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沧州八县联考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 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契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B. “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C. 《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的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 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巧言令色,鲜矣仁。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D.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 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5. 《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城记(节选)①
老 舍
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便会先下手抢劫。但是不能不调他们来,因为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大蝎是个漂亮的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所以调兵是当然的事,可是要将他们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时,大蝎立刻便令兵们后退半里或一里,以免他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兵早就哗变了。“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谚语。
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他们一高兴,也许会把大蝎捆起来,进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因此他们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
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大神的代表便会用张手雷劈了他们。大蝎一声令下,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
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禁止了吃迷叶,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不敢决定什么,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时,便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自己不致受伤,也来不及止住他的棍子了,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就是来不及救那个兵,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那个兵已躺在地上,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便往往会因自己的善意而有害于人。我这一跳,让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只听噼咚噗咚四下里许多兵全掉下树来,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便一手捉住大蝎。他呢,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的,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自然地想到我完全是他的爪牙了。我捉住了他,他感到莫名其妙,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
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
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
⑦“为吃了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有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去的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必定会被他轻视;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么不好,对于我在火星上——至少是猫国这一部分——所要看的,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
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迷叶,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我一手抓着大蝎,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地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反倒当着兵们把他惩治了,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他承认了受罚。我问他,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一人给两片小迷叶。这时候,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我将叫大蝎多给他们一些迷叶。我叫大蝎在迷叶收完之后,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一样。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去了,却由嗓子里发出了一点声音,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的那个兵,我叫大蝎赔偿他的家小一百个国魂②。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大蝎的一百个国魂因此省下了。
(有删改)
【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舍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全国上下一片混乱,岌岌可危。小说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被一群猫人抓走。猫国大地主大蝎救了我,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②国魂:猫国的货币。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作为猫国的外来者,与猫人保持着心理和文化的距离,以“我”这一视角来讲述故事能增强小说的批判力度。
B. “我”的存在使得大蝎调动了本不想调用的五百名猫兵前来看管并收获迷叶,由此可见“我”在猫国的威慑力之大。
C. 文中画线部分心理描写表明“我”对拯救猫人心存念想,对大蝎颇为不满,这为后文“我”惩罚大蝎埋下了伏笔。
D. 大蝎认为“我”很顺从他,且因叶梗杀人不是大事,因而对“我”质问他的行为感到不解,对“我”将他捆起来的行为感到愤怒。
7. 关于文中“猫兵被打死”这一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有意跳下高架子为被打猫兵报仇,却反而导致不少猫兵因为害怕而跌伤。
B. “我”本是替猫兵出头,却没能得到猫兵的响应,这既是“我”的悲哀,也是猫人的悲哀。
C. 猫兵对待被打死同伴的态度加深了“我”对人性的认识,彰显了小说的现实批判意义。
D. “猫兵被打死”一事使“我”与大蝎彻底反目,但最终大蝎也没给被打死的兵做出赔偿。
8. 猫兵们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文学评论家王淑明曾评价本文:“《猫城记》在独特的风格里,包含着蕴藉的幽默味,给一个将近没落的社会,以极深刻的写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斯之对二世曰明主灭仁义之涂绝谏争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尽古今概贤不肖,无有忍言此者,而昌言之不忌。呜呼!亦何至此哉!斯亦尝学于荀卿氏矣,亦尝与始皇谋天下而天下并矣。岂其飞廉、恶来之所不忍言者而言之不忌,斯之心其固以为然乎?苟非二世之愚,即始皇之骄悖,能受此言而不谴乎?斯抑谓天下后世之不以己为戎首而无所恤乎?无他,畏死患失之心迫而有所不避耳。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申、商①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志正义明如诸葛孔明而效其法,学博志广如王介甫②而师其意,无他,申、商者,乍劳长逸之术也。无其心而用其术者,孔明也;用其实而讳其名者,介甫也;乃若其不容掩之藏,则李斯发之矣。李斯曰:“行督责之术,然后绝谏争之路。”申不害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谏争绝,桎梏脱,则虽日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
任法,则人主安而天下困;任道,则天下逸而人主劳。无一切之术以自恣睢,虽非求治之主,不能高居瀁洸于万民之上,固矣。以孔明之淡泊而尽瘁也,以介甫之土木其形而好学深思也,然且乐奉名法者,何也?俭以耳目,勤以耳目,而心思从其康逸也。贤者且然,况令狐绹、张居正之挟权势者哉!使读李斯之言,知其为导谀劝淫之术也,能勿靦然而汗下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
李斯尝为仓吏,见仓鼠而乐之。吾观斯死生,亦一鼠而已。始而谋饱,终而啮人,秦之社遂以空。及东门黄犬,仍思顾兔,驰心犹未死也。矫诏杀人而致族灭,不亦宜乎!高则刑余匹夫,死亦不足责。若夫恬亦有罪焉,为秦名将而阿主兴功,杀人多矣。此太史公所以罪之也。或曰:扶苏何罪?夫扶苏不死,则二世不被弑,秦能亡乎?
