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呈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卷物理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352647/0-17311157912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昆明市云呈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卷物理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352647/0-17311157912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昆明市云呈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卷物理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352647/0-17311157913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昆明市云呈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考卷物理试卷
展开1.(3分)下列有关声和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和光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C.下雨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C
【解析】解:A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D错误;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
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C正确。
故选:C。
2.(3分)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C.地上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解:A、空中的明月自身不能发光,故A错误;
B、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月光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所以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酒杯中的人影是由于人关于杯中酒液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选:C。
3.(3分)下列关于大美济南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雪野湖边影子B.超然楼倒影
C.彩虹D.海市蜃楼景象
【答案】B
【解析】解:A、雪野湖边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超然楼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B符合题意。
C、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分成各种彩色光,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3分)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孟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 )
A.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答案】A
【解析】解:我们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看到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BCD错误。
故选:A。
5.(3分)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昆虫像的光路图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解:
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故AB错误;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错误。
故选:C。
6.(3分)如图所示,光在玻璃或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60°,界面左侧是玻璃
【答案】D
【解析】解:
已知MN是界面,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BO为入射光线,
已知∠AOM=60°,则∠BON=60°,
所以入射角∠BOE=90°﹣60°=30°,
而∠COM=30°,则折射角∠COF=90°﹣30°=60°;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右侧是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7.(3分)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故只有B图符合要求。
故选:B。
(多选)8.(3分)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和2倍焦距之间,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D.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AC
【解析】解:A、根据图示可知,是放大镜成像,倒立的像都是实像;
B、甲图是放大镜,故B错误;
CD、乙是投影仪,物体需要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D错误。
故选:AC。
(多选)9.(3分)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反射光线杂乱无章,说明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桥在水中有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图c中,在屏幕上看到了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
D.图d中,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BCD
【解析】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故A错误;
B、桥在水中有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
D、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选:BCD。
(多选)10.(3分)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答案】AC
【解析】解:A、由甲图可知,故该眼睛是近视眼,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故选:A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1分)
11.(2分)舞蹈“千手观音”是我国佛教文艺形式的精品,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如图,这是因为光的 直线传播 的缘故。当绚丽的舞台灯光照射到舞蹈者手上的饰品时,佛光普照,饰品 不是 (填“是”或“不是”)光源。
【答案】(1)直线传播;(2)不是。
【解析】解:(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由后面其她舞蹈者“射向”观众的光被领舞者挡住,所以观众看不见后面其她舞蹈者;
(2)饰品本身不能发光,饰品“发光”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不是。
12.(2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从地面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要2.6s,则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3.9×105km 。
【答案】3×108;2.9×105km。
【解析】解:光在真空中的传递速度为3×108m/s;
从地面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7.6s,故地球和月球的时间为t==,
故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s=ct=4×108×1.3s=3.9×107m=3.9×103km。
故答案为:3×108;2.9×105km。
13.(2分)2020年6月21日出现了日偏食现象(如图甲),同时在树荫下看到了许多月牙形的光斑(如图乙):月牙形光斑形成的原因与日偏食形成的原因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月牙形光斑是 太阳 的实像。
【答案】相同;太阳。
【解析】解: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日偏食”是日食的一种。
月牙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原理相同,是由日偏食的太阳的形状决定。
故答案为:相同;太阳。
14.(2分)一只老鹰在深度为10m的水平湖面上飞过,当老鹰距水面3m时,老鹰在湖面的倒影距离老鹰 6 m,当老鹰向湖面俯冲时,则倒影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2;不变。
【解析】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所以老鹰距水面3m时,故像与物的距离是6m,若老鹰往低处飞。
故答案为:2;不变。
15.(2分)我国古书《淮南万毕术》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或凹面镜);沈括《梦溪笔谈•阳燧照物》一文中,这样写道:阳燧面洼,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这是利用凹面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
【答案】凸透镜;会聚。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圆冰”可以透光,这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由文中描述可知,“阳燧”是用来反射光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放在这一点的物体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16.(2分)色光的三基色是:红光、 绿 光、蓝光;雨过天晴后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
【答案】绿;色散。
【解析】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等比例混合为白色;
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故答案为:绿;色散。
17.(2分)湖水清澈见底,看起来很浅,但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看到的深度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有关。举目远眺,能够看到远处滇池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该现象是由于阳光发生了 镜面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产生的。
【答案】折射;镜面反射。
【解析】解:湖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看到的湖底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后形成的现象。
故答案为:折射;镜面反射。
