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 原卷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
    1. 某同学马拉松比赛后浑身酸痛,2天后有所缓解,这是因为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进入肝细胞转化为葡萄糖被再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痛是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大幅下降所致
    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经过组织液
    C. 在肝细胞中乳酸转化为葡萄糖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D. 加速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C、在肝细胞中乳酸转化为葡萄糖体现了酶的催化作用,而不是酶的高效性,C错误;
    D、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该过程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降低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故选D。
    2.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类杀伤肿瘤细胞的淋巴细胞。有关它所处的内环境表述正确的是( )
    A. 只存在于淋巴
    B. 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
    C. 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 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血浆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即可到达组织细胞处。故它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中药三黄片通便泻火,治疗“实火”。“实火”由嗜食辛辣、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患者表现为口唇干裂、尿少便秘等。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火”只由外部因素引发
    B. “实火”的实质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C. 饮食清淡,多补充水分可缓解“实火”症状
    D. 三黄片可调节机体渗透压改善“实火”症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实质:化学组成以及渗透压、温度、 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实火”多由于嗜食辛辣、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说明内外因素均可引发“实火”,A错误;
    B、“实火”患者常有口唇干裂、尿少便秘等症状,说明机体缺水,内环境稳态失调,B正确;
    C、“上火者常表现为缺水症状,因此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补充水分可一定程度缓解“实火”症状,C正确;
    D、“实火”患者常有口唇干裂、尿少便秘,体内缺水,三黄片通便泻火,可调节机体渗透压,从而改善“实火”症状,D正确。
    故选A。
    4. 三峡博物馆内展示的“巫山人”化石,距今约201-214万年,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
    B. 对“巫山人”化石进行研究,能够分析出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等
    C. 大量化石证据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的进化顺序
    D. 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证据在生物进化研究中互为补充、相互印证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可以通过化石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历程,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A正确;
    B、对“巫山人”化石进行研究,可以根据骨骼结构等分析出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等信息,B正确;
    C、大量化石证据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而不是由陆生到水生,C错误;
    D、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证据在生物进化研究中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共同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依据,D正确。
    故选C。
    5.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自然选择学说和获得性遗传两大学说组成
    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D. 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
    【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
    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详解】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A错误;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但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B错误;
    C、适应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可能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成为有利变异,而不会过早死亡,也能留下后代,C错误;
    D、适应具有相对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6. 色觉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和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这三种基因中的任何一种发生隐性纯合突变都会导致色盲。有一对患有色盲的夫妇所生4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拥有正常的色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母亲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是dd
    B. 父亲的基因型是DdXabY
    C. 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孩子为色盲的概率是1/8
    D. 通过统计该家族的发病人数,可计算出该病的发病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根据提供信息分析,一对色盲夫妇,他们的孩子(4个儿子和2个女儿)的视觉都正常,由于4个儿子都正常,所以母亲提供的X染色体携带正常的显性基因,那么色盲的母亲肯定是dd的基因型,女儿视觉都正常,所以父亲应该给她们提供等位基因D,所以父亲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Dd或者DD,而X染色体上可能存在ab或aB或Ab,A正确,B错误;
    C、父母双方基因型都不能确定,所以无法计算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孩子为色盲的概率,C错误;
    D、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查,D错误。
    故选A。
    7.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导致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都变性,失去转化活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B. 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进入R型细菌后,就可以使R型转化为S型
    C. 转化后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原R型细菌的
