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展开1.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约长7( ),课桌约高7( ),数学书约厚7( )。
(2)1个书包约重4( ),40名同学的体重一共约重1( )。
【答案】(1) ①. 米##m ②. 分米##dm ③. 毫米##mm
(2) ①. 千克##kg ②. 吨##t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量得比较精确时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所以计量数学书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所以计量教室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计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称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所以计量一个书包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名3年级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0名同学的体重约是25×40=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所以计量40名同学的体重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小问1详解】
教室约长7米,课桌约高7分米,数学书约厚7毫米。
【小问2详解】
1个书包约重4千克,40名同学体重一共约重1吨。
2. 5厘米=( )毫米 ( )分米=70厘米
9000千克=( )吨 1时5分=( )分
1米-6厘米=( )厘米 4千米-2千米=( )米
【答案】 ①. 50 ②. 7 ③. 9 ④. 65 ⑤. 94 ⑥. 2000
【解析】
【分析】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单位不变,直接计算,不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先化成统一的单位,再进行计算;据此根据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1时=60分,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1厘米=10毫米,5个10毫米是50毫米,所以5厘米=50毫米;
因为70厘米里面含有7个10厘米,所以7分米=70厘米;
因为9000千克里面含有9个1000千克,所以9000千克=9吨;
因为1时=60分,60分+5分=65分,所以1时5分=65分;
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6厘米=94厘米,所以1米-6厘米=94厘米;
因为4千米-2千米=2千米,1千米=1000米,2个1000米是2000米,所以4千米-2千米=2000米。
3. 参观动物园。
我们早上( )出发,早上( )到达动物园,路上一共用了( )分钟。
【答案】 ①. 6:45##6时45分 ②. 7:20##7时20分 ③. 35
【解析】
【分析】第一个钟表时针指向6和7之间,是6时多;分针指向9,是45分,此时的时间是6时45分;
第二个钟表时针指向7和8之间,是7时多;分针指向4,是20分,此时的时间是7时20分;
根据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即可计算出路上用的时间。
【详解】7时20分-6时45分=35分
我们早上6时45分出发,早上7时20分到达动物园,路上一共用了35分钟。
4. 在括号里填上“>”“<”或“=”。
150米( )1千米 16×0( )16-0 ( )
3分( )150秒 269+91( )91+269 ( )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①1千米=1000米,据此统一单位后进行比较即可;
②分别计算两边算式结果,再进行比较即可;
③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
④1分=60秒,据此统一单位后进行比较即可;
⑤⑥分别计算两边算式结果,再进行比较即可;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①1千米=1000米,150<1000,所以150米<1000米;
②16×0=0,16-0 =16,0<16,所以16×0<16-0;
③3>1,所以>;
④1分=60秒,3分=180秒,180>150,所以3分>150秒;
⑤269+91=360,91+269=360,所以269+91=91+269;
⑥1-=,1-=,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小,所以>,1->1-。
5. 按要求填一填。
△△△△△△
(1)这些△的3倍是( )个。
(2)这些△的是( )个。
(3)如果把其中的1个涂成▲,那么剩余△的个数是▲的( )倍。
【答案】(1)18 (2)2
(3)5
【解析】
【分析】(1)△有6个,求这些△的3倍是多少个,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
(2)一共有6个△,它的是指把三角形的总数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6除以3即可求解;
(3)一共有6个△,把其中的1个涂成▲,则剩余△的个数是6-1=5(个),然后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6×3=18(个)
这些△的3倍是18个。
【小问2详解】
6÷3=2(个)
这些△的是2个。
【小问3详解】
6-1=5(个)
5÷1=5
如果把其中的1个涂成▲,那么剩余△的个数是▲的5倍。
6. 黑铅笔比白铅笔长( )毫米。
【答案】15
【解析】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先把这个物体的一端与直尺上的一个刻度对齐,然后观察另一个刻度,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
【详解】白铅笔长:4厘米-1厘米=3厘米
黑铅笔长:10厘米-5厘米5毫米=4厘米5毫米
4厘米5毫米-3厘米=1厘米5毫米=15毫米
黑铅笔比白铅笔长(15)毫米。
【点睛】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方法,要熟练掌握。明确1厘米=10毫米,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中,课本上用下边的方法来口算某道乘法算式题。这道乘法算式是( )。
【答案】12×3=36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可知,先算10×3=30,2×3=6,再算30+6=36,可以看作10+2的和与3相乘,所以,口算乘法算式是12×3=36,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中,课本上用下边的方法来口算某道乘法算式题。这道乘法算式是12×3=36。
8. 比720少250的数是( );( )比450多320。
【答案】 ①. 470 ②. 770
【解析】
【分析】用720-250,即可求出比720少250的数是多少;用450+320,即可求出比450多320的数是多少。
【详解】720-250=470
450+320=770
比720少250的数是470;770比450多320。
9. 要使3□8×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答案】3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把1、2、3、4……,分别代入3□8×3中,求出各自的乘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318×3=954
328×3=984
338×3=1014
348×3=1044
要使3□8×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10. ,括号里最大能填( )。
