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 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运用了对照实验,需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D.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2. 合适的操作有助于达到相关目的,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黑藻叶浸泡在0.5g·mL-1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B. 不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 洋葱根尖经解离染色后制作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含有染色体
D.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解离前要用75%的酒精冲洗
3. 下列分析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甲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内质网膜
②乙图在B点升高温度,人体内反应速率变化曲线还将上升
③乙图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影响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
④丙图若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b表示碳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A. 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③④
4. 某研究小组用水稻植株作为研究材料,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绘制了下列四个曲线图,正确的是( )
AB.
C. D.
5. 用15N标记马蛔虫(2n=8)的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该精原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均含有15N标记
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相同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不同
6. 生物学研究中曲线和图像常用于变量分析,下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相关图像,图乙是另一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图甲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
B. 乙图中秋水仙素在cd段发挥作用,受精作用发生在de段
C. 丙图所示曲线,无论表示何种分裂方式,纵坐标均有三种含义
D. 丙图所示曲线,e点时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或四倍
7. 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A.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C.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8. 果蝇的截翅和正常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星眼和正常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蝇和星眼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正常眼和星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决定正常翅和截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 亲代雄果蝇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同时携带a和B基因的概率为1/3
C. 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6
D. 若F1中的星眼截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F2中星眼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3/8
9. 有一些交配方式,可以做到后代中雌性全为一种表现型,雄性全为另一种表现型。下列四种婚配方式,无法做到这种结果的是()
A.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正常男性和LHON女性婚配
B. 秃头在男性表现为显性,在女性表现为隐性,一个秃头女性和一个非秃头男性婚配
C. 外耳道多毛是伴Y遗传的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的男性和正常的女性婚配
D.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病,色觉正常的男性和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
10. 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抗虫的B、D基因(B、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抗虫)。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B、D基因不影响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和致死现象)进行自交,子代出现以下结果: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 )
A. 均1号染色体上B. 均在2号染色体上
C. 均3号染色体上D. B在3号染色体上,D在4号染色体上
11.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染色体而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
D. 各种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12.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可能有4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 ④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如图的片段,则需订书钉32个
D. 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总数的30%,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7%,那么另一条链中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23%
13.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
B. 病毒的基因可能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C. 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肯定是基因纯合子
D. 显性基因能表达,隐性基因不能表达
14. 表观遗传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生了甲基化的DNA不一定会传递给后代
B. DNA甲基化可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C. 基因型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D. 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说明吸烟可导致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
15. 市场上有许多无子果实,深受人们喜爱。关于无子果实的培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无子葡萄果实的发育与生长素有关
B. 利用种子繁殖可广泛推广三倍体优质香蕉
C. 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在母本植株上结出无子西瓜
D. 三倍体西瓜植株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通过联会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
二、不定项选择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的运输效率与细胞体积呈负相关,细胞越小越有利于存活
B.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靶细胞凋亡,某些基因表达会增强
C. 嫁接在梨树上的苹果芽发育成苹果枝条,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老年人生发层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受阻,产生大量白发生
17. 雄蝗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有24条染色体。下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用电脑软件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后如下图右侧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 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
C. 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这四种可能情况
D. 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片段”这个假说
18. 下列关于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检测指标有两个
B. 艾弗里的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需分别对蛋白质和RNA进行同位素标记
D. 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需要将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离、纯化,分别侵染烟草
19. 下列有关抗体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具有碱基对之间氢键的断裂和氢键的形成
B. 某抗生素通过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从而直接影响RNA的合成
C. 转录出的RNA链与DNA非模板链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D. 翻译出来的多肽链均直接经细胞膜释放出来后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0. 有关单倍体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二倍体植物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能获得单倍体和二倍体幼苗
