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5断句教案(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5断句教案(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5断句教案(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5断句教案(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5断句教案(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5断句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17页。
    综观2018年高考各地区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考查题型上,客观题居多,如课标全国 = 1 \* ROMAN I、 = 2 \* ROMAN II、 = 3 \* ROMAN III卷,山东卷,天津卷等;以主观题为辅,如浙江卷。2.考查材料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考向一 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答案】B
    知,此处应断开;“曰”后面为劝说的具体内容,写关中地利,可据此建立霸王之业,由此可推知,“关中阻/山河四塞”错误,以此排除A、D两项。后半部分交代了项王东归的想法,理由有二:一是秦宫室被烧而残破,二是他怀念家乡。由此可知,C项“见秦宫/室”断句有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游侠列传序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今 拘 学 或 抱 咫 尺 之 义 久 孤 于 世 岂 若 卑 论 侪 俗 与 世 沉 浮 而 取荣 名 哉 而 布 衣 之 徒 设 取 予 然 诺 千 里 诵 义 为 死 不 顾 世 此 亦 有 所 长 非 苟 而 已 也
    A.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 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B.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C.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D.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答案】C
    考向二 未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
    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覆辨论而不遵其改者
    B.吾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于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乎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
    C.(李)白自序亦曰/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其恣横采览/非其狂也/使二公稳坐中书/何以垂不朽如此哉
    D.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杰/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枝百代/传祚无穷
    【答案】B
    2.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B.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C.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D.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从句意看,本句论述的是乱亡之国的情况,故首先可排除A项,“自古乱亡之”断句有误;由“此势之然也”是个判断句可排除B项;“枢密使”是个官职名,不应断开,故可排除C项。
    考向三 提供语境的主观型断句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昭宗信狎宦者,由是有东宫之幽。既出而与崔胤图之,胤为宰相,顾力不足为,乃召兵于梁,梁兵且至,而宦者挟天子走之岐,梁兵围之三年,昭宗既出,而唐亡矣。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有删改)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 女 色 之 惑 不 幸 而 不 悟 则 祸 斯 及 矣 使 其 一 悟 捽 而 去 之 可 也 宦 者 之 为 祸 虽 欲 悔 悟 而 势 有 不 得 而 去 也 唐 昭 宗 之 事 是 已
    【答案】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可据此思考并判断断句是否准确。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说居庸关
    【清】龚自珍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馀水之源也。自入南口,木多文杏、婆、棠梨,皆怒华。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臂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 入 南 口 四 山 之 陂 陀 之 隙 有 护 边 墙 数 十 处 问 之 民 皆 言 是 明 时 修 微 税 吏 言 吾 固 知 有 间 道 出 没 于 此 护 边 墙 之 间 承 平 之 世 漏 税 而 已 设 生 昔 之 世 与 凡 守 关 以 为 险 之 世 有 不 大 骇 北 兵 自 天 而 降 者 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
    (原文有删改)
    【答案】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之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解答主观断句题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可以分为四步:(1)理解语段的大致意思。(2)找出表示停顿的标志性词语。比如语段中的“而已”“设”等。(3)寻找语段中的相关谓语。比如语段中的“入”“有”“问”“言”“出没”等。(4)根据谓语与前面的主语、后面的宾语的情况断句。第一个动词“入”的主语“我”承前省略了,其宾语是“南口”,所以“南口”后应停顿;第二个谓语是“有”,其主语是“四山之陂陀之隙”,宾语是“护边墙”,“数十处”是“护边墙”的定语,那么“数十处”后应停顿,由于主语“四山之陂陀之隙”过长,因此主语和谓语“有”之间也要停顿;第三个谓语是“问”,承前省略了主语“我”,宾语是“民”,“民”后要停顿;第四个谓语是“言”,其宾语是“是明时修”,“修”后要停顿。依此考生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考向四 未提供语境的主观型断句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
    (取材于刘向《说苑·正谏》)
    【答案】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无论翻译为“现在”还是“假如”,都需要停顿;“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句中有顶真修辞,前边有指示代词“是”做主语,后边有句末语气词“矣”,提示要停顿三处。最后,再次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要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
    1.下列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唐皇诸孙贺,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迳间,亦殊不能知之。
    (选自杜牧《〈李贺集〉序》,有删改)
    A.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
    B.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
    C.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
    D.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
    2.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B.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C.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D.雄(扬雄)遭王莽之际/有所不得/去又不必死/辱于仕莽/而就之/固所谓明夷也/然雄之言著于书/行著于史者/可得而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李端叔书
    苏 轼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原文有删改)
    【注】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传递,传送。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人 苦 不 自 知 既 以 此 得 因 以 为 实 能 之 故 至 坐 此 得 罪 几 死 所 谓 齐 虏 以 口 舌 得 官 真 可 笑 也
    4.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人 为 一 乡 一 县 其 德 义 惠 爱 尚 足 以 薰 蒸 渐 泽 今 大 者 专 一州 岂 当 小 其 官 而 不 事 邪 令 其 得 吾 说 而 思 之 人 咸 有 久 居 之 心 又 不 小 其 官 为 越 人 涤 其 陋 俗 而 驱 于 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选自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有删改)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宋 人 有 闵 其 苗 之 不 长 而 揠 之 者 芒 芒 然 归 谓 其 人 曰 今 日 病 矣 予 助 苗 长 矣 其 子 趋 而 往 视 之 苗 则 槁 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一、【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 = 1 \* ROMAN 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二、【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饰以温慎 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三、【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 = 1 \* GB3 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 2 \* GB3 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 3 \* GB3 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闯关检测
