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1%;氧气占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8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图为“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 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
C.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 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月系
2. 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从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角度出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 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1. C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丁系统中有地球和月球,且以地球为中心天体,故为地月系;地球及其公转轨道位于丙系统中,故丙为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当中,故乙为银河系;银河系位于可观测宇宙中,故甲为可观测宇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按照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八颗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确;地球不是巨行星,②错误;地球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③正确;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但这不是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描述,④错误。故选B。
【点睛】天体系统: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一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上千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时隔一个月。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A. 流星B. 极光C. 彗星D. 磁暴
4. 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A. 恒星B. 行星C. 流星D. 卫星
【答案】3. A4. D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原因类似于流星,A正确;与极光、 彗星、 磁暴无关,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卫星,原因是其围绕地球转动,属于人造天体,D正确。空间站本身不发光、不发热,并非恒星,A错误;行星是天然天体,空间站是人造天体,B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C错误。故选D。
【点睛】天体又称为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广泛的解释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个体。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天体,是对宇宙空间物质的真实存在而言的,也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的天体是( )
A. 小行星带、土星B. 火星、小行星带
C. 土星、天王星D. 水星、金星
6. 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比邻星( )
A. 位于河外星系B. 位于银河系
C. 不会发光发热D. 绕太阳运动
7. 假设地球不流浪,科学家们需要在比邻星所在的星系中,寻找适合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最有可能的是( )
①距恒星近,表面温度高 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④有液态水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5. B6. B7.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根据下图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的天体是火星和小行星带。B正确;土星、天王星位于木星外侧的天体,不是地球与木星之间,AC错误;水星和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天体,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图片,比邻星与太阳相距4.22光年,太阳系的直径约为1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因此比邻星位于银河系内,B正确,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以外的星系,A错误。比邻星是一颗恒星,自身能够发出光和热,C错误。比邻星是一个独立的恒星系统的中心天体,不绕着太阳运动,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为: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于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据此可知,若天体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则该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②④正确。距恒星近,表面温度过高,不适合生命存在,①错误。有昼夜更替现象与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关系不大,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可见光属于短波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的50%,主要来自光球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
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区C. 红外光区D. 无法判定
9. 下列能源属于利用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A. 风能B. 核能C. 石油D. 潮汐能
10. 太阳辐射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8. A9. C10. C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可见光属于短波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的50%,据图可知,太阳辐射在可见光区的辐射能力是最强的。综上所述,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排除BCD,选A。
【9题详解】
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以排除ABD,选C。
【10题详解】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所以排除②④,C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选C。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读“我国局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 )
A. 重庆B. 上海C. 北京D. 昆明
12. 图示西部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密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B. 纬度C. 地形D. 植被
13. 图中所示数值最高的地区,其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B. 纬度较高,日照时间长
C. 深居内陆,多晴天D. 沿海地区,洋面宽广
【答案】11. D12. C13.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为90kcal/cm2,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0~120kcal/cm2,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0~140kcal/cm2,昆明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150kcal/cm2。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昆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太阳辐射越强。图示西部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年等太阳辐射量线更密集,排除B;植被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小,排除D;图示西部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密集,说明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变化明显,而大气环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排除A;该地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故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值为160~170kcal/cm2,位于图中左上角,该地区位于兰州以北、北京以西,该地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多晴天,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C正确,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总量多,图中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不高,A错误。图中该地纬度大致是40°N,夏季日照时间长、冬季日照时间短,不足以说明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B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长短、海拔高低等。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2020年11月30日,猛烈的M4.4级耀斑爆发。这是自2017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耀斑事件,导致日冕层的高能带电粒子不断向外抛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耀斑点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电离层
15. 与耀斑爆发周期相同的是()
A. 太阳风活动频率B. 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
C. 地球四季变化D. 树木年轮变化
16. 此次M4.4级耀斑爆发时,短波通信并未受到干扰原因可能是()
A. 耀斑爆发在背离地球的方向B. 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势力减弱
C. 粒子到达地球后偏向极地上空D. 地球磁场防御作用强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
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电离层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
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4. B15. B16. A17. A
【解析】