B. 四倍体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获得植株一定为纯合子
C.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复杂,不适用于动物
D. 二倍体植株杂交育种获得F1,F1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子共需3年
三、非选择题(共55分)
21. 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两个来源,分析并回答:
(1)图中①过程产物彻底水解能得到_____种不同的有机物。
(2)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_____(方式)进入细胞,此过程_____(是否)消耗能量。
(3)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脂质合成的“车间”是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_____的合成。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酵含量_____。除胆固醇以外,固醇还包括_____和_____。
22. CO2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特征。图1是三种不同类型植物的CO2同化方式示意图,图2表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上述三种植物在晴朗夏季的CO2吸收速率日变化曲线。已知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高于水稻,回答下列问题:
(1)以光合色素的吸光百分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获得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的吸光率来比较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_____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
(3)图1水稻、玉米和景天科植物中,玉米对应图2中的曲线是_____,最适应炎热干旱环境的植物是_____,原因是_____。
(4)图2中,在4点时,A植物的光合速率为_____μml(m2·s);在10点到16点期间,A组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填“>”、“=”,或“<”)呼吸速率。
(5)图2中,10点到12点间,B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而C植物继续升高,原因是_____。炎热夏天的中午,光合作用的_____过程受影响,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这时可以采取_____的措施缓解。
23.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________,图②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_。
(2)图①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主要是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变成乙的过程。
(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4)一对夫妇,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也可能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
(5)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__。
24. 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图甲所示),细胞壁被破坏,细胞和细胞之间联系变得不太紧密,从而使叶片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下,细胞内的相关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①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原料是_____。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_____,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_____。
(2)A结构中进行过程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结构A,其意义是_____。
(3)结构B是_____,结构C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
(4)②过程是_____,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细胞膜的_____(结构特点)有关,该过程也体现了各种生物膜之间在_____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25. 下表为离体培养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
(1)表中细胞分裂过程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会使DNA复制立即停止。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至少经过_____小时,最终所有细胞都停滞于_____。
(2)表中M期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去向有_____、_____和暂不分裂等。
(3)若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产生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最可能是:①常染色体发生的异常是_____。②性染色体发生的异常是_____。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4)若为番茄(2n=24),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型可能是_____。
(5)“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即母鸡变成公鸡。若为一只性反转后的公鸡,则其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公鸡与母鸡的比例是_____(WW致死)。
(6)若为某自花传粉的植物(2n),存在三倍体和三体两种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异是_____(填“三体”、“三倍体”或“三体和三倍体”)。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变异时,需要使用卡诺氏液处理材料,其目的是_____,在制片时应使用_____染色(写具体名称)。三倍体植株的果实一般是无子的,其原因是_____。已知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三体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_____。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生物学科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 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运用了对照实验,需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D.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试验: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是对照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试验中往往没有对照组,而是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从部分动植物得出整体结论,该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
B、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是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法,没有对照组,而是设置2个实验组,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C错误;
D、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科学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修正假说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2. 合适的操作有助于达到相关目的,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黑藻叶浸泡在0.5g·mL-1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B. 不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 洋葱根尖经解离染色后制作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含有染色体
D.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解离前要用75%的酒精冲洗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将黑藻叶浸泡在0.5g•mL-1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已经因过度失水死亡,死细胞的细胞膜变为全透性,外界的蔗糖溶液进入细胞,此时制作临时装片,看不到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
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要选择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还原糖的试剂,而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水解,而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因为不论蔗糖是否被水解,反应后的混合物都不可能遇碘液发生颜色变化,B正确;
C、只有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经解离、染色后制作临时装片,才能看到染色体,而黑藻根尖分生区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看不到染色体,C错误;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0.5~1 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分析判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甲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内质网膜
