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精练(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精练(附答案)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精练(附答案)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精练(附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精练(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精练(附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东明县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控制噪声只有消声一个环节
    2.(2023•成武县一模)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微信发送语音来交流,这种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3.(2023•历下区一模)小芳家临近铁路,为了降低火车过往时对居民的干扰,小区内的窗户均使用双层隔音玻璃,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摩托车上的消音器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高架路上的隔音板D.工厂里的降噪耳塞
    4.(2023•平阴县一模)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梳子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什么关系?
    B.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C.探究声音的传播时是否需要介质?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是否需要时间?
    5.(2023秋•临沭县校级月考)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6.(2023•包河区一模)如图所示,在2023年央视春晚的乐曲节目《百鸟归巢》表演中,演奏者用洞萧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这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
    A.音调、音色B.响度、音调
    C.响度、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
    7.(2023•武侯区校级三模)《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关于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8.(2023•河西区二模)“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
    9.(2023•华亭市模拟)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在贺卡闪光、播放音乐时,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此时
    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C.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D.看到闪光,听到音乐
    10.(2023•宽城区校级一模)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11.(2023•曲阜市一模)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声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空气传播到“客船”的
    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靠音色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玉笛”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语”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2.(2023•历下区三模)科技感爆棚的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处,如图所示是“声聚焦”装置,可以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反射而会聚,从而使微弱的声音被放大。由此可知“声聚焦”装置主要增大了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13.(2023•营口一模)在班级举行的联欢会上,有同学在7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水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水瓶琴”。用硬棒敲击其中两个瓶子,它们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A.音调音色B.响度音色C.音调响度D.只能是音色
    14.(2023•历城区二模)如图所示是小鸟哨子,由一支带有小孔的塑料管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下端塞入。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就发出如小鸟婉转的声音。拉动“活塞”时,改变了哨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传播速度
    15.(2023•宿豫区二模)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②“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③“遥招手”——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④“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2023•天元区三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入场时洪亮的《歌唱祖国》音乐响起,观众们欢快的小声哼唱,“洪亮”和“小声”所描述的声音特性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17.(2023•秦皇岛一模)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18.(2023•莱芜区模拟)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医院、学校等部门附近,都有如图所示的标志,以下控制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噪声等级显示装置B.摩托车的消声器
    C.道路旁的隔声板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19.(2023•海沧区模拟)如图是某主动降噪耳机的消音原理图。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使合成后的噪声大大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耳机在声源处降噪
    B.该耳机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降噪
    C.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响度实现降噪
    D.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音调实现降噪
    20.(2023•广水市模拟)如图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迄今为止,人们用这套编钟还能演奏古今乐曲,且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这里的“音域宽广”指的是
    A.响度大B.响度变化范围大
    C.音调高D.音调变化范围大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2023•临洮县模拟)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虽然艺人挡在屏风后看不见,但现场观众能通过艺人发出的声音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2.(2023•枣庄二模)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柱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23.(2023•郸城县二模)如图所示,这是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手指按压葫芦丝不同的孔,可以改变葫芦丝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4.(2023•铜山区三模)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它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它发出声音的不同,听众能辨别出听到的是“编钟声”而不是“鼓声”,听众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别的。
    25.(2023•牧野区校级三模)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开会或学习时,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处减弱噪声。
    26.(2023•惠来县校级模拟)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抖音”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音调,声波传播速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2023•明山区模拟)如图所示,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喝彩声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填“音调高”或“响度大”。喝彩声通过传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
    28.(2023•铁岭模拟)如图为宇航员叶光富在太空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的情景,乐曲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人们只听声音就能根据分辨出这是用葫芦丝演奏的,葫芦丝发出声音的频率(填“高于”或“低于”超的频率。
    29.(2023•顺城区三模)小汽车的倒车雷达系统是靠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发现障碍物,这说明声可以传递。在汽车的排气管处加有消音装置,这是为了在处减弱噪声。汽车的鸣笛声是由喇叭产生的。
    30.(2023•湖北模拟)口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秀的口技传承人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鸣,甚至战场上的各种特殊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传承人能模仿各种鸟鸣,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观众听到震耳欲聋的大炮声,是因为大炮声的较大。(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答案】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体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4)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轻声细语”指的声音的响度小,故错误;
    、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共三个环节,故错误。
    故选:。
    2.【答案】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3.【答案】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明确题干中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减弱噪声的,再对照选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小区内的窗户均使用双层隔音玻璃,这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路口的噪声监测仪能够检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够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高架路上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工厂里的降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故选:。
