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三 水的运动(含解析)
展开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福建厦门期末)畦灌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河套灌区张连生海子附近耕地以畦灌为主,该区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的水循环模式较为独特(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相比于大水量灌溉,该区耕地采用畦灌的主要优势为( )
①减少渗漏量 ②改善土壤盐碱化 ③增加降雨量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水体的相互转化顺序为( )
A.海子—地下水—降水—灌溉水
B.降水—地下水—海子—灌溉水
C.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
D.地下水—灌溉水—海子—降水
咸海曾是中亚最大的内陆湖,“咸海危机”已成为20世纪人类活动引起的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探明其陆地水储量变化及时空演变规律,对咸海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情况是( )
①整体呈亏损状态 ②整体呈盈余状态 ③北部亏损大于南部 ④南部亏损大于北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阿姆河中游地区陆地水储量有增加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升高 B.水库蓄水增加
C.降水增多 D.耕地面积增加
5.南咸海及周边地区是该流域陆地水储量亏损最严重的区域,可能是因为该区域( )
A.大量引南咸海湖水进行灌溉
B.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
C.阿姆河沿岸灌溉面积持续扩大
D.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
(2024·山西临汾模拟)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量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B.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C.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D.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7.与车尔臣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关联度最大的是( )
A.夏季流量 B.秋季流量
C.冬季流量 D.春季流量
(2023·山东济南期末)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域,8月表层水温可达27~32 ℃,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21 ℃左右,是世界上三大潜水胜地之一。红海与亚丁湾通过狭窄的曼德海峡相连,海峡中海水运动方向季节差异大。下图示意红海及附近区域。据此完成8~10题。
8.红海深海盆中,水温高达60 ℃,主要是因为( )
A.纬度较低 B.岩浆活动
C.副高控制 D.海区封闭
9.8月,曼德海峡M处表层海水的流向是( )
A.向东南流 B.向西北流
C.向西南流 D.向东北流
10.与红海南部潜水区相比,北部潜水区( )
A.盐度较低 B.风浪较小
C.温度较高 D.生物量大
(2024·湖南长沙联考)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4月27日8时至30日20时气温和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情况,在此期间该海域出现长时间的浓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次浓雾的成因是( )
A.暖湿气流移到较冷海域,气温降低
B.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发生凝结
C.湿润空气沿地形上升时,因膨胀冷却
D.晴朗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近海面气温降低
12.研究发现,当气海温差(气温-表层海水温度)≥5 ℃时,几乎没有海雾发生,其原因是( )
A.表层海水温度低,蒸发弱,水汽不足
B.气温高,不利于水汽凝结
C.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
D.低层空气稳定,水汽凝结局限在贴海面层内
(2023·福建福州模拟)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冰的多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13~15题。
13.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与2~3月相比,每年8~9月威德尔海( )
A.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B.温度较低、盐度升高
C.温度、盐度均较低
D.温度、盐度均较高
14.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
A.甲、乙两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乙两洋流流量均减少
C.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少
D.甲洋流流量减少,乙洋流流量增大
15.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
A.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
B.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
C.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
D.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第四纪冰期时(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前),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逐渐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下图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分)
(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4分)
(3)与扩张期相比,指出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17.(2024·陕西汉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无定河是黄河的支流,因其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流速不定,清浊不定,故有无定河之名。海流图河是无定河一条支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其河床深度随无定河加深而加深。下图为无定河水系示意图。
(1)分析无定河水质清浊不定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海流图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原因。(6分)
(3)分析海流图河河床深度随无定河加深而加深的原因,并推测其河床加深后流量的变化。(6分)
18.(2023·安徽滁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116°E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4分)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4分)
19.(2023·山东青岛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北冰洋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图1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
(1)在图1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流向,将北极地区大洋环流补充完整。(1分)
(2)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4分)
(3)简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8分)
单元检测三 水的运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福建厦门期末)畦灌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河套灌区张连生海子附近耕地以畦灌为主,该区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的水循环模式较为独特(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相比于大水量灌溉,该区耕地采用畦灌的主要优势为( )
①减少渗漏量 ②改善土壤盐碱化 ③增加降雨量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水体的相互转化顺序为( )
A.海子—地下水—降水—灌溉水
B.降水—地下水—海子—灌溉水
C.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
