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获奖课件ppt
展开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说明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能初步形成资源回收、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01 认识并践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01 从化学学科视角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在约270年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约为 0.028%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1)人类消耗的___________急剧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2)能吸收二氧化碳的______却因为天灾和人类的乱砍滥伐而不断减少。
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① CO2本身无毒,但CO2不能供给呼吸。② 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 。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和深井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较高,人在进入之前要检测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损害健康。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
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汽、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全球气温升高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1.低碳行动:控制大气中____________的含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2.低碳行动的措施(1)世界各国签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公约,并严格执行;(2)减少使用__________,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3)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_____效率和_____效率;(4)大力__________,严禁乱砍滥伐森林;(5)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 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将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压缩后,作为工业原料利用,或输送到选定地点长期封存,而不是释放到大气中。这一过程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2. 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于2023年6月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下列做法与该博览会主题不一致的是( ) A.研发清洁能源 B.推广火力发电 C.提倡绿色出行 D.发展新能源汽车
3.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为了实现CO2的零排放,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评优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a href="/hx/tb_c405351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评优课教学ppt课件</a>,文件包含53自然中的碳循环pptx、5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405351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室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a href="/hx/tb_c980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授课课件ppt</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做灯火试验,合理即可,植物的呼吸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骑自行车上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