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从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安塞腰鼓

    学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从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安塞腰鼓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学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从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安塞腰鼓

    展开

    这是一份学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从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安塞腰鼓,共3页。
    安塞腰鼓【学习目标】1.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品所蕴含的节奏美和诗意美。2.感受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学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预习检测】1.我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2.字词注音亢奋( ) 晦暗( ) 羁绊( ) 蓦然( ) 磅礴( ) 冗杂( ) 烧灼( ) 戛然而止( )【共同探究】 1.从句式和修辞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2.“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3.如何理解“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几句?运用排比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归纳整理】·关于安塞腰鼓的传统文化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汉族传统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汉族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的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刚劲激昂,气势磅礴,舞姿优美,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拓展练习】 壮阔、火热、豪放的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孕育的,可文中为何提到多水的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陕北的安塞。2.kànɡ / huì / jī bàn / mò / pánɡ bó / rǒnɡ / zhuó / jiá【共同探究】1.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加上多是短句,营造出一种激烈、紧凑的气氛,使文章的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2.“后生”是指年轻的生命,正值大好年华,光辉耀眼。以“茂腾腾”来形容年轻的生命,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3.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运用排比句,展示了一场壮阔、豪放、热烈的舞蹈。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生命和力量的咏叹和礼赞,同时也强调了安塞腰鼓给人带来的联想和感悟。【拓展练习】江南的水更多表现的是柔美之风,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的,这是将二者进行生命力量的对比。在作者看来,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黄土高原上的人“朴实”“沉稳”“安静”,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黄土蕴藏着更原始的生命。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