    D. 转化完成后,子代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都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A、加热不会导致S型细菌的DNA失去转化活性,A错误;
    B、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进入R型细菌后,需要在R型细菌中表达才可以使R型转化为S型,B错误;
    C、据图所示,S型菌加热致死后,DNA发生断裂进入R型细菌内发生同源重组,转化后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原R型细菌的,少部分遗传物质是S型菌的,C正确;
    D、据图所示,S型菌加热致死后,DNA发生断裂进入R型细菌内发生同源重组,进入R型菌内的DNA片段不一定相同,因此R型菌繁殖的子代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各项实验应采取交配方法最合理的是( )
    ①不断提高雄性不育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②鉴别一株高秆玉米是否为纯合子③鉴别一株高秆豌豆是否为杂合子④鉴别果蝇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杂交、自交、测交
    B. 杂交、自交、自交、杂交
    C. 自交、自交、测交、杂交
    D. 测交、测交、自交、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雄性不育水稻只能作为母本,不能自交,欲提高纯合度的基因,若为隐性基因,则无需再进行实验,若为显性基因,测交将降低纯合度,应使用显性纯合的雄性可育水稻与之杂交;
    ②③玉米和豌豆均为雌雄同株植物,鉴定是否为纯合子或杂合子时,采取自交最简便,只需观察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④鉴别果蝇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时,不能用测交,果蝇也不能自交,可采用杂交。
    综上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不同种类细胞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3'→5'
    B. 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位于mRNA的5'端
    C. 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否同步与核膜有关
    D. 图中3个核糖体可同时读取起始密码子,提高翻译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端→3'端,A错误;
    B、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位于DNA上,B错误;
    C、有核膜时,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同步,C正确;
    D、图中3个核糖体不能同时读取起始密码子,D错误。
    故选C。
    10. 图1表示已知的几种变异,英文字母代表不同基因。慢粒白血病病因是患者异常的白细胞中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部分与第2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部分进行了交换,变短的22号染色体(费城染色体)上的BCR-Ab1基因是原基因BCR基因和Ab1基因内部断裂再拼接后所形成的融合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四种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B. 图1中的染色体均不能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C. 图2中变长的9号染色体形成原理与图2中的②一致
    D. 图2费城染色体上BCR-Abl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正常染色体上BCR、Abl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④为基因突变,光学显微镜看不到,A错误;
    B、变异的染色体可以和正常染色体联会,B错误;
    C、②是重复,图4中变长的9号染色体是易位,C错误;
    D、费城染色体上BCR-Ab1基因是BCR基因和Ab1基因内部断裂再拼接后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其表达产物与正常染色体上BCR、Ab1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同,D正确。
    故选D。
    11.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一年生植物,可自交或杂交,以下关于某一自然区域玉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自然区域内玉米种群个体基因型全为Aa,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
    B. 若自然区域内玉米种群中AA:Aa=1:2,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4/9。
    C. 若自然区域内玉米种群中AA:Aa=1:2,含A的雄配子一半不育,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
    D. 若自然区域内玉米种群显性性状的表现型频率为0.7,a基因频率为0.3,则该种群Aa的频率为0.42。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若玉米种群个体基因型全为Aa,则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1/2,自由交配产生子代中Aa的频率为2×1/2×1/2=1/2,A正确;
    B、若AA:Aa=1:2,则AA占1/3,Aa占2/3,A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a的基因频率为1/3,自由交配产生子代中Aa的频率为2×2/3×1/3=4/9,B正确;
    C、若AA:Aa=1:2,则AA占1/3,Aa占2/3,A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a的基因频率为1/3,由于含A的雄配子一半不育,则雄配子中A的频率变为2/3×1/2=1/3,a的频率为1/3,A:a=1:1,A和a各占1/2,雌配子中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自由交配产生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1/3+2/3×1/2=1/2,C正确;
    D、因为显性性状表现型频率为0.7,那么隐性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为0.3,又因为隐性基因的频率=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一半,a基因频率为0.3,所以解得杂合子基因型(Aa)的频率为0,D错误。
    故选D。
    12. 图示为3种昆虫的染色体组,数字相同表明该结构的起源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可能具有生殖隔离现象
    B. 数字相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C 与乙相比,丙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量及结构变异是新物种产生的一种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在不同物种中,即使染色体结构相似,基因的表达也可能不同。 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是生物进化和新物种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详解】A、甲、乙物种染色体数目不同,可能存在受精后生殖隔离,A正确;
    B、数字相同只是具有相同的结构起源,具体表达处哪一种蛋白质还要看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产生的蛋白质种类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错误;
    C、与乙相比,丙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标号为1 的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染色体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新物种产生的方式之一,D正确。
    故选B。
    13. 当前耐药性细菌引起的顽固性尿路感染可通过噬菌体疗法治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使用噬菌体治疗不会导致“耐噬菌体”细菌出现
