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协作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 80分钟 满分: 80分
命题人:苗雨 审校人:饶建玲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 第7~9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在每周一的早会上,升国旗时奏唱一遍国歌的时间大约是( )
A.50min B.50s
C.5min D.5h
2.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应是( )
A. 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B. 来回走动的监考员
C. 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D. 教室前的讲台
3.如图(a)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b)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油的温度
B. 减小油的表面积
C. 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 减少油的体积
4.如图,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 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 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5.如图,为一款新型可视钓鱼设备,通过水下摄像头的实时摄像,使钓手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楚地看到水下鱼群的活动情况,提高钓鱼成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时看到钓鱼竿“发亮”,是因为光在钓鱼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B. 钓鱼竿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工作中的显示器不属于光源
D. 在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直线传播
6.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图(a)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 CD;图(b)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 则物体在(a)、(b)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
A. 都能
B. 都不能
C.(a)图中不能, (b)图中能
D. (a)图中能, (b)图中不能
7.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错误
B.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D. 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8.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C. 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通过压缩体积使乙醚蒸汽液化的过程不会放热
9.某同学在房间中安装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给家里供电。当太阳在电池板后方时,利用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电池板上。若某时刻太阳光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60°(如图所示),一束阳光经镜面反射后照射到电池板上P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的大小为60°
B. 若镜面水平左移,该束光线将照到P 点上方
C.若镜面竖直上移,则反射角将变大
D.若镜面顺时针转动10°,该束光线将照到P 点上方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 图(a)中秒表读数是 s, 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11,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考生听到发令声是靠 传过来的,发令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
12.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 “白气”都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 的水蒸气形成的(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
13.用同一个乐器演奏一首歌曲,截取音乐中的几段声音,录入示波器,得到了如下的四幅图, 则图A、B、C、D 中, 音调相同的是
14.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球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了起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较 ,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偏差越小,表示空气越 。(填“潮湿”或“干燥”)
15. 自行车的尾灯里面没有灯泡,夜晚,当有灯光照射它时却好像闪闪发亮,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自行车尾灯是由许多相互 的小平面镜组成,每束光照向车尾灯时,都会发生 次反射,最后沿原方向反射回去。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 (2分)如图所示,在路灯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为BD,A 点表示路灯的位置,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竖立在地面上的竹竿BC; (保留作图痕迹)
17. (2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B'。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18. (6分)暑假,某同学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他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多选)
A. 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 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 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D. 加快小车的运动
(3)AC 段距离sAc=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______m/s;
(4)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 vy,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A. 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 到C 所用的时间t₃与路程s₃,计算得到v₃
B. 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 点开始计时,到达C 点后测得时间t₃,再测量路程S₃,计算得到 V₃
C. 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t₃=t₁-t₂,S₃=S1-S₂,再计算得到v₃
(5)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会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19. (6分)某同学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 (选填“A”或“B”) 固定夹的位置。为了减少热量损失,他给烧杯准备了三种纸盖(如图(c) 所示),他应该选择图 (填序号)最合理; 图(a)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本实验应选用 制作的温度计;
(2)图(b)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状态,这是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
(3)该同学又利用图(d)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当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仁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亚麻仁油的沸点比酒精的 。
20. (6分)如图,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如图,该同学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填“光滑”或“粗糙”);
(2)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
A.如图(b)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 如图(c)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 为轴旋转
C. 如图(d)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 为轴向后倾
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下表是用于研究光反射时角度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则表格中的a处应填
(4)该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图像,能够反映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图像是下列的图
21. (6分)如图(a),提词器是通过一个高亮度的显示器显示文稿内容,并将显示器显示内容反射到摄像机镜头前一块呈45度角的专用镀膜玻璃上,把台词反射出来,使得演讲者在看演讲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某同学联想到提词器上的镀膜玻璃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b) 所示,于是他回顾了所学知识,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找到像的位置,原因是
(2)实验中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4)提词器把台词反射到镀膜玻璃上时,演讲者看到的是台词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显示器的亮度越 (选填“亮”或“暗”),文稿内容的像越清晰;
(5)若想将文稿内容所成的像向下调节,可将显示器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机的方向移动。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2. (8分)为了有效遏制超速行为,保障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其中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 “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区间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是某高速公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汽车以85km/h的速度进入该区间测速路段行驶了0.2h,然后以70km/h的速度行驶到区间测速终点、求:
(1)汽车以85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通过计算说明,在该38km 的区间测速路段该车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速?
23. (8分)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驶离测速仪62m时,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0.4s。 (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1)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
(2)小车在此路段的速度是多少 km/h?
24.(6分)某同学想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做了如下的探究。
(1)该同学分别用两种材料做了如图(a) 所示的隔音盒。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
(2)改正错误后,该同学在安静的环境下,将手机1播放80dB 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另一个手机2在距离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试接收声音如图(b), 得出如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
(3)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4)该同学认为人耳可以代替手机2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最佳的是
A.人距离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手机1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变后退,直到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离隔音盒的距离
(5)该同学发现在上录播课时,为了防止录播室外的嘈杂声音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 减弱噪声;
(6)该实验中没有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A. 科学推理法 B. 转换法 C. 控制变量法
八年级物理学科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B 6.A 7.AB 8.AC 9.BD
二、填空题:
10.40, 11.信息,空气,振动 12.液化,冰箱外 13.ABD 14.小,潮湿 15.垂直,两
三、作图题:
16. 17.
四、实验题:
18.(6分)
(1) (2)BC (3)80.0,0.16 (4)C (5)偏大
19.(6分)
(1)A,③,93,水银(2)沸腾时 (3)高
20.(6分)
(1)垂直,粗糙(2)B,同一平面上
(3)入射角(度) (4)A
21.(6分)
(1)玻璃板具有透光性(或玻璃板能透光且能成像或平面镜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且不能透光)
(2)大小 (3)不变
(4)虚像,亮 (5)靠近
五、综合应用题:
22.(8分)(1)17km(2)没有超速
【详解】(1)汽车以85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0.2h,汽车行驶的路程
(2)测速路段全长,则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为
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为
则整个过程中所用的总时间为
则该车通过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为
由图可知,该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80km/h,则,因此在该38km的区间测速路段该车的平均速度没有超速。
23.(8分)(1)6m(2)108km/h
【详解】(1)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2)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汽车运动这些距离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的速度为
24.(6分)
(1)聚酯棉与海绵的厚度不同 (2)响度 (3)聚酯棉 (4)B (5)传播过程中 (6)A实验序号
a
b
1
2
3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第一协作体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第一协作体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