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50分;考试时长: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018年6月,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飞抵距离地球约3亿千米的小行星“龙宫”,开始对“龙宫”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2020 年12月,“隼鸟2号”释放的返回舱携带着从“龙宫”表面采集的岩石和灰尘样本返回地球。下图为太阳系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误入木星大气层的彗星B. 在小行星表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
C. 被返回舱带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D. 在轨道中奔向小行星的“隼鸟2号”
2. 小行星“龙宫”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
3. 图中的天体c和e分别是( )
A. 水星和土星B. 金星和火星C. 地球和木星D. 火星和土星
【答案】1. D2. B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天体是宇宙中运行的一切形态的物质,既可以是自然天体,也可以是人造天体。误入木星大气层的彗星、 在小行星表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 被返回舱带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都不在太空中运行,不属于天体,ABC,错误,在轨道中奔向小行星的“隼鸟2号”在太空中运行,属于人造天体,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地月系只包括地球和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小行星“龙宫”位于太阳系,A错误,B正确;小行星龙宫也位于银河系、可观测宇宙,但二者级别比太阳系高,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由内到外分布的行星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c和e分别为地球和木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可用首字来进行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
2020年11月9日,科学家记录到了三年来最强的太阳耀斑爆发,11月份9天内爆发的耀斑比2020年前10个月爆发的总量还要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太阳大气层( )
A. 越向外,温度越低B. 光球层的亮度最大,肉眼可见
C. 色球层厚度较太阳半径大D. 由内到外依次是太阳内部、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5.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活动是太阳能量的源泉B. 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色球层
C. 日珥爆发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D. 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差别很大
6. 2020年11月份的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世界各地极光绚烂多姿B. 地球与在轨卫星的通信中断
C. 海上航行方向更加明确D. 全球各地出现严重旱灾
【答案】4. B5. C6.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越向外温度越高,A错误。光球层的亮度最大,肉眼清晰可见,B正确。色球层只属于太阳大气层的一部分,其厚度远小于太阳半径,C错误。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剧烈运动,而太阳能量的源泉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B错误。日珥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C正确。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差异不大,约为11年,D错。故选C。
【6题详解】
极光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并非世界各地,A错误。太阳耀斑爆发抛射大量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与在轨卫星通信,导致通信中断,B正确。耀斑爆发使得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干扰海上航行,C错误。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水旱灾害有一定相关性,耀斑爆发并不一定导致全球各地均出现严重旱灾,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下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B. 地形C. 气候D. 纬度
8. 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①③
【答案】7. D8. B
【解析】
【7题详解】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等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直接根据图“可能总辐射量”的基本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D对。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北纬20°左右,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削弱。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经过大气的路径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北纬20°左右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③正确,B正确,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下图是“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电源)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据观察,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有较大变化,影响因素可能是( )
A. 海拔高度B. 电网供电C. 天气状况D. 交通流量
10.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拉萨B. 重庆C. 哈尔滨D. 上海
【答案】9. C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电源)”可知,在一周内的几个白天,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的变化与海拔高度无关,A错误;采用太阳能电源,与电网供电无关,B错误;最可能是天气状况不同,而引起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C正确;与交通流量无关,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辐射强,因此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A正确;重庆太阳辐射能最少,效果最差,哈尔滨和上海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属于可利用区,太阳辐射能也较少,效果不会最好,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
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最近几个月的卫星测量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自2019年12月以来开始增加,确认进入第25周期,预计会在2025年7月会达到极大期(整体范围为2024年11月—2026年3月)。下图为太阳活动第24周期的黑子数量变化和第25周期黑子数量变化预测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根据材料推测第26周期太阳活动达到极大期可能在( )
A. 2032年B. 2036年C. 2040年D. 2044年
12.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的标志B. 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降水增多
C. 黑子出现在色球层D. 太阳风是地球表面冷热不均引起的
【答案】11. B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第25周期极大期是2025年,则第26周期应为2036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A正确;太阳活动与地球降水呈一定相关性,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降水不一定增多,B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C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与地球表面冷热不均无关,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磁场、大气层) :(1)对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2)对电离层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研究发现,①地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③地层有鱼类和两栖类化石,并有煤层;④地层有大量恐龙化石,并有煤层;从⑤地层到⑥地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越来越丰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 ①地层——中生代B. ③地层——晚古生代