    B. 噬菌体可特异性侵染病原菌
    C. 噬菌体和细菌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不断地协同进化
    D. 噬菌体繁殖消耗宿主菌的核苷酸、氨基酸和能量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会利用宿主细胞苷酸、氨基酸和能量等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详解】A、由于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长期使用噬菌体可能导致“耐噬菌体”细菌出现,A错误;
    B、不同种类噬菌体有专门寄生的细菌,可特异性侵染病原菌,B正确;
    C、噬菌体和细菌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通过相互间的选择,不断地协同进化,C正确;
    D、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消耗宿主菌的核苷酸、氨基酸和能量等,D正确。
    故选A。
    14.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高血糖环境中,视网膜细胞线粒体DNA的碱基甲基化水平升高,会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从而引起视网膜细胞线粒体损伤和功能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的碱基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可遗传变异
    B. 视网膜细胞线粒体DNA的碱基甲基化不会遗传给孩子
    C. Dnmt3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会加剧视网膜病变
    D. 5'-甲基胞嘧啶在DNA复制过程中能与鸟嘌呤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详解】A、DNA的碱基甲基化修饰,可以使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这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
    B、有性生殖的生物,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变异才会遗传给后代,视网膜细胞线粒体DNA的碱基甲基化不会遗传给孩子,B正确;
    C、Dnmt3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会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导致Dnmt3蛋白减少,进而降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DNA的碱基甲基化水平,从而使视网膜病变风险降低,C错误;
    D、胞嘧啶甲基化不影响在DNA复制过程中与鸟嘌呤配对,D正确。
    故选C。
    15. 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的淀粉遇碘呈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不考虑基因突变)。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移向一极,2个蓝色荧光点移向另一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 观察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基因重组
    C. 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比例为1∶1
    D. 若含有糯性基因的花粉50%不育,则F1产生的种子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和红色的比例为2∶1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WW与ww,F1的基因型为Ww。
    【详解】A、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WW与ww,F1的基因型为Ww。观察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WW)移向一极,2个蓝色荧光点(ww)移向另一极,说明该花粉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用红色荧光标记的W基因的染色体与含有2个用蓝色荧光标记的w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该现象表明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A正确;
    B、观察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如果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W)和1个蓝色荧光点(w)分别移向两极(说明着丝粒分裂,且含有等位基因),说明该花粉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形成该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即发生过基因重组,B正确;
    C、F1的基因型为Ww,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WW∶Ww∶ww=1∶2∶1,F2所有植株产生的成熟花粉W∶w的比例是1∶1,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C正确;
    D、若含有糯性基因(w)的花粉50%不育,则F1产生的可育花粉(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W∶w=2∶1,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W∶w=1∶1,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WW∶Ww∶ww=2∶3∶1,则F1产生的种子(即F1自交的子代)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红色为5∶1,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 图1是某植物花粉母细胞分裂显微照片,其中①-④为正常减数分裂图像,⑤中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染色体桥”结构。
    (1)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排序是______(用图中①-④序号及箭头表示)。
    图示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用图中①-④序号表示)。
    (2)⑤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发生连接,导致着丝粒分裂后,在______的牵引下形成“染色体桥”,这会导致______(变异类型)。
    (3)在细胞周期中,从G2期进入M期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指标cyclinB含量和CDK1活性(如图2)。CDK1在cyclinB蛋白和P蛋白结合后才具有相应活性,且P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含量保持稳定。
    科学发现,药物X导致G2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说明药物X抑制了细胞周期由G2期向M期过渡。由此推断药物X的作用机理为______(填“促进”或“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cyclinB蛋白与P蛋白的结合。
    【答案】(1) ①. ③→④→①→② ②. ①、③和④
    (2) ①. 纺锤丝 ②. 染色体结构变异
    (3) ①. 抑制 ②. 抑制
    【解析】
    【分析】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出①为减I后期,②为减Ⅱ末期,③减工前期,④为减工中期。
    【小问1详解】
    由细胞分裂图像分析可知,①为减1后期,②为减Ⅱ末期,③减工前期,④为减I中期,所以减数分裂的排序依次是 ③→④→①→②。
    ①为减I后期,③减I前期,④为减I中期,故图①、③和④的细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单体。
    【小问2详解】
    ⑤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发生连接,导致着丝粒分裂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形成“染色体桥”,这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小问3详解】
