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
1.据科学家对珠峰(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考察研究、发现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图表示珠峰不同海拔地段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随着海拔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C.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珠峰海拔6000m~7000m地段出现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2.研究人员利用小球藻、大型搔和豆娘幼虫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聚乙烯微塑料(简称微塑料)对不同体系的水体中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人员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不同体系水体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
B.在“小球藻+大型溞”体系中,微塑料污染会导致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减小
C.图中三种生物可能构成的食物链为小球藻→大型溞→豆娘幼虫
D.有微塑料污染时豆娘幼虫对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影响大于无微塑料污染时
3.冬虫夏草是指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感染,死后尸体、组织与菌丝结成坚硬的假菌核,在冬季低温干燥土壤内保持虫形不变达数月之久(冬虫),待夏季温湿适宜时从菌核长出棒状子实体(子囊座)并露出地面(夏草),可入药。其多生长于青藏高原等雪山高原地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政府禁止肆意挖掘冬虫夏草与其生活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有关
②形成冬虫夏草的蝙蝠蛾幼虫与虫草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③冬虫夏草多为药用,说明其仅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④某地区的冬虫夏草被挖掘一空后,重新生长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⑤在夏季调查冬虫夏草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⑥高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
4.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其中不同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不同温度条件下,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种群密度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最大值即为K值
B.图甲中曲线X、Y之间的部分是由于环境阻力而淘汰的酵母菌
C.图乙中随着温度升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逐渐增大
D.图乙的实验中若适当提高酵母菌的接种量,则会增大酵母菌种群的K值
5.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如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休牧改变了莎草科植物与阔叶型可食草的种间关系
B.休牧使群落的优势物种由阔叶型可食草替换成了莎草科植物,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C.随着休牧时间的延长,毒害草的重要值下降,可能与其生长较缓慢有关
D.休牧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会发生改变,垂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6.为打造高质量“邑海粮仓”,某沿海县开发了多营养层次生态立体养殖模式(简称IMTA)。IMTA内部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MTA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
B.滤食性贝类在IMTA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C.流经IMTA的总能量是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鲍鱼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估算其种群密度
7.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种群灭绝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对某种群进行了种群存活力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大小对该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影响,并以“种群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存续的标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定的初始种群规模下,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该种群的灭绝概率逐渐增大
B.在环境阻力相同的情况下,初始种群规模越大,种群灭绝概率越小,直至灭绝概率为0
C.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超出一定限度后,任何初始种群规模的生物种群最终都可能灭绝
D.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一定会呈“J”形增长
8.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A~F代表能量值c如表所示是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代表松毛虫的同化量,C代表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B.种群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85×106kJ·a-1
C.表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6.27%
D.杜鹃的能量流动去向与松毛虫相同,且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9.某海水立体养殖场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如图为该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m2·a)],M、N表示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9842kJ/(m2·a)
B.海参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M和N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8%
D.立体养殖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传递效率
10.研究发现:蜜蜂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肽受体基因(Lkr),该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度有关。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 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Lkr mRNA结合,从而干扰Lkr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结果如图所示(对照组1不作处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采蜜、植物开花均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
B.对照组2和实验组的处理分别是转入无关RNA基因、转入X基因
C.据图可推测Lkr基因缺陷型蜜蜂对糖的敏感性会上升
D.可推测热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温带地区更高
二、多项选择题
11.如图表示两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的结局的分布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说明A、B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
B.若A是农作物,B是杂草,则应适当降低资源1的供应率
C.只有资源1和2供应都极低的情况才能导致A、B都死亡