②乙图在B点升高温度,人体内反应速率变化曲线还将上升
③乙图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影响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
④丙图若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b表示碳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A. 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组成生物体的生物膜系统.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底物浓度、生成物浓度计温度和酸碱度等。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①甲图中A是内质网,B是高尔基体,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①正确;
②乙图在B点升高温度,由于人体最适温度为37度,所以升高温度酶活性降低,②错误;
③乙图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AB段随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影响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③正确;
④丙图若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b表示氧元素,④错误。
故选C。
4. 某研究小组用水稻植株作为研究材料,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绘制了下列四个曲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量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详解】A、水稻植物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因此随着时间增加,玻璃罩内二氧化碳一直减少,光合作用也在减弱,减少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玻璃罩内二氧化碳保持不变,A正确;
B、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但光照强度为0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钾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一定氧浓度范围内,随着氧浓度增加,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增多,钾离子吸收速率增加,超过一定氧浓度范围,由于载体蛋白的限制,再增加氧浓度,钾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发生变化,但氧浓度为0时,可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能量,钾离子的吸收不为0,C错误;
D、低温时,酶不会变性失活,因此低温时不能与横坐标有交点,D错误。
故选A。
5. 用15N标记马蛔虫(2n=8)的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该精原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均含有15N标记
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相同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方式:半保留复制。
(4)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特点:边解旋边复制、DNA半保留复制。
(6)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原核细胞的复制,主要在拟核处。
【详解】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后期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所以均含有15N,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的两倍,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故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含14N,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减数分裂只进行1次DNA复制,所以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一致,每个核DNA分子都是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D错误。
故选A。
6. 生物学研究中曲线和图像常用于变量分析,下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相关图像,图乙是另一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图甲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
B. 乙图中秋水仙素在cd段发挥作用,受精作用发生在de段
C. 丙图所示曲线,无论表示何种分裂方式,纵坐标均有三种含义
D. 丙图所示曲线,e点时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或四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分析乙图:由于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之后细胞未分裂,并且此后开始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分析丙图: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详解】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dd,因为不知道亲本的基因型,因此,不能确定该细胞产生该细胞的原因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A错误;
B、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体是有丝分裂前期(即cd段)形成的,图中没有受精作用,图中表示的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细胞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B错误;
C、丙图所示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如果纵坐标的含义是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变化,C错误;
D、丙图所示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如果表示有丝分裂,则e点(分裂末期)时细胞数目是a点(间期)时的两倍;如果表示减数分裂,则e点(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时细胞数目是a点(间期)时的四倍,D正确。
故选D。
7. 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A.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C.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 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因为子一代自交的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所以在子一代的体细胞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子一代表现的是显性性状,因此子一代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应该是Dd,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例如,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
【详解】A、假说—演绎法中,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 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
B、假说—演绎法中,孟德尔提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属于假说的内容,B错误;
C、假说—演绎法中,孟德尔提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的内容,C错误;
D、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是实验发现的现象,不属于假说内容,D正确。
故选D。
8. 果蝇的截翅和正常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星眼和正常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蝇和星眼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正常眼和星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决定正常翅和截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 亲代雄果蝇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同时携带a和B基因的概率为1/3
C. 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6
D. 若F1中的星眼截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F2中星眼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3/8
【答案】D
【解析】
【分析】统计F1雌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常翅:截翅=2:1;F1雄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常翅:截翅=1:1。星眼和正常眼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没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星眼对正常眼为显性;正常翅与截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雄性出现正常翅:截翅=1:1,说明亲本正常翅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说明正常翅对截翅为显性。