18.(3分)如图是某同学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为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可在瓶口处安装一块 凸 透镜,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厘米,当选择透镜的焦距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厘米时,能观察到小昆虫 正立、放大 的虚像。
【答案】凸;大于、放大。
【解析】解: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凸透镜,
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物距是10cm,凸透镜的焦距要大于10cm、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大于、放大。
19.(4分)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四干多种花颜色进行了统计,而且还不是纯止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的色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淀、紫),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根据阅读材料
(1)橙色的花反射 橙 颜色的光。
(2)绿色植物通过吸收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在种植农作物的温室大棚中,农民经常会采用补光的方式来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用来补光的灯光颜色为 A (选填“A”或“B”)。
A.红光;
B.绿光。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色光的情况: 白花反射几乎所有的色光,同时几乎不吸收色光 ;
(4)我们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黑 色的。
【答案】(1)橙;(2)A,同时几乎不吸收色光。
【解析】解:(1)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橙色的花反射橙颜色的光;
(2)绿色植物反射绿光,吸收其它色光,用来补光的灯光颜色为红光;
(3)白花反射几乎所有的色光,同时几乎不吸收色光;
(4)蓝色透光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红花只能反射红光,我们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看到的花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1)橙;(2)A,同时几乎不吸收色光。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20.(3分)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标上垂直符号,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1.(3分)请在图中将折射光线补画完整(F是凸透镜的焦点,O是凸透镜的光心,光线SP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
【解析】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22题4分,23题8分,24题4分,共24分)
22.(8分)如图所示,是小宇“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多次实验得到如表数据:
(1)多次实验表明: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 0 °。
(3)小宇让一束光沿着图中BO方向入射向水面时,当入射光线以22°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30° ;这表明: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4)若将光屏绕直径NOM向后折转,则在光屏上 D 。
A.只能看到反射光线;
B.只能看到折射光线;
C.同时看到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D.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均看不到。
(5)小宇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进玻璃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实验,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寻找普遍规律 。
【答案】(1)等于;(2)小于;0;(3)30°;(4)D。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过程中。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入射角等于0°。
(3)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以22°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
(4)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但此时反射光线,故选:D;
(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为:(1)等于;(2)小于;0;(3)30°;(4)D。
23.(4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 A (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 刻度尺 。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放有蜡烛 A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答案】(1)A;(2)相同;(4)A。
【解析】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虚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
(3)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4)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才能看到像。
故答案为:(1)A;(2)相同;(4)A。
24.(8分)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10.0 cm;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 同一高度 ;
(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6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30cm处 缩小 、实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3)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5cm,需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变大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了。
(4)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
(5)他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的情况是 D 。
A.指尖的像
B.指尖的影子
C.不完整的像,且像较前暗些
D.完整的像,且像较前暗些
【答案】(1)10.3;同一高度;照相机;变大;(5)D。
【解析】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
(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60cm位置处不变,此时物距u=60cm﹣30cm=30cm>2f、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5cm,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变大了;
(4)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
(5)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只是此时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成正立,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答案为:(1)10.3;同一高度;照相机;变大;(5)D。
25.(4分)“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入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向缸内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传播路线如图所示 搅拌缸中的水 ,观察到 光的路线呈直线 现象时,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搅拌缸中的水;光的路线呈直线。
【解析】解: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这个现象说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是曲线,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的均匀了,所以会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
故答案为:搅拌缸中的水;光的路线呈直线。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26.(9分)建筑工地需要500m3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装满一桶沙石,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20kg3kg/m3)。求:
(1)桶的容积;
(2)沙石的密度;
(3)若用一辆载重为8t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答案】(1)桶的容积为2.02m3;
(2)沙石的密度为2.2×103kg/m3;
(3)若用一辆载重为6t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175车。
【解析】解:(1)由ρ=可知水===0.02m3;
由于桶中装满了水,所以桶的容积V桶=V水=4.02m3;
(2)空桶装满沙石,沙石的体积V沙石=V桶=0.02m8;
沙石的密度:ρ沙石===2.8×103kg/m3;
(3)由ρ=可知总=ρ沙石V总=2.8×102kg/m3×500m3=7.4×106kg=8.4×103t;
则至少要运车的数量:n==175(车)。
答:(1)桶的容积为2.02m3;
(2)沙石的密度为2.2×103kg/m3;
(3)若用一辆载重为6t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175车。入射角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
22°
32°
40°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汽化 吸收 13,202,电流 左,2×103J/=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云大附中星耀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12月月考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大附中星耀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12月月考卷,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