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三峡》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三峡》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三峡》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三峡》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三峡》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三峡》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07页。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解题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换:用现代汉语的单音了词替换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
    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5.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使句子更通顺更连贯。
    留心这些句子翻译的规律:
    熟读课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见曦(xī)月B.素湍(chuǎn)绿潭
    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tuān) 不见曦月(xī)
    B.夏水襄陵(xiāng) 重岩叠(zhàng)嶂
    C.略无阙处(quē) 沿溯阻绝(sù)
    D.属引凄异(shǔ) 飞漱其间(shù)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属引(zhǔ) 绝?(yǎn) 阙处(quē) 素湍绿潭(tuān)
    B.沿溯(sù) 略无(lüè) 凄异(qī) 重岩叠嶂(zhà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曦月(xī) 哀转久绝(zhuàn)
    D.御风(yù) 襄陵(xiāng) 长啸(xià) 隐天蔽日(bì)
    4.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绝?(yǎn) 倒影(dà) 阙处(quē) 涧肃(jiàn)
    B.曦月(xī) 飞漱(sù) 御风(yù) 怪柏(bǎi)
    C.叠嶂(zhàng) 属引(shǔ) 襄陵(xiāng) 绿潭(tán)
    D.素湍(tān) 凄异(qī) 沿溯(sù) 长啸(xià)
    5.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于/夏水襄陵B.每至/晴初霜旦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B.其间/千二百里
    C.绝/多生怪柏D.巴东三峡/巫峡长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B.空谷传响(响亮)
    C.属引凄异(连接)
    D.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8.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有/高猿长啸B.每/至晴初霜旦
    C.至于/夏水襄陵D.绝?/多生怪柏
    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B.不见曦月C.沿溯阻绝D.虽乘奔御风
    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非宁静无以致远
    B.绝?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
    B.本文以大笔点染的手法,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C.本文通过对三峡的整体风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D.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常有高猿长啸 若啸呼状
    二、填空题
    15.课文《三峡》节选自《 》,本文作者是 ,字善长, 时期的 。郦道元所作《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 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 汇集,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开端,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16.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 (朝代)地理学家。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17.文学常识填空。
    郦道元,字 , (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所撰《 》,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18.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阙处( )xī( )月襄陵( )沿溯( )素tuān( )
    飞漱( )长啸( )属引( )林寒涧肃( )重岩叠zhàng( )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 )(3)不见曦月( )(4)至于夏水襄陵( )
    (5)沿溯阻绝( ) (6)虽乘奔御风( ) (7)哀转久绝( )
    2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绝?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泪沾裳
    三、句子默写
    21.直接性默写填空。郦道元《三峡》
    (1)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
    (3) ,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 。
    (5)故渔者歌曰:“ , ”。
    22.用课文原句填空。
    (1)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形容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4)读郦道元《三峡》中的“ , ”,我们领略到春冬潭水的清澈。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四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是“ , ”。
    23.按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1)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景象的句子是: 。
    (2)以一个例子说明夏季三峡水流极快的句子是: 。
    (3)春冬之时三峡景象是: 。
    (4)“晴初霜旦”之时三峡景象是: 。
    (5)引用的渔者歌谣是: 。
    24.理解性默写填空。郦道元《三峡》
    (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之山的高峻险要的句子是“ , ”。
    (2)《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使我们联想到《三峡》中的“ , ”。
    (4)《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
    (5)《三峡》中为了渲染深秋三峡的凄冷萧瑟、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引用的渔者的歌词是“ , ”。
    25.填空或按要求默写。
    (1)本文作者 , (朝代)人,选自 ,它是有文学价值的 巨著。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 ;从侧面写的句子是面是: 。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 。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 。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6.名句默写。
    (1)《三峡》用“重岩叠嶂, ”和“自非亭午夜分,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 , 。
    (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 。
    2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 , 。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 , , , 。”
    四、翻译
    28.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活用情况: 释义:
    (2)回清倒影 活用情况: 释义:
    (3)空谷传响 活用情况: 释义:
    29.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2)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
    (3)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30.重点词语
    (1)不见曦月 曦: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3)或王命急宣 或: (4)则素湍绿潭素 湍:
    (5)良多趣味 良: (6)属引凄异 属:
    31.一词多义
    (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2)绝
    ①沿溯阻绝 ②绝?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3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至于夏水襄陵 襄:
    (2)沿溯阻绝 溯:
    (3)或王命急宣 或:
    (4)虽乘奔御风 虽:
    (5)飞漱其间 漱:
    (6)林寒涧肃 肃:
    3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4.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2)绝 ①沿溯阻绝
    ②绝?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35.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1)至于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3)则素湍绿潭
    (4)良多趣味
    (5)属引凄异
    (6)不见曦月
    3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2)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3)不以疾也/以钱覆其口
    (4)沿溯阻绝/沿河求之
    (5)良多趣味/家富良马
    37.解释加点字。
    (1)晴初霜旦( )(2)夏水襄陵( )(3)素湍绿潭( )(4)飞漱其间( )
    (5)乘奔御风( )(6)不见曦月( )(7)林寒涧肃( )(8)空谷传响( )
    (9)属引凄异( )(10)春冬之时( )
    38.解释下列词句:
    (1)重岩叠嶂:
    (2)素湍绿潭:
    (3)清荣峻茂:
    (4)林寒涧肃:
    (5)晴初霜旦: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C.清荣峻茂 荣:茂盛
    D.属引凄异 引:延长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 其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则素湍绿潭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者歌曰 后遂无问津者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三)(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C.良多趣味 良:甚,很D.林寒涧肃 肃:严肃,严厉
    8.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二、对比阅读
    (一)(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仰视天如匹练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C.有时朝发白帝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12.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二)(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2)素湍绿潭
    (3)良多趣味
    (4)草树众而泉石嘉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5.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 寒 涧 肃 常 有 高 猿 长 啸 属 引 凄 异 空 谷 传 响 哀 转 久 绝。
    16.【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三)(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
    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
    18.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 ②绝?多生怪柏( )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0.【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一、课内阅读
    (一)(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二模)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3)属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2023·重庆·重庆八中校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C.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不知天上宫阙