(节选自丁耀亢《天史》)
【注】①申、商:指申不害和商鞅。②王介甫:指王安石。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李斯之对A二世曰B明主灭仁C义之涂D绝谏争E之辩F荦然G行H恣睢之心。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尝与始皇谋天下而天下并矣”与“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而”用法不同。
B. “苟非二世之愚”与“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两句中的“苟”含义不同。
C. 辍,停止,与成语“笔耕不辍”“孜孜不辍”“弦歌不辍”中“辍”含义相同。
D. “此太史公所以罪之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所以”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夫之认为,李斯毫无顾忌地说出别人的不忍之言,是他畏惧死亡和担心失去的心理迫使他这么做。
B. 王夫之认为,诸葛亮和王安石都效法申不害、商鞅的言论,是因为申、商的学说能够让人最终长久安逸。
C. 如果依靠法令治理国家,那么君主安逸而百姓困苦;如果依靠道义治理国家,那么百姓安定而君主辛苦。
D. 司马迁认为赵高是受过刑罚的平民,其死不值得责备,而蒙恬有罪,他作为秦将,阿主兴功,杀人众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
(2)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
14. 王夫之和丁耀亢对李斯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苏辙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注】①上元,指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写了欲喝酒助兴的游人和盛装的舞女,凸显观灯的热闹,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
B. 颈联上句和《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所抒发的情感类似。
C. 颈联下句写这样的欢快氛围要到明年才能体验,流露出诗人的不舍与对来年的期待。
D. 尾联“飞水湿归鞋”的细节描写烘托了人物的真实心境,把归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16. 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妻子长眠的孤苦,又写出了词人与妻子不能互诉愁肠的悲哀。
(2)《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归途艰难和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和兵器,共同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中国奥运健儿 A ,他们将参加30个大项、236个小项的角逐。本次参加巴黎奥运会的405名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越来越多的年轻选手担当主力,而( 甲 ),如即将第五次征战奥运赛场的田径运动员刘虹、巩立姣。
5次奥运之旅,横跨16年光阴,岁月在她们的体育生涯中不断留下印记,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光辉时刻。从北京奥运会初出茅庐,到伦敦、东京奥运会创造佳绩,再到如今登上巴黎奥运会赛场,她们一步步积累、一次次超越,用坚韧和执着书写梦想的篇章。①面对不断变化的竞技赛场,②每一个运动员对奥运周期而言都是崭新的探索。③面对新形势、新规则、新对手,运动员需要不断突破自己,开拓进取。④在巩立姣习惯了国内的训练环境后,远赴欧洲训练,继续改进技术细节;⑤刘虹在复出后寻找新的训练参赛模式,并在巴黎奥运会参加田径比赛的新设小项——竞走混合接力。
每一次的努力与尝试,背后都饱含着汗水与坚持。巩立姣目前体能状态与前些年难以 B ,大强度的训练频次减少。对这位35岁的老将而言,每一次突破都来之不易。而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刘虹用刻苦训练诠释着自己的决心,她说:“我会努力做到最好,不留遗憾。”( 乙 ),也激励着年轻选手不断努力。
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迈进,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每一名运动员身上都体现着顽强拼搏的精神。从11岁的滑板运动员郑好好到37岁的刘虹,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状态向梦想冲刺。在他们身上,人们既看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鼓舞。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A______ B______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为“她们的体育生涯中留有岁月的印记,拥有一个又一个的光辉时刻”,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请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出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文章辞意洗练,充满人生智慧,比如“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句。所谓“自胜者强”,是指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赢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执着于与他人的竞争,却不愿好好面对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
对于老子这句富含哲理话,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文学评论家王淑明曾评价本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七县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七县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沧州运东七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沧州运东七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教案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1a-1e同步练习docx、SectionB1cmp3、SectionB1dmp3、b42709f484b4b75687a5253b23a40007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