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优秀课件ppt
展开点 我 放 视 频 :环 勃 朗 峰 宣 传 片
勃朗峰,位于意大利、法国边境,海拔4810米,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这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今天,我们通过马克·吐温的笔,来欣赏一下勃朗峰美丽的景色。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素养)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批判了种种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 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有改动。在19世纪的欧美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马克·吐温那样热衷于旅行的:在国内,他的足迹遍布东西海岸,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直到美国的北部边境;在国外,他不仅多次游历欧洲各国,还曾遍游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诸多国家。课文就是马克·吐温游记作品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翌日( ) 辚辚( ) 巉峻( ) 霓裳( )隧道( ) 俯瞰( ) 穹顶( ) 皑皑( ) 缭绕( ) 拾级( ) 沟壑( ) 打嗝( )灼灼( ) 颠簸( ) 纤指( ) 醺醺( )焦炙( ) 浮躁( ) 纷至沓来( ) 瞬息万变( )络绎不绝( ) 轻歌曼舞( ) 名副其实( )
( )拾级
( )拾起
( )纤夫
( )纤细
燥( )
噪( )
躁( )
澡( )
融( )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翌日:巉峻:拾级:络绎不绝:轻歌曼舞:
次日。险峻陡峭。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纷至沓来:名副其实:和颜悦色: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脸色和霭喜悦,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请勾画出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2)用一个词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3)速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1.请勾画出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
2.再读课文,找出一个字或一句比较精炼的话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3.速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根据课文内容和运用的表达方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写徒步登山的见闻与感悟
写乘车下山的经历与感受
1.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乘车的、骑骡的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可怜
2.作者为什么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描写人们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赶路游勃朗峰的盛况,渲染热闹欢乐气氛,为下文写勃朗峰的美景做铺垫。
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悠闲
3.第3段写山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为什么这样说?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4.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5.第6段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引发读者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6.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①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②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面);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点),突出沿途山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③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驾车走山路,却先“纵饮”
“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
1.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2.除了写“车夫之王”,还写了其朋友“勃朗队长”,有什么作用?
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其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突出了奇遇之“奇”,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归因合理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这样归因虽不够合理,但却无理而妙。正表现出“老王”是“奇人”,自己是“奇遇”,带有一些玩笑的色彩,饶有趣味。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①“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②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③“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行车惊险,他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突出他的气定神闲和驾车技术的高超。
④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 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用他的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与他相互映衬,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1.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2.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写法多变,笔法巧妙。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出现得并不多,作者主要采用“从旁叙述”的写法,读来更有纪实感。小说手法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对“醉驾狂奔”和“车夫之王”留下与作者一样的深刻印象。
3.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穹顶(qióng) 霓裳(ní) 缭绕(liá) 白雪皑皑(kái) B.急湍(chuǎn) 骤然(zhòu)纤指(qiàn) 纷至沓来(tà) C.妩媚(méi) 辚辚(lín) 灼灼(zhuó) 瞬息万变(shùn) D.醺醺(xūn) 巉峻(chán)俯瞰(kàn) 色彩斑斓(lán)
解析:A项,皑,应读ái 。B项,湍,应读tuān。纤,应读xiān。C项,媚,应读m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灼热 旷野 可怜可悯 轻歌慢舞 B.陡峭 打嗝 美不胜收 白云燎绕 C.浮躁 骤然 瞬息万变 五光十色 D.班斓 颠簸 名副其实 一如既往
【解析】A.慢→曼。B.燎→缭。D.班→斑。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解析:“拾级而上”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该成语意思不符合该句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 B.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C.本文比较突出地呈现出了马克·吐温融多种特点的语言于一体的创作风格。 D.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晴日挨晒,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意雇佣车马为己所用,却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
【解析】A.句子结构不完整,谓语“表达”缺少了宾语中心语,应在句子末尾加上“的决心”。B.语序不当,“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应改为“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D.缺少谓语,应在“本意”后加“是”。
5.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通过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和记叙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B.课文先以小说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散文笔法写下山乘车的经历,相辅相成,独具异趣。 C.由于所写的内容和采用的写法不同,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语言特点也有所不同:写景部分雅驯华美,形象而传神;写人写事部分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D.在本文中,马克·吐温综合使用了突出细节、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几种制造幽默效果的方法。
【解析】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语文壶口瀑布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13937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壶口瀑布完美版ppt课件</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同步分层作业原卷+解析版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含答案doc、第17课《壶口瀑布》mp3、《壶口瀑布》微课mp4、壶口瀑布航拍中国mp4、旅游宣传片壶口瀑布mp4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关雎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4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关雎优秀ppt课件</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同步分层练习原卷+解析卷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导学案含答案doc、方明朗诵《关雎》mp4、经典咏流传-仇海平《关雎》mp4、诗歌的起源与发展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时间的脚印完整版课件ppt</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同步分层作业原卷+解析卷doc、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导学案含答案doc、8时间的脚印朗读音频mp3、《时间的脚印》铜壶滴漏mp4、《时间的脚印》陶世龙微课mp4、一分钟了解化石mp4、国家地理科普化石mp4、时间的脚印朗诵朱悦mp4、贵州龙化石mp4等11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