    4.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总体描绘了三峡的地形与地貌,写其高度又写其广度,为概貌性描写。
    B.选文2、3、4段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出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C.选文语言简洁凝练,句式骈散结合,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D.选文尾段写高山上猿猴长啸和渔人歌谣,不仅突出秋天的凄凉又照应开头写山高水急。
    6.选文多认为是为盛弘之《荆州记》做注(见材料一),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选文评价极高的原因。
    材料一:
    盛弘之《荆州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一声泪沾裳。
    材料二:
    古人作文作诗,多仿鉴前人而作,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辞句要精当……笔气要接顺,此行文要务。——崔学古《少学》
    (三)(2023·湖南常德·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涧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至 于 夏 水 襄 陵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11.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二、对比阅读
    (一)(2023·湖南娄底·统考三模)【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藏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B.至于夏水/襄陵
    C.常/有高猿长啸D.实是/欲界之仙都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缺点)B.林寒涧肃(严肃)
    C.沉鳞竞跃(鱼)D.晓雾将歇(歇息)
    1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多用四字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以散句为主,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完美结合。
    B.【甲】文以分总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甲】文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流传。
    1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6.请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二)(2023·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竿,或方似笥①,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②。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③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笥(sì):古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这里形容石头的外形和大小。②竦桀:高耸的样子。③并概:并比的意思。
    17.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指飞奔的马,以乘奔马作比,表现出三峡夏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飞漱其间”中的“漱”是冲荡的意思,写出了瀑布从高处落下的情态。
    C.“哀转久绝”中的“绝”是停止的意思,写出了猿鸣持续时间之长。
    D.“当抗峰岷峨”中的“抗”在这里有“匹敌、相当”的意思,写出了大巫山的高大秀美。
    18.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9.小明写作时想描写春季的黄河,却无从下手,老师提议他可以参照甲文段中对三峡春冬季节水的描写去构思。请你结合选文,为小明讲解甲文段是如何描写三峡春冬季节水的特点的。
    20.两个文段都写了山高,分别是怎样写出山高的特点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三)(2023·山西大同·统考三模)阅读古文,完成题目。
    【释义·懂文】
    2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quē,同“缺”,缺少B.沿溯阻绝sù,逆流而上
    C.饮少辄醉zé,就D.云归而岩穴瞑míng,天黑
    22.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 , 。
    【勾画·品味】
    23.好的写景文章往往善于表现景物的典型特征。请仿照示例对《三峡》中的画线句加以品析。
    示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品析:这几句写出山中四季景物的迥然不同。用凝练俊雅的笔墨表现出春天野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刻露清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2023·广西南宁·南宁二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游石首绣林山记(节选)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注]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hū)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凶猛刚强。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C.飞漱其间 安陵君其许寡人
    D.皆不敢与之争 何陋之有
    25.下面对《三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三峡概貌,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景象,突出了三峡险恶、令人畏惧的特点。
    B.第三段从俯视到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的清幽美,动静相生,山水相配。
    C.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悲凄的氛围。
    D.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
    27.小语查阅资料发现,《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作的部分注释,他认为文章第一段写山,与水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8.以上两个文段极尽描写之妙,展示了水的各种情态,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五)(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②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停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断腭④。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略:大约,大致③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④颇(kē)颔断(yín)腭(è):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断,牙根;齶,牙床。
    2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如丹碧之华叶骈植( ) (4)自是又南数里( )
    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3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请结合【甲】文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32.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水。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六)(2023·广东云浮·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3.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属引凄异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①。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澦堆②。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罅:裂缝 ②滟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
    A.入瞿塘峡/意隧入以攻其后也
    B.过圣姥泉/人恒过
    C.唐故夔州/公问其故
    D.方夏秋水涨时/今齐地方千里
    3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上 入 霄 汉 其 平 如 削 成 仰 视 天 如 匹 练 然
    37.【甲】【乙】两个文段都写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结合文段,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字数在100字左右。
    (七)(2023·山西临汾·统考二模)在班级举办的“追寻古人的足迹”群文阅读活动中,领航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便舍船”中“舍”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魂不守舍
    B.舍身求法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3)赏其景•把握情感:《桃花源记》描写了桃花林和桃花源的景象,展现了环境优美、安宁和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请摘抄下面元曲中写景的诗句,并将其蕴含的情感批注在相应位置。
    (4)取其精•总结写法:寄情山水,描绘景物,是古诗文常见的内容。《三峡》描绘了三峡的山水,突出其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请你结合具体内容,总结文中的写作手法,跟同学们谈谈。
    (八)(2023·湖南益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日观峰观日出
    秋末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峰,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瞬间,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罍樽②;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箔蚀状⑥;又次如葫芦、罍樽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既尽,然后全体昭融④,光芒四射,动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⑤海水也。
    (选自张慕勋《古文名篇写作技巧》)
    【注释】①縠(hú),有皱纹的纱。②罍(léi)樽:酒樽,形似壶而无把。③作菹(bó)蚀状:呈现出受到轻微浸蚀的样子。④全体昭融:全部通亮剔透。⑤殆:大概。
    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自非亭午夜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C.绝?多生怪柏 曙光生
    D.蝉蜕既尽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0.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B.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C.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D.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4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如【甲】文中夏水的湍急,【乙】文中太阳升起过程中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B.【甲】【乙】两文写景顺序相同,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景物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C.【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如【甲】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乙】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甲】【乙】两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甲】文中“良多趣味”表现作者的赞美,【乙】文“苦日不至”表现作者的热切焦急。
    42.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
    (九)(2023·重庆江津·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素湍绿潭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C.①沿溯阻绝 ②溯洄从之
    D.①哀转久绝 ②绝?多生怪柏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5.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借文脉之势,先写峻急雄壮之夏水,再写春冬与秋,转为沉静,虽然打乱四季更迭的顺序,但文脉由缓至急,文气相贯。
    B.三峡之所以是“峡”,皆因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所以,山是屏障,水是筋骨,先写山后写水,动静结合,前后呼应。