D.地下水—灌溉水—海子—降水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相比于大水量灌溉,畦灌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渗漏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故①④正确。用水浸润土壤,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加重土壤盐碱化;降雨量的多少和气候有关,和灌溉方式无关,②③错。选D。第2题,据材料可知,畦灌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浸润土壤,故灌溉水会下渗到土壤以及地下含水层转为地下水,而地下水会沿着坡体自流到海子,海子水通过蒸发会转变为降水,其顺序应为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故选C。
咸海曾是中亚最大的内陆湖,“咸海危机”已成为20世纪人类活动引起的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探明其陆地水储量变化及时空演变规律,对咸海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情况是( )
①整体呈亏损状态 ②整体呈盈余状态 ③北部亏损大于南部 ④南部亏损大于北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阿姆河中游地区陆地水储量有增加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升高 B.水库蓄水增加
C.降水增多 D.耕地面积增加
5.南咸海及周边地区是该流域陆地水储量亏损最严重的区域,可能是因为该区域( )
A.大量引南咸海湖水进行灌溉
B.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
C.阿姆河沿岸灌溉面积持续扩大
D.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
答案 3.A 4.B 5.C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呈亏损状态,①正确、②错误;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中部和东部盈余,北部亏损大于南部,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第4题,阿姆河中游地区为发展灌溉农业,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蓄水增加可能是导致该区域陆地水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B正确;气温升高、耕地面积增加都会使耗水增加,进而导致陆地水储量减少,A、D错误;短时间内,降水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对陆地水储量的影响较小,C错误。第5题,咸海水的盐度高,不能直接用于引水灌溉(当地经济和技术落后,也不会淡化大量咸水进行农业灌溉),A错误;当地地下水水位是下降的,B错误;阿姆河中下游地区是当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随着农业灌溉面积持续扩张,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大大减少,咸海水面持续萎缩,湖泊水储量不断减少,地下水在补充水体蒸发的同时也被抽取用于农业灌溉,导致南咸海及周边地区陆地水储量亏损严重,C正确;该区域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不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D错误。
第1部分第4章 考点1:水循环 题点2:水平衡
(2024·山西临汾模拟)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量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B.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C.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D.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7.与车尔臣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关联度最大的是( )
A.夏季流量 B.秋季流量
C.冬季流量 D.春季流量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车尔臣河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冬末春初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增加,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而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季节性积雪消融减少、补给减少而降水增加导致的,B正确。第7题,车尔臣河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水量最大,径流量最大,故选A。
第1部分第4章 考点5: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题点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023·山东济南期末)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域,8月表层水温可达27~32 ℃,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21 ℃左右,是世界上三大潜水胜地之一。红海与亚丁湾通过狭窄的曼德海峡相连,海峡中海水运动方向季节差异大。下图示意红海及附近区域。据此完成8~10题。
8.红海深海盆中,水温高达60 ℃,主要是因为( )
A.纬度较低 B.岩浆活动
C.副高控制 D.海区封闭
9.8月,曼德海峡M处表层海水的流向是( )
A.向东南流 B.向西北流
C.向西南流 D.向东北流
10.与红海南部潜水区相比,北部潜水区( )
A.盐度较低 B.风浪较小
C.温度较高 D.生物量大
答案 8.B 9.A 10.B
解析 第8题,红海位于东非大裂谷附近,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沿裂缝不断上涌,海底岩石被加热,所以海洋底部水温高,B正确;纬度较低主要对表层水温产生影响,A错误;副高控制、海区封闭主要影响海水盐度,C、D错误。故选B。第9题,曼德海峡的洋流流向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影响。6~9月北印度洋海水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动,亚丁湾海水水位低于红海海水水位,曼德海峡表层海水从红海流向亚丁湾,形成水平补偿流,结合周围的海陆分布状况可判断此时曼德海峡海水自西北流向东南,故选A。第10题,北回归线位于红海偏北区域,副热带高压控制北部时间长,降水较少,其次,南部曼德海峡处阿拉伯海海水(阿拉伯海盐度较红海盐度低)进入较多,而北部较封闭,因此北部潜水区盐度较高,A错误;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气流以下沉为主,风力较小,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故北部风浪较小,B正确;北部纬度高,水温较低,C错误;北部盐度较高,生物量小,D错误。
第1部分 第4章 考点2:海水的性质
题点1:海水的温度
(2024·湖南长沙联考)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4月27日8时至30日20时气温和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情况,在此期间该海域出现长时间的浓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次浓雾的成因是( )
A.暖湿气流移到较冷海域,气温降低
B.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发生凝结
C.湿润空气沿地形上升时,因膨胀冷却
D.晴朗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近海面气温降低
12.研究发现,当气海温差(气温-表层海水温度)≥5 ℃时,几乎没有海雾发生,其原因是( )
A.表层海水温度低,蒸发弱,水汽不足
B.气温高,不利于水汽凝结
C.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
D.低层空气稳定,水汽凝结局限在贴海面层内
答案 11.A 12.D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该海域气温高于表层海水温度,说明有来自偏南部的暖湿气流提供了充足水汽;大部分时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气温,造成大气降温,水汽凝结。故选A。第12题,水汽是由偏南部的暖湿气流提供,水汽较充足,A错误;水汽因遇着冷的洋面而降温凝结,B错误;气海温差指的是垂直方向的温差,与风力(大气的水平运动)无关,C错误;气海温差导致大气存在逆温层,大气稳定,有利于形成雾,但如果温差过大,低层空气稳定,水汽凝结局限在贴海面层内,海雾几乎无法发生,故选D。
第1部分第4章 考点6:海—气相互作用 题点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23·福建福州模拟)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冰的多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13~15题。
13.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与2~3月相比,每年8~9月威德尔海( )
A.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B.温度较低、盐度升高
