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4 四季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是、说”等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等偏旁;读准多音字“地、着”;会写“天、四”。
2.了解诗歌是由小节组成的,正确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3.学习第一小节,深入了解春天的特征,模仿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是由小节组成的,正确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第一小节,深入了解春天的特征,模仿说话。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图片导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板书:秋)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
预设:春、夏、冬。(板书:春、夏、冬)
2.出示四季风光图: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板书:四季)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
1.听读任务
认真听读课文,把自己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
2.随文识字
shuō shì chūn qīng wā xià
说 是 春天 青 蛙 夏天
zhe pí de jiù dōng
着 皮 地 就是 冬天
指名依次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1)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练习朗读,听老师读。“尖”是前鼻音,“说、春”都是翘舌音,要读准。
(2)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练习朗读,听老师读。“青”读准后鼻音。
(3)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练习朗读,听老师读。“着”在这里读什么?(zhá)我们在哪里也见过这个字?(着急)强调多音字要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它的读音。
(4)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练习朗读,说说“地”在这里读什么?(de)我们在哪里也见过这个字?(天地)强调多音字要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它的读音。同时明确“冬”是后鼻音,要读好。
3.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jì shuō chūn qīnɡ wā shì xià pí de jiù dōnɡ zhe
季 说 春 青 蛙 是 夏 皮 地 就 冬 着
去拼音识字,跟读。
季 说 春 青 蛙 是 夏 皮 地 就 冬 着
(2)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①看图识字。比如“春、夏、冬”,拓展识字。
认识折文。引导观察“冬、夏”两个字的相同点,从而认识新偏旁。
春:春暖花开,春回大地;
夏:夏日炎炎,夏虫不可语冰;
冬:秋收冬藏,寒冬腊月。
②多音字。
“地”是多音字。
点拨:“土”加上“也”就是“地”。
“着”是多音字。
点拨:表示“接触,挨上”“感受,受到”“燃烧,也指灯发光”“入睡,睡着”等时,读zhá,如,着急、着火、睡着、打着了;表示“加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等时,读zhe,如,顺着、照着、朝着。
③组词识记。比如“青、蛙”。
认识虫字旁。再现以前学过的“虫”字帮助识记。对比“虫” 字和虫字旁。
④生活中识字。比如“说”。
认识言字旁。“说”的左边是言字旁,言字旁是由“言”字演变而来的,表示说话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言字旁的字?(语、诗等)
(3)读词语
点拨:大家一起来捡树叶,看谁捡的又快又多。
4.自读任务
(1)标注小节。
《四季》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也分段,诗歌的段有自己的名字,叫“小节”。教师示范标注第一小节,学生自己标注第二、三、四小节。
(2)春、夏、秋、冬都是谁代言的,圈出来。
(3)他们都说了什么,用“____”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第一小节,感知春天的美好。
2.探究过程
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草芽是什么样子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3.探究活动
(1)学习第一小节,感知春天的美好。
①出示课文中关于春天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你瞧,春天来了,小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冒出尖尖的小芽,这叫做草芽。仔细看看,说一说:草芽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板书:草芽尖尖)
谁能把尖尖的感觉读出来?(老师读草芽,学生读尖尖)
②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说一说:春天的小草除了可以说“草芽尖尖”,还可以怎样说呢?
预设:草芽嫩嫩、草芽绿绿、草芽细细……
(2)过渡:原来当我们一看到尖尖的、绿绿的、嫩嫩的草芽,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鸟也飞来了,草芽会对小鸟说什么呢?
(3)指名读草芽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草芽高兴、欢快的语气。
(4)小结:春天真美好啊!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是尖尖的草芽,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高兴地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春天草芽的模样,理解“尖尖”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宝宝,下面我们再来学习2个字的书写,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天 四
点拨:
(1)“天”是独体字。“天”一横短,二横长,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两横之间的间距要适中,撇捺要舒展。
(2)“四”是全包围结构。第一笔竖起笔靠左,稍往右斜,第二笔横折,横段要长,折段稍稍左斜,第四笔是竖弯,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或竖弯钩。
2.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的生字宝宝,了解了当我们看到尖尖的、绿绿的草芽,就知道春天来了。你还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天上 四月
2.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四季
草芽尖尖 → 春
夏
秋
冬
《四季》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生字,会写“是、小、鸟”。通过实物演示、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谷穗弯弯、鞠着躬、顽皮”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看图,想象拓展,进一步感受四季的美丽。
【教学重点】
1.通过实物演示、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谷穗弯弯、鞠着躬、顽皮”等词的意思。
2.借助看图,想象拓展,进一步感受四季的美丽。
【教学难点】
借助看图,想象拓展,进一步感受四季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的词语大家都学习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春天 夏天 冬天 着
四季 青蛙 就是 顽皮地说
3. 回顾所学,朗读第一小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一小节。(板书:草芽尖尖→春)
4.教师过渡:课文还写了夏、秋、冬三个季节,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小节呢?(板书:夏 秋 冬)
指导学生到课文中快速找到对应的小节。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字词,同时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巩固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诗歌第二、三、四小节,感受四季的美丽。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第二至四小节,圈画出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谷穗弯弯、鞠着躬、顽皮”是什么意思?