    C.这篇短文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或三三式,如:悬泉/瀑布,自非亭/午夜分,绝?多/生怪柏。
    D.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以轻松灵动之笔,铺张华丽之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46.请结合原文第④段与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谈谈三峡带给游人的不同感受。
    【链接材料】
    其叠崿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②。林木萧森,仰瞩俯映,弥习弥佳③,流连于此,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
    注:①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②固难以辞叙:很难用言辞描叙。③弥习弥佳:越看越美妙。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三峡》(过关训练)(解析版)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解题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换:用现代汉语的单音了词替换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
    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5.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使句子更通顺更连贯。
    留心这些句子翻译的规律:
    熟读课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见曦(xī)月B.素湍(chuǎn)绿潭
    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文言文里还要注意一些字特殊读音。本题中“湍”的正确读音是“tuān”。据此,答案为B。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tuān) 不见曦月(xī)
    B.夏水襄陵(xiāng) 重岩叠(zhàng)嶂
    C.略无阙处(quē) 沿溯阻绝(sù)
    D.属引凄异(shǔ) 飞漱其间(shù)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正确;B.正确;C.正确;D.属引凄异(shǔ)-(zhǔ)。据此,答案为D。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属引(zhǔ) 绝?(yǎn) 阙处(quē) 素湍绿潭(tuān)
    B.沿溯(sù) 略无(lüè) 凄异(qī) 重岩叠嶂(zhà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曦月(xī) 哀转久绝(zhuàn)
    D.御风(yù) 襄陵(xiāng) 长啸(xià) 隐天蔽日(bì)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C. 飞漱(sù)——shù,哀转久绝(zhuàn)——zhuǎn。
    故选C。
    4.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绝?(yǎn) 倒影(dà) 阙处(quē) 涧肃(jiàn)
    B.曦月(xī) 飞漱(sù) 御风(yù) 怪柏(bǎi)
    C.叠嶂(zhàng) 属引(shǔ) 襄陵(xiāng) 绿潭(tán)
    D.素湍(tān) 凄异(qī) 沿溯(sù) 长啸(xià)
    【答案】A
    【详解】B.飞漱(sù)——shù;
    C.属引(shǔ)——zhǔ;
    D.素湍(tān)——tuān;
    故选A。
    5.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于/夏水襄陵B.每至/晴初霜旦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常有高猿长啸”的意思是: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依据句意和动宾之间要句读,正确的句读为:常有/高猿长啸。故答案为D。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B.其间/千二百里
    C.绝/多生怪柏D.巴东三峡/巫峡长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A.“或”是“王命急宣”的状语,所以二者中间应断开。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或/王命急宣。故选A。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B.空谷传响(响亮)
    C.属引凄异(连接)
    D.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答案】B
    【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响:回声;
    故选B。
    8.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有/高猿长啸B.每/至晴初霜旦
    C.至于/夏水襄陵D.绝?/多生怪柏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B.停顿不正确。结合“每至晴初霜旦”分析,“每至”定语,“晴初霜旦”是时间词,是并列关系,不能中断,正确的停顿应为“每至/晴初霜旦”。
    故选B。
    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名词,太阳。
    B.名词作状语,在空荡荡的山谷里。
    C.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霜。
    D.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故选A。
    10.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
    D.“阙”同“缺”,空隙、缺口。
    故选D。
    1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B.不见曦月C.沿溯阻绝D.虽乘奔御风
    【答案】A
    【详解】A.“阙”同“缺”,空隙、缺口。
    故选A。
    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非宁静无以致远
    B.绝?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答案】A
    【详解】A.都是“不,不是”的意思;
    B.极高的/消失;
    C.在/如果;
    D.清波/清澈;
    故选A。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
    B.本文以大笔点染的手法,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C.本文通过对三峡的整体风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D.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这种说法牵强,可改为“表达了作者对三峡风光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C。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常有高猿长啸 若啸呼状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绝”分别为“阻断”和“极”;B项中的“自”的意思分别为“从”和“如果”;C项中的“至”都是“到”;D项中的“啸”分别是“叫”和“撮口作声”。故选C。
    二、填空题
    15.课文《三峡》节选自《 》,本文作者是 ,字善长, 时期的 。郦道元所作《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 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 汇集,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开端,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答案】 水经注校证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水经注 地理 山水散文
    【详解】《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6.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 (朝代)地理学家。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答案】 北魏 水经注校证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三峡》有关的文学常识。
    17.文学常识填空。
    郦道元,字 , (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所撰《 》,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答案】 善长 北魏 水经注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注意识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18.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阙处( )xī( )月襄陵( )沿溯( )素tuān( )
    飞漱( )长啸( )属引( )林寒涧肃( )重岩叠zhàng( )
    【答案】 quē 曦 xiāng sù 湍 shù xià zhǔ jiàn 嶂
    【详解】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可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注意“阙、溯、啸、属”的正确读音。阙:通“缺”,空缺。所以读音为一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 )(3)不见曦月( )(4)至于夏水襄陵( )
    (5)沿溯阻绝( ) (6)虽乘奔御风( ) (7)哀转久绝( )
    【答案】 同“缺” 正 日光,这里指太阳 升到高处 逆流而上 这里指飞奔的马 消失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阙”是通假字,通“缺”,中断的意思;“奔”是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2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绝?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泪沾裳
    【答案】quē zhànɡ xī xiānɡ sù tuān yǎn shù zhǔ chánɡ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此题的生僻字很多。如“?”“漱”等,这种字,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同时还要注意“属”的通假读音,“裳”不要念成“shang”等。
    三、句子默写
    21.直接性默写填空。郦道元《三峡》
    (1)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
    (3) ,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 。
    (5)故渔者歌曰:“ , ”。
    【答案】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详解】本题中“嶂”“蔽”“溯”“峻”“肃”“沾”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22.用课文原句填空。
    (1)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形容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4)读郦道元《三峡》中的“ , ”,我们领略到春冬潭水的清澈。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四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是“ , ”。
    【答案】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 良多趣味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嶂”“蔽”“曦”“御”“湍”的写法。
    23.按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1)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景象的句子是: 。
    (2)以一个例子说明夏季三峡水流极快的句子是: 。
    (3)春冬之时三峡景象是: 。
    (4)“晴初霜旦”之时三峡景象是: 。
    (5)引用的渔者歌谣是: 。
    【答案】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阙、嶂、蔽、曦、御、湍、漱、属引、裳”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睛】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24.理解性默写填空。郦道元《三峡》
    (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之山的高峻险要的句子是“ , ”。
    (2)《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使我们联想到《三峡》中的“ , ”。
    (4)《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
    (5)《三峡》中为了渲染深秋三峡的凄冷萧瑟、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引用的渔者的歌词是“ , ”。
    【答案】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曦、襄陵、溯、暮、转、巫峡、猿鸣、裳”的书写。
    25.填空或按要求默写。
    (1)本文作者 , (朝代)人,选自 ,它是有文学价值的 巨著。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 ;从侧面写的句子是面是: 。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 。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 。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答案】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水利学 瞿塘峡 西陵峡 巫峡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有“郦、瞿塘、叠嶂、蔽日、阙处、沿溯、素湍、倒、啸”等字易写错。