【14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布着,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电离层不在太阳大气,在地球大气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太阳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的数量和规模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所以,与耀斑爆发周期相同的是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B正确。相对黑子、耀斑,太阳风活动的频率周期性较弱,A错误;地球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的影响,C错误;树木年轮变化是树木光合作用生长差异的结果,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耀斑爆发短波通信并未受到干扰的原因,可能是耀斑爆发在背离地球的方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较小,A正确。高能粒子进入大气层,不会因为大气层的存在势力减弱,B错误。带电离子到达地球可能偏向极地,也会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C错误。地球磁场防御作用强,不会只发生在这一次,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活动(太阳风)释放的物质会强烈干扰电离层,使得穿过电离层的卫星导航、空间通信信号受到干扰,①、②正确;黑子并不是每11年出现一次,而是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黑子与暴雨有一定关联,但与地震关系不大,③错误;太阳活动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导致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但不能使全球可见极光,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两暴”指是太阳活动中的( )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冕物质抛射④太阳风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③
19. 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 )
A. 极光现象B. 磁暴现象C. 有线电话D. 北斗导航
20. 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 )
A. 1年B. 4年C. 7年D. 10年
【答案】18. D19. C20. B
【解析】
【18题详解】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而黑子和太阳风都不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因此“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②③正确,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1、太阳黑子的多少变化对地球大气降水有明显的影响。2、耀斑会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干扰无线通讯,强烈时会产生磁暴。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太阳活动还会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
A. ①、IB. ②、ⅡC. ③、ⅡD. ②、Ⅲ
22. 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B. 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 年龄最老的是ID. 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
【答案】21. D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层学三定律:(1)原始水平定律:在水中沉积的一层一层岩层的原始产状都是近水平分布的。(2)原始侧向连续定律:每一岩层一定延伸很远,分布面积很广。(3)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
重庆梦幻奥陶纪(距今4.85-4.44亿年)主题公园以地质地貌和自然生态为主体景观,有着独特的科学和观赏价值。该景区推介语为“穿越五亿年,相约奥陶纪”,行走在公园小径,不时会发现附近的岩石上有化石。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3. 奥陶纪时,兴盛的植物和动物是( )
A. 藻类植物,三叶虫等海洋无脊椎动物B. 被子植物,猛犸象等哺乳动物
C. 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D. 藻类植物,鱼类等脊椎动物
24. 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 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B. 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 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复杂程度D. 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
【答案】23. A24. C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陶纪(距今4.85-4.44亿年)时处于早古生代,兴盛的植物和动物分别是藻类植物,三叶虫等海洋无脊椎动物,A正确;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兴盛时代是在新生代,B错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兴盛是在中生代,C错误;鱼类等脊椎动物兴盛时代在古生代中期,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复杂程度,C正确;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推知地球岩石的年龄,A错误;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和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人们根据地层层序和化石情况推知的,不能用来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BD错误;故选C。
【点睛】化石层定律: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
2020年10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发现一组保存完好的新品种恐龙化石。它是杂食性动物,生活在6800万年前,身长可达两米,长有羽毛。据此完成下题。
25. 该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其生物发展阶段是()
A. 中生代,哺乳动物时代B. 中生代,蕨类植物时代
C. 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D. 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26. 该化石能被保存下来得益于()
A. 原生物有硬体部分B. 气候高温多雨
C. 地势高,容易保存D. 生物遗体瞬间被泥沙覆盖,不会被快速侵蚀,方便石化
27. 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前寒武纪联合古陆形成B. 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
C. 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时期D. 在中生代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25. D26. D27. C
【解析】
【25题详解】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裸子植物繁盛, D 正确,B错误;恐龙生活在中生代,C错误;哺乳动物所处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 A 错误。故选D 。
【26题详解】
化石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水质纤维等,但这不是其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A错误;生物死亡后要迅速掩埋,掩埋得越快,和空气隔绝越快,越利于保存成化石;埋藏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炭化作用或与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进行交换、充填等作用,才能变成化石,D正确;气候高温多雨,容易被分解,地势高,容易被侵蚀,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末期,A错误;金属矿产成矿主要在前寒武纪,B错误;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地球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的造山运动,D错误。故选C。
【点睛】中生代的下界限是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的90%到96%的海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生物演化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中生代的上界限是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此次灭绝事件造成当时50%物种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鸟类恐龙。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核
29. 有关地幔与地壳间不连续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界面为古登堡面
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答案】28. B29. D
【解析】
【28题详解】
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 题干中所说的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里,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地幔与地壳间不连续界面为莫霍界面,A错误;该界面横波和纵波均能通过,B错误;该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中较小,C错误;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5-10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Ⅲ圈层B. Ⅳ圈层
C. 莫霍界面以上D. 古登堡界面以下
31岩石圈(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30. C31. C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材料,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源应位于地壳,根据图中信息,Ⅲ圈层为岩石圈,Ⅳ圈层地核,AB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错误;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C正确,所以选C。
【3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软流层以上的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球内部被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下图为地球局部地区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中反映的地壳圈层为( )
A. ①B. ②C. ③D. ④
33. 图中④层的物质状态( )
A. 呈熔融状B. 为固气共存C. 呈气态D. 呈固态
【答案】32. B33. A
【解析】
【32题详解】
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M面为莫霍界面,该界面以上为地壳,即②层为地壳,故选B。
【33题详解】
据图可知,④层为软流层,其物质状态呈熔融状。故选A。
【点睛】
