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01
    202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02
    202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吴叔真 审题人:杨娟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
    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确是如此。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稳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魏育林《(听琴经)释义》)
    材料二:
    “琴者,禁也”,是儒家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
    “琴者,心也”,是道家古琴文化的主要命题。
    中国古琴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由“器”逐步归结到“道”的文化路途上,堪为大道流行的最佳载体。琴并不简单地是一门乐器而已,而是某种文化之“道”的转换策略。古琴出现功能上的历史位移。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黛玉这番话集中体现了古琴文化内涵之一的正统琴道——儒家的“乐教”思想,蕴涵了以乐成教的人文精神,以音乐的教化作用实现人生意义与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
    黛玉所称之古琴言“禁”,始自东汉桓谭的《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深化,演变为教化、修身和正心的传统琴道,且由于儒家在中国古琴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成为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之一。在古代,琴被称为“圣人”之作,“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强调古琴的礼乐思想和修身之用这些经世致用的功能成为儒家古琴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如果格外注重音乐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将之视为音乐的创作之本而忽视其艺术审美价值,就必然导致重德轻艺,就会使音乐异化,沦为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汉代《白虎通》以后,琴人、琴论大多言琴必禁,且范围不断演变扩大。儒家“琴之言禁”的命题,正是以突出古琴的非艺术功能为目的,于音乐审美中划出诸多禁区,“禁”逐渐成为束缚古琴艺术发展的桎梏,并形成古琴美学中的非美倾向。古琴从战国时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到明清时知音者稀的变化,“禁”在其中起到极大的消极作用。
    《红楼梦》中黛玉谈琴除强调儒家“中和之道”、君子之质的人格完善,又深得其邃地描述了道家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人格修炼。“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天地清和”“风清月朗”,“心不外想,气血和平”,可谓“与神合灵,与道合妙”,如《庄周梦蝶》,“与天地俱化,与太虚同体”。古人抚琴,追求的是“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从而产生心凝形释、包容天地、与万化冥合的心灵体验和空间感受。“琴者,心也”“独得其心而知其深也”“舒缓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
    明末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诠释的琴乐演奏与审美物证中的二十四个命题——二十四况,即为儒道互补,兼容并蓄,承前代众琴家之长,共同化育为自成一家的“淡和”的精神气象。“发乎情,止乎礼”,入世与出世,道德风范与艺术品格,古琴为儒道两家“琴道”的二元弥合构筑起更为和谐的支点,完成了物质与精神、心理与生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高度整合,以近于完美的“和谐”的存在,超越了一切时空和因果,走向艺术、人生的永恒与不朽。
    (摘编自祁冰《古韵幽兰——古琴的文化内涵与(红楼梦)中黛玉琴心之探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文中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诗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