    26.名句默写。
    (1)《三峡》用“重岩叠嶂, ”和“自非亭午夜分,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 , 。
    (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 。
    【答案】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详解】古诗文名句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蔽”“曦”“溯”“ 茂”等字不要写错。
    2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 , 。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 , , , 。”
    【答案】 (1)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2)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详解】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御”“疾”“涧”“属”等字词的书写。
    四、翻译
    28.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活用情况: 释义:
    (2)回清倒影 活用情况: 释义:
    (3)空谷传响 活用情况: 释义:
    【答案】 动词作名词 这里指飞奔的马 形容词作名词 清波 名词作状语 从空旷的山谷中
    【详解】此题考查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的语法现象。解答这类题可以利用句子翻译,理解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来回答。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架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乘:动词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从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鸣的回声。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中。
    29.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2)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
    (3)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答案】 到了 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即使 虽然 快 疾病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1)句意: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至于,古义:等到;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2)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句意:也不如它快。疾,古义:快速;今义:疾病。
    30.重点词语
    (1)不见曦月 曦: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3)或王命急宣 或: (4)则素湍绿潭素 湍:
    (5)良多趣味 良: (6)属引凄异 属:
    【答案】 日光,这里指太阳 冲上、漫上 有时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甚,很 连接
    【详解】(1)不见曦月: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至于夏水襄陵: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
    (3)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
    (4)则素湍绿潭: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5)良多趣味:的确是趣味无穷。良:甚,很。
    (6)属引凄异: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属:连接。
    31.一词多义
    (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2)绝
    ①沿溯阻绝 ②绝?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答案】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 隔断 极(高) 停止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自:
    (1)句意为: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自:相当于“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自:如果;
    绝:
    (3)句意为: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绝:隔断;
    (4)句意为: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绝:极(高);
    (5)句意为: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绝:停止。
    3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至于夏水襄陵 襄:
    (2)沿溯阻绝 溯:
    (3)或王命急宣 或:
    (4)虽乘奔御风 虽:
    (5)飞漱其间 漱:
    (6)林寒涧肃 肃:
    【答案】 冲上、漫上 逆流而上 有时 即使 往下冲荡 肃杀,凄寒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襄:冲上、漫上。
    (2)句意: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舶都被阻隔不能行驶。溯:逆流而上。
    (3)句意: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
    (4)句意:即使驾乘着飞奔的风。虽:即使。
    (5)句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漱:往下冲荡。
    (6)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肃杀,凄寒。
    3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十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能抓住关键词翻译才给满分,意译只酌情给分。)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注意关键词:(1)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甚,很。
    34.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2)绝 ①沿溯阻绝
    ②绝?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答案】 (1)①如果。 ②在。 (2)①断绝。 ②极高的。 ③消失。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1)“自非亭午夜分”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自”是“如果”。“自三峡七百里中”的意思是:在三峡七百里之间。“自”是“在”的意思。(2)“沿溯阻绝”是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绝”是“阻断,断绝”的意思。“绝?多生怪柏”的意思是: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是“极高的”。“哀转久绝”的意思是: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是“消失”的意思。
    35.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1)至于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3)则素湍绿潭
    (4)良多趣味
    (5)属引凄异
    (6)不见曦月
    【答案】(1)襄:漫上(2)或:有时(3)素:白色 (4)良:很(5)属:连接(6)曦:阳光或日光
    【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襄”是“漫上”;“良”是古今异义词,“很,实在”的意思;“属”是古今异义词,“连接”的意思。
    3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2)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3)不以疾也/以钱覆其口
    (4)沿溯阻绝/沿河求之
    (5)良多趣味/家富良马
    【答案】(1)在,从/如果(2)极,最/断绝(3)认为/用(4)顺流而下(的船)/顺着(5)实在/好
    【详解】考查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1)中的两个字,一个是介词,一个是连词。再如(5)一个是副词,一个是形容词。要注意根据词语所在的位置确定词语的意义。
    37.解释加点字。
    (1)晴初霜旦( )(2)夏水襄陵( )(3)素湍绿潭( )(4)飞漱其间( )
    (5)乘奔御风( )(6)不见曦月( )(7)林寒涧肃( )(8)空谷传响( )
    (9)属引凄异( )(10)春冬之时( )
    【答案】 早晨 漫上 白色 冲刷 飞奔的马 日光 寂静 声音 连续不断 季节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如“襄”是古今差异词,在这里是“漫上”;“奔”是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的意思。
    点晴:试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平时要分类归纳积累,解题时,才能做到正确解答。
    38.解释下列词句:
    (1)重岩叠嶂:
    (2)素湍绿潭:
    (3)清荣峻茂:
    (4)林寒涧肃:
    (5)晴初霜旦: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 (1)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2)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4)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5)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6)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7)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详解】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注意“湍、寒、自、亭午、曦、虽、疾” 字的含义。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C.清荣峻茂 荣:茂盛
    D.属引凄异 引:延长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 其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则素湍绿潭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者歌曰 后遂无问津者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1.B 2.D 3.B
    【解析】1.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有误,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故选B。
    2.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在“如……何”前,表反问语气;
    B.动词,认为/介词,用;
    C.连词,就/连词,如果;
    D.都是名词,“……的人”;
    故选D。
    3.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并未运用“正侧面描写结合”手法;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答案】4.C 5.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6. 水流湍急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解析】4.C.①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
    故选C。
    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由第②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
    (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C.良多趣味 良:甚,很D.林寒涧肃 肃:严肃,严厉
    8.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答案】7.D 8.A 9.D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D.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幽静。
    故选D。
    8.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
    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
    故选A。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第②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第③段写春冬三峡之景。“春冬之时”“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清荣峻茂”蔚为奇观。第④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故文章第②~④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项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错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对比阅读
