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内史本为周官,掌天子八枋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约7000多年的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出土的太阳神石刻,呈现出一个直立的男性人形神像,其头顶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腹部两侧有两个象征星辰的圆形球体。神像头部有一直线,指向头顶的太阳,把太阳与该神像直接联系起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中原文化的传播B. 中华先民的文化信仰
    C. 阶级分化的出现D. 君权神授观念的萌生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出土的太阳神石刻隐约透露出原始宗教、太阳崇拜的某些信息,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华先民的文化信仰,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太阳神石刻与中原文化存在相似性,不能断定受到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排除A项;太阳神石刻主要反映太阳崇拜,看不出阶级分化情况,且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阶级分化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排除C项;当时国家和君主尚未出现,也不能断定石刻人物代表君主,不能断定君权神授观念萌生,排除D项。故选B项。
    2. 如表为今河北地区(冀)晚商遗址与殷墟遗存的比较情况。这反映出( )
    A.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 南北之间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增强
    C. 内外服制度扩大了商朝的疆域D. 文化影响随空间距离而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商朝中国。河北地区自北至南与殷墟遗存的距离由远及近,与殷墟遗存的相似性逐渐增强,可推断受到殷墟文化影响的程度逐渐增强,反映出文化影响随空间距离而发生变化,D项正确;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材料仅能反映河北地区、河南地区的情况,这只是中华文明区域的一部分,仅凭部分地区的情况不能断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排除A项;“南北之间”通常指的是南方和北方之间,河北地区、河南地区都属于北方地区,属于北方内部而非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河北地区是商朝的外服,不能体现内外服制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 《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该思想家强调城市规划应( )
    A. 讲究布局的对称和工整B. 注重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C. 强调等级性和多层次性D. 构建较为稳定的中轴线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管子》提出,国都地址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形、用水等条件,与地理环境相适应,体现城市规划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B项正确;材料讲城市选址,而非功能区的布局,不能体现讲究布局的对称和工整,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不同级别的城市规制不同,未提及城市的不同层次,不能体现等级性和多层次性,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城市沿着一条线对称布局,不能体现“构建中轴线”,排除D项。故选B项。
    4. 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乐舞的交流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
    A. 民族交融的发展B. 各族同源观念的流行
    C. 礼乐文化的完善D. 南北文化交流的增强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多民族乐舞交流的三种方式,涉及夷夏之间、夷与夷之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是当时民族交融发展的重要体现,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各民族乐舞的交流,未提及不同民族有共同祖先,不能体现各族同源,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民族交流,而非礼乐文化的发展。仅凭乐舞交流不能充分判定乐舞发展程度,不能断定礼乐文化已发展完善,排除C项;材料所述交流为民族间,而非南北间,排除D项。故选A项。
    5. 一些学者认为,秦朝是法家的思想及其行政技术的最高体现。而另有一些学者却认为:秦始皇本人对于非法家的思想和社会道德价值也很感兴趣。这两种观点( )
    A. 只有一种观点符合史实B. 都强调秦朝治国践行了法家思想
    C. 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D. 共同论证了秦朝速亡的直接原因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秦朝的统治思想主要是法家思想,同时又借鉴了其他学派的治国理念,材料学者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学者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并非只有一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一种观点强调秦朝治国践行了法家思想,第二种观点强调秦朝治国借鉴非法家思想,排除B项;秦朝速亡与法家思想过于严苛有关,主要与第一种观点相关,与第二种观点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6. 内史本为周官,掌天子八枋之法。秦仿周制,因设内史,为中央官职,仅次于相邦。完全推行县制之后,内史成为主管经济的中央官员;完全推行郡制之后,内史职掌发生第二次变化,“内史郡二千石官共令”。内史职权的变化( )
    A. 体现了中央集权体制的要求B. 制约了相邦的行政权力
    C. 完善了封建国家的监察体制D. 扩大了郡县的管理范围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内史职权的变化与政治形势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央集权体制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表明内史仅次于相邦,但无法体现内史对相邦行政权力的制约,排除B项;内史并不是监察官员,排除C项;材料没有郡县管理范围扩大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7. 在秦朝的法律中,故秦人和新秦人的地位并不对等,所谓的故秦人是关中百姓,新秦人是原六国百姓。秦国的二十等爵在秦灭六国后被推行到天下,东方各国百姓原有的爵位并未得到秦朝的承认。这说明当时( )
    A. 新故秦人矛盾加剧B. 阶层之间流动趋缓
    C. 司法制度尚未健全D. 国家治理存在隐患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故秦人和新秦人的地位并不对等”“东方各国百姓原有的爵位并未得到秦朝的承认”可知,秦朝的法律和制度对原东方各国有歧视,这会激化社会矛盾,故国家治理存在隐患,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秦朝的法律和制度,而非社会矛盾情况,且材料要求说明材料内容反映的现象,而非分析其影响,排除A项;材料提及秦国人和原六国百姓,属于不同地域的人,而非不同阶层的人,不能看出阶层之间流动趋缓,排除B项;秦朝奉行法家思想,注重司法制度建设,且材料提及秦朝的法律,未提及司法也即案件审理程序,排除C项。故选D项。