    B.古琴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因此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的言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逍遥,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细腻、微妙,与万物合和,在弹奏时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的古琴乐与道家追求合拍。
    D.古琴所追求高雅淡泊的境界,是操琴者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达到心琴合一、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嵇康提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对古琴的作用有高度的认同,作者也认为古琴的平和能让人回归内心本真。
    B.古琴作为“圣人之作”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但它从战国时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到明清时知音者稀的变化,“禁”在其中起到极大的消极作用。
    C.古琴追求一种“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艺术境界,一个人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到这种境界。
    D.《红楼梦》中黛玉谈琴既体现了儒家“音乐教化”的思想,又描述了道家“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人格修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儒家思想对古琴影响的一项是( )(3分)
    A.是故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宋·朱长文《琴史》)
    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西汉《乐记》)
    C.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明·徐上《溪山琴况》)
    D.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东汉·桓谭《新论·琴道》)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料二中说:“古琴为儒道两家‘琴道’的二元弥合构筑起更为和谐的支点。”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流放中
    俄·契诃夫
    外号叫“精明人”的老谢苗和一个谁也不知道姓名的年轻鞑靼人坐在河岸上一堆篝火旁边,另外三个渡船工人待在小木房里。谢苗是个六十岁光景的老人,瘦伶伶的,牙齿脱落了,可是肩膀挺宽,仍旧很健康的样子。那个鞑靼人有病,没精神,把身上的破衣服裹得紧紧的,正在想他撇在家里的妻子多么漂亮,多么聪明。他年纪在二十五岁上下,不会超过这个岁数,现在衬着篝火的亮光,显得脸色苍白,露出哀伤的病容,看上去像是一个孩子。
    “当然了,这儿不是天堂,”精明人说,“你自己也瞧得明白,这儿只有水啦,光秃秃的河岸啦,四下里的黏土啦,别的就没有了……”
    “坏!坏!”鞑靼人说,战兢兢地往四下里看。
    “你会过惯的!”精明人说,笑了,“现在你还年轻,傻气,你嘴唇上的奶还没干,你凭你那股傻劲儿觉着天下再没有比你不幸的人了,可是将来总有一天你会对自己说:‘只求上天叫大家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才好。’我白天晚上来来去去,照这样过了二十二年。”
    鞑靼人往篝火上添些干枝子,躺下来说:“不久,我的母亲和妻子就要到这儿来了。她们答应过的。”“你要母亲和妻子来干什么?”精明人问,“这简直是傻气,老弟。这是魔鬼迷了你的心窍。魔鬼!你千万听不得他的话,别让他得势。”
    “大约十五年以前,他们从俄罗斯押来一位老爷,叫作瓦西里·谢尔盖伊奇。大约两年以后,我把他渡到这边岸上来,他搓着手,尽笑。‘我现在到格里诺去接我的妻子。’他说。过了一天,他带着他妻子一块儿来了,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从那时候起他要花许许多多的钱,他说,‘她跟我一块儿共患难,所以我应当让她过得尽量快活才对……’那位太太却没跟他住多久。她怎么住得下去呢?黏土啦,河水啦,寒冷啦,要蔬菜没有蔬菜,要水果没有水果。大概三年以后,在某天晚上,那位太太就离开了这里。”
    精明人接着说:“老弟,我不是普通的农民,不是粗人出身。当初我没流放的时候老是穿着礼服,现在呢,我却把自己磨炼到这个地步。只求上天叫大家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才好。照我瞧起来,谁也不及我阔绰,谁也不及我自由。我什么也不要!我打定了主意,所以你瞧,我过得挺好。”
    “妻子,女儿……伤心算什么,反正他看见妻子,看见女儿了……你说,什么也不要!可是什么也不要,坏!他妻子跟他一起住了三年,那是上天赐给他的恩典。你怎么不懂呢?”
    “你会过惯的!”谢苗说。鞑靼人一声不响,用沾着泪痕的眼睛呆望着火。他的脸上现出迷茫和恐惧,仿佛仍旧不懂他为什么跑到这儿来,生活在黑暗和潮湿里,在生人旁边。
    再过一个星期,大水完全退了,鞑靼人就得从这个村子走到那个村子,哀求施舍,找活儿干。鞑靼人暗想:这多半只是一场梦。他觉得自己在睡觉,还听见了自己的鼾声……当然,他在家里,他只要叫一声他妻子的名字,包管她会答应……可是,天下有多么可怕的梦呀!