【答案】3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于的数有:、、、,其中最大的为,而+=,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括号里最大能填3。
11. 6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或( )厘米。
【答案】 ①. 28 ②. 20
【解析】
【分析】根据1×6=2×3=6,6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两种拼法;第一种,6个正方形拼成一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为2×6=12(厘米),宽是2厘米;第二种,拼成两行,每行有3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为:2×3=6(厘米),宽为2×2=4(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详解】第一种长方形:6个正方形拼成一行;
长方形的长为:2×6=12(厘米)
长方形的宽为:2(厘米)
(12+2)×2
=14×2
=28(厘米)
第二种长方形:6个正方形拼成两行;
长方形的长为:2×3=6(厘米)
长方形的宽为:2×2=4(厘米)
(6+4)×2
=10×2
=20(厘米)
即6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或(20)厘米。
二、精准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2. 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0,那么它们乘得的积的末尾一定没有0。(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数分别是2与3或2与5,分别求出它们的乘积,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假设这两个数分别是2与3或2与5,
2×3=6,6的末尾没有0;
2×5=10,10的末尾有0。
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0,那么它们乘得的积的末尾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它边长的4倍。( )
【答案】√
【解析】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它边长的4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4,所以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周长与边长关系的掌握。
14.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 )
【答案】×
【解析】
【分析】分数的意义为: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于把一个长方形分成6份,没有说明是“平均分”,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长方形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中“平均分”这个要素的理解。
15. 左图中甲的周长>乙的周长。( )
【答案】×
【解析】
【分析】从图中可知:图甲和图乙的周长都等于3条边长加中间共同的曲线的长,3条边长分别相等,中间的曲线也相等,所以图甲和图乙的周长相等。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图甲周长=图乙周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若,那么☆+△=7( )
【答案】√
【解析】
【分析】分子和分母(不为0)相同的分数可以转化为1,1=,因为7=6+1=5+2=4+3,所以☆+△=7;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若,1=,那么☆+△=7,所以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三、精挑细选。(6分)
17. 武汉到上海的路程约834( )。
A. 分米B. 米C. 千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因此计量武汉到上海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武汉到上海的路程约834千米。
故答案为:C
18. □96×5积最接近2000,□里面的数字是( )
A. 3B. 4C. 5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代入法比较简单解决此类问题。把各个选项中的答案代入到□96×5,分别求出各自的积,再与2000比较大小。
【详解】A、把3代入□96×5可得:396×5=1980;
B、把4代入□96×5可得:496×5=2480;
C、把5代入□96×5可得:596×5=2980;
1980<2000<2480<2980;
所以,□里面填3时,□96×5的积最接近2000
故答案为:A
19. 下列各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面积时,这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就在分数的分母写几,将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就在分数的分子写几。
【详解】A项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
B项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
C项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20. 一个学生的身份证号是420116201001243713,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是一个女生B. 生日是12月4日C. 是一个男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身份证号码是由地址码、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几部分组成的,从左往右:第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代码;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个学生的身份证号是420116201001243713,从中获取的信息生日是1月24日,是一个男生。
故答案为:C
21. “大江大河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一个30人组成的旅行团到黄陂旅游,游览木兰山的有24人,游览木兰天池的有19人,两个景点都游览的有( )人。(每人至少游览这两个景点中的一个)
A. 13B. 43C. 5
【答案】A
【解析】
【分析】把游览木兰山的人数与游览木兰天池的人数相加,再减去旅行团的总人数,即可求出两个景点都游览的人数;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24+19-30
=43-30
=13(人)
即两个景点都游览的有13人。
故答案为:A
22. 用5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下列各图形,周长最短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图通过平移可得长方形,长方形周长=(长+宽)×2,分别计算出周长,图通过平移可得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计算出周长,再进行比较即可求解。
【详解】A.(4+2)×2
=6×2
=12(厘米)
B.(3+2)×2
=5×2
=10(厘米)
C.3×4=12(厘米)
用5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下列各图形,周长最短的是。
故答案为:B
四、神机妙算。(33分)
23. 直接写得数。
10+9= 13×2= 100-20= 16×5×0=