    4.【答案】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卡片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正确,错误。
    故选:。
    5.【答案】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要让锣停止发声,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也就停止了发声。
    【解答】解:、铜锣敲击后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不止,余音不止。不合题意。
    、对铜锣敲击后,铜锣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铜锣有余音;符合题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铜锣使铜锣振动,同时这种振动也传给手,使手感到麻。不合题意。
    、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不合题意。
    故选:。
    6.【答案】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在2023年央视春晚的乐曲节目《百鸟归巢》表演中,演奏者用洞萧以花舌吹法模拟鸟蹄声,这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音调和音色,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7.【答案】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解答】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音色没有改变,故错误;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错误;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错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故正确。
    故选:。
    8.【答案】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
    9.【答案】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能看到闪光,故正确。
    故选:。
    10.【答案】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不同乐器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
    11.【答案】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色、音调和响度是声音三要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正确;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靠音色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玉笛”,故正确;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正确;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错误。
    故选:。
    12.【答案】
    【分析】将声聚焦就是使声音经过反射会聚,增大即改变响度。
    【解答】解: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正确、错误。
    故选:。
    13.【答案】
    【分析】(1)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是同种物质,音色相同;
    因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所以水量不同,音调不同。
    故选:。
    14.【答案】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解答】解: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空气柱长度,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哨音的音调。
    故选:。
    15.【答案】
    【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①“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故①错误;
    ②“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②正确;
    ③“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③错误
    ④“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④正确;
    故选:。
    16.【答案】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洪亮”和“小声”分别指声音的大和小,所以描述声音的响度。
    故选:。
    17.【答案】
    【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正确;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错误;
    、“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故错误;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错误。
    故选:。
    18.【答案】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禁止鸣笛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噪声等级显示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摩托车上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9.【答案】
    【分析】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主动降噪耳机的消音原理如图,使合成后的噪声的振幅减小,响度降低,故正确、错误。
    故选:。
    20.【答案】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音域是指某人或乐器发出声音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因此编钟的音域宽广指的是音调变化范围大。
    故选:。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答案】音色;信息。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虽然艺人挡在屏风后看不见,但现场观众能通过艺人发出的声音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音色;信息。
    22.【答案】振动;右。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解答】解:用力在瓶口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大,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子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高。
    故答案为:振动;右。
    23.【答案】空气柱;音调
    【分析】(1)葫芦丝属于管乐器,管乐器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解答】解:葫芦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手指按压葫芦丝不同的孔,可以改变葫芦丝发出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
    24.【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小明弹奏电吉它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时,编钟的振幅是不同的,故它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听众能辨别出听到的是“编钟声”而不是“鼓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25.【答案】音色;声源处。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音色这一特征来实现对手机解锁的;
    开会或学习时,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声源处。
    26.【答案】音色;变高;不变。
    【分析】(1)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物体;
    (2)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
    【解答】解:(1)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物体,智能手机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工作的;
    (2)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所以声波传播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音色;变高;不变。
    27.【答案】振动;响度大;空气。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现场观众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喝彩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喝彩声通过空气传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大;空气
    28.【答案】振动;音色;低于。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要素:音色、音调和响度。
    (3)超使用的是超声波。
    【解答】解:乐曲声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人们一听就知道是葫芦丝演奏的,这是根据音色区分的;葫芦丝发出声音人能听见,而超使用的是超声波,故葫芦丝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超的频率。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低于。
    29.【答案】信息;声源;振动。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在汽车的排气管处加有消音装置,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汽车的鸣笛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信息;声源;振动。
    30.【答案】音色;响度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如不同的人),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
    观众听到震耳欲聋的大炮声,是因为大炮声的响度较大。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13 内能考点精练(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13 内能考点精练(附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般情况下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春风拂面,花香恰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10 浮力考点精练(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10 浮力考点精练(附答案),共35页。

    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08 力和运动的关系考点精练(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08 力和运动的关系考点精练(附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来解释的是,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