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展开这是一份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共6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目标知人论世,积累知识【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一生仕途失意,却颇具诗名,长于五言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意境清远,风格淡然。其边塞诗也很有成就。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等。走近作者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破山诗,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诗人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浏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写下了这首诗。探寻背景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二】朗读诗歌听名家朗读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chán)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lài)/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ɡ)/音。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诗歌。答案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明媚的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翻译诗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三】1.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答案 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答案 “深”即“幽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幽深安静的环境。深入探究,学习写法【四】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 答案 景:诗歌描写了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情: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去除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理:“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出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 小 结知人论世,积累知识【一】《送友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走近作者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写作时间、写作地点、所送何人不明。诗题点明了写作内容。探寻背景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二】朗读诗歌听名家朗读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hénɡ)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zī)去,萧萧/班马鸣。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诗歌。答案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翻译诗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三】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的“横”和“绕”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 “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绕”字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流水缓缓围绕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2.“青”“白”这两个颜色词的选用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3.如何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这一意象? 答案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随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匆离开大地。(2)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对比阅读,体悟情感【四】《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送友人》都描写了景物,但在表达的情感上却有所不同。请将两首诗进行对比,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常建李白动静结合、烘托比喻心境的孤独、志趣的高洁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小 结知人论世,积累知识【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文字狱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在狱中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认为自己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走近作者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心灰意冷,谢绝与外人交往,离群索居。探寻背景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二】朗读诗歌听名家朗读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qī),寂寞/沙洲冷。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诗歌。答案 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滴漏声断,人们开始安静。谁能看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身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甘愿躲到寂寞寒冷的沙洲中受苦。翻译诗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三】1.“幽人”和“孤鸿”有哪些相似之处?答案 (1)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2)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词人的写照,取其神似。(3)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理想,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坚持操守。2.联系整首词,想象孤鸿“有恨无人省”,“恨”的是什么?答案 恨无故被惊起,心怀怨恨;恨无人知晓,孤独寂寞;恨无人赏识,内心忧愤;恨自己被封建社会摧残;恨自己被朝廷贬到偏远的地方闲置,前途渺茫,处境悲凉。3.“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答案 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深入探究,学习写法【四】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词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小 结知人论世,积累知识【一】《卜算子•咏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陆游现存诗作有九千多首,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关山月》《书愤》《示儿》等。走近作者 陆游曾两次被罢官,爱国热情惨遭打击。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胸中抑郁,他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写下了这首词。探寻背景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二】朗读诗歌听名家朗读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yì)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zhuó)/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诗歌。答案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黄昏时分,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受风雨的摧残。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纵使凋零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翻译诗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三】1.“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 运用了拟人手法。“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2.“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答案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3.词人笔下的梅花有着怎样的遭遇?请描述一下。词中写梅花的遭遇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一树梅花寂寞地开在驿站外残破的断桥边,没有人眷顾,也没有人欣赏。它孤独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谢。已是黄昏时分,它仍在独自愁苦,更经受着狂风骤雨的无情摧残。(2)词中写梅花的遭遇,也是词人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深入探究,学习写法【四】本词运用了什么写法?词人借助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答案 (1)托物言志。(2)品质:绝不与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傲骨。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小 结作业1.背诵全诗。2.完成晚练。本课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