    (一)(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仰视天如匹练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C.有时朝发白帝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12.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10.C 11.D 12.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②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
    【解析】10.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同“缺”,中断\名词,借指宫殿或京城;
    B.……的样子\连词,然而,但是;
    C.名词,早上\名词,早上;
    D.连词,就\连词,如果;
    故选C。
    11.考查语句理解。
    A.“亭午夜分”意为:正午和半夜。“亭”不是亭子的意思;
    B.“虽乘奔御风”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不是虽然;
    C.“盖石上一罅”中“盖”的意思是原来,不是盖着;
    故选D。
    12.考查筛选信息。
    乙文中的“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是描写山的句子。意为: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两壁对耸”描写其高耸,“上入霄汉”描写其陡峭,“其平如削成”描写其平整。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乙: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原来是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二)(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2)素湍绿潭
    (3)良多趣味
    (4)草树众而泉石嘉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5.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 寒 涧 肃 常 有 高 猿 长 啸 属 引 凄 异 空 谷 传 响 哀 转 久 绝。
    16.【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答案】13. 同“缺”,空隙、缺口 白色 甚,很 美好 14.(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于是心胸潇洒脱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长久地留在此地,忘记了回去。 15.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6.甲文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广度),高大雄伟(高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乙文写出了群山环绕的样子,直接写出了山的特点。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
    (1)略无阙处 :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素湍绿潭: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素:白色。
    (3)良多趣味:确实趣味无穷。良:确实。
    (4)草树众而泉石嘉: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嘉:美好。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
    (1)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
    (2)洒然:潇洒脱俗;醒:清醒通明。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句子的含义可以进行断句。含义为“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林寒涧肃”描写了山林中的环境;“常有高猿长啸”秋季山中特有的景象;“空谷传响”和“哀转久绝”句式相同;由此可知断句应该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通过写曦月来侧面描写山的高大雄伟。综上可知是正侧面相结合写山的特点;
    由乙文“以见夫群山之相环”可知这是运用的正面描写,写出山的高大众多。
    【点睛】译文:
    甲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三)(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
    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
    18.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 ②绝?多生怪柏( )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0.【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答案】17.D 18. ①A ②C ①B ②A 19.(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0.【甲】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示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字音。
    A.湍(duān)——(tuān);
    B.漱(sù)——(shù);
    C.辄(zhè)——(zhé);
    D.觥(gōng)正确;
    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①句意,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都被阻隔。绝,隔断;故选A。
    ②句意,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高的。故选C。
    (2)①句意,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临,居高面下;故选B。
    ②句意,到溪边钓鱼。临,到。故选A。
    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
    (1)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也”用于表肯定的判断句。“不在……在……”,前半句作否定,后半句作肯定,确切地说是个选择判断句。
    20.本题考查对动静结合写法的概括。
    在《三峡》中:“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为动态,“绿潭”则是静态,“回清”回旋的清波是动态描写,而“倒影”又为静物,动静彼此交叉结合,有张有弛;《醉翁亭记》中,从第一句可以看出,蔚然壮秀的琅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乙: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一、课内阅读
    (一)(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二模)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3)属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甚,很;(3)延长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略无阙处”的句意是: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良多趣味”的句意是:有很多的趣味。良:很,甚。
    (3)“属引凄异”的句意是: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引:延长。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夜分(正午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二)(2023·重庆·重庆八中校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C.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不知天上宫阙
    4.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总体描绘了三峡的地形与地貌,写其高度又写其广度,为概貌性描写。
    B.选文2、3、4段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出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C.选文语言简洁凝练,句式骈散结合,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D.选文尾段写高山上猿猴长啸和渔人歌谣,不仅突出秋天的凄凉又照应开头写山高水急。
    6.选文多认为是为盛弘之《荆州记》做注(见材料一),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选文评价极高的原因。
    材料一:
    盛弘之《荆州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一声泪沾裳。
    材料二:
    古人作文作诗,多仿鉴前人而作,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辞句要精当……笔气要接顺,此行文要务。——崔学古《少学》
    【答案】3.B 4.(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5.D 6.(1)选文借鉴前人作品/“多仿鉴前人”,如选文借鉴材料一盛弘之作品,“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借鉴了“属引清远”(举出例子,例子还可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猿鸣三声”、对三峡山高加入了侧面描写);(2)用词精炼恰当/“辞句精当”,如原文“属引凄异”比起“属引清远”,更加突出猿鸣的凄婉悲凉,从而突出三峡秋天的特色(例子,如仅仅指出原文何处精炼恰当,也可,如“清荣峻茂”四字,高度精炼概括地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植物的特点);(3)注意文脉贯通/“笔气接顺”,如原文写了山雄伟高峻后,打破了盛弘之接着写“高猿长啸”,而是紧接着写夏水峻急,文脉连接(例子,可以不和材料一比较)。
    【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在/连词,如果;
    B.动词,逆流而上/动词,逆流而上;
    C.副词,甚,很/形容词,肥沃;
    D.名词,同“缺”,空隙,缺口/名词,宫殿;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
    (2)属引:接连不断;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绝:消失。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不仅突出秋天的凄凉又照应开头写山高水急”表述有误。依据“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知,这是烘托了三峡秋季凄凉的季节特点,烘托了人的悲凉心境。依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上述内容突出了三峡两岸山高岭连,峡谷连绵狭长,中间狭窄的地理特征,并不能突出三峡之水的湍急的特点。
    故选D。
    6.本题考查理解写法和语言特色得的能力。
    依据《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语句内容可知,上述内容是由材料一盛弘之《荆州记》所描绘的内容转化而来的。两文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烘托了三峡两岸的山高峻耸立、陡峭笔直的特点,使描写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而“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也是从盛弘之《荆州记》相关内容转化而来的均烘托了三夏秋季的凄凉寂寥的环节氛围,侧面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境。同时依据材料二“辞句要精当……笔气要接顺,此行文要务”来分析郦道元的《三峡》全篇内容可知,《三峡》一文多用骈句,而且用词精炼,表现力强,充满生气。例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语言虽精练,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冬之时三峡之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材料一:盛弘之《荆州记》:峡谷长七百里,两岸山连着山,毫无空隙,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声音凄清,传向很远的地方,(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材料二:古人写文章做诗,大多是模仿前人的作品而做出的,(向前人)学习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达到熟练的程度了。——朱熹
    言词要精确恰当……文章的风格气概要与内容衔接顺畅,这是写文章最重要的事情了。——崔学古《少学》
    (三)(2023·湖南常德·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涧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至 于 夏 水 襄 陵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的特点。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11.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
    【答案】7.C 8.至于/夏水襄陵 9.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0. 水流湍急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11.【示例】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