【详解】A、F1雌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常翅:截翅=2:1;F1雄果蝇:正常眼:星眼=1:3,正常翅:截翅=1:1。星眼和正常眼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没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星眼对正常眼为显性;正常翅与截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亲本正常眼雄果蝇(bb)和星眼雌果蝇(BB或Bb)杂交,子代正常眼(bb):星眼(B_)=1:3,bb=1/4,说明雌果蝇产生的b配子占1/4,故可判断星眼雌果蝇中BB占1/2,Bb占1/2。F1雄果蝇中正常翅:截翅=1:1,故可判断亲本正常翅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且正常翅对截翅为显性。F1雌果蝇中正常翅:截翅=2:1,即雌果蝇中XaXa=1/3,故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1/3XAY、2/3XaY。综合可知,亲代雌果蝇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雄配子—1/6bXA、2/6bXa、3/6bY,配子同时携带a和B基因的概率为0,B错误;
C、使用拆分法解决此问题:1/3XAY、2/3XaY与XAXa交配,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1/3×1/2+2/3×1/2=1/2;1/2BB、1/2Bb与bb交配,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1/2×1/2=1/4,故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概率=1/2×1/4=1/8,C错误;
D、据分析可知,F1中星眼截翅雌基因型为BbXaXa,F1中星眼截翅雄果蝇基因型为BbXaY,两者随机交配,则F2中星眼截翅雌果蝇B_XaXa的概率=3/4×1/2=3/8,D正确。
故选D。
9. 有一些交配方式,可以做到后代中雌性全为一种表现型,雄性全为另一种表现型。下列四种婚配方式,无法做到这种结果的是()
A.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正常男性和LHON女性婚配
B. 秃头在男性表现为显性,在女性表现为隐性,一个秃头女性和一个非秃头男性婚配
C. 外耳道多毛是伴Y遗传的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的男性和正常的女性婚配
D.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病,色觉正常的男性和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雌、雄性别中有不同表型的遗传现象。秃头属于从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男性秃顶基因型为Bb、BB,正常基因型为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正常的基因型为Bb、BB。
【详解】A、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由于受精时卵细胞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而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内,因此正常男性和LHON女性婚配,后代不论男女,均患病,A符合题意;
B、一个秃头女性(BB)和一个非秃头男性 (bb)婚配,后代为Bb,女性非秃头,男性秃头,B不符合题意;
C、外耳道多毛的男性(XYB或XYb)和正常的女性(XX)婚配,后代男性均为外耳道多毛,女性正常,C不符合题意;
D、色觉正常的男性(XBY)和红绿色盲的女性(XbXb)婚配,后代XBXb、XbY,雌性全为正常,雄性全为色盲,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抗虫的B、D基因(B、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抗虫)。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B、D基因不影响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和致死现象)进行自交,子代出现以下结果: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 )
A. 均在1号染色体上B. 均在2号染色体上
C. 均在3号染色体上D. B在3号染色体上,D在4号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可知,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可知短纤维抗虫占子代的比例为2/4,短纤维不抗虫占子代比例为1/4,长纤维抗虫占1/4,所以与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后代比例相吻合,由此可知,控制棉花纤维长短和能否抗虫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由图可知,抗虫基因应在1号染色体或2号染色体上。
【详解】A、若B、D均在1号染色体上,则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1,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若均在2号染色体上,亲本为:AaBD×AaBD,子代:AA:AaBD:aaBBDD=短纤维不抗虫:短纤维抗虫:长纤维抗虫=1:2:1,即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符合题意,B正确;
C、若均在3号染色体上,则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9:3:3:1,与题意不符,C错误;
D、若B在3号染色体上,D在4号染色体上,则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6:6:2:2,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11.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染色体而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
D. 各种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由于基因具有显性和隐性的不同,又由于它们与性染色体相关联,因此,在遗传中会表现不同的特点。
【详解】A、生殖细胞中可以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以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错误;
B、性染色体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但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比如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前中期)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是0条(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或1条,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次级精母细胞(后末期)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是0条或者2条,C正确;
D、有些生物雌性同体或者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如水稻,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可能有4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 ④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如图的片段,则需订书钉32个
D. 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总数的30%,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7%,那么另一条链中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23%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⑤为A,⑥为G,⑦为C,⑧为T,⑨为氢键。
【详解】A、该DNA分子结构已确定,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只有一种,A错误;
B、④中的磷酸不位于5'-C上,不符合DNA的基本单位的结构特点,B错误;
C、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需要2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若搭建含4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安将8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长度相等的链,需要6个订书钉;碱基A和T之间有2个氢键,G和C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需要订书钉连接,因此使用订书钉的个数为8×2+3×2+2×2+2×3=32个,C正确;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占总数的30%,则T占总数的50%-30%=20%,若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7%,则另一条链中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20%-7%=13%,D错误。
故选C。
13.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
B. 病毒基因可能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C. 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肯定是基因纯合子
D. 显性基因能表达,隐性基因不能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生物的性状不全是遗传决定。
【详解】A、等位基因是对于由染色体的细胞而言的,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A错误;
B、 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故有的病毒的基因为RNA,如:新冠病毒,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受环境影响导致后代没有产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不一定是纯合子,C错误;
D、隐性基因也能表达,如隐性纯合子,D错误。
故选B。
14. 表观遗传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生了甲基化的DNA不一定会传递给后代
B. DNA甲基化可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C. 基因型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D. 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说明吸烟可导致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详解】A、若发生甲基化的DNA在体细胞中,则不一定传递给子代个体,A正确;
