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物理中考以题型精炼攻克难点亮点(原卷版+解析)
物理中考以题型精炼攻克难点亮点专题03声现象亮点问题应用题练习(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以题型精炼攻克难点亮点专题03声现象亮点问题应用题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0页。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用s、t甲、t乙表示)
2.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
3.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由上表左列可以看出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有关;由上表右列可以看出声音在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为米.
4.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______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______;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______;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_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______。
5.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求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6. 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7. 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___________;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此时茶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3)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___________s。(空气中声速340m/s)
8. 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S波的传播速度是。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探测到P波、于当日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9.回声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1s)再回到耳畔,我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近时,声波很快就反射回来了,人们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只能听到一种比较响亮的声音。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发声时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考察船上的声呐发出声音1.2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10.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声速的大小跟 ______、____有关(答两种即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_____。
(3)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_____。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____,同时听到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
(4)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5)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1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则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
(3)通过计算,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12.科普阅读题:超声波测距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超声波距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时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度。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超声波具有的特点,使其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2)上述材料主要阐述了;
A.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B.超声波具有能量
(3)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为0.4s;则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约为m;
(4)超声波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除文中提到的实例外,请你再列举一个具体实例。。
13.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驶向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桥头240m处鸣笛,鸣笛8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请计算火车的速度。
(2)请计算大桥的长度。
(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4)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14.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超声波的速度为,求:
(1)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
(2)汽车行驶的速度。
15.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
1261
891
337
269
10℃
337
1284
908
343
273
20℃
343
1306
924
349
279
30℃
349
1328
939
355
283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海水(25℃)
1531
水(15℃)
1470
冰
3230
水(20℃)
1480
铁(棒)
5200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
5200
2024年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以题型精炼攻克难点亮点的60个小微专题
专题03 声现象亮点问题应用题
1.(2020苏州)Phyph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usticSt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用s、t甲、t乙表示)
【答案】(1)0.34;(2)>;(3)。
【解析】(1)声音的传播距离为s=vt=340m/s×0.001s=0.34m;
(2)由记录过程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故t甲>t乙;
(3)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t=,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2.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
【答案】(1)1306;(2)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3)较低。
【解析】(1)观察表格看出,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m/s。
(2)观察表格,对于同一种物质空气而言,温度为0℃、10℃、20℃、30℃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31m/s 、337m/s 、343m/s 、349m/s,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还发现声音在同一种物质氢气中、氦气中、氮气中、二氧化碳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也不同。也有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这个现象。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
(3)一般来讲,在25℃,音速为340m/s。那么超音速飞行就是飞机速度要大于340m/s,由于温度越高音速越大,所以温度较低些,飞机最大速度是容易做到的。
3.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由上表左列可以看出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有关;由上表右列可以看出声音在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与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为米.
【答案】(1)温度 介质种类 (2)1531
【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
①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②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s=1s,
由v=s/t可得,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1s=1531m.
4.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______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______;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______;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_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______。
【答案】(1)N (2)小 (3)振动 (4)不能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1)磁悬浮装置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因此A磁体上端为N极,则与之相对的B磁体下端应为N极。
(2)气球口系紧,气球内部空气的质量一定,当体积不变时气压不变,当气球外部气压变小时,气球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内部空气将气球向外压,则气球的体积变大,因此发现气球体积变大时,说明罩内气压变小。
(3)轻质小球放在发声体上,由转换法可知,轻质小球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得出此结论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也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5.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求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
【答案】75km
【解析】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故C正确。
6. 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汽车距高山650m.