    【解析】7.考查词语释义。
    C.①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
    故选C。
    8.考查断句。
    句意: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夏水襄陵”是“至于”的宾语;
    故断句为:至于/夏水襄陵。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由第②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
    (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
    11.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分析,引渔歌为证。写渔歌也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揭示三峡一带渔民的艰苦生活,对他们表示同情。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对比阅读
    (一)(2023·湖南娄底·统考三模)【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藏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B.至于夏水/襄陵
    C.常/有高猿长啸D.实是/欲界之仙都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缺点)B.林寒涧肃(严肃)
    C.沉鳞竞跃(鱼)D.晓雾将歇(歇息)
    1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多用四字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以散句为主,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完美结合。
    B.【甲】文以分总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甲】文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流传。
    1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6.请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答案】12.D 13.C 14.D 15.(1)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6.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解析】12.考查朗读节奏。
    A.句意:在三峡七百里之间。“自”为介词,与“三峡七百里中”构成介宾短语,停顿为:自/三峡七百里中;
    B.句意:等到夏天水涨。“至于”为连词,紧承主谓短语“夏水襄陵”,停顿为:至于/夏水襄陵;
    C.句意: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常有”副词,修辞主谓短语“高猿长啸”,停顿为:常有/高猿长啸;
    故选D。
    13.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缺口;
    B.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肃杀凄凉;
    D.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故选C。
    14.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乙】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完美结合;
    B.有误,【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
    C.有误,【甲】文按夏、春冬、秋的顺序进行描写;
    故选D。
    15.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长啸:拉长声音鸣叫;属引:接连不断。
    (2)康乐:南朝的谢灵运;未复有:不再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6.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到夏季江水漫上山陵,水势浩大,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根据第三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可知,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景色优美令人沉醉;
    根据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秋季万物萧索,伴有猿的哀鸣,给人以凄清哀婉之感,令人感伤。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2023·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竿,或方似笥①,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②。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③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笥(sì):古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这里形容石头的外形和大小。②竦桀:高耸的样子。③并概:并比的意思。
    17.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指飞奔的马,以乘奔马作比,表现出三峡夏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B.“飞漱其间”中的“漱”是冲荡的意思,写出了瀑布从高处落下的情态。
    C.“哀转久绝”中的“绝”是停止的意思,写出了猿鸣持续时间之长。
    D.“当抗峰岷峨”中的“抗”在这里有“匹敌、相当”的意思,写出了大巫山的高大秀美。
    18.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9.小明写作时想描写春季的黄河,却无从下手,老师提议他可以参照甲文段中对三峡春冬季节水的描写去构思。请你结合选文,为小明讲解甲文段是如何描写三峡春冬季节水的特点的。
    20.两个文段都写了山高,分别是怎样写出山高的特点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7.C 18.到夏天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9.①动静结合。②“素湍”“回清”是动态,通过写江水湍急流动、飞溅着浪花,写出水的明净轻快。③“绿潭”“倒影”是静态,通过写潭绿水碧,倒映各种景物,突出潭水的深沉宁静。 20.①甲文段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先写山的连绵不断,重叠高耸,从正面写山高;再通过写正午和半夜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侧面写山的高峻陡峭。②乙文段运用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先通过写大巫山与岷山、峨眉山、衡山、九嶷山的对比,写出山高;再通过夸张,写只有攀登到天上,才能看出哪个山峰高,写山的高峻。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C。“哀转久绝”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
    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特别是关键词句的意思要准确翻译。
    本题中,要准确翻译出“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等词的意思,并且注意语意完整,句子通顺。
    1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写作手法。
    解答时先根据题意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再分析。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描绘了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色的峻山,“湍”是动态,“潭”为静境。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展示了一幅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的山水画卷。
    2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写作手法。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然后分别从两个文段中找出有关描写山高的特点的语句,并判断其运用的手法。
    甲文段写山高主要集中在第一段,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体现了三峡的雄险气势;
    乙文段写山高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山的高峻。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像竹篓子,有些方的像竹匣子,像这样的石头好多,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加汹涌,所以叫它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和其他众多山岭相比,还算是高耸突出的。新崩滩往下十多里,有一座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上下,与衡山、九嶷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边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之上才能辨识它们的高低啊!
    (三)(2023·山西大同·统考三模)阅读古文,完成题目。
    【释义·懂文】
    2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quē,同“缺”,缺少B.沿溯阻绝sù,逆流而上
    C.饮少辄醉zé,就D.云归而岩穴瞑míng,天黑
    22.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 , 。
    【勾画·品味】
    23.好的写景文章往往善于表现景物的典型特征。请仿照示例对《三峡》中的画线句加以品析。
    示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品析:这几句写出山中四季景物的迥然不同。用凝练俊雅的笔墨表现出春天野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刻露清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21.B 22. 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 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3.示例:这几句写夏天江水的峻急雄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从侧面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解析】21.本题考查字音、字义。
    A.略无阙处quē,缺口;
    C.饮少辄醉——zhé;
    D.云归而岩穴瞑míng,昏暗、黑暗;
    故选D。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林:树木;寒:寒冷;涧:山涧;肃:清冷。
    (2)之:的;意:情趣;乎:介词“在”的后缀,无义。
    2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本句写三侠夏天江水的迅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中用“骑着骏马,驾着风”作比,从侧面表现出水流湍急的情形,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让人惊心动魄,给人流下深刻的印象。
    【点睛】参考译文:
    《三峡》: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醉翁亭记》: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四)(2023·广西南宁·南宁二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游石首绣林山记(节选)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注]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hū)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凶猛刚强。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C.飞漱其间 安陵君其许寡人
    D.皆不敢与之争 何陋之有
    25.下面对《三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三峡概貌,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景象,突出了三峡险恶、令人畏惧的特点。
    B.第三段从俯视到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的清幽美,动静相生,山水相配。
    C.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悲凄的氛围。
    D.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
    27.小语查阅资料发现,《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作的部分注释,他认为文章第一段写山,与水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8.以上两个文段极尽描写之妙,展示了水的各种情态,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24.B 25.A 26.(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共几百里,(江岸)都不敢和江水相争。 27.不可以。文章第一段勾勒全貌,突出山的连绵众多、高峻雄伟。山高谷狭的地势是夏水峻急雄壮的重要成因,前后文脉贯通。山是峡之外围,水是峡之筋骨,有山有水才符合峡的特点。 28.【甲】文写夏水漫上山陵、阻断航道,正面写水势浩大的特点;用行船速度之快,并以“乘奔御风”作比,侧面写夏水湍急的特点。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潭水倒映着美丽的影子,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冬之水和缓、清澈的特点。【乙】文写水与石搏斗,则水势浩大,流速迅急,把石头劈为林,侵蚀为孔洞,冲刷为剑戟的形状,削磨为虎和犀牛的种种形态,突出了水的浩荡迅疾、宏壮有力。
