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1页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2页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3页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4页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5页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6页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7页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第8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记叙文阅读(11个题型答题模板)(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个题型答题模板,典例引领,实战演练,知识梳理方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中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1.本部分涉及的主要考查点有:一、线索要点题【事件、角度、阶段、特点】 二、结构思路题【开头、中间(过渡、插叙、引用)、结尾、详略安排】三、词句分析题【词语含义分析、句子含义分析、语言特色赏析】 四、形象分析题【概括特点、分析描写方法和作用、设置目的】 五、表达技巧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 六、主旨分析题【议论句、抒情句、总结句】
    2.命题趋势 新版课程标准提到了“核心素养内涵”,其中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这里首次提到了“革命文化”,这是一个新亮点,必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考试中有所体现。 主要考查散文,选材贴近社会生活,关注情感体验,侧重情境设置,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板: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具有特定社会的某种共性。因此人物形象具有能反映某种社会现实的典型性。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具体特质,也就准确理解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此题一定要注意审题,分清是概括还是分析,还是先概括再分析;是概括或分析形象还是性格。 A、若概括,只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即可。 B、若分析,需在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中人物具体的行为进行分析。 C、“性格”范围小于“形象”,若概括性格,只写出性格特征即可;若概括形象,还需考虑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答题思路】A、抓典型事例。B、抓人物描写的语句。C、抓文中交代的有关人物身份、地位、经历、言行等语句。D、关注作者或他人对人物的评价。E、通过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补充人物性格。【答题模板】A、(概括类)xx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B、(分析类)xx是一个……的人。特点一+事例;特点二+事例……
    题型三:句段的作用1.根据段落位置,分析段落作用(内容/结构)。①开头 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设置悬念/引用诗歌、谚语……)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对比等表现手法,突出……;开篇点题,表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首尾照应;总领全文。
    ②中间 内容上:突出强调某事/某种感情;揭示某事意义;丰富内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结构上:承上,总结上文;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与前文照应。
    ③结尾 内容上:总结全文,归纳主旨;暗示主题,强化感情;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结构上:呼应标题/开头,首尾圆合。【小结】 内容上:1概括该段具体内容;2深化主题。 结构上: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注意:结尾段如果戛然而止,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提出问题,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是景物或环境描写,则要从: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的气氛;②表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这两方面作答。
    2. 根据句子的不同特点分析句子的作用 ①诗句:标题中引用诗句使文章标题更加鲜明、醒目;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 ②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往往在读者心中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妙手偶得之”,可使文章更加出彩,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题型四:词语的意义及其作用 1、方法指津:抓住一些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词语,来品析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2、答题模式:词语+效果+表面内容+深层作用通过……词语,……(效果)描写了……(表面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 【示例】“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两个孩子的纯真善良。
    题型五:分析语言特色1.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效果:表意复杂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效果: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