    科学发现,药物X导致G2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说明药物X抑制了细胞周期由G2期向M期过渡。而由题干可知,CDK1在cyclinB蛋白和P蛋白结合后才具有相应活性,并且由图可知cyclinB含量会促进由G2期向M期过渡,由此推断药物X抑制了细胞周期由G2期向M期过渡,所以药物X的作用机理为抑制cyclinB基因的表达和cyclinB蛋白与P蛋白的结合。
    17. 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组成。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
    (1)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位于基因上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2)由RP基因操纵元转录的原始RNA往往含有无效的核苷酸片段,需经相关酶剪除后再与核糖体结合,否则会形成异常mRNA.若异常mRNA合成了蛋白质,则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比正常蛋白质多,请说明理由______。
    (3)当细胞中缺乏rRNA分子时,细胞调节核糖体蛋白数量的机制是:核糖体蛋白RP1与mRNA分子上的RBS位点结合,使RBS被封闭,从而导致______,进而终止核糖体蛋白(RP)的合成。
    (4)RP2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转运组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相应碱基序列分别为GUG、AGA、CUU(方向都为3'→5'),则基因2中与该氨基酸序列对应的非模板链碱基序列为5'-______-3'。
    【答案】(1) ①. 脱氧核苷酸 ②. 核糖体
    (2) ①. 不一定 ②. 未剪除的核苷酸片段可能会造成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3)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
    (4)CACTCTGA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其场所是拟核;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小问1详解】
    启动子属于基因的结构,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过程②代表翻译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
    【小问2详解】
    未剪尽的核苷酸片段可能会造成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所以异常mRNA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一定比正常蛋白质的多。
    【小问3详解】
    当细胞中缺乏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RP1能与mRNA分子上的RBS位点结合,而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这样会导致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终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
    【小问4详解】
    ①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RP2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它们的反密码了分别为GUG、AGA、CUU(方向都为3'→5'),则它们的密码子依次为CAC、UCU、GA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基因2中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非模板链碱基序列为5'-CACTCTGAA-3'。
    18. 某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如图1所示。H基因(抗病基因)、G基因(耐缺氧基因)分别位于突变型的4号和8号染色体上。野生型个体相应基因均为纯合隐性。

    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与纯合突变型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检测F2群体中各植株的基因型并统计个体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需完成______条染色体的DNA测序以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库。
    (2)抗病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
    (3)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结果总与表中数据比例接近,为解释该现象,科研人员提出假说:F1的雌配子活性均正常,含______(填“G”或“g”)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______,含另一等位基因的雄配子活性均正常。
    (4)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8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A1和A2(如图2)。

    基因A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基因A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突变型个体8号染色体上A1和A2均无。据此推测,F1的部分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A1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表达,A2在______(填“花粉母细胞”或“花粉”)中表达。A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维持物种的稳定性。
    【答案】(1)12 (2) ①. 分离 ②. 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
    (3) ①. G ②. 1/3
    (4) ①. 花粉 ②. 亲本遗传信息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科研人员需完成12条染色体的DNA测序以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库。因为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即12对同源染色体。在建立基因组数据库时,只需要测序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即可,所以总共需要测序12条染色体。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F2​中HH:Hh:hh=511:1030:498=1:2:1,这是典型的分离定律的比例,说明抗病基因H和隐性基因h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在遗传给下一代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再随着受精作用进入不同的后代个体,使得后代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小问3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结果总与表中数据比例接近,假设F1产生的雄配子G的概率为X,则雄配子g的概率为1-X,而产生的雌配子都能正常成活,G=1/2,g=1/2,由F2群体中GG∶Gg∶gg=338:1351:1015=1∶4∶3,可知GG=1/8=1/2X,X=1/4,即雄配子G的概率为1/4,g的概率为1-1/4=3/4,即F1产生的雄配子G∶g=1∶3,若雄配子都能正常成活的话,G∶g应该等于1∶1,因此雄配子G的成活率=1/3。
    【小问4详解】
    A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A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是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因此F1的部分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A1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表达,因而含有G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而A2在花粉细胞中表达。A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亲本遗传信息更多地传递给子代,维持物种的稳定性。