【解析】遇到这样的问题可借助示意图分析汽车运动与声音传播的过程,如图所示,汽车在A鸣笛,经过4s听到回声,声音从ABCB,传播距离为:
在声音传播的同时,汽车从A点向前行驶4s到B点,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为
7. (2022苏州)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___________;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此时茶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3)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___________s。(空气中声速340m/s)
【答案】 (1)C (2)向西 (3) 4
【解析】(1)坐到座位上后,看到和谐号列车动了,说明和谐号和复兴号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有以下三种可能:①复兴号列车运动了,而和谐号没动;②复兴号列车没动,而和谐号运动了;③两车都运动,但运动的速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故列车向西加速运动,此时茶杯相对于桌面有向东运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向西。
(3)鸣笛开头的声音到达隧道另一头所用的时间为
5s内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距离为
s2=v车t2=68m/s×5s=340m
鸣笛末尾的声音在隧道内传播的时间为
在隧道另一头的工人能听到鸣笛声的时间为
8. 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S波的传播速度是。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探测到P波、于当日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答案】(1);(2)21h46min05s
【解析】(1)假设地震位置离地震局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说明走同样的距离s,S波用时比P波多2秒,故可得
解得
(2)地震位置离地震局距离为,根据P波的传播速度是可得P波传递到地震局所需时间
根据P波传递到地震局的时间为21h46min07s,可知地震发生的时间为21h46min05s。
答:(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104;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21h46min05s。
9.回声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1s)再回到耳畔,我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近时,声波很快就反射回来了,人们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只能听到一种比较响亮的声音。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发声时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考察船上的声呐发出声音1.2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答案】(1)17米;(2)900米。
【解析】(1)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所以人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人的声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
人到障碍物至少距离s=vt=340m/s×0.05s=17m
(2)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
水深h=v′t′=1500m/s×0.6s=900m。
答:(1)发声体至少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7米;(2)水的深度为900米。
10.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声速的大小跟 ______、____有关(答两种即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_____。
(3)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_____。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____,同时听到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
(4)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5)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答案】温度;介质种类;3062m;发声体在振动;大;响度;能量;①②;②③。
【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①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②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4s=2s
由v=可得,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2s=3062m
(3)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用不同的力击打音叉,音叉的响度不同,会看到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泡沫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5)从三幅图可以看出,①②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①和②的音调是相同的;②③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1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则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
(3)通过计算,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答案】不能;反射能力强;68;51;60。
【解析】(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根据文中,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3)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跑车遇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跑车遇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
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因此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
跑车遇第一次信号,到测速仪接到信号,时间是接收用时的一半,即0.3s,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因此跑车再走0.4s,才发出第二次信号,到跑车与第二次信号相遇,时间要接收用时的一半,即0.15s,因此跑车二次与信号相遇的间隔时间为
跑车速度为。
12.科普阅读题:超声波测距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超声波距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时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度。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超声波具有的特点,使其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2)上述材料主要阐述了;
A.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B.超声波具有能量
(3)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为0.4s;则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约为m;
(4)超声波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除文中提到的实例外,请你再列举一个具体实例。。
【答案】指向性强;A;68;超声波碎体内结石。
【解析】(1)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2)根据短文知道,通过超声波测距,或利用超声波测速,这都获得一个消息,都属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选A。
(3)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为0.4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由知道,超声波经过的路程s=vt=340m/s×0.4s=136m
所以计时器到障碍物距离
(4)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也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而超声波体外碎石、超声波加湿器对空气加湿、超声波清洗眼镜片都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3.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驶向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桥头240m处鸣笛,鸣笛8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请计算火车的速度。
(2)请计算大桥的长度。
(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4)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30m/s;(2)750m;(3)2720m;(4)1240m。
【解析】(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则大桥的长度
(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
(4)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
所以。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2)大桥的长度为750m;(3)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2720m;(4)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1240m。
14.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超声波的速度为,求:
(1)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
(2)汽车行驶的速度。
【答案】(1)34m;(2)
【解析】(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汽车反射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汽车反射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
(2)这34m共耗用时间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答:(1)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间行驶的路程为34m;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15.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34m/s
【解析】由v=s/t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t′=t−t1+t2=1.1s−0.25s+0.15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答:汽车的速度是34m/s。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
1261
891
337
269
10℃
337
1284
908
343
273
20℃
343
1306
924
349
279
30℃
349
1328
939
355
283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海水(25℃)
1531
水(15℃)
1470
冰
3230
水(20℃)
1480
铁(棒)
5200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
5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以题型精炼攻克难点亮点专题48电能表问题综合应用题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①30n;方案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以题型精炼攻克难点亮点专题39斜面问题综合难题应用题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106J;50%,5N;7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中考以题型精炼攻克难点亮点专题24浮力难题计算应用题(原卷版+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