    【解析】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有时/或许;
    B.两个“绝”都是“消失”的意思;
    C.代词,此处指山峰/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D.代词,代指江水/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B。
    2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文章是以水有“荣枯”来安排内容的,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并非突出其“险恶”,表达的是作者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不是“令人畏惧”。
    故选A。
    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重点词: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良,实在。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句重点词:如此,像这样;凡,总共;皆,都;争,争夺。句意: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共几百里,(江岸)都不敢和江水相争。
    27.本题分析考查段落的作用。
    首先表态,不能删掉;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内容上,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山是峡之外围,水是峡之筋骨,有山有水才符合峡的特点。
    结构上,山高水低,水的落差就大,山高谷狭的地势是夏水峻急雄壮的重要成因,结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句可知,同时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前后文脉贯通。
    据此作答即可。
    2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根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写夏水漫上山陵、阻断航道,正面写出水势浩大的特点;根据“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千二百里的路程,早晨出发傍晚就到达了,用船行速度之快,从侧面烘托夏水湍急、水流迅疾;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行船的速度与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风进行对比,侧面体现水势浩大、迅猛。
    根据“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知,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冬之水和缓、清澈的特点。
    【乙】文:根据“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滹滹干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可知,以水来战石,则水广大无际,流速迅急,(水)把石头劈开,使之像树林一样;把石头侵蚀得千疮百孔,形成一个个洞穴;磨砺石头,使它们像剑戟一样锋利;把石头磨得圆滑,好像虎的形状。写水与石“搏斗”,运用的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直接展现浩浩荡荡的江水奔腾而来的气势和宏壮有力的姿态。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大江从三峡流出,沿途所遇到的无非就是石头,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到了西陵峡以下,两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挡在水的面前就显得没有多大用处,水自此才得以显出其剽悍的性情。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百里,都不敢和它进行争夺,但是在这个地方忽然遇到了石头。水势汹涌而下,激射到石头上,山崖高峻,努力阻挡住它的锋芒,水和石就好像开始打相持仗。以水来战石,则水广大无际,流速迅急,(水)把石头劈开,使之像树林一样;把石头侵蚀得千疮百孔,形成一个个洞穴;磨砺石头,使它们像剑戟一样锋利;把石头磨得圆滑,好像虎的形状。石头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让步的样子。如果以石战水,石壁雄伟的伫立在那里,凶猛刚健,任水洗刷磨砺。(水)浩荡而来,而浪涛却折返而回,碰触到山崖水势就变得缓慢,就好像背着东西一样。
    (五)(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②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停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断腭④。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略:大约,大致③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④颇(kē)颔断(yín)腭(è):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断,牙根;齶,牙床。
    2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如丹碧之华叶骈植( ) (4)自是又南数里( )
    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3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请结合【甲】文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32.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水。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29. 同“缺”,缺口 奔驰的骏马 并列 这里 30.(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 31.示例一:夏季,从“夏水襄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能看出水势浩大、水流迅疾、景色壮观。
    示例二:春冬,从“清荣峻茂”能看出水流和缓从容,景色优美雅致。
    示例三:秋季,从“林寒洞肃”能看出山林肃杀凄寒,景色悲凉。 32.【甲】文写春冬之水时,既写了绿潭倒影的静景,也写了瀑布飞漱的动景:【乙】文写黄神祠之水时,既写了来若白虹,水流发出声响的动景,也写了潭水平静如油膏的静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解析】2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缺。
    (2)句意: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骏马。
    (3)句意:犹如两面站立的高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骈:并列。
    (4)句意:从这里再往南数里。是:这里。
    3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太阳和月亮。
    (2)其,它的。略,大概轮廓。若,好像。侧,侧壁。
    31.考查内容理解。开放类试题,结合文本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喜欢夏天的三峡。从“夏水襄陵”中可以看出三峡夏天水势盛大。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看出江水的水流湍急。
    可以喜欢春冬之时的三峡。从“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以看出,此时的三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可以喜欢秋天的三峡。从“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以看出此时的三峡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景色凄清。
    32.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句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乙文:“水之中皆小石平布”句写石头,是静景;“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句写水流,写游鱼,是动景,动静结合,描写了黄溪之景的美丽。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站立的高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散落着许多平整的大石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
    (六)(2023·广东云浮·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3.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属引凄异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①。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澦堆②。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罅:裂缝 ②滟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
    A.入瞿塘峡/意隧入以攻其后也
    B.过圣姥泉/人恒过
    C.唐故夔州/公问其故
    D.方夏秋水涨时/今齐地方千里
    3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上 入 霄 汉 其 平 如 削 成 仰 视 天 如 匹 练 然
    37.【甲】【乙】两个文段都写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结合文段,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字数在100字左右。
    【答案】33.(1)隔断(2)甚、很(3)延长 34.(1)在三峡七百里中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那么快。 35.A 36.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37.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跟随我一起游览三峡风光。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有着奇山异水的美称。夏季之水,水势浩荡,水流迅疾。在瞿塘关处,夏季的水位能够高出石头十几丈,奔放湍急,这是三峡之奔放美。这里还有更多优美的景色等着大家,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的三峡之旅吧。
    【解析】3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1)句意: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绝:隔断。
    (2)句意:确实趣味无穷。良:甚、很。
    (3)句意:声音持续不断。引:延长。
    3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疾:快。
    3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解释为“进入”;
    B.经过/犯错;
    C.旧的,原来的/原因;
    D.当/方圆;
    故选A。
    36.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高高地插入云霄,石壁非常平整,就像用刀削成的。仰望天空,(天空)好像一匹白绢的样子。据此断句为: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37.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注意,导游词开头要有欢迎词,中间详细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最后再次点明欢迎来此地游玩。据此完成,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在介绍三峡风景特点时,要结合文言文内容回答。第一段作者先写山,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雄伟峭拔;第二段写三峡的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写了夏水湍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最后写秋天三峡之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结合以上对内容的分析,加上三峡的时代变化,组织语言,写出吸引游客的三峡景致,最后表达对游客的欢迎之情即可。
    如: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壮丽雄伟的三峡!这里的山又长又多,山峰高峻,山势陡峭。不同的季节景色自然不同,夏天的江水凶猛迅疾,十分壮美。春冬季节的江水灵动、优美,到了秋天,到处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如今的三峡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雄伟,但随着三峡工程的建立更加闻名于世,并对如今的水利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观一下吧!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六日,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两岸石壁对峙耸立,高高地插入云霄,石壁非常平整,就像用刀削成的。仰望天空,(天空)好像一匹白绢的样子。江水已经下落,峡中的水面平静,看上去就像一个口小肚大的油瓶。经过圣姥泉,那泉实际上是岩石上的一条裂缝,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晚上到达瞿塘关,唐代故郡夔州,与白帝城相连。瞿塘关的西门正对着滟预堆。滟预堆,由碎石堆积而成,高出水面几十丈。当地的人说:“在夏秋季节水涨的时候,水又高出滟澦堆几十丈。”