    8. 秦末,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秦灭亡后,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由此推知( )
    A. 秦政权尚未得到普遍认同B. 楚文化逐渐成为正统文化
    C. 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显现D. 楚汉之争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末年的中国。秦末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军一度以恢复被秦灭亡的楚国为号召,项羽还试图恢复秦统一前诸侯并立的局面,一部分力量试图恢复秦朝统一前的局面,反映对秦政权的不认同,A项正确;借用“楚”的国号不等于认同楚文化,当时六国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并非都以楚文化为正统,排除B项;反秦农民起义不满的主要是秦的暴政而非其政治制度,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其积极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刘邦与汉政权,不能得出楚汉之争具有历史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A项。
    9. 在汉代致力于地方教化的官吏中,有一批成为百姓祠祀的对象,如汉武帝时期的于公、汉元帝时期的召信臣等,百姓为之立庙、“配社祠”“立碑”等,有的甚至是在受祭者健在的情况下建立的。这反映了( )
    A. 百姓素质的提升B. 民间信仰的改变
    C. 儒学思想的影响D. 社会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代致力于地方教化的官吏中,有一批成为百姓祠祀的对象,如汉武帝时期的于公、汉元帝时期的召信臣等,百姓为之立庙、“配社祠”“立碑”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倡导以“仁政”“爱民”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并对百姓实行教化,百姓因此爱戴某些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员,C项正确;百姓素质提升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民间信仰,但无法表明其改变,排除B项;“普及”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在柬埔寨东南部波萝勉省的波赫墓地,发现一些铜碗和铜盘。这些铜碗和铜盘不仅形制与越南莱宜墓地以及中国岭南汉墓所出同类器相近,而且铜碗的铅同位素比值与泰国考山考遗址出土的汉朝铜镜非常接近,相关数据具有中国西汉铜器的特征。这体现了汉代( )
    A. 南方经济发展较迅速B. 铜器制作工艺臻于成熟
    C. 边疆治理体系的完善D. 中华文化的辐射与传播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柬埔寨东南部波萝勉省的波赫墓地,发现一些铜碗和铜盘,铜碗的铅同位素比值与泰国考山考遗址出土的汉朝铜镜非常接近,这说明当时中国与柬埔寨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体现了当时中华文化的辐射与传播,D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当时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无法确定汉代铜器制作工艺是否成熟,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确定柬埔寨属于当时中国领土,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是边疆,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如图为出土于四川成都的《庖厨》画像砖,展现了汉代一户人家在厨房内操作的生动情景。由此可知,该画像砖( )
    A. 体现高超绘画技巧B. 主要作为建筑材料
    C. 彰显阶层流动状况D. 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题干的画像砖细节可以看出,画面上有人在对砧板上的鱼进行加工,画面左下角设有灶台和鼎,一人在鼎后跪坐,手拿长管对灶口内吹气助燃,画面正中一人跪坐一旁,似在洗菜,从中可以研究大户人家的生活情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D项正确;汉代画像砖上的图画主要是用模塑的方法制成的,而非采用绘制的手法,不能得出绘画技巧高超,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画像砖上图画的内容,而非画像砖的用途,不能断定主要作为建筑材料,排除B项;材料所述画像砖主要反映豪门生活,看不出阶级变动、阶层流动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显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的颁发( )
    A. 旨在维护封建土地国有制度B. 维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C. 为政府征发赋役提供了依据D. 提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东汉(中国)。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可以为政府征收赋税和摊派劳役提供依据,C项正确;当时核查的是地主、农民占有土地的情况,属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排除A项;“度田令”核定豪强地主占有土地的数目和应缴纳的赋税,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少交赋税,打击而非维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排除B项;封建社会时期农民受封建国家的严格管理和地主的残酷剥削,经济地位较低,“度田令”的颁发并未根本改变这种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东汉班固所撰《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官修《东观汉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史书;东汉苟悦所撰《汉纪》,开创了编年断代史体例。这表明东汉时期( )
    A. 儒学与史学实现初步结合B. 史书修撰主体趋向多元化
    C. 史学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D. 历史学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东汉苟悦所撰《汉纪》,开创了编年断代史体例,继承了《汉书》的断代史的编写方法,有开创了编年体的体例,表明东汉时期历史学在传承中创新发展,D项正确;孔子作《春秋》,儒学与史学开始结合,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史书修撰主体趋向多元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历史学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未涉及不同流派,排除C项。故选D项。
    14. 据岳苑书院藏秦简《金布律》文书规定,民向借贷需“券书吏”;在云梦睡虎地秦简文书《法律答问》中,契约分为左券与右券,右券作为重要凭据,不可丢失;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文书则强调,若契约双方存在争议,可凭契约文书作为法律依据。据此可知,材料所述文书意在( )
    A. 推动立法完善B. 稳定社会秩序