D.生态修复工程中可选用A-B共存区的资源供应来增加结构稳定性
12.草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某湖泊草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对该湖泊进行了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草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草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以肯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B.大量诱杀该湖泊中雄性草鱼不会影响草鱼的种群密度
C.该湖泊中草鱼的数量约为3907条
D.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水域中,持续选择小网眼渔网捕鱼,可显著增加总捕获量
13.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如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休牧改变了莎草科植物与阔叶型可食草的种间关系
B.休牧使群落的优势物种由阔叶型可食草替换成了莎草科植物,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C.随着休牧时间的延长,毒害草的重要值下降,可能与其生长较缓慢有关
D.休牧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会发生改变,垂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14.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辖区内最重要的水体功能区,该湿地通过近几年大规模地退耕还淀、生态补水、清淤等措施,使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营造了淀城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构成该湿地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保护白洋淀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
C.退耕还淀、生态补水、清淤等措施提高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让浮游藻类从水体消失可维持湿地中氮、磷的平衡
15.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暴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均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鲢鱼和鳙鱼属于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的消费者,均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B.应该调查投放区鲢鱼、鳙鱼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再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
C.投放鲑鱼、鳙鱼后,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降低,原因是银鱼的食物减少,且天敌增多
D.投放鲑鱼、鳙鱼是通过调整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来改善水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数量,A正确;随着海拔的上升,温度、地形、土壤湿度会发生改变,因此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B正确;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两个群落中的优势植物不同,这是气温和降水等不同导致的,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这可能是高海拔地段新出现绿色植物的原因之一,D正确。
2.答案:B
解析:对于水体中生活的单细胞生物,常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A正确。在“小球藻+大型溞”体系中,与无微塑料污染时相比,有微塑料污染时小球藻种群密度增大,B错误。在无微塑料污染时,“小球藻+大型溞”体系中的小球藻种群密度小于“单小球藻”体系,这可能是大型溞捕食小球藻的结果;“小球藻+大型溞+豆娘幼虫”体系中的小球藻种群密度大于“小球藻+大型溞”体系,这说明豆娘幼虫可能会捕食大型搔,导致大型溞对小球藻的捕食量减少,C正确。由图可知,F组(有微塑料污染和有豆娘幼虫)与D组(有微塑料污染和无豆娘幼虫)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差值大于E组(无微塑料污染和有豆娘幼虫)与C组(无微塑料污染和无豆娘幼虫)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差值,说明有微塑料污染时豆娘幼虫对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影响大于无微塑料污染时,D正确。
3.答案:A
解析:政府禁止肆意挖掘冬虫夏草是因为肆意挖掘的行为会破坏环境,且冬虫夏草生长的环境多为雪山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①正确;由题意可知,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感染后会死亡,二者之间不是互利共生关系,②错误;冬虫夏草多为药用,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但其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维持生态环境稳定的间接价值和未知的潜在价值,③错误;某地区的冬虫夏草被挖掘一空后,重新生长的过程不属于演替,④错误;在夏季调查冬虫夏草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⑤正确;高原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较为单一,生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弱,⑥正确。故选A。
4.答案:B
解析:K值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数量最大值可以在值上下波动,A错误;结合题图甲可知,曲线X是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形,曲线Y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S”形,曲线X、Y之间的阴影部分是由于环境阻力而淘汰的酵母菌,B正确;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小于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升高,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大于最适温度时,K值逐渐减小,C错误;在一定培养液中适当提高酵母菌的接种量,到达K值的时间会缩短,但由于未改变培养条件,故不会增大酵母菌种群的K值,D错误。
5.答案:A
解析:休牧条件下,莎草科与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都有所浮动,说明休牧并未改变二者的种间关系,只是改变了二者竞争的程度,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上升可以认为是优势物种发生了更迭,这种休牧后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休牧之后,植物的捕食者明显诚少,植物重要值的下降应该主要是其自身的生长速率较低造成的,C正确;休牧期间,这四种主要植物类群的重要值都发生了改变,不同的植物类群高度是不同的,水平分布也有所变化,因此在这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6.答案:C
解析:IMTA在上层、中层、底层的设置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空间、阳光、食物等资源,A叙述正确;滤食性贝类既能捕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又能分解藻类脱落碎屑,在IMTA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B叙述正确;流经IMTA的总能量是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人工投喂的饲料中的化学能,C叙述错误;鲍鱼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估算其种群密度,D叙述正确。
7.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当初始种群规模较小时,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该种群的灭绝概率逐渐增大,A正确;据图可知,在环境阻力相同的情况下,初始种群规模越大,种群灭绝概率越小,直至灭绝概率为0,B正确;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出一定限度后,任何初始种群规模的生物种群都可能会无法生存,C正确;由环境阻力为0时的出线可知,初始种群规模较小时,灭绝概率较大,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呈“J”形增长,D错误。