    鞑靼人微微笑着,睁开眼睛。这是什么河,伏尔加吗?天在下雪。“要渡船啊!”对岸有人叫喊,“船啊!”渡船工人走到河岸上来,一面走,一面穿上他们的破羊皮袄,冻得缩起身子,不慌不忙地跳上大木船……鞑靼人和那三个渡船工人拿起宽叶的长桨。“得了吧,忙什么!”精明人用深信这个世界上什么事都不必着急,反正到头来总是一场空的那种人的口气说。
    对岸已经可以听见船桨的嘎吱嘎吱声和匀称的溅水声,就叫道:“赶快!赶快!”又过了大约十分钟,驳船沉重地撞在登陆的渡口上。
    河岸上站着一个身材不高的瘦老头子,穿一件短狐皮袄,戴一顶白羔皮帽子。他现出阴郁的、心事重重的神情。谢苗走到他面前,脱掉帽子,现出笑脸,那人就说:“我要赶到阿纳斯塔西耶夫卡去。我女儿又病重了。据说那有一位新派来的医师。”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划回去。谢苗称之为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始终站在那儿不动,抿紧厚嘴唇,瞪着眼睛发愣。
    谢苗讥诮地瞧着他,说:“哪怕在西伯利亚,人也活得下去。活得下去哟!”精明人脸上现出得意的神情,好像他证实了一件事,好像由于事情的结局不出所料而高兴似的。那个穿短狐皮袄的男子的狼狈不幸的样子分明招得他十分快活。
    “现在坐车,路上尽是烂泥,瓦西里·谢尔盖伊奇,”他说,这时候马在岸上又套好车子了,“您应该过两个星期再去,到那时候路就干一点儿了。要不然,索性不去也罢……要是您跑一趟路,真会有什么好处,倒也罢了,可是您自己也知道,坐上车子成年累月地跑,到头来一点用处也没有。”瓦西里·谢尔盖伊奇一句话也没说,赏了酒钱,坐上车子走了。
    “瞧,他又跑去请医生了!”谢苗说,冷得缩起脖子,“可是要想请真正的好医生,那就跟到田野上去追风一样。”
    鞑靼人走到精明人面前,带着痛恨和憎恶瞧着他,周身发抖,用不连贯的、夹着鞑靼话的俄国话说:“他好……好,你坏!你坏!老爷是好人,很好,你坏!上天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石头才什么都不要,你也什么都不要……你是石头,上天不爱你,爱老爷!”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轻蔑地皱起眉头,把身上的破衣服裹一裹紧,走到篝火那儿去。
    “天真冷!”有一个渡船工人哑声哑气地说。另一个人同意道,“这日子真是活受罪!……”
    大家躺下睡觉。门给风刮开了。雪飘进屋里来。谁也没心起来关门:他们怕冷,而且懒得爬起来。
    “我挺好!”谢苗说,他快要睡着了,“只求上天叫大家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才好。”
    “是什么声音?是谁在那儿?”
    “这是那个鞑靼人在哭。”
    “嘿!……真是个怪人!”
    “他早晚会过惯的!”谢苗说,立刻就睡着了。另外几个人也很快就睡着了。门始终也没有关。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谢苗在这个荒凉寒冷的地方生存了二十多年,深谙其中的艰难痛苦,已经不再挣扎并适应了这里的生存环境。
    B. 鞑靼人与老谢苗的生存态度大不相同,但是他与瓦西里·谢尔盖伊奇对生活的态度却有所相似,他们都对未来仍怀期待。
    C. 鞑靼人脸上现出迷茫和恐惧,可见老谢苗发自肺腑的劝导使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健康无忧地生存下来。
    D. 老谢苗认为瓦西里·谢尔盖伊奇根本无法为女儿请到真正的好医生,成年累月地跑去找医生是毫无意义的。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语言简洁得当,鞑靼人用“坏!坏!”概括了西伯利亚的环境特点,虽未多加描写,但读者已知其恶劣。
    B. 小说借瓦西里·谢尔盖伊奇接来妻女,但最终太太离开、女儿病重的结局,证明了老谢苗“什么也不要”是正确的。
    C. 小说中的老谢苗与《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都面临着恶劣的环境与糟糕的境遇,但二人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D. 鞑靼人对老谢苗的痛斥是小说的高潮和点睛之笔,将两种人生态度的冲突推向了极致,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8. 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尾的意图。(6分)
    9. 老谢苗有两句口头禅,“只求上天叫大家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才好”“你会过惯的”,有人认为这体现了一种精明、可悲又无奈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余,上之任势使然之。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远在千里A外B不敢C易D其辞E势在F郎中G不敢H蔽善I饰非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奸邪,指奸邪之人,与“邪曲之害公也”的“邪曲”用法和意思均相同。
    B.轨,车两轮之间为轨,后指车轮碾过的痕迹、路线,这里比喻秩序、规矩。
    C.中,指符合、合乎,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词义不相同。
    D.反,通“返”字,与《离骚》中“延伫乎吾将反”的“反”用法和意思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主亲自考察百官,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即使君主目、耳及脑并用,臣下也会掩饰,所以君主要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依赖法律治国。
    B.韩非子认为君主能够轻松掌控整个天下,各种类型的臣子在各种场合都不能使坏逾越本分的原因,就在于君主能够善于运用权势加强法律执政。
    C.治国不能因为豪门权贵犯罪而偏袒,就像墨线不能弯曲来迁就歪斜不正的木料一样,应当以法为准绳,来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
    D.君主可以制约官员的恣意妄为,但君主也受法令礼仪的制约,没有人能独断专横,那么正道就可以畅通,政事就能“无为”而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4分)