    C. 践行重农抑商D. 提高民众觉悟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秦朝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法律规定,民间订立契约需要书面上交官吏,如不上交官吏,将不具备法律效力。契约文书是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重要凭证,是解决双方争议的重要依据。因此契约文书意在保障契约的效力,规范交易、借贷等行为,减少相关纠纷,稳定社会秩序,B项正确;材料要求说明契约文书的作用,“推动立法完善”属于完善契约相关法律的影响,排除A项;规范契约有利于商业发展,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排除C项;契约制度的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非主要为教育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南史》记刘宋郭世通“尝与人共于山阴市货物,误得一千钱,当时不觉,分背方悟,追还本主。钱主惊叹,以半直与之,世通委之而去”。其子郭原平“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由此可见,当时( )
    A. 区域市场基本统一B. 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 儒学仍具较大影响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材料引文大意是:郭世通曾和别人在山阴集市上做买卖,算错账多得了一千钱,当时没有察觉,分手以后才知道,于是赶紧追上那人还给他,那人惊叹不已,把一半送给他,郭世通没有接受。 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降价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然后才收钱。南朝刘宋郭世通及其子郭原平在商业经营方面讲究诚信和礼让,是受到儒家道德观念的影响,体现出儒学仍具有较大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经商的地点和范围,不能得出区域市场基本统一,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两人的经商活动范围很广、规模很大,不能断定南方经济发展和经济地位上升,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个人的经商行为,未体现政府的商业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唐中后期,宦官势力迅速膨胀,逐渐形成内挟朝臣、外制藩镇的新的制衡机制,即宦官枢密使、神策军中尉制约外朝宰相,宦官监军使制约藩镇节帅的“二元”制衡机制。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
    A. 国家版图扩展B. 皇权专制的需要
    C. 边疆形势的紧张D. 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唐代中后期,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制约朝廷官员和地方武将,重用宦官,让他们掌管机务,传达诏令,执掌禁军, 出使监军,宦官政治势力大为膨胀。宦官专权的出现主要缘于皇权专制的需要,B项正确;唐朝的强盛和版图扩展时期主要是在前期,排除A项;边疆形势的紧张需要加强藩镇的力量,而材料所述为利用宦官制约藩镇,排除C项;“宦官专权”是皇权专制的产物,“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防)上疏曰:“……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私相容隐……每有策试,辍兴净讼,论议纷错,互相是非。今不依章句,安生穿酓,以连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淀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本意。改薄从忠,三代常道,专精务本,儒学所先。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
    ——摘编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汉代太学)学生满二岁试,逐二经者补文学掌故。其不能通二经者,须后试,复随辈试之,逐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其已为文学掌故者满二岁试,能通三经者,报其高第,为太子舍人,其不得第者后试,复随军试,第复高者亦得为太子舍人。已为太子舍人满二岁试,能通四经者,推其高第为郎中。其不得第者后试,复随旱试,第复高者亦得为郎中。满二岁试,能通五经者,推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其不得第者后试,复随辈试之,第复高者亦得补吏。
    ——摘编自(元)马培治《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太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太学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主要特征:以儒家学说为基本教学和策试内容;策试没有固定标准;学业、策试与做官紧密结合。
    (2)历史影响:扩大了儒学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一“今不依章句,安生穿酓,以连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淀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本意”“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可得出策试没有固定标准;据材料一“改薄从忠,三代常道,专精务本,儒学所先”,可得出以儒家学说为基本教学和策试内容;据材料二“逐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能通三经者,报其高第,为太子舍人”“能通四经者,推其高第为郎中”“能通五经者,推其高第补吏,随才而用”,可得出学业、策试与做官紧密结合。
    【小问2】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汉代以儒家学说为基本教学和策试内容,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精通儒家经典的人才,充实了官僚队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太学以儒学为主,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使其成为正统思想:汉代随才而用,有利于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太学强调遵循章句家法,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中华文明以农业为主,先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芍陂(què bēi)、都江堰、郑国渠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为解决运输问题,先民借助水利发展交通,大运河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水利工程的概况如下表所示。
    ——摘编自朱学西《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任选材料中一处或几处水利工程,围绕该水利工程的兴建与影响,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隋唐大运河对隋唐社会产生多方面影响。
    阐述:隋炀帝时,正式开通了大运河,成为当时及以后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但由于过度役使民力,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大运河的开通间接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为隋朝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唐代,大运河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它加强了朝廷对南方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巩固,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运河口岸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多个运河枢纽城市的地位迅速提高,还造就了一大批工商业者。此外,大运河还方便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也为中外交往提供了条件。
