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二氧化碳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增大压强、降低温度能变成固体,俗称“干冰”。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物质(如活泼金属镁)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 H2O+CO2↑,所以,实验室里没有碳酸存在。
(3)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CO2+Ca(OH)2 CaCO3↓+H2O
所以,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1)温室效应的产生
因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破坏,大气中CO2增多,地面吸收的太阳光不易散失而导致全球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CO2,还有臭氧(O3)、甲烷(CH4)和氟氯代烷等。
(2)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②导致土地沙漠化;③造成农业减产。
(3)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代烷的生产和使用。
二、一氧化碳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实验探究]一氧化碳的燃烧
(1)可燃性 反应原理:2CO+O22CO2
(2)毒性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导致生物体因缺氧而死亡。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造成的中毒。
联想发散
在新鲜的鸡血里通入一氧化碳,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深红色,说明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3)还原性
一氧化碳能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与氧化铜、氧化铁的反应。
[实验探究]CO的还原性
①反应原理:CO+CuOCu+CO2
②
c.反应结束,先撤走酒精灯
③尾气处理:因一氧化碳有毒,可点燃剩余尾气
④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要点提示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防止加热时引起空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的爆炸。酒精灯应后点先熄,再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思路:这个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它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生炭火盆的目的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钙尽快反应掉。
探究:生炭火盆的目的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了水。
问题2水壶里的水沸腾后,溢出溅到煤炉的炉火上为什么火焰不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思路:水与碳的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只有少量的水溅到炽热的炭火上才能发生上述
现象。若水量较大时,由于上述反应进行时需从周围空间吸收大量的热,将使燃烧的物质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当水刚接触燃烧着的物体之初,燃烧的火焰显得更旺,随着水量的增加,周围空间温度的降低,最终火焰将逐渐减弱而熄灭。这也就是用水来灭火的原因。
探究:水壶里的水沸腾后,溢出溅到正在燃烧旺盛的炽热的炭火时,水与灼热的炭便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H2O+CH2+CO,在高温点燃条件下,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燃烧。
2H2+O22H2O2CO+O2CO2
故水沸腾后,溢出溅到炉火时,炉火的火焰不但不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
典题·热题·新题
例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被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思路解析:实验Ⅰ、Ⅱ起到了对比的作用,可以观察到稀醋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水不能使之变色;Ⅲ中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喷水后紫色石蕊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具有酸的性质。
答案:(1)纸花不变色 纸花变红
(2)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
(4)CO2+H2OH2CO3
深化升华
此题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CO2。
例2: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 )
22和N2 22和CO
思路解析:这类题一定要看每步反应掉什么气体,结果又生成什么气体。先通入澄清石灰水,除掉原有的CO2气体,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掉原有CO气体,又生成了新的CO2气体,而N2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剩余的气体是CO2和N2。
答案:B
深化升华
熟悉物质的性质,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每一步处理的结果,消耗了哪些物质,又能够产生哪些物质,这是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的根本。
例3用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分别与质量相同的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消耗的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1∶∶3∶14
∶6∶∶1∶2
思路解析:首先写出三种物质分别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①H2+CuOCu+H2O②C+2CuO2Cu+CO2 ③CO+CuOCu+CO2
题中的条件是CuO的质量相等,可将①③反应方程式各项都乘2得:
(2)①2H2+2CuO2Cu+2H2O ②C+2CuO2Cu+2CO2③2CO+2CuO2Cu+2CO2
所以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12∶56=1∶3∶14
答案:B
深化升华
相同量的氧化铜,消耗的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三者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三者的质量比为4∶12∶56=1∶3∶14。
例4: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它( )
C.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D.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吸收氧气的能力
思路解析:一氧化碳有剧毒,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使血液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肌体急性缺氧,所以人吸入一氧化碳,就会因为缺乏氧气而死亡。
答案:D
深化升华
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是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是一氧化碳毒性的关键性质。通过本题可整理有关有气体的知识,制成卡片,便于记忆。
例5:冬季在塑料大棚中种植蔬菜,除保证适当的水、肥条件和控制适宜的温度外,还必须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适量补充气肥(CO2),以满足蔬菜光合作用的需要。某同学设计了在自家大棚中施放气肥的方法:用塑料桶盛放稀释过的工业废酸并悬挂在高处,需要时向桶中加入一些固体物质,如a.石灰石块 b.纯碱 c.小苏打 d.碳铵等即可有气肥放出。试完成下列问题:
(1)若废酸中主要含有硫酸,则固体物质不能选用上述物质中的 (填序号),因为 。
(2)若废酸是盐酸、硫酸、硝酸的混合酸,则从反应产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再利用角度考虑,固体物质最好选用上述物质中的 (填序号),写出所选用固体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塑料桶挂在高处的原因是 。
思路解析:该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塑料大棚为载体,将蔬菜种植、施放气肥、光合作用、CO2的制取和性质等知识巧妙融为一题,突出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据题给新信息,应用所学知识可知:(1)不能选用a,因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石灰石与酸的接触,而使反应逐渐停止。(2)选用d,因碳铵与混合酸反应,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促使蔬菜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氮肥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的混合物。其中碳铵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3)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塑料桶挂在高处便于CO2与蔬菜叶面充分接触。
答案:(1)a 因实验室制取CO2若选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石灰石与酸的接触,而使反应逐渐停止。
(2)d 2NH4HCO3+H2SO4 (NH4)2SO4+2H2O+2CO2↑
(3)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塑料桶挂在高处便于CO2与蔬菜叶面充分接触。
深化升华
该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塑料大棚为载体,将蔬菜种植、施放气肥、光合作用、CO2的制取和性质等知识巧妙融为一题,突出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象
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把烧杯倒过来,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2CO+O22CO2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与离子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三单元课题3 水的净化,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还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