    2、语言特色词库 形象生动、细致传神、朴实无华、朴素自然、文辞畅达、清新优美、简洁凝练、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感染力强、委婉含蓄、飘逸灵动; 深邃隽永、清新明丽、耐人寻味、文笔凝练、摇曳多姿、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题型六:描写方法及作用1.人物描写。 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 ③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2.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了……的气氛(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④深化作品的……主题;⑤暗示社会环境的……;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题型七:修辞方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引用、夸张、拟人、对偶。 【答题模板】 ⑴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⑵排比的作用: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⑶拟人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⑷对比的作用:通过……与……相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反问的作用: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题型八:标题含义及作用1.标题的含义 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理解标题含义: ①表层含义(标题中特殊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②深层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③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综合分析。
    2.标题的作用(妙处) ①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 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 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⑤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
    题型九:文章线索 文章线索:串起情节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或情感,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命题形式]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下方法: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往往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文章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对此要善于辨别。
    记叙文线索作用答题模板: (1)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2)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3)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题型十:记叙文人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它”“他”“他们”)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题型十一:记叙文顺序 1.插叙特点: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两个故事) 插叙作用:①补充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题;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倒叙特点: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 倒叙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使结构更加紧凑。
    例(23-24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请认真阅读短文,并完成相应的习题。七张纸条①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风、雪尘与彻骨的寒冷。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划过。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七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③七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④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他们却只剩一辆被埋了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晚的戈壁滩。⑤他们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鸡蛋。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或许能找到救援。⑦车厢里死一般静。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七个人里最好的,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⑧“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将纸条分别递到各人手里,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
    ⑨团长将七张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见,改不了。⑩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表情很是悲壮。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车厢;他在瞬间被淹进雪的海洋。剩下的六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⑪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三个小时以后,他们在雪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人们没能将他救活。⑫整理遗物的时候,人们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七张对折的小纸条。七张纸条上,写着七个不同的名字……
    (1)阅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2)文章描写了一位怎样的父亲?请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3)下列对本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暴风雪的描写渲染了天气的恶劣,为儿子冒死求援作了铺垫。B.父亲“表情越来越严峻”是因为没有出现票数最多的人,只能让儿子去。C.儿子“表情很是悲壮”是因为他愿意接受父亲的重托,挺身而出,冒死一试。D.“他不是神”表达了作者认为不应该去做这种无谓的牺牲。(4)读第⑩段,联系上下文,猜测儿子此时内心的想法,写在下面。(5)文章最后才写明七张纸条上写着七个不同的名字,有什么好处?