    (2)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4分)
    1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法律思想有哪些历史进步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15~16题。
    八声甘州·西湖有感寄刘晞颜
    宋·张元幹①
    记当年共饮,醉画船、摇碧罥花钗。问苍颜华发,烟蓑雨笠,何事重来。看尽人情物态,冷眼只堪咍②。赖有西湖在,洗我尘埃。
    夜久波光山色,间淡妆浓抹,冰鉴雪开。更潮头千丈,江海两崔嵬。晓凉生、荷香扑面,洒天边、风露逼襟怀。谁同赏,通宵无寐,斜月低回。
    注释:①张元幹: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被秦桧除名削籍;②咍:hāi,笑。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3分)
    上阕以“记”字起笔,词人回忆了当年与友人泛舟湖上,对谈畅饮的美好时光。
    “间淡妆浓抹”化用了苏轼的“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赋予西湖灵动的生命力,情味隽永。
    下阕写西湖夜色,词人从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描摹西湖盛景,于宏大之中见细腻。
    “洒天边、风露逼襟怀”中的“逼”字十分传神,词人慷慨愤世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何理解“赖有西湖在,洗我尘埃”两句?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7.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6分)
    (1)“雪”是古诗文中用于多种情境的意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将浪花比作雪,写出了浪花的洁白;《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的情景。
    (2)从孔子时代起,读书人就有着内圣外王的自觉,主动去承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悲戚的鸟鸣衬托愁情,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同学喜欢向AI提问,并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以下是小刚同学向AI提出问题后,AI给出的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劳动是最古老而又永恒的旋律。它如同大地的脉搏,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劳动的身影总是A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它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是我们梦想的摇篮。
    清晨,当薄雾被第一缕阳光穿透,洒在农田上时,农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仿佛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金黄的麦浪,每一份努力都汇聚成了丰收的喜悦。走进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中央杂着工人们忙碌的脚步声。他们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一件件产品从原材料变成精美的成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劳动者的身影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清扫,还是夜幕低垂下的巡逻,亦或是风雨无阻的送递,劳动者都用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
    劳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物质财富,(甲)。在田野上,劳动是土地与生命的对话,是汗水与希望的交融,它让土地B充满了旺盛的生机,也让农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工厂里,劳动让冰冷的机器焕发出生命的光芒,也让工人们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建设者的骄傲与自豪。有一些劳动(乙),实际上也能在平凡中书写伟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都是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正是因为无数劳动者的共同努力,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文明才得以不断传承。
    18.将画横线处文字转换为成语,让语言更简洁典雅,但不可改变原意。(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甲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21.文章最后一句将“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比喻成“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这一喻体的选择是否贴切,请给出评价。(4分)
    22.根据AI的答案,你认为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4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鸿门宴》沛公参乘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而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22级2024-2025学年上期
    半期考试 语文答案
    B