B、DNA甲基化,只是基因的表达受影响,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中基因序列的甲基化程度可能不同,表现出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C正确;
D、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只是基因的表达受影响,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遗传信息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5. 市场上有许多无子果实,深受人们喜爱。关于无子果实的培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倍体无子葡萄果实的发育与生长素有关
B利用种子繁殖可广泛推广三倍体优质香蕉
C. 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在母本植株上结出无子西瓜
D. 三倍体西瓜植株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通过联会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三倍体作物,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配子,故不形成受精卵。
【详解】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三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杂交,二倍体的花粉刺激子房合成大量生长素,而这些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A正确;
B、三倍体香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不能用种子繁殖可广泛推广三倍体优质香蕉,B错误;
C、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在母本植株上结出的西瓜中种子是三倍体,种植三倍体种子形成的个体与二倍体杂交,三倍体上结出的是无子西瓜,C错误;
D、三倍体西瓜植株含有3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高度不育,D错误。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的运输效率与细胞体积呈负相关,细胞越小越有利于存活
B.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靶细胞凋亡,某些基因表达会增强
C. 嫁接在梨树上的苹果芽发育成苹果枝条,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老年人生发层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受阻,产生大量白发生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
2、衰老的细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人的头发会变白。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4)细胞摸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所以物质的运输效率与细胞体积呈负相关,但细胞并不是越小越有利于存活,因为组成细胞的物质必要占据细胞内一定的空间,A错误;
B、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靶细胞内的与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会增强,进而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
C、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所以嫁接在梨树上的苹果芽发育成苹果枝条,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老年人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人的头发会变白,D错误。
故选ACD。
17. 雄蝗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有24条染色体。下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用电脑软件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后如下图右侧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 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
C. 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这四种可能情况
D. 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片段”这个假说
【答案】A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由题干信息可知,左图是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该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组型分析可得右图,共23条染色体,可知是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而左图照片中的染色体移向两极,故可判断该照片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左图照片中的染色体移向两极,存在染色单体,右图显示体细胞中只含有1条X,故该蝗虫为雄蝗虫,因此,这张照片展示的是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
B、从染色体核型图上看,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可知雄蝗虫的染色体比雌蝗虫少一条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B正确;
C、该蝗虫正常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3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可以有46条;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会得到染色体分别为12条和11条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前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可以有24条染色体,而后者在这一时期可以有22条染色体,综上所述,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23、46、12、11、24、22共六种可能情况,C错误;
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当时还不知道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AB。
18. 下列关于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检测指标有两个
B. 艾弗里的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需分别对蛋白质和RNA进行同位素标记
D. 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需要将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离、纯化,分别侵染烟草
【答案】BC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检测指标有两个,即是否出现S型菌落、小鼠的存活情况,A正确;
B、艾弗里的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去除了一些物质,则利用了减法原理,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需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同位素标记,C错误;
D、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需要将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离、纯化,分别侵染烟草,结果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C。
19. 下列有关抗体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具有碱基对之间氢键的断裂和氢键的形成
B. 某抗生素通过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从而直接影响RNA的合成
C. 转录出的RNA链与DNA非模板链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D. 翻译出来的多肽链均直接经细胞膜释放出来后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转录的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到模板链,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核糖核苷酸链,然后从模板链上脱离下来,该过程既有氢键的形成,又有氢键的断裂,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需要和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tRNA将氨基酸放在相应位置后,tRNA转移走继续区运输氨基酸,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是既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A正确;
B、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某抗生素通过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从而直接影响mRNA的翻译过程,B错误;
C、转录形成的RNA与DNA的模板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NA的模板链和另一条DNA链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中含有U,DNA中含有T,因此转录出的RNA链与DNA非模板链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除U代替了T外,其它碱基序列完全相同,C错误;
D、翻译出来的多肽链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释放出来,并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A。
20. 有关单倍体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二倍体植物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能获得单倍体和二倍体幼苗
