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劝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诸葛亮,整体感知,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读通大意,◆古今异义,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字词句式,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左边是”言“字的同学们,诫从言部,诫声,下为双手,上为兵器,手拿兵器进行警戒,则为诫字,诫是告诫,劝诫的意思。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181年-234年10月8日)
时光回到公元234年的蜀汉……军帐中,烛光下,诸葛亮叹息着,北伐多日,久攻不下,身有重疾,时日无多。瞻儿仅八岁,我该给他留些什么?给吾儿留封家书吧。 此时诸葛亮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请在《诫子书》中选择一个字,为诸葛亮补写“一字箴言”寄给诸葛瞻。你会选择哪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为了让儿子能够清楚地理解“静”为什么能修养身心,为什么“静”如此之重要,接下来,诸葛亮围绕“静”展开了论述。 请同学们在家书中找到带有“静”字或者含有追求“宁静”之意的句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在家书中跟儿子说了哪些学习的重要性呢?请在原文中找出来。
同学们,再读家书,请思考:诸葛亮是不是告诉儿子只要“静”,只要“学”就能成才呢?如果不是,那他还劝勉儿子需要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到一个关键字及相关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
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如此之重要。于是在家书中,诸葛亮劝勉儿子一定要立志,而且要早立志,要珍惜时光,才能成就学问,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虽仅有86字,却充满了智慧之语,这些智慧之语寄托了自己对儿子的无限期望:希望能儿子勤学励志,能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淫慢险躁,从而修身养德,治学做人,同时还希望能珍惜时光,最终成为一名胸怀大志的君子。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须静,才须学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引发议论:才与学、静的关系。中间的“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果去掉,说教的意味就很浓,甚至还有命令的口气体会不到慈父的一片苦心。结尾的“也”还有肯定的意味。以诸葛亮自身的成就足够证明,才干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智慧之处2:注意措辞,使儿子更易接受。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
同学们读读上面两个句子,发现都是双重否定句,同学们想想,在句意一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不用肯定句呢?
智慧之处(二)注意措辞,讲求技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在劝勉教导儿子时,不仅从从正面进行教导,而且还从反面进行教导,这样劝勉的效果更好。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智慧之处3:正反对比,劝诫艺术技巧更高明
六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赐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阵前死。时年三十七岁。瞻长子尚幼,与瞻俱没。
从诸葛瞻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诸葛瞻: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和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诫子书,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初读文章,梳理文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再读文章,精读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遂成枯落,字词积累,听范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的静,诸葛亮的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