    B.“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的言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错误,原文为“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可知薛易简阐释的是“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的观点。故选B。
    C
    C.“只要……就能”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信息是“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可见并非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此境界,还要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故选C。
    B
    儒家对古琴的影响是认为古琴有教化作用,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能修身养性。B.选项意思是音的产生,都是出于人类有能够产生思想感情的心。人类思想感情的变动,是外界事物影响的结果。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变动,就会用“声”表现出来。是谈音乐的产生,和儒家思想无关。故选B。
    ①材料一着重阐述古琴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2分)
    ②材料二主要以《红楼梦》的“黛玉论琴”为例,论述古琴是儒道两家“琴道”完美的融合,儒道互补,兼容并蓄。(2分)
    ①儒家重视琴乐的教化功能,认为琴乐可以正人心,止淫邪,涵养性情,教化民众。以音乐的教化作用实现人生意义与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2分)
    ②道家提倡琴乐应追求自然之趣,弹奏出“天籁之音”,重视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人格修炼。(2分)
    ③古琴儒道互补,具有“淡和”的精神气象,入世与出世,为儒道两家“琴道”的二元弥合构筑起更为和谐的支点。(2分)
    C
    【解析】C项,“开始思考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健康无忧地生存下来”分析错误。由原文第九段“鞑靼人一声不响,用沾着泪痕的眼睛呆望着火。他的脸上现出迷茫和恐惧,仿佛仍旧不懂他为什么跑到这儿来,生活在黑暗和潮湿里,在生人旁边”和第十段“这多半只是一场梦。他觉得自己在睡觉“可知,鞑靼人的脸上之所以呈现出迷茫与恐惧的表情,并非开始思考如何在这里生存下去,而是不愿相信现实,依然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A 项,由原文第二段“这儿只有水啦,光秃秃的河岸啦,四下里的黏土啦,别的就没有了”,第四段“照这样过了二十二年”和第七段“谁也不及我自由。我什么也不要………我过得挺好”可知,老谢苗来到这个荒凉寒冷的地方二十多年了,他认为挣扎无法改变什么,什么也不要反而更加自由轻松。
    B项,由原文第五段“我的母亲和妻子就要到这儿来了。她们答应过的”和第六段“我现在到格里诺去接我的妻子”“过了一天,他带着他妻子一块儿来了,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可知,鞑靼人与瓦西里•谢尔盖伊奇都对生活心存希望,渴望家人的陪伴;由原文第七段“我却把自己磨炼到这个地步。只求上天叫大家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才好•…我什么也不要”可知,老谢苗的生存态度是麻木妥协的。
    D项,由原文第十五段“现在坐车,路上尽是烂泥”“要不然,索性不去也罢…•到头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和第十六段“可是要想请真正的好医生,那就跟到田野上去追风一样”可知,老谢苗认为瓦西里•谢尔盖伊奇根本无法为女儿请到真正的好医生,觉得他成年累月地去找医生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7. B
    【解析】B项,“证明了老谢苗‘什么也不要’是正确的”曲解文意。由原文第六段“那位太太却没跟他住多久。她怎么住得下去呢?黏土啦,河水啦,寒冷啦……大概三年以后,在某天晚上,那位太太就离开了这里”和第十三段“我女儿又病重了”可知,小说借老谢苗之口讲述瓦西里•谢尔盖伊奇妻女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西伯利亚的环境恶劣、资源短缺,不适宜生活,以此来劝阻鞑靼人将母亲和妻子接来此处。
    A项,由原文第二段“精明人说,“你自己也瞧得明白,这儿只有水啦,光秃秃的河岸啦,四下里的黏土啦,别的就没有了……”和第三段“‘坏!坏!’鞑靻人说”可知,在精明人叙述了西伯利亚的环境之后,鞑靼人仅用两个“坏”字对当地的环境特点进行了概括,虽未详细描写,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仿佛已呈现在读者眼前。
    C项,由原文第七段“谁也不及我阔绰,谁也不及我自由。我什么也不要……所以你瞧,我过得挺好”可知,老谢苗面对困难的境况时选择向苦难妥协,选择无所求地活着;《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爵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辅到一条鱼,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时,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辅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虽然在辽航途中不断遭遇就鱼袭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从中可看出,圣地亚哥具有不畏艰险,敬于直面图准的品质。
    D项,由原文第十七段“他好……好,你坏!你坏!老爷是好人…⋯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石头才什么都不要,你也什么都不要………”可知,老谢苗什么也不需要,选择麻木慶目,而鞑靼人却仍然心存希望,与老谢苗的人生态度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老谢苗麻术不仁的人生态度的批判。
    8.
