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2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3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3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35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36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39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41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2课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49915/0-173112918343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1.本文是一篇游记,用简洁的话概括各段内容,并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答案 (1)第1段:发现小潭。第2段:潭中景物。第3段:小潭源流。第4段:潭中气氛。第5段:记录同游。(2)本文是按照游览的行踪写的。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
2.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是怎样的?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动词?试着进行评价。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伐竹取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对表现小石潭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突出了他浓厚的游览兴致,表现了他内心的闲适。(2)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幽僻的环境特点。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石潭及其周围景物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内心的愉悦
5.第2段对“鱼”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有什么妙处?
答案 ①运用拟人手法,写鱼儿似乎在挑逗游人;②由景及情,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愉悦投射在自由自在的鱼儿身上,妙趣横生。
7.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答案 ①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故而有此说。②这里的“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同行的五个人都是柳宗元的亲友,也经历了打击和磨难,如吴武陵也是被贬在永州。因此,这几个人心境相契合,都是失意和落寞的。
8.作者的情感先“乐”后“凄”,如何理解这种情感变化?
答案 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物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本文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答案 ①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境。小石潭景色优美,充满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为人知。无人观赏的小石潭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着相似之处,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相照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残酷现实的不满。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一百二十步(位置),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幽雅(特点),是观光旅游、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优势)。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名人效应)。小石潭因此闻名遐迩。
1.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小石潭呢?
例如:我设计一个“听水轩”,依据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感觉在这里静静的听水声,也是很美的。
2.为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请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设计一个网红打卡停留点。
我设计一个 (名字)依据是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卷石底以出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B.如鸣珮环C.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例句,倒装句。A项判断句;B项倒装句;C项固定句式;D项被动句。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序,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含蓄地表现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摆脱的凄凉落寞的心境。
1.完成晚练。2.推荐阅读:《永州八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示范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石潭记,唐·柳宗元,《永州八记》,诵读欣赏,柳宗元,小拓展,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10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0 小石潭记集体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0小石潭记ppt、10小石潭记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示范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柳宗元名句,水中高地,翠绿的藤蔓,不平的岩石,静止不动的样子,轻快敏捷的样子,表示约数,一词多义,副词大约,助动词能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