图示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
A. 水圈、生物圈B.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 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35. 图中各圈层( )
A. 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 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C. 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D. 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34. D35. C
【解析】
【34题详解】
元阳梯田中有水、岩石、生物、大气,因此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共有4个圈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5题详解】
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其它圈层则不是,但相互联系,故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故B错误。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故C正确。外部圈层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内部圈层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大气又称为“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千来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
36. 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氮气和氧气()
A. 占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总体积的99%B. 占大气总体积的99%
C. 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 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37. 目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有()
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被开垦成农田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⑥④
【答案】36. A37. B
【解析】
【36题详解】
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氮气和氧气占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总体积的99%,A正确,B错误;氮气和氧气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但不是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的原因,C错误;地球大气除了氮氧之外还有其他气体,D错误,所以选A。
【37题详解】
植树造林和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①③错误;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森林、草原被开垦成农田会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②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大气层 atmsphere 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汽。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在不同的大气层中,有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A. 以晴天为主,适合航空飞行——A层B.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层
C.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层D. 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C层
39. 有关A层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海拔的上升温度开高
B. 中纬度地区厚度为10—12千米
C.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
D. 整个大气圈质量的3/5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40. 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有()
①该层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②水汽和杂质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③大气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④二氧化碳和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38. D39. B40. A
【解析】
【3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层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晴天为主,适合航空飞行;有臭氧层,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层为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9题详解】
由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A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0~12千米,B正确,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飞机的飞行,C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而不是3/5,D错。故选B。
【40题详解】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易成云致雨,①②正确,A正确。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和大气辐射、二氧化碳无关,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大气共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又可细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二、综合题(本部分二个大题,共40分)
41. 下左图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下右图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位于地下____千米处(陆地平均值);B为____,位于地下____千米处。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
(3)若右图模式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左图中的____(不连续面字母)。
(4)若右图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5)若右图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33 ③. 古登堡界面 ④. 2900
(2)物质形态发生改变,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 ①. 地壳 ②. B
(4) ①. 土星 ②. 地球
(5) ①. 日冕 ②. 黑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为载体,考查地震波、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太阳系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不连续面,离地面较近,为莫霍界面,根据教材知识,莫霍界面平均深度为地下(陆地以下)约33千米处。B不连续面离地面较远,为古登堡界面,依据教材知识,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
【小问2详解】
依据教材知识,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故横波在B处消失,可能是因为B处上下物质不同,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当物质状态不是固体时,横波消失。
【小问3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上侧①②之间是地壳,曲线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对应图I中B不连续面。
【小问4详解】
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曲线②距太阳更远,为木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③距太阳较近,为火星的公转轨道,④与火星轨道相邻,为地球的公转轨道,①位于木星轨道外侧,为土星的公转轨道。
【小问5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①②之间位于色球层外侧,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位干色球层内侧,为光球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长达10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图2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
A. 银川B. 拉萨C. 成都D. 呼和浩特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3)纬度大致相当的成都、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
【答案】(1)C(2)1.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2.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成都。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总辐射量大。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失,多阴雨和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总辐射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太阳城”德州以及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辐射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成都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不适宜推广太阳能路灯,C选项符合题意;银川、拉萨、呼和浩特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高,适宜推广太阳能路灯,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小问3详解】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氦气(N2)
78
氧气(O2)
21
氮气(Ar)
0.93
二氧化碳(CO2)
0.038(变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天王星属于, 当“月掩天王星”时,地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由此判断此航班飞行的主要方向为,若出发地为西十区,则到达地是,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小明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应在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