    1.B
    【解析】从句意看,作者认为李贺的诗歌继承了屈原的创作风格,文辞优美,但缺少“理”,故不能断成“理虽不及辞”,以此排除A、D两项;“前事”做“探寻”的宾语,故不应在“前事”前断开,以此排除C项。
    2.D
    3.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先全面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故”在此表原因,应放在句首;“故”前的句子论述人不自知的情形,“既”“因”是断句的标志。“所谓”是议论句的提示词,应放在句首;“真可笑也”是作者的评价,应单独断开。
    4.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
    【解析】从文段内容来看,作者拿古之人与今之人为官进行对比,批评了当时人们“重内轻外”的思想,故可先找出主语“古之人”“今大者”,可首先断开。前半部分中,“其”为代词,是断句的标志词。后半部分中,“岂……邪”意为“难道……吗”,表示反问,“岂”前和“邪”后应断开;“人”做主语,因此“人”前应断开;“又”表示并列关系,是断句的标志词;另外,根据句意,“为”后的内容是“今大者”端正做官态度后为越地百姓带来的好处,故应单独断开。本文段大意为:古人治理一乡一县(时),他的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能够薰育沾染本地百姓,如今统辖范围大的官员独擅一个州,难道可以轻视这一官职而无所事事吗。假使他们能够听从我的劝告并且好好思考它,(那么)每个人都有久居的想法,又不会轻视此官职,(努力)为越人改变落后的习俗使他们日益文明开化。
    5.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解析】本题的解题步骤有二:一是找表示对话的词语“曰”,先行断开;二是找主语,“宋人”“其子”,明确句间关系,再据此断句。本文句意为:宋国有一个可怜他的禾苗长得不快而拔苗助长的人,(干了一天,)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竟然枯死了。
    高考链接

    1.C
    2.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
    3.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
    4.(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是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得分点:(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1.B
    【解析】B项,“真可惜也”的“可惜”,结合语境“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可知,应该是应予爱惜。
    2.B
    3.C
    【解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可知,“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错误。
    4.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题需要注意“假使”,“足下之美”“足下之教”的对称等。
    5.(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解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1)“天资”译为上天给予,“光”译为光耀,“勉”译为努力。(2)“解释”译为分析说明,“挈”译为提携,“数子”译为他们。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文:动词,装饰花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应该相同,课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镂”应为动词,据此可推断出“文”也应是动词。
    2.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项,表转折,但、却。A项,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项,介词,对于/介词,从;C项,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
    3.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结构,比如“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把握住了这些,就不难正确断句了。
    4.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解文意。从选文内容来看,晏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古圣王的穿着和居室这些形式上的内容,而是效法他们节俭的风尚,学习他们行仁政的做法。
    5.(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技巧点拨
    1.利用上下文语境,使语意畅通。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考生可首先翻译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为记叙类文本,应首先弄清楚讲了什么人、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怎样;如为议论类文本,应首先弄清楚观点是什么、例证是什么、议论的方法如何等。如第1题中断句前的句子,项羽欲引兵东归是劝者劝诫的背景,这为后面的断句提供了人物、事件等相关依据。
    2.关注语段自身语境,理清关系。断句题的语段本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语境,考生要能通过阅读,从语法结构、句式特点、句型特征等角度进行初步断句,也可从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角度关注其在句中的位置。此外,如果语段中出现“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一般可首先断开。如第1题中“人或说项王曰”,“曰”后应断开。
    名师点睛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语序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特殊句式与一些固定结构;它们是不能够拆开的,在语法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存在着一些区别。在断句时,如果有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考生可将其作为断句的标志。
    1.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考生要明确特殊句式的标志,如判断句的标志词“……者,……也”“……也”“为”“乃”“则”等,被动句的标志词“为……所”“见……于”等。倒装句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明显区别,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如第2题B项中的“此势之然也”为判断句,标志词是“也”。
    2.反问句式。常见的结构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如第1题B项中的“岂以书自名哉”是反问句,该句中的“岂……哉”表反问。
    3.固定句式。常见的结构有“如……何”“况……乎”“何以……为”“何……之有”“如……何”“唯……是”“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等。如第1题C项“何以垂不朽如此哉”中的“何以……哉”为固定句式。
    名师点睛
    文言断句题做完后,须要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诵读找语感。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是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一。在断句题中,诵读时语感不对之处,往往就是断句错误之处。如第1题中画线部分句子短小,且相对整齐,断开后一读便可知晓断句是否正确。
    2.翻译求通顺。疏通文意是最直接的办法,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断句后的文句能翻译得通,如果有文意晦涩拗口之处,那就可能是断句错误之处。
    3.逻辑应合理。就是断句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必须符合情理,符合逻辑。考生在检查时,应充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生活经验、社会常识等。
    4.语法应准确。断句结束后,考生应根据语法知识,明确主谓宾定状补,明确充当这些成分的词语的词性,明确句子的各个成分是否完整。
    名师点睛
    1.关注对话。如果题干出现“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一般可首先断开,并从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成分,明确主宾。
    2.关注虚词。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因此明确它们所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但以下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也”“矣”“乎”等虚词既可用在句末,也可用在句中,故考生必须明确词性,才能确定它们的位置;二是“而”“之”等虚词有时意义实词化,不可一看到虚词便断开。
    3.关注句式与结构。文言特殊句式与固定结构等,也是断句的标志。考生如果发现文句中有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可先将其断开;同时,有些断句题的句型很有特点,如讲究对称、上下句对举、押韵等,考生可根据这些特点灵活断句。
    4.诵读疏通文意,检查核对。一般而言,断句出现错误的句子,在诵读时总会给人拗口的感觉,在翻译的时候也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考生可根据语感,对断句的正确与否做出初步判断。

    相关教案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1字音教案(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1字音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10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7搭配不当教案(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07搭配不当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10页。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1不合逻辑教案(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1不合逻辑教案(Word版附解析),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