8.答案:A
解析:题图中A代表松毛虫的同化量,C代表松毛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说法错误;由于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题表中能量数值可知。丙的同化量为(727+69+47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106kJ·a-1,甲的同化量为246×106kJ·a-1,乙的同化量为36×106kJ·a-1,故食物链为丙→甲→乙,则种群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69+246+470)=785×106(kJ·a-1),B说法正确;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即246/785+727×100%≈16.27%,C说法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只有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部分,而题图中松毛虫和杜鹃都不是最高营养级,所以杜鹃的能量流动去向与松毛虫相同,D说法正确。
9.答案:A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就是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该能量的去路是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即3281+6561=9842[kJ/(m2·a)],A正确;海参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因此其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即386/(3281+2826)×100%≈6.3%,C错误;立体养殖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10.答案:C
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因此蜜蜂采蜜、植物开花均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A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入X基因,对照组1应该是不做处理的蜜蜂,对照组2转入了编码无关RNA的基因(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导入无关RNA的影响),则实验组应为转入X基因的蜜蜂,B正确;由于对照组1不做处理,则其中的Lkr基因应该正常表达,而对照组2导入了无关的RNA基因,则其体内的Lkr基因也应该能正常表达,因此对照组1和2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几乎无差异,而实验组中有些蜜蜂个体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却有所下降,据此可推测,L虹基因正常表达能提高蜜蜂对蔗糖的敏感程度,Lkr基因缺陷型蜜蜂对糖的敏感性会下降,C错误;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因此处于热带地区的蜜蜂体内Lkr基因表达量高,对糖敏感,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D正确。
11.答案:BC
解析:图示表示A、B对资源1和资源2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即其生态不完全重叠,A正确;适当降低资源2的供应率,能够形成A(农作物)能生存,B(杂草)不能生存的结果,B错误;由图示可知,除了资源1和资源2供应率都极低的情况,若出现资源1和资源2中的一种供应率极低时,也能出现A、B都不能生存的结果,C错误;生态工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需要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稳定,所以应选择A-B共存区的资源供应,D正确。
12.答案:ABD
解析:通过小网眼渔网捕获量可知该草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能逐渐增加,但实际上还需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A错误;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使出生率明显降低,进而使种群的密度减小,B错误;第一次捕获量为734条,第二次重捕330条,带标记62条,故湖泊中草鱼的数量约为734×330÷62≈3907条,C正确;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水域中,持续选择小网眼渔网捕鱼,不利于鱼资源的更新和持续,D错误。
13.答案:ABD
解析:休牧条件下,莎草科与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都有所浮动,说明休牧并未改变二者的种间关系,只是改变了二者竞争的程度,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上升可以认为是优势物种发生了更迭,但是这种休牧后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休牧之后,植物的捕食者明显减少,植物重要值的下降应该主要是其自身的生长速率较低造成的,C正确;休牧期间,这四种主要植物类群的重要值都发生了改变,不同的植物类群高度是不同的,水平分布也有新变化,因此在这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14.答案:ACD
解析: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构成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保护白洋淀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B正确;退耕还淀、生态补水、清淤等措施,使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提高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可以让浮游藻类从水体消失,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一方面化学杀藻剂会污染湿地中水体,另一方面浮游藻类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氮、磷等无机盐仍然在增加,不能维持湿地中氮、磷的平衡,D错误。
15.答案:ABD
解析:鲢鱼和鳙鱼均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属于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的消费者,均处于第二、三营养级,A正确;为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应根据该水库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鳙鱼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B正确;由题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投放一年后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的鲢鱼和鳙鱼会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使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银鱼与鲢鱼和鳙鱼是竞争关系,其天敌未增多,C错误;通过投放鲢鱼、鳙鱼,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缓解甚至消除了“水华”,从而达到了改善水质的目的,D正确。
种群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传给分解者
未被利用
甲
246
100
13
51
乙
36
9
4
丙
727
69
470
龄级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体长/cm
35
35~60
60~70
70~75
75
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473
107
63
53
38
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总数
0
0
131
114
85
标记个数
—
—
27
20
15
专题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1页。
专题6 遗传的基本规律(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6 遗传的基本规律(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3页。
专题5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5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选择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块分练【新高考版】(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