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2课时 溶解度 教案
展开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20℃时硝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溶剂的性质不同。
(2)外部因素:温度。
要点提示:
(1)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2)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小组问题探讨:
教材P40表9-1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意义呢?小组同学任选几个数据来互相考考吧!(如60℃时KCl的溶解度是45.5g,表示在60℃时,KCl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45.5g)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溶解度曲线图上,相交的点表示什么呢?(表示在这一温度下,这些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备课笔记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备课笔记
课题
溶解度
课型
新授课
素养目标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4.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5.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6.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7.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预习
1.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形成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2.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新课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固体的溶解度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回答]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讨论]
进行新课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O3溶解的量,能否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能否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能否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答]都不能。
[讲解]在室温下,一定质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都有一个限度,这就是形成其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在一定温度下,绝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总结]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应该知道,溶解度是对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用实验方法测得的,溶解度数据表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展示]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本P40表9-1.
[分析]溶解度数据表包含物质名称、温度和对应的溶解度,分析数据可以看出,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KCl、NH4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总结]溶解度数据表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变化趋势,是对实验测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的结果呈现,数据准确、来源可靠。
[过渡]列表法能表示物质的溶解度,但不能直观呈现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也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因此我们需要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进行新课
知识点2 溶解度曲线
[活动]组织学生按教材P40~P41要求完成探究活动中方案1,绘制溶解度曲线。
过程: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绘制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汇制的溶解度曲线,并介绍作图法表示物质溶解度的优缺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总结]优点:溶解度曲线呈现出来的温度范围较广,能更直观地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缺点: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出的溶解度教据可能有误差。
[讲解]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三种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提问]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推理出哪些信息?
[答]①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④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由此确定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⑤确定一定温度下制得某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方法;⑥由溶解度曲线可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
[小结]以表格或曲线的形式呈现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变化,都是对实验测得的溶解度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
数据处理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无序的数据中,抽取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处理、分析,发现规律。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进行新课
知识点3 气体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我们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表示和固体一样吗?
[答]不一样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43气体溶解度相关内容。
[讲解]因为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通常用的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提问1]烧开水时,水沸腾前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
[回答]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提问2]打开汽水瓶盖后,汽水喷出,为什么?
[回答]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学生活动]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根据气体的溶解度的概念制定合理的方案。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四、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教学板书
2.影响因素
温度: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压强:随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们还可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材习题解答
练习与应用(P40)
2.C 3.D 4.A
6.(1)甲 (2)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相同 (3)50g 95g
[解析](1)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说明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2)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表示在此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 由题图可知,在a2℃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在a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即a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90g甲,故在a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45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5g。
难题解答
[例]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
[解析]从20℃向上作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20℃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故A错;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不会析出晶体,不会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60℃甲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只能溶解60g,所以得到溶液质量为160g,故D错。
[答案]B
教学反思
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规定“在100g溶剂里”常常缺乏感性的思考依据,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这些科学规定的意义加深理解,点拨的方式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复习提问,交流回答,导入新课,活动与探究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