3.探究活动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至四小节,你喜欢诗歌中写的哪个季节?圈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学习第二至四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 1 \* GB3 ①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引导:原来你喜欢夏天的荷叶,课文里是怎么形容荷叶的呢?(荷叶圆圆)(板书:荷叶圆圆)
点拨:读“圆圆”要读得饱满。
= 2 \* GB3 ②出示荷叶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满池的荷叶,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呢?
预设:荷叶绿绿、荷叶大大、荷叶嫩嫩。
= 3 \* GB3 ③提问:你看还有谁坐在荷叶上唱歌啊?(青蛙)
出示词卡“青蛙”,指导学生读准“青”的后鼻音。
④看图说话:夏天到了,小青蛙坐在荷叶上乘凉,唱起了歌,你觉得它的心情是怎样呢?
预设:很快乐、很开心。
⑤引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 1 \* GB3 ①学生朗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秋天?
预设1:因为秋天一片金黄,很美丽。
预设2:因为秋天庄稼都成熟了,是个丰收的季节。
= 2 \* GB3 ②出示谷穗图,引导:小朋友,平时生活中你们看到过谷穗吗?你瞧,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弯弯的)(板书:谷穗弯弯)
= 3 \* GB3 ③哪位同学能来演一演“谷穗弯弯”的样子。
④过渡:这位同学把背部都弯下去了,真像弯弯的谷穗,表演得真棒!相信你们不仅能演好,还能读好呢!指名读第三小节。
⑤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提问:人会鞠躬,谷穗为什么也会鞠躬呢?
点拨:谷穗在秋天成熟时,它吸收了养分,变得很饱满,沉重的谷穗把秆子压弯。
⑥引导学生想象:农民伯伯看到弯弯的谷穗,心情会怎么样?(喜悦)
⑦请同学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来读第三节。
学习第四小节。
= 1 \* GB3 ①学生朗读第四小节。引导: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冬天?
预设1:因为雪人大肚子一挺很好玩。
预设2:因为我很喜欢堆雪人,雪人非常顽皮。
= 2 \* GB3 ②出示课文中雪人的图片,提问: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雪人,你从哪些词语中感觉他很好玩呀?
预设:大肚子一挺、顽皮地说。(板书:雪人大肚子)
= 3 \* GB3 ③指名上台边读边表演“大肚子一挺、顽皮地说”。
= 4 \* GB3 ④指名读,读出雪人的顽皮、可爱。
⑤男女生比赛读,全班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理解“谷穗弯弯”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演一演、做做动作,理解诗句,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进行朗读,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合作朗读,自由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一个小节,说一说喜欢的季节。
2.探究过程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
(2)借助图片,拓展想象,借助句式说一说喜欢的季节。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教师过渡:四季真美呀,让我们把不同季节的特点牢记在心中,下面我们就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小节,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2)小组展示,师生评议。出示星级评价标准:★能记住诗歌的内容;★能加上动作来演一演;★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3)拓展想象。
= 1 \* GB3 ①过渡:一年四季中,万物的变化还有很多呢。让我们走进四季,用心欣赏它们的美丽。(出示各个季节景色的图片)
②引导:你喜欢哪个季节?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预设1:我喜欢春天红红的桃花。
预设2:我喜欢冬天,白白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真美丽。
预设3:我喜欢夏天,河水清清,小朋友可以游泳了。
= 3 \* GB3 ③点拨: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仿照课文中一个小节的写法,来说说你喜欢的季节。
出示句式:
_________,
他___________________说:
“我是_______。”
④指名交流,展开评价。
预设1:桃花朵朵,
他对风儿说:
“我是春天。”
预设2:苹果涨红了脸,
他开心地说:
“我是秋天。”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天”2个生字的书写,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是、小”的书写,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是
组织学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点拨:“是”为上下结构,上面的“日”要写得上大下小,略细长一些;“是”的长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略微倾斜;下半部分短竖在竖中线上,撇不能碰到横;最后一捺从撇的上半部起笔,要舒展。
2.小
教师播放动漫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同桌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并书空。
点拨:“小”为独体字,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与竖钩间距适中,左点比右点略低,左右对称。
3.“鸟”
教师播放动漫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同桌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并书空。
点拨:在书写“鸟”时,头部不宜太大,点画位置恰当。竖折折钩取左斜势;横画长短得当,位置稍靠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三、四小节,知道了夏、秋、冬三个季节的特征。也通过想象拓展,仿照诗句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到了四季的美丽。
五、拓展延伸
过渡: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年还有二十四个节气,你知道是哪二十四个节气吗?一起来读一读《二十四节气歌》吧!
èr shí sì jié qì gē
二 十 四 节 气 歌
chūn yǔ jīng chūn qīng gǔ tiān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xià mǎn máng xià shǔ xiāng lián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qiū chǔ lù qiū hán shuāng jiàng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dōng xuě xuě dōng xiǎ dà hán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感受了四季的美丽之后,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初步感知二十四个节气。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找找描写四季的小诗,读读并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
设计意图: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丰富了积累,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性的指引。
【板书设计】
四季
草芽尖尖 → 春
荷叶圆圆 → 夏
谷穗弯弯 → 秋
雪人大肚子→ 冬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4 四季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493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四季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巩固,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4 四季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4 四季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4 四季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4 四季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是”3个生字,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通览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