    19. “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人类遗传病,如图1为PANX1基因的4个位点突变引起的异常PANX1通道,它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使卵子出现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但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
    (1)“卵子死亡”属于______(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图示PANX1通道与正常通道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某女子婚后多年不孕,经检测为该病患者,图2是该女子(4号)的家庭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2、3、5号不含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题图分析,可判断“卵子死亡”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②3号与4号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③6号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1) ①. 单基因 ②. PANX1基因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2) 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 0 ③. 3/4
    【解析】
    【分析】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1号的致病基因可以传给5号,则5号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和2号,则2号应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1号含致病基因,5号不含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
    【小问1详解】
    “卵子死亡”是由于PANX1基因的4个位点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图示PANX1通道与正常通道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PANX1基因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2详解】
    ①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所以“卵子死亡”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3号与4号不能生出正常孩子,因为4号是“卵子死亡”患者,表现为不孕。
    ③6号含有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Aa,与正常女性(aa)结婚,后代Aa基因型的概率为1/2。若为患病个体,则只能为女性,故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4=3/4。
    20. 野生牡蛎是一种二倍体贝类,科研人员又培育出了三倍体和四倍体。其中三倍体牡蛎又分为诱导型(2n♂×2n♀,抑制第二极体释放)和杂交型。牡蛎的性别决定机制是XY型,其中XX为雌性,XY为雄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诱导型三倍体牡蛎的体细胞中有______条X染色体。杂交型三倍体牡蛎的培育思路是:______。为提高经济效益,一养殖户把三倍体牡蛎放到海水养殖场让其自行繁殖,定期捕捞,他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
    (2)自然环境中野生牡蛎的繁殖策略是释放大量卵子和精子到海水中,通过外部受精形成大量受精卵,进而增加种群的______,以提高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研究发现,牡蛎雌雄异体,但部分个体会转变成雌雄同体(可自交也可杂交),幼虫的存活率有存活率较高和存活率较低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存活率高×♂存活率低→F1存活率高
    实验二:♂存活率高×♀存活率低→F1存活率低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为确认这对相对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符合细胞质遗传,还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个体的性状由母体基因型决定,不受自身基因型支配,即母性效应。继续进行实验,将实验一、二的F1自交得F2,F2自交得F3.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①若实验一和二的F2全为存活率高,则为细胞质遗传。
    ②若实验一和二的F2全为存活率低,则为细胞质遗传。
    ③若实验一的F3全为存活率高,实验二的F3全为存活率低,则为细胞质遗传。
    ④若实验一的F3全为存活率高,实验二的F3全为存活率低,则为母性效应。
    ⑤若实验一和二的F3均出现3:1的性状分离,则为母性效应。
    【答案】(1) ①. 2或3 ②. 二倍体牡蛎与四倍体牡蛎杂交产生 ③. 不能
    (2)基因多样性 (3)③⑤
    【解析】
    【分析】杂交型三倍体牡蛎培育思路是先利用二倍体牡蛎培育出四倍体牡蛎,再利用二倍体牡蛎和四倍体牡蛎杂交产生三倍体牡蛎,三倍体牡蛎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三倍体牡蛎表现为不可育。
    【小问1详解】
    诱导型三倍体牡蛎是2n♂×2n♀,抑制第二极体释放,雄性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为一条X或一条Y,由于抑制第二极体释放,雌性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2条X,因此诱导型三倍体牡蛎的体细胞中有2或3条X染色体。杂交型三倍体牡蛎的培育思路是先利用二倍体牡蛎培育出四倍体牡蛎,再利用二倍体牡蛎和四倍体牡蛎杂交产生三倍体牡蛎。由于三倍体牡蛎减数分裂是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没有子代,所以把三倍体牡蛎放到海水养殖场让其自行繁殖,定期捕捞,他不能达到目的。
    【小问2详解】
    自然环境中野生牡蛎的繁殖策略是释放大量卵子和精子到海水中,通过外部受精形成大量受精卵,不同的受精卵遗传物质(基因)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增加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以此来提高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小问3详解】
    若这对相对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符合细胞质遗传,实验一F1自交,母本表现为存活率高,则F2全为存活率高,F2自交得F3,F3全为存活率高;实验二F1自交,母本表现为存活率低,则F2全为存活率低,F2自交得F3,F3全为存活率低。若由细胞核基因控制,个体的性状由母体基因型决定,不受自身基因型支配,假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R、r,实验一的F1基因型为Rr,表现和母本相同为存活率高,实验一F1自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F2的表型受母本F1的基因型支配全为存活率高,F2自交产生F3,F3的表型受母本F2的基因型支配,因此F3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实验二和实验一亲本基因型是相同的,F1存活率低是因为其母本基因型不同,但F1的基因型相同,F2的基因型也相同,F3的表型受母本F2的基因型支配,因此F3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综上分析,③⑤正确。
    故选③⑤。基因型
    HH
    Hh
    hh
    GG
    Gg
    gg
    相应基因型数目
    511
    1030
    498
    338
    1351
    1015

    相关试卷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0页。

    生物丨重庆市重庆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生物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丨重庆市重庆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