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湘教版)
第一部分 第五章 课时三3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课时三3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3海气相互作用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训练33海气相互作用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3海气相互作用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3海气相互作用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①交换过程:
②海洋对大气水分的影响:海洋的 状况和 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 。
(2)海洋与大气间的热(能)量交换①海洋对大气的热(能)量输送:海洋通过 、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______________输送给大气。②大气对海洋的能量输送:大气通过 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 作用。
答案 ①热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②热带地区海洋平均每月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③热带地区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丰富。
思考 为什么热带地区是海—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①大气环流的产生: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 间的大气环流; 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②大洋环流的产生: 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2)水平衡
回归教材 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104页表“全球水量收支”,说明全球的水量收支状况。
答案 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从长期来看,全球的总水量没有什么变化。
(3)热平衡:大洋环流既影响海洋热量的分布,又影响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过程。①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 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②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___________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3.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等方式向大气提供能量
(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空气湿度也越大。
(3)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海洋中溶解的CO2是大气中CO2含量的数十倍,并且海洋通过生物固碳等作用调节大气中的CO2含量,影响着全球气温和大气环流过程;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气。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1)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气流吹拂表层海水,形成风海流与风浪。(2)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大气通过水汽输送、蒸发、降水等环节参与水循环,其中降水的强弱直接影响海水盐度分布;大气云层可减弱海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进而影响海水的运动。(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3.沃克环流(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高纬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即沃克环流。具体如右图所示:
(2)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0°~5°S)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东部和西部。(3)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具体表现分析如右:
(2021·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右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6分)
答案 (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3)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考向1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考查“区域认知”(2024·海南海口模拟)2021年5月,面积达4 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
(2024·海南海口模拟)2021年5月,面积达4 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1.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海陆轮廓 ②极地东风 ③地转偏向力 ④西风漂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海南海口模拟)2021年5月,面积达4 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2.A-76冰山对所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下垫面反射率减小B.大气逆辐射增强C.水汽输送量增大D.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
考向2 通过“海雾的形成”考查“综合思维”(2023·江苏扬州统考)2022年11月3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辽宁大连气温骤降到-16 ℃,附近海面水汽上升后迅速凝结为小冰晶,冰晶随风飘动,海面出现水雾缭绕的“海浩”奇观。据此完成3~4题。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海浩”现象发生在A.水汽输送环节 B.蒸发环节C.大气降水环节 D.径流环节
(2023·江苏扬州统考)2022年11月3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辽宁大连气温骤降到-16 ℃,附近海面水汽上升后迅速凝结为小冰晶,冰晶随风飘动,海面出现水雾缭绕的“海浩”奇观。据此完成3~4题。4.影响“海浩”强度的主要因素是A.海气温差 B.海面温度C.大气温度 D.昼夜温差
(2024·浙江嘉兴调研)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冰进—冰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升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右图分别示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当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时,该海域A.上空大气温度降低B.与上空大气间热量交换减弱C.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表层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2.德雷克海峡出现冰进时A.秘鲁寒流增强B.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升高C.赤道逆流增强D.南极大陆将变得更加寒冷
(2023·福建省名校联盟优质校联考)距今约300万年至今,世界海陆格局与当前基本一致;太平洋西侧赤道以北的热带海区降水多于赤道以南。右图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赤道附近局部地区的海陆格局。距今约400万年~300万年,澳洲板块的北移使印尼通道逐渐变窄,太平洋流向印度洋的海水也由南太平洋最终转变为北太平洋,对印度洋海水性质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并最终形成亚洲、非洲的现代气候。据此完成3~5题。
3.在太平洋西侧的热带海域,与赤道以南海区相比,赤道以北海区表层海水A.温度较低、盐度较高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C.温度、盐度均较高D.温度、盐度均较低
(2024·广西河池模拟)呼伦湖(如图)流域上游的阿尔山火山群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据此完成3~4题。4.与当前相比,距今约500万年前赤道太平洋海区A.东西水温差异较大 B.沃克环流较弱C.向北输送热量较少 D.潜热输送较多
(2024·广西河池模拟)呼伦湖(如图)流域上游的阿尔山火山群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据此完成3~4题。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印尼通道变窄将导致非洲东部A.上升气流减弱,气候变干B.东北信风增强,气候变湿C.海面辐射增强,气候变热D.沿岸洋流减弱,气候变冷
(2024·河北承德模拟)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包括正距平和负距平)分布(单位:℃)。据此完成6~7题。6.拉尼娜现象发生时A.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 强,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多B.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 弱,秘鲁沿海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减产C.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多D.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对我国没有影响
(2024·河北承德模拟)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包括正距平和负距平)分布(单位:℃)。据此完成6~7题。7.拉尼娜现象导致2022年6月我国中东部偏热的原因是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B.甲处低压增强,对夏季风吸引增强C.中纬度暖高压发展加强,并北抬D.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8.(2023·河北衡水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是表征海气界面处热交换量的重要参数。感热通量是由海气温差产生的热输送量,潜热通量是由海面水汽蒸发形成潜热释放产生的热输送量。热通量研究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非常重要。我国近海海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图1示意1月平均感热通量分布,
图2示意1月平均潜热通量分布,图中等值线数值大小表示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多少,单位为W/m2。
(1)分析我国台湾以东-日本以南海域1月感热通量分布特征的成因。(4分)
答案 水温南北差异较小,气温南北差异较大,高纬海气温差大于低纬,感热通量高纬海域大于低纬;日本暖流导致水温高于同纬度东西两侧,故海气温差较大,感热通量高于两侧。
(2)对于图示区域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有人认为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更为重要。请简述其依据。(4分)
答案 潜热通量数值大,对气温的影响更大;潜热通量通过水汽输送热量,对降水影响更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课时三1 海水的性质(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1海水的性质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训练31海水的性质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1海水的性质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1海水的性质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课时三0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0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训练30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0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30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课时二9 水循环(课件+讲练)-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29水循环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训练29水循环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29水循环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课时29水循环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