B. 四倍体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获得植株一定为纯合子
C.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复杂,不适用于动物
D. 二倍体植株杂交育种获得F1,F1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子共需3年
【答案】BD
【解析】
【分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A、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A正确;
B、如果四倍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aa,则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B错误;
C、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动物单倍体基本上不能存活,故单倍体育种适用于植物, 不适用于动物,C正确;
D、二倍体植株杂交育种获得F1,F1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子共需2年,D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共55分)
21. 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两个来源,分析并回答:
(1)图中①过程产物彻底水解能得到_____种不同的有机物。
(2)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_____(方式)进入细胞,此过程_____(是否)消耗能量。
(3)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脂质合成的“车间”是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_____的合成。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酵含量_____。除胆固醇以外,固醇还包括_____和_____。
【答案】(1)5 (2) ①. 蛋白质##糖蛋白 ②. 胞吞 ③. 是
(3)内质网 (4) ①. LDL受体 ②. 增多 ③. 性激素 ④. 维生素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②表示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反过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小问1详解】
对图中①过程可以进行如下分析:细胞核中的双螺旋打开,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互补的链,合成产物mRNA,可判断是转录过程,mRNA彻底水解能得到6种不同的物质,分别为核糖,磷酸,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小问2详解】
LDL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是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LDL为大分子,与LDL受体结合结合后,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小问3详解】
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反过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除胆固醇以外,固醇还包括性激素和维生素D。
22. CO2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特征。图1是三种不同类型植物的CO2同化方式示意图,图2表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上述三种植物在晴朗夏季的CO2吸收速率日变化曲线。已知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高于水稻,回答下列问题:
(1)以光合色素的吸光百分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获得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的吸光率来比较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_____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
(3)图1水稻、玉米和景天科植物中,玉米对应图2中的曲线是_____,最适应炎热干旱环境的植物是_____,原因是_____。
(4)图2中,在4点时,A植物的光合速率为_____μml(m2·s);在10点到16点期间,A组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填“>”、“=”,或“<”)呼吸速率。
(5)图2中,10点到12点间,B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而C植物继续升高,原因是_____。炎热夏天的中午,光合作用的_____过程受影响,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这时可以采取_____的措施缓解。
【答案】(1)红光 (2) ①.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②. 卡尔文循环##碳反应
(3) ①. 曲线C ②. 景天科植物 ③. 该类植物白天因减少水分的散失而气孔关闭,但夜晚能吸收CO2,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4) ①. 0 ②. >
(5) ①. 该时间段温度较高,B植株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C植株可以利用低浓度的CO2,此时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所以光合速率继续升高 ②. 暗反应(CO2的固定、卡尔文循环) ③. (适时)灌溉(遮阴、降温处理)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解成O2和[H],ADP和Pi形成ATP;暗反应阶段,CO2和C5结合,生成2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和C5。光反应与暗反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水等。
【小问1详解】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只有叶绿素能吸收红光,可对比各组提取液对红光的吸光率来比较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小问2详解】
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14CO2去追踪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
【小问3详解】
由图1可知,水稻对CO2的吸收是在白天进行的,且没有固碳作用,玉米吸收CO2也是在白天进行的,由于有固碳作用,它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景天科植物夜晚吸收CO2,白天时再利用液泡中储存的CO2进行光合作用,根据以上特点,与图2中曲线比较可得,B对应的是水稻,C对应的是玉米,A对应的是景天科植物。
【小问4详解】
在4点时,没有光照,A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A 植物白天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而是利用晚上储存在液泡中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图 2 中,在 10 点到 16 点期间,此时光照强度较高, A 组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小问5详解】
B对应的是水稻,C对应的是玉米,A对应的是景天科植物。在10点到12点期间,温度较高,会使植物的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引起B植物光合速率下降,而C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此时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所以其光合速率继续升高。炎热夏天的中午,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受影响,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这时可以采取(适时)灌溉(遮阴、降温处理)的措施缓解。
23.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________,图②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_。
(2)图①中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主要是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变成乙的过程。
(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4)一对夫妇,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也可能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图②中________图代表的细胞发生异常。
(5)图A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__。
【答案】 ①. 染色单体 ②. 甲 ③. 乙 ④. DNA分子复制 ⑤. 丙 ⑥. Ⅲ、Ⅳ ⑦. I ⑧. 丙 ⑨. 乙 ⑩. ③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细胞分裂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甲。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
(2)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后,细胞中出现染色单体,且DNA含量加倍,由此可推中该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由Ⅱ变化为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
(3)图1中,Ⅰ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细胞分裂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一定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Ⅰ;而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Ⅲ和Ⅳ。
(4)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色盲的儿子,其受精卵可能由Xb和XbY结合而成,也可能由XbXb和Y结合而成。该变异类型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前者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产生了异常的XbY精子,如图②中丙图;后者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产生了异常的XbXb卵细胞,如图②中乙图。