    ①情节上:照应前文,一直没有关门众人听到了鞑靼人半夜的哭声。(1分)
    ②读者效果:使结尾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2分)
    ③人物与主题:突出了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状态,(1分)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起来,改变现实的呼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
    ①精明:西伯利亚环境恶劣,老谢苗知道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生存。(2分)
    ②可悲,老谢苗放弃与生活抗争,向苦难妥协。(2分)
    ③无奈:老谢苗作为摆渡人,见证了许多苦难和不幸,却无力改变。(2分)
    BEG
    句意:臣子远在千里之外,不敢改变说辞;地位处在郎中,不敢隐善饰非。
    省略主语“臣子”,“远”作谓语,“在千里外”作补语,故应在B处断开;“不敢易”作谓语,“其辞”作宾语,故应在E处断开;“势”作主语,“在”作谓语,“郎中”作宾语,故应在G处断开。
    C
    A.正确。句意:奸邪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依赖。/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
    B.正确。句意:统一民众的规矩,没有比得上法的。
    C.错误。词义相同,都是“符合、合乎”。句意:符合奖赏制度的就要嘉奖、触犯法律的就要受罚。/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D.正确。都是通假字通“返回”。
    12.A
    A.“君主要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依赖法律治国”错,原文为“故舍己能而因法”,即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
    13. (1)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是大臣也不回避; 奖赏善行,即使是平民也不遗漏。
    “刑”,惩罚;“辟”,回避;“匹夫”,平民。
    (2)古代设置各级官吏,是用来制约民众的,使得他们不能恣意放纵自己。
    “有司”,各级官吏;“所以”,用来……的;“自恣”,放纵自己。
    ①法律要制约君臣,使之不能专断。
    ②法律要发于人间,使之匡正自己。
    ③法律要从国君立范,使之下行百姓。
    解析:(1)材料二指出,“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同时对君和臣提出约束,而材料一只讲述了君对臣的制约,由此可概括出:法律要制约君臣,使之不能专断。
    (2)材料二指出“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而材料一则认为“上之任势使然之”,由此可概括出:法律要发于人间,使之匡正自己。
    (3)材料二指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强调国君立范的作用,而材料一只强调国君对臣下的奖罚,由此可概括出:法律要从国君立范,使之下行百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做君主的亲自考察百官,就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而且君主用眼睛看,臣子就修饰外表;君主用耳朵听,臣子就修饰言辞;君主用脑子想,臣子就夸夸其谈。先王认为这三种器官不够,所以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先王掌握着关键,所以法令简明而君权不受侵害。独自控制四海之内,聪明多智的人不能使用欺诈手段,阴险浮躁的人不能使用花言巧语,奸邪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依赖。臣子远在千里之外,不敢改变说辞;地位处在郎中,不敢隐善饰非;朝廷的群臣,集中的或单独的,不敢相互逾越职守。所以政事不多而时间有余,是君主运用权势所得来的。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弯曲。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纷乱,判断谬误,削减多余,纠正错误,统一民众的规范,没有比得上法的。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法是天下的尺度标准,也是君主手中的准绳。社会制订颁行刑法,是为了依法惩处犯法的人;设置奖赏制度,奖赏应当奖赏之人。法令确定之后,符合奖赏制度的就要嘉奖、触犯法律的就要受罚。尊贵的人触犯法律也不得减轻处罚,卑贱的人犯了法也不会加重处罚。犯法者尽管贤能也一定严惩,守法者虽然无能也不可无端治罪。所以秉公执法风气盛行,徇私枉法之路就被堵塞。古代设置各级官吏,是用来制约民众,不让他们恣意放纵。设立君主,是用来制约官员,不让他们专行妄为。而宗法礼义的制定,又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任何人不可以放纵专行,那么“道”就占了主导地位、取得胜利,“道”取得胜利,这事理就通畅,于是便可返回到无为而治的境地。这里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都凝滞不动,而是说不要任何事情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