    (七)(2023·山西临汾·统考二模)在班级举办的“追寻古人的足迹”群文阅读活动中,领航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便舍船”中“舍”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魂不守舍
    B.舍身求法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3)赏其景•把握情感:《桃花源记》描写了桃花林和桃花源的景象,展现了环境优美、安宁和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请摘抄下面元曲中写景的诗句,并将其蕴含的情感批注在相应位置。
    (4)取其精•总结写法:寄情山水,描绘景物,是古诗文常见的内容。《三峡》描绘了三峡的山水,突出其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请你结合具体内容,总结文中的写作手法,跟同学们谈谈。
    【答案】(1)B
    (2)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3)诗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批注: “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出潼关被重重山峦包围之势,表现了山峦的众多和动感,生动传神;“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来表现黄河之水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景象恢宏,突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4)示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山水的特点。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侧面描写,写山势的高峻。“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写水势的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侧面描写突出水的湍急。
    【详解】(1)考查字音字义。
    “便舍船”句意:便舍弃了船。舍,读作“shě”,舍弃。
    A.句意:神魂不在人体内。舍,读作“shè”,住所;
    B.句意: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舍,读作“shě”,舍弃;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以,认为。疾,快。
    (2)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互相听到。
    (3)考查诗句赏析。
    这首曲中写景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为:(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比喻写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4)考查写作手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三峡的山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对山的正面描写,表现了山的连绵与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山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山的高峻。“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对水的正面描写,表现了夏天水势的盛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对水的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迅疾。
    【点睛】参考译文:
    三峡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八)(2023·湖南益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日观峰观日出
    秋末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峰,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瞬间,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罍樽②;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箔蚀状⑥;又次如葫芦、罍樽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既尽,然后全体昭融④,光芒四射,动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⑤海水也。
    (选自张慕勋《古文名篇写作技巧》)
    【注释】①縠(hú),有皱纹的纱。②罍(léi)樽:酒樽,形似壶而无把。③作菹(bó)蚀状:呈现出受到轻微浸蚀的样子。④全体昭融:全部通亮剔透。⑤殆:大概。
    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自非亭午夜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C.绝?多生怪柏 曙光生
    D.蝉蜕既尽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0.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B.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C.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D.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4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如【甲】文中夏水的湍急,【乙】文中太阳升起过程中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B.【甲】【乙】两文写景顺序相同,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景物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C.【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如【甲】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乙】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甲】【乙】两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甲】文中“良多趣味”表现作者的赞美,【乙】文“苦日不至”表现作者的热切焦急。
    42.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
    【答案】39.A 40.B 41.B 42.(1)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2)忽然露出了一半,宛若弯弯的月牙,它的颜色深红,阳光不是很耀眼。
    【解析】3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绝:动词,消失/动词,消失;
    B.自:连词,如果/代词,他们自己;
    C.生,动词,生长/动词,生出;
    D.既:副词,完全/副词,已经;
    故选A。
    4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为:不久,浓雾之下忽然现出一条白练,一尺多长,大概是海水吧。“俄而重雾之下”是时间和地点,“忽出白练”是主语,“长可竟尺”是对“白练”的长度描写,“殆海水也”是猜测,因此可断为: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竟尺/殆海水也;
    故选B。
    4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甲文写景,是按夏、春冬、秋季江水变化的顺序,不是时间先后顺序;
    故选B。
    4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乘:骑;奔:飞奔的马;御风:驾着风;以:比得上;疾:快;
    (2)若:像;月弦:上弦月;殷红:深红;曜:耀眼。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秋末冬初,星光皎洁,云气明净,夜色如有皱纹的纱一般。村里的鸡开始鸣叫,晨光渐生,我登上日观峰,久久注目,看不到太阳。才一瞬间,忽然露出了一半,宛若弯弯的月牙,它的颜色深红,阳光不是很耀眼,最终成了一个完整的太阳慢慢向上升腾。不一会儿,太阳中忽然像灯里吐出焰火;接着像火炬;然后像酒壶;然后又像葫芦,上半部黄白色,下半部红紫相间,像烛光轻微侵蚀的样子;然后又像酒壶、葫芦倒了过来;最后像火炬的焰火。大概是起初被海上的雾气所遮蔽,像蝉脱壳一样完全出来后,整个太阳通亮剔透,光芒四射,跳动着向上升起,像船在大浪中动荡一样。太阳下面堆积的雾气很黑。不久,浓雾之下忽然现出一条白练,一尺多长,大概是海水吧。
    (九)(2023·重庆江津·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素湍绿潭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C.①沿溯阻绝 ②溯洄从之
    D.①哀转久绝 ②绝?多生怪柏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5.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借文脉之势,先写峻急雄壮之夏水,再写春冬与秋,转为沉静,虽然打乱四季更迭的顺序,但文脉由缓至急,文气相贯。
    B.三峡之所以是“峡”,皆因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所以,山是屏障,水是筋骨,先写山后写水,动静结合,前后呼应。
    C.这篇短文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或三三式,如:悬泉/瀑布,自非亭/午夜分,绝?多/生怪柏。
    D.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以轻松灵动之笔,铺张华丽之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46.请结合原文第④段与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谈谈三峡带给游人的不同感受。
    【链接材料】
    其叠崿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②。林木萧森,仰瞩俯映,弥习弥佳③,流连于此,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
    注:①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②固难以辞叙:很难用言辞描叙。③弥习弥佳:越看越美妙。
    【答案】43.C 44.(1)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45.B 46.链接材料更多侧重欣喜和震惊(惊叹)的感受。通过“欣得”直接点出欣喜;“弥习弥佳,流连于此,不觉忘返”表现出愉悦,得意,流连忘返。
    原文第④段更多侧重悲凉凄清的感受。通过“凄异”的、“哀转”的猿声(听觉),“林寒涧肃”的环境烘托,或引用渔歌中“泪沾裳”点出悲凉。
    【解析】4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A.白色/不加装饰;
    B.如果/在;
    C.逆流而上/逆流而上;
    D.消失/极;
    故选C。
    4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阻:阻挡;绝:隔绝。
    (2)哀转:声音悲凉宛转;绝:消失,停止。
    4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由缓至急”表述有误。依据②段内容可知,这是写夏季水的湍急、急速的特点,主要运用动态描写;③段依据“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主要写春冬之水,突出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④段文字依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知,这是写秋季三峡之水的水枯凄凉的特点。由此判断文脉“由急至缓”的状态;
    C.节奏划分有误,“自非亭/午夜分”应为“自非/亭午夜分”,“绝?多/生怪柏”应为“绝?/多生怪柏”;
    D.“铺张华丽之墨”表述有误,依据全文内容表述可知,全文的语言特点: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抓住景物特征,轻轻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神韵,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故选B。
    4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内容的能力。
    依据《三峡》④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知,这表现了三峡秋季肃杀的环境氛围;依据“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这表是通过听觉表现了秋季三峡凄凉的特点;依据“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知,这是引用诗句,侧面烘托了三峡悲凉的特点。
    依据【链接材料】中的“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可知,这表现了作者欣喜、惊叹的感受;依据“流连于此,不觉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可知,表这现出作者愉悦,得意,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链接材料】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流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句:
    批注: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句:
    批注: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8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7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1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