的检测中,斐林试剂使用时应注意现配现用,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并且需要_____________条件。
【答案】(1) ①. 苏丹Ⅲ染液 ②. 洗去浮色 ③. 橘黄
(2) ①. 0.01g/mL的CuSO4/CuSO4 ②. 紫色
(3)水浴加热约2min/水浴加热
【解析】
【分析】1、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是:①取最理想的薄片→②在薄片上滴苏丹Ⅲ染液3min→③洗去浮色(用50﹪酒精)→④制成临时装片。
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在使用时是将甲液(0.1g/mL NaOH溶液)与乙液(0.05g/mL 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由A液(0.1g/mL NaOH溶液)和B液(0.01g/mL CuSO4溶液)组成。
【小问1详解】
鉴定脂肪,图1所用的鉴定试剂A是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小问2详解】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应先加入A液(0.1g/mL NaOH溶液)后再加入B液(0.01g/mL CuSO4溶液)。图2为鉴定豆浆中蛋白质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因试管中已有NaOH溶液,故滴加的试剂B为0.01g/mL CuSO4溶液,产生紫色反应。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倾听与思考,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积累,生活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