    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它产生于社会又转过来制约人们使之正派(匡正自己的行为)。所以,自己身上有这样的缺点过错,就不要非难他人身上有的同样缺点过错;自己身上没有的优点美德,也就不要要求别人有这种优点美德。由此推出,要求下层民众遵循法律,那么上层君主百官也应遵循法规;禁止百姓民众不能做的事,那么君主自身也不能做。所谓“亡国”,不是说这个国家没有君主,而是说这个国家没有“法”;现在说变更法制,并不是没有法,而是有法不用,有法不用等于没有法。君主立法,首先自己要作出执法守法的榜样,这样法令就能施行于天下。所以,君主如能用法严格地约束自身,那么法令政令就能够在百姓中施行无阻。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D
    D项,“词人慷慨愤世的形象跃然纸上”理解有误。从“晓凉生、荷香扑面,酒天边、风露逼襟怀”几句来看,词人描写的景象是风露渐至,凉意顿起,这里的“逼”字尤妙,运用拟人手法,既然“风露相逼”,那何妨“敞开襟怀”,这种无奈之中也暗含着词人的洒脱之意,而非慷慨愤世。
    16.
    ①词人一心为国,却人生蹉跎,看尽世态人情,落得满身“尘埃”,怎能不自我感伤。(2分)
    ②幸运的是,词人可借眼前的西湖美景,暂时洗尽尘土,涤荡心智。(2分)
    ③词人作为一个文人,盛赞西湖美景,意在抒发知音无觅处的感慨,伤怀之处显超脱。(2分)
    解析:理解“赖有西湖在,洗我尘埃”两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词人洗去的“尘埃”究竟是什么;二是“赖”所体现出的情感状态。结合注释和诗歌内容,不难发现词人的“尘埃”指的是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即壮志难酬的伤感无奈。“赖”字意为“幸好”,这是词人在借西湖美景自我安慰。由此可见,这一句在感伤之中亦有自我慰藉,显出超脱之味。
    17.(1)卷起千堆雪 明烛天南
    (2)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3)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18.A:无处不在B:生机勃勃
    19.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农田上时,农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20.甲:更在于它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
    乙:看似平平无奇
    21.示例1:贴切。①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每一份劳动的重要性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性。②契合主旨,强调了每个劳动者在社会整体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他们共同为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
    示例2:不贴切。喻体选择①过于生硬和冰冷,②忽略了劳动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22.①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劳动的价值是什么?
    ②示例一: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为AI的答案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能够完整地阐释了“劳动的价值”。
    示例二: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概念不够清晰,分析劳动价值的角度不够多维,理据不够充分等等。
    23.作文解析
    材料引用两句传统文化名言,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两句名言一句出自教材,一句考生耳熟能详,体现教考衔接;名言间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关系,体现思辨色彩。
    材料两句话,都谈及成就“大事”过程中如何处理“小事”。两句话由连词“而”连接,构成形式上的转折关系。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鸿门宴》,教材注释为: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这句名言提醒人们,成就大事须要摒弃“小事”的纠葛。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原句当为“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指天下的大事必定兴起产生于小事。这句名言提醒人们,成就大事必须从小到大,由少到多,这是自然规律。
    本题审题和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围绕材料第一句话取表层义为“干大事不必拘泥于小节”或者“讲大节的无须在意小的谦让(责备)”;取引申义可写“人生要阔步向前”“细琐可能阻碍前进的脚步”等。
    (2)围绕材料第二句话取表层义为“小的事情可能阻碍你”“小的事情可以成就你”或者“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3)综合材料中的两句话,可立意为“在重视细微的基础上放远眼光”等。
    相关试卷

    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3.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