100×9= 45÷9= 299×5≈ 7×204≈
【答案】19;26;80;0
900;5;1500;1400
;;;1
【解析】
【详解】略
24. 用竖式计算。
613×8= 509×6=
268+359=验算: 802-569=验算:
【答案】4904;3054
627;233
【解析】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那一位数的下面;如果有进位的,哪一位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再继续往下乘,且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
整数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借1当10进行计算,且不要忘记减去各数位上退下去的1。验算:可以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详解】613×8=4904 509×6=3054
268+359=627 802-569=233
验算: 验算:
25. 脱式计算。
98×5-314 (227+79)×8 (500-451)÷7
【答案】176;2448;7
【解析】
【分析】(1)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3)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98×5-314
=490-314
=176
(227+79)×8
=306×8
=2448
(500-451)÷7
=49÷7
=7
五、动手操作。(7分)
26. 在下面的每幅图中涂上阴影,分别表示出它的。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要想用涂色表示每幅图的,则将每幅图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占它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第一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每份有1个三角形,涂色表示它的就需要涂1个三角形。
(2)第二个图形有10个三角形,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0÷5=2,每份有2个三角形,涂色表示它的就需要涂2个三角形。
(3)第三个图形有15个三角形,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5=3,每份有3个三角形,涂色表示它的就需要涂3个三角形。如下图所示(涂色位置不唯一):
27.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下面方格图中每一格边长表示1厘米)
(1)有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3)×2=16(厘米),请根据这个算式在方格图中画出这个图形,并在图形中标上“①”。
(2)画出与图形①的周长相等,但形状不一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分别标上“②”和“③”。
(3)数一数图形①、②、③中各自小正方形的块数,我发现画出的图形( )中的小正方形块数最多。
【答案】(1)、(2)见详解;(3)③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每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垂直,用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一条宽3厘米的线段,然后再用两条长和宽同长度的线段连接成长方形,并在图形中标上“①”;
(2)已知周长是16厘米,长方形的长+宽=16÷2=8(厘米),8=7+1,8=6+2,8=5+3,本题取6+2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按照长方形的画法,画出长方形并在图形中标上“②”;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16÷4=4厘米,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其四条边长度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用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画两条距离为4厘米的线段,然后再用两条同长度的线段连接成正方形,并在图形中标上“③”;
(3)按照要求数①、②、③中各自小正方形的块数,即可求解。
【详解】(1)(2)如图:
(3)①中15个小正方形;
②中12个小正方形;
③中16个小正方形;
数一数图形①、②、③中各自小正方形的块数,我发现画出的图形③中的小正方形块数最多。
六、解决问题。(共18分)
28. 包装一个礼盒需要38厘米彩带,现在有2米彩带,够包装5个这样的礼盒吗?
【答案】够
【解析】
【分析】根据总长度=每个礼盒需要彩带的长度×个数,可求出包装5个礼盒需要彩带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再根据1米=100厘米,把2米化成200厘米,然后再与包装5个礼盒需要彩带的长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38×5=190(厘米)
2米=200厘米
200厘米>190厘米
答:够包装5个这样的礼盒。
29. 妈妈做15个蛋挞,用了3个鸡蛋。
(1)照这样计算,9个鸡蛋可以做多少个蛋挞?
(2)如果要做25个蛋挞,需要多少个鸡蛋?
【答案】(1)45个
(2)5个
【解析】
【分析】(1)用3个鸡蛋能做15个蛋挞,用15÷3可以求出1个鸡蛋能做几个蛋挞,再乘鸡蛋的数量,即可求出能做的蛋挞数量。
(2)先求出1个鸡蛋能做几个蛋挞,再用25除以1个鸡蛋能做的蛋挞数量,即可求出需要几个鸡蛋。
【详解】(1)15÷3×9
=5×9
=45(个)
答:照这样计算,9个鸡蛋可以做45个蛋挞。
(2)25÷(15÷3)
=25÷5
=5(个)
答:如果要做25个蛋挞,需要5个鸡蛋。
30. “戏曲进课堂活动”在艺术楼的教室开展,为了方便学生练功,在教室中间铺了一块地毯(如下图),地毯的周长是多少?(单位:米)
【答案】24米
【解析】
【分析】这块地毯的长=12-2-2,地毯的宽=6-1-1,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即可求出地毯的周长。
【详解】12-2-2
=10-2
=8(米)
6-1-1
=5-1
=4(米)
(8+4)×2
=12×2
=24(米)
答:地毯的周长是24米。
31. 在“心连心”读书活动中,三年级为希望小学捐赠了一些图书。
(1)三(1)班的本数比三(3)班的3倍多5本,三(1)班捐赠了多少本?
(2)三(4)班的本数是三(2)班的,三(4)班捐赠了多少本?
【答案】表格见详解过程
(1)86本
(2)64本
【解析】
【分析】(1)三(3)班捐赠图书27本,三(1)班的本数比三(3)班的3倍多5本,也就是三(3)班捐赠图书本数的3倍加上5本,就是三(1)班捐赠的本数,即列成综合算式为27×3+5=86(本);
(2)用三(2)班捐赠的本数除以9,求出1份的本数,再用乘法求出8份的本数,即为三(4)班捐赠的本数。
【详解】(1)27×3+5
=81+5
=86(本)
答:三(1)班捐赠了86本。
(2)72÷9×8
=8×8
=64(本)
答:三(4)班捐赠了64本。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图书本数
?本
72本
27本
?本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图书本数
86本
72本
27本
64本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一填,选一选,算一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题,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计算,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操作题,选一选,判断题,计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