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4节 简单机械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3.4 简单机械(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其特点及实质;了解滑轮组的特点;
科学思维: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学会比较。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探究实践:通过利用滑轮提升重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描述的能力;通过画图的方法寻找滑轮的五要素,能得出滑轮的实质就是杠杆的结论。
态度责任:学会合作和交流,体验成功探究带来的乐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学习体会提高机械效率对节约能源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特点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九上第三章第4节,本节主要内容:杠杆、杠杆的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杠杆、滑轮、斜面都是重要的简单机械,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经过科学抽象出杠杆、滑轮的概念,初步体会科学教学中建立科学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了解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如何计算。
本节内容拟用4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杠杆的概念及杠杆五要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杠杆的平衡及应用;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第4课时主要内容是斜面和机械效率。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起重机上安装着一种叫做滑轮的简单机械。学校每天早晨升国旗时也是利用滑轮将红旗升上天空,你有观察过滑轮的具体结构吗?
观察图片,思考滑轮的结构
新 知 讲 授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观察以下图片,归纳滑轮结构?
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为了认识滑轮的作用,我们先来学习最简单的两种滑轮。
活动:
(1)观察滑轮,并指出它的结构特点。
(2)请用滑轮、细线、铁架台等设计两种方案,要求利用滑轮把钩码提升起来,在图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
(3)利用设计的方案,组装好装置,提升钩码。
使用滑轮工作时,根据滑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成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定滑轮的轴固定不变,动滑轮的轴随钩码一起移动。
活动: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G1。
(2)如图乙所示,通过定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下拉动钩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并与钩码的重相比较。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否发生变化?同时注意观察F1拉过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
定滑轮
G1=F1,s=ℎ
改变拉力方向,拉力依然为F1,力的大小不变。
由此可知: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如旗杆顶部安装的是定滑轮,如不使用定滑轮,将国旗升到旗杆顶部需要使用向上的拉力将国旗拉上去,现在使用定滑轮,只需要站在旗杆底部使用向下的力,即可将国旗升上旗杆。
(3)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滑轮的总重G2。如图丁所示,通过动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拉动钩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并与钩码和滑轮的总重相比较。同时注意观察F2拉过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
动滑轮
F2=12G2,s=2h
由此可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且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上升的距离(费距离)。
注意: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实际所用的力要大一些。
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上述实验的结论,我们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论证。
活动:在图乙、丁中分别作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分析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而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均为半径,故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R=G1R,故F1=G1。
改变拉力的方向,动力臂和阻力臂不变,还是半径,故力的大小不变。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直径2R,阻力臂是半径R,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2×2R=G2×R,F2=12G2
故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改变拉力的方向,动力臂减小(小于直径2R),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故动力F2减小,说明拉力方向改变,虽然省力的幅度变小。
二、滑轮组
实际应用时,常常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那么,使用滑轮组时,拉力的大小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活动:(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G。
(2)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实验
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牛)
承重绳子股数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牛)
甲
20
4
5
F1=14G
(3)按如图乙所示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实验
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牛)
承重绳子股数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牛)
乙
20
5
4
F2=15G
由此可知:
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忽略绳重及各处的摩擦力)
F=1nG总
以上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并记录绳子自由端(末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动滑轮)上升高度h的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
s=nh
思考: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自和物体(动滑轮)移动速度v物的之间的关系?
根据s=vt,t相同,故v自=nv物
思考与讨论
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使用它们时,有的可以少移动距离,有的却要多移动距离。在使用简单机械时,你认为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省力,但是费距离;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杠杆费力,但是省距离。
【例题】缠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牛,用它连接成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能否提升600牛的重物?(已知动滑轮重20牛,摩擦及绳的质量不计)
解:在图3-49所示的滑轮组中,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
G=600N+20N=620N
因为总重是由2股绳子承担,所以,所用的拉力为:
F=12G=12×620N=310N
可见,拉力大于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所以不能用来提升600牛的重物。
答:该滑轮组不能用来提升600牛的重物。
滑轮组横拉物体的特点
F=13T=13f
①绳子自由端拉F=1nf力
②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自与物体移动距离s物: s自=ns物
③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自与物体移动速度v物: v自=nv物
注意:以上规律不考虑绳、轮间的摩擦及绳重、动滑轮重,这和用滑轮组吊重物的原理相同,只是把重物的重力换成了摩擦力。
观察图片,总结滑轮的结构
观察图片,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根据活动现象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根据活动现象总结动滑轮的特点
分析定滑轮的实质
分析动滑轮的实质
了解滑轮组的优点
根据活动现象总结滑轮组的特点
了解杠杆分类的方法
总结滑轮组横拉物体的特点
课
堂
练
习
例1. 一辆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小科按如图甲、乙两种方法均可将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车受到的阻力为800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以省力
B.乙能改变力的方向
C.甲所用的力至少400牛
D.乙所用的力至少400牛
【答案】D
【解析】AC.甲图滑轮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故AC错误;
BD.乙图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乙所用的力至少为F=12f=800N2=400N,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例2. 小乐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竖直匀速提升某物体,且都使物体上升了2m。已知物体重200N,滑轮重40N,提升时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在提升过程中( )
A.F甲=240N
B.F甲做的功为240J
C.F乙向上移动距离为4m
D.F乙所做的功为440J
【答案】D
【解析】A.甲图中绳未端的拉力为:F甲=12G物+G动=12×200N+40N=120N,故A不符合题意;
B.F甲做的功为W=Fs=120N×4m=480J,故B不符合题意;
C.已知绳末端移动的距离为2m,则F乙向上移动距离为1m,故C不符合题意;
D.F乙所做的功为W=Fs=(200N×2+40N)×1m=440J,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例3.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先后提升同一个物体G,若不考虑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作用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答案】A
【解析】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左边图中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所以F1=G;
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中间图中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2股,故F2=12G;
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右边图中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3股,故F3=13G;
所以,F1最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4.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时,实验过程如图1(每次都匀速提起相同钩码,不计摩擦);
(1)根据图1可知,实验中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为 牛;
(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如果家里安装日光灯,你认为图2中的 安装方式更合理。(选填“甲”或“乙”)
【答案】(1)0.2(2)甲
【解析】(1)根据图1可知,直接用手提起两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则两个钩码的重力为2N,使用动滑轮提起两个钩码,动滑轮上有两股绳,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1N,则动滑轮重力G动=2F拉−G物=2×1.1N−2N=0.2N;
(2)由图1可知,拉力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所以图2中,图乙绳子承受的拉力更大,故应该选用甲图比较合理。
课
堂
小
结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滑轮概念: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滑轮分类:定滑轮:滑轮轴固定不动;动滑轮:滑轮轴随钩码一起移动。
(3)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不会改变力的大小。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力的方向不与动滑轮直径垂直,则省的力小于一半,不是最省力的方法。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上升的距离。
2.滑轮组
(1)滑轮组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竖直拉物体:自由端拉力和总重力的关系是F=1nG总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
移动速度的关系v自=nv物
水平拉物体:自由端拉力和摩擦力的关系是F=1nf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s物的关系是s=ns物。
移动速度的关系v自=nv物
注意:n为围绕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反
思
评
价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4节 简单机械第4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节 简单机械第4课时教案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机械效率,斜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4节 简单机械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节 简单机械第2课时教案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节 简单机械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节 简单机械第1课时教案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杠杆的概念,杠杆五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