C.温度、盐度均较低
D.温度、盐度均较高
14.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
A.甲、乙两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乙两洋流流量均减少
C.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少
D.甲洋流流量减少,乙洋流流量增大
15.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
A.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
B.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
C.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
D.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
答案 13.B 14.C 15.B
解析 第13题,威德尔海位于南半球,与2~3月(南半球夏、秋季节)相比,每年8~9月(南半球冬、春季节)威德尔海水温更低,海水结冰,海水盐度升高,故选B。第14题,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德雷克海峡海冰偏多,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变小,流经德雷克海峡的西风漂流乙减弱,洋流流量变小,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导致秘鲁寒流甲增强,洋流流量变大,故选C。第15题,德雷克海峡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冰退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沃克环流减弱,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引发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太平洋西部水温异常降低,因此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降水增多,A错;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变小,B正确;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偏少,C错;由于秘鲁寒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东南信风减弱所致),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也随之减弱,D错。
第1部分第4章 考点2:海水的性质 题点1:海水的温度
第1部分第4章 考点3:海水的运动 题点3:洋流 微题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第1部分第4章 考点6:海—气相互作用 题点2:厄尔尼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第四纪冰期时(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前),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逐渐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下图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分)
(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4分)
(3)与扩张期相比,指出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内力作用: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
气候变化: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
(2)流向:自东北流向西南(或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
成因: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新开河水位高于呼伦湖水位,河水流向湖泊。
(3)盐度变化:盐度升高。
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注入带来盐分,盐分不断积累;湖泊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湖泊水量减少,湖水含盐量升高。
17.(2024·陕西汉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无定河是黄河的支流,因其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流速不定,清浊不定,故有无定河之名。海流图河是无定河一条支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其河床深度随无定河加深而加深。下图为无定河水系示意图。
(1)分析无定河水质清浊不定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海流图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原因。(6分)
(3)分析海流图河河床深度随无定河加深而加深的原因,并推测其河床加深后流量的变化。(6分)
答案 (1)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强弱变化大;无定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流经地区,植被稀疏,保沙保水能力差,汛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河流的含沙量变化大,水质清浊不定。
(2)深居内陆,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附近无高山,缺少冰雪融水补给;流域地表水缺乏,支流较少,河流补给较少;海流图河流经沙漠,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补给量大。
(3)原因:海流图河汇入无定河,无定河加深,无定河与海流图河的落差加大;海流图河流速加快,对河床下蚀作用加强,深度加大。
流量变化:加深后,地下水补给量增多,海流图河水量增大。
18.(2023·安徽滁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116°E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4分)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4分)
答案 (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流向海岸,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差异: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原因:甲处表层海水来自底层海水的上涌。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径流向东扩展到丙处表层,珠江径流较底层海水密度小(盐度低),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第1部分 第4章 考点2:海水的性质
题点3:海水的密度
19.(2023·山东青岛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北冰洋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图1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
(1)在图1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流向,将北极地区大洋环流补充完整。(1分)
(2)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4分)
(3)简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8分)
答案 (1)绘图略。
(2)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北冰洋海面高度降低,从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导致海冰融化;楚科奇海向外输送的海冰增加。
(3)北极河流径流关闭后,陆地径流自较低纬度亚欧大陆向拉普捷夫海输送的热量减少,表层水温下降;由于缺少淡水的输入,河口附近的盐度上升,密度增加;表层海水密度增加,利于海水热量的垂向输送;因而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下降。
第1部分第4章 考点6:海—气相互作用 题点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15水的运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15水的运动(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14)水的运动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14)水的运动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共13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水循环和海水的运动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水循环和海水的运动检测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