C. ④地层——早古生代D. ⑥地层——前寒武纪
14. 与③地层煤层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植物类型是( )
A. 被子植物B. 裸子植物C. 蕨类植物D. 藻类植物
15. 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存在的现象是( )
A. 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形成
B.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C.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D. 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
【答案】13. B14. C15.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三叶虫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早古生代,①地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①地层形成于早古生代,A错误;鱼类和两栖类繁盛于晚古生代,③地层有鱼类和两栖类化石,说明③地层形成于晚古生代,B正确;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④地层有大量恐龙化石,说明④地层形成于中生代,C错误;新生代哺乳动物繁盛,⑥地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丰富,说明⑥地层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③地层形成于晚古生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新生代是被子植物时代,A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B错误。元古代藻类植物繁盛,且藻类植物不是成煤的主要植物,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⑥地层形成于新生代。新生代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A不符合题意;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B不符合题意;联合古陆在中生代早期开始解体,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C不符合题意;在中生代的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2020年7月,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地质学会、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专家在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进行科学考察时,在该镇一在建停车场发现一处面积数百平方米、距今4.4亿年的古生物化石群。经专家现场认定,化石主要为角石,其外形酷似牛或羊的角,最长的五六十厘米,最短的数厘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化石所示为角石的是( )
A. B.
C. D.
17. 角石所处地质年代( )
A. 地壳稳定变化小B. 海洋面积与现在相当
C. 早期出现裸子植物D. 晚期是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16. D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文字描述:“角石,其外形酷似牛或羊的角,最长的五六十厘米,最短的数厘米”,对照图片可判断出D图片所示的化石为角石,故选D。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角石是距今4.4亿年的古生物化石,所以所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早古生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晚期开始出现裸子植物,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为研究地质时期的动、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证据。
网易新闻2022年10月6日报道,伊朗西北部西阿塞拜疆省当地时间5号凌晨发生5.4级地震,造成至少500多人受伤,目前尚无造成人员死亡的报告。据伊明地震中心报告,本次地震震中位于西阿塞拜疆省霍伊市附近,震源深度10公里。西阿塞拜疆省省长莫塔梅迪安称,共有12个村庄受到地震影响,约5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此次地震震源在( )
A. 地壳B. 软流层C. 上地幔D. 地核
19. 地震发生时,房屋损毁的直接原因( )
①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地面变形②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基失效③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过度变形、连接破坏④建筑物之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而破坏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20.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B.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C.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D. 建筑的抗震系数
【答案】18. A19. D20. B
【解析】
【18题详解】
由于震源深度10公里,而地壳陆地平均厚度33km,所以可以判断出此次地震震源在地壳,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会使地面变形,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会使地基失效,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会过大变形,并且连接破坏,并且地震会使建筑物的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而破坏均是地震发生时房屋损毁的直接原因,①②③④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在相同的介质中,纵波的速度均大于横波,相同的距离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所以“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使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是横波传到地面,使建筑物左右摇晃,则建筑物会大量倒塌,B正确。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都不是“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黄金12秒”主要依据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33公里。
二、综合题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
(1)图甲B处为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之一,与B处相比,分析A处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
(2)描述地球表面各纬度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3)说明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
【答案】(1)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能见度高,太阳辐射丰富。
(2)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侧先增后减,最大值出现在20°附近。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作答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规律可知,图中B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结合所学知识,A处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过的路径短,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北削弱的少;晴天多,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被削弱的少,故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虚线表示夏半年,则夏半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出现在20°附近,从20°向赤道和南北两极,纬度逐渐升高,太阳辐射量在随之递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点。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剩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天体的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湿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cm×21cm)B, 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左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乙处地形部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