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
展开这是一份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共5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劫难、潮汐、陨石、衍射、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3.通过理解、欣赏文章中的语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重点难点】1.积累词语,掌握"劫难、潮汐、陨石、衍射、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板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积累词语,掌握"劫难、潮汐、陨石、衍射、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3.通过理解、欣赏文章中的语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走近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英语:Isaac Asimov,1920年-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代表作有《新疆域》《基地》等。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2.知识链接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它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有一定程度的严谨性,并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 主要功能和目的: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3.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潮汐( ) 尘埃( ) 携带( )劫难( ) 追溯( ) 膨胀( )致密( ) 趋势( ) 陨石( )(2)理解词意应急:应付迫切的需要。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劫难:灾难;灾祸。扩散:扩大分散出去。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原意是指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没有衣缝,后用来比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无人为造作的痕迹(点生读,师指导)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讨论后归纳)预设: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第12-17自然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五、研读课文,深入学习1.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预设:撞击说、火山说2.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预设:表面上看,是在说明“被压扁的沙子”,实际上是在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预设:①用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问题的争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结合第2、3段内容,介绍一下“撞击说”和“火山说”预设: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进入平流层的尘埃使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致使地球生物大量灭绝。5.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是正确的?他是怎样证明的?预设: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1)科学的实验证明①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②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2)有力的事实证明①在某些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撞击的地区发现了斯石英。②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3)严密的推理证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陨石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预设:(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7.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分析下面的句子。(1)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预设:“可能”表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预设:“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预设:“似乎”和“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似乎”表示一种猜测语气,“肯定”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用“肯定”是因为根据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六、课堂小结这篇事理说明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得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星撞击地球的结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七、深入探究,比较异同阅读全文,思考并讨论: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预设:《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预设: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八、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九、板书设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