    【答案】(1)卡车抛锚  暴风雪肆虐  外出求援  儿子牺牲(2)描写了一位公正理性、不徇私情的父亲。从文中可知,团长判断儿子的身体条件最适合去求援,于是在看到投票没有选出人选后,他暗示儿子出去求援,没有因为亲情影响自己的决定。可见这是一位理性、无私的父亲。(3)C(4)示例:大家写的都是自己的名字,都决定把危险留给自己,把机会留给他人!既然如此,我又怎么能害怕危险呢?我的身体条件最好,最有可能找到救援,我必须主动出去!(5)①从内容上看,这样写烘托出了团长大公无私和儿子勇于牺牲的光辉形象。②从结构上看,这样安排设置了悬念,使结尾与前文相照应,让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1-22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粮食要到肚子里陈军①儿时在农村长大,家乡人一般不说浪费粮食,而是说糟蹋粮食。在乡亲眼里,人要活命,得靠粮食,粮食与人有着过命的交情,而珍惜粮食、敬畏粮食最朴素的观念就是“粮食要到肚子里”。②【甲】记得那时收麦子,芒种前后是农家人忙断腰的一季。娘割麦子快,手持镰刀弯腰揽麦,只听到麦秆遇刃的“嚓嚓”声,一行割完才直起身来擦把汗。娘说这样割麦,一来少起身,腰就少疼点儿;二来可以少擦汗,不直起身汗就直接顺着眉毛滴到地里了。那时,学校都放麦假,让我们这些孩子也帮着家里麦收。割一天的麦子,太阳烤,麦芒刺,晚上躺在床上,脸又红又痛,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很多年后,忆起割麦,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金黄的麦浪,交织着滚烫的汗水和弯曲的脊背……收一季麦下来,爹娘都会瘦一圈。一粒麦就是一滴汗珠,一仓黄灿灿的麦子,就是一缸滚烫烫的汗珠。③割完麦子,我和妹妹的任务就是拾麦穗。看着两篓排列整齐的麦穗,爹会表扬我们:“你俩拾的这些麦子,够咱一家人吃上好几天了。”拾完麦穗后,地不急着耕,还要空上一个星期左右,娘说:“地里应该还有一些没有拾回来的麦穗,让鸟雀子叼干净了再犁。”【乙】
    ④收麦后的第一顿馍,是我们最期待的。蒸馍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揉面,做馍,上蒸笼。我和妹妹烧火,打下手。蒸笼开始变得潮湿,不断冒出麦香味儿时,两个小肚子开始“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等着开笼。娘心中有数,她说蒸馍的火候要刚刚好,不够火或者蒸过了,都不好吃。她一声“起笼”,笼盖一掀,那叫一个香啊!⑤可娘说,新麦下来的第一口馍是不能急着吃的。中午,太阳当头照,万物明朗。爹把一条板凳往太阳底下一放,把一屉热腾腾的馍放在板凳上。【丙】馍的热气袅袅升起,娘双手合十,嘴里祷告着。她双手从胸前一放下来,我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个馍,因为烫,吹一口气,咬一口,嘴咧来咧去,手掂来掂去,不一会儿,一个钵头大的馍就下了肚。⑥【丁】在那明晃晃的阳光下,在那与粮相依的岁月里,在爹娘的衣襟边,馍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⑦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自然不敢浪费。像我这样的农家孩子,不少规矩都是从吃饭而来,比如,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能剩饭;掉到地上的食物要捡起来,到不了人肚子里,也要到牲畜的肚子里;上学带的饼,吃不完一定要带回来。在梅雨季节,被褥、家具都会发霉,但粮食一般不会发霉,都保存得好好的。粮食,是一家人最可靠的家底。⑧那个年代,粮食不宽裕。有时接济不上了,或者家里来了客,麦子还没磨,都要去邻居家借面。我家靠面缸的那面墙上,像一面选举墙,借了谁家的面,就记下“正”字,欠几瓢就划几笔。家里磨了麦面,头等事就是还面。娘舀起满满一瓢面,再用一个小碗向上加,边加边轻轻拍实,直到堆出一道尖儿。我说:“借的时候是平平的一瓢。”娘噔我一眼:“你懂啥!”还叮嘱我路上不要跑,别把面洒了。
    ⑨我自然知道粮食的金贵,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但偶尔也有尖塌了、风吹飞的时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别家的面缸时,“噗”的一声,会升起一小团尘雾,真是欢腾。还三婶的面时,她说:“你娘这个人呀,就是讲究!”在粮食紧缺的那些年,还面时的这道尖儿,让娘在村里有了个好名声。⑩如今,生活富裕了,人们不再借面,粮食逐年增产,种粮收粮也机械化了,但儿时与粮食的交情,让我学会了珍惜。后来我到了城里,虽然不再种粮了,但看到粮食总是格外亲。对粮食的这份情义和吃饭的那些规矩,我也一点一点地讲给我的孩子。我给孩子们立了一条规矩,也是长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粮食要到肚子里。(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农村人最知种粮苦,都跟粮食亲。A.【甲】B.【乙】C.【丙】D.【丁】2.选文第②~⑤段分别写了我儿时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一粒麦就是一滴汗珠,一仓黄灿灿的麦子,就是一缸滚烫烫的汗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我自然知道粮食的金贵,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4.以“粮食要到肚子里”为标题,有何作用?5.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纵观当今社会,餐饮浪费现象仍屡见不鲜,请简要谈谈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1.A 2.①麦收时节,娘割麦子,孩子们帮忙,麦收后拾麦穗。②蒸馍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等待开笼。③新麦下来的第一口馍的吃法。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子比作汗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勤汗水的结晶。(2)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我”还面时小心翼翼的样子,体现了“我”对粮食的珍惜。 4.①内容上:强调珍惜粮食的重要性,突出粮食要被人食用,不能浪费的观念。②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5.①树立节约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②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适量点餐,不挑食,不剩饭。③积极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珍惜粮食。

    相关试卷

    专题04 整本书阅读(题型归纳、知识梳理)(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4 整本书阅读(题型归纳、知识梳理)(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型归纳方法指导,知识梳理方法指导,《朝花夕拾》,知识梳理易错整理,《西游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病句辨析与句子排序(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2 病句辨析与句子排序(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病句辨析,句子排序,知识梳理,典例与实战,考点一病句辨析,知识梳理重点强化,考点二句子排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字音字形词语(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1 字音字形词语(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五四学制)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字音字形,词语理解,知识梳理,典例与实战,考点一字音字形,知识梳理易错整理,考点二词语理解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