(5)分析A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A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A和①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可能是①③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运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24. 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图甲所示),细胞壁被破坏,细胞和细胞之间联系变得不太紧密,从而使叶片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下,细胞内的相关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①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原料是_____。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_____,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_____。
(2)A结构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结构A,其意义是_____。
(3)结构B是_____,结构C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
(4)②过程是_____,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细胞膜的_____(结构特点)有关,该过程也体现了各种生物膜之间在_____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答案】(1) ①. RNA聚合酶 ②. 核糖核苷酸 ③. mRNA(信使RNA) ④. tRNA和r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
(2) ①. 脱水缩合 ②. 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合成较多产物
(3) ①. 高尔基体 ②. 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分泌蛋白)
(4) ①. 胞吐 ②. 流动性 ③. 结构和功能
【解析】
【分析】图甲说明在叶片脱落时,出现了离层。图乙①为转录,②为胞吐,A为核糖体,B为高尔基体,C为囊泡。
【小问1详解】
由DNA合成RNA ,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同时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mRNA(信使RNA),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tRNA和rRNA。
【小问2详解】
结构A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一条mRNA分子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利用少量mRNA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小问3详解】
结构B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中包裹着分泌蛋白等物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细胞外。
【小问4详解】
②过程是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所以是胞吐,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该过程也体现了各种生物膜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25. 下表为离体培养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
(1)表中细胞分裂过程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会使DNA复制立即停止。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至少经过_____小时,最终所有细胞都停滞于_____。
(2)表中M期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去向有_____、_____和暂不分裂等。
(3)若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产生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最可能是:①常染色体发生的异常是_____。②性染色体发生的异常是_____。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4)若为番茄(2n=24),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型可能是_____。
(5)“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即母鸡变成公鸡。若为一只性反转后的公鸡,则其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公鸡与母鸡的比例是_____(WW致死)。
(6)若为某自花传粉的植物(2n),存在三倍体和三体两种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异是_____(填“三体”、“三倍体”或“三体和三倍体”)。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变异时,需要使用卡诺氏液处理材料,其目的是_____,在制片时应使用_____染色(写具体名称)。三倍体植株的果实一般是无子的,其原因是_____。已知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三体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_____。
【答案】(1) ①. 2.2 ②. G1期与S期的交界处
(2) ①. 继续分裂 ②. 细胞分化
(3) ①. A ②. D
(4) ①. 13或11 ②. 正常或矮生
(5)1:2 (6) ①. 三体和三倍体 ②. 固定细胞形态 ③. 甲紫溶液 ④. 三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难以形成可育配子 ⑤. 1/2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S、G2期)和分裂期(M期)。
【小问1详解】
细胞分裂周期中,S期为DNA复制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DNA复制停止,卵细胞无法进入S期,所以最终所有细胞都停滞于G1期与S期交界处。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时,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需要经过G2、M、G1期才能到达G1期与S期交界处,共9.9小时;在G2期的细胞要经过M期、G1期,共3.6小时;M期细胞要经过G1期,共2.2小时,所以至少经历2.2小时细胞才能到达G1期与S期交界处。
【小问2详解】
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的去向:继续分裂、细胞分化、暂不分裂。
【小问3详解】
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减数分裂,子细胞基因型正常情况下是AXB、AXB、aXb、aXb或AXb、AXb、aXB、aXB。现在一个子细胞基因型为Aa,原因可能是:①常染色体发生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A和a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②性染色体发生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XB和Xb进入同一次级卵母细胞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XB、XB或Xb、Xb进入同一卵细胞,造成细胞中还出现Aa,故分别选A、D。
【小问4详解】
由于正常番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4条,所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会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多一条或少一条,为13条或11条;如果雌配子染色体数目是13条,则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为正常,如果雌配子染色体数目是11条,则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为矮生,所以杂交后代株高为正常或矮生。
【小问5详解】
“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即原来下蛋的母鸡变成公鸡。性反转是由于外界因素(性激素)造成的,只改变了母鸡的性状,并不能改变母鸡的遗传物质,性反转的公鸡性别组成仍为ZW,与正常母鸡(性染色体组成为 ZW)交配,理论上后代的性别组成及其比例为ZZ: ZW: WW=1:2:1,但WW个体不能存活,故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公鸡:母鸡=1:2。
【小问6详解】
三体和三倍体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均能观察到。为固定细胞形态,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变异时,需要使用卡诺氏液处理材料;在制片时应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三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难以形成可育配子,故三倍体植株的果实一般是无子的。由于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正常,另一极的染色体不正常,故三体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2。
F1雌果蝇:F1雄果蝇=1:1
F1雌果蝇: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4:12:2:6
F1雄果蝇: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3:9:3:9
时期
G1
S
G2
M
合计
小时
2.2
6
6.3
1.4
15.9
F1雌果蝇:F1雄果蝇=1:1
F1雌果蝇: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4:12:2:6
F1雄果蝇: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3:9:3:9
时期
G1
S
G2
M
合计
小时
2.2
6
6.3
1.4
15.9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