    总之,隋唐时期开通大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隋唐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提及的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大运河)中选择一处或几处,结合材料中水利工程的概况相关信息,从水利工程的修建背景、过程、特点和地位、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比如选取大运河,可拟定论题:隋唐大运河对隋唐社会产生多方面影响。结合材料内容,分别论述大运河在隋唐时期修建和发挥作用的情况:隋朝开通了大运河,方便了南北交通,但为隋朝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唐代大运河加强了朝廷对南方的统治,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还方便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交往。最后作总结:隋唐时期开通的大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等方面对隋唐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也可在介绍水利工程概况、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古代注重水利工程修建的原因、影响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通过文物,我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①—④文物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性质。
    (2)从①—④中任选三处文物,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历史意义。
    【答案】(1)社会性质: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④封建社会。
    (2)历史意义:①红山文化墓葬等级分明,有神庙、积石冢、大型祭坛,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被誉为中华文明诞生的曙光。
    ②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已知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何尊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象征。
    ③里耶秦简户籍簿便于朝廷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作为征发赋役主要依据,也是秦朝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
    ④“汉委(倭)奴国王”金印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的,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一般认为,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起,至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为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爆发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时期。① 牛河梁遗址距今约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阶段。②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处于奴隶社会阶段。③里耶秦简是指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出土的秦代简牍,秦朝已处于封建社会时期。④“汉委(倭)奴国王”金印被认为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的,汉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小问2】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①—④中任选三处文物,分析其史料价值。①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墓葬等级分明,有神庙、积石冢、大型祭坛,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被誉为中华文明诞生的曙光。 ②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 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已知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何尊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象征。 ③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身份情况,反映当时的户籍制度,便于朝廷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作为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也是秦朝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④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汉委(倭)奴国王”金印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的,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民族政策,除承袭传统的具有怀柔性、恩威并用等民族政策外,还呈现出多元化。三国时期,魏国施行以征伐迁徙、怀柔安抚、分而治之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西晋施行了怀柔、内迁等民族政策,东晋和南朝则设置左郡左县,让少数民族以自己的方式治理本民族事务。十六国和北朝方面,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处理好各民族关系,施行胡汉分治等政策。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快速推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孝文帝认识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先进性,意识到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稳固政权统治,实施以改革旧俗和崇尚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大一统”时期,一扫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荡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再一次得到大力发展,隋唐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统治进一步加强。隋文帝时期对突厥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分而治之政策,对其他民族则采取怀柔政策;隋炀帝时期采取恩威并用政策。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唐朝以其辽阔的疆域、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而被誉为“世界帝国”。唐朝初期,对内附诸侯和周边各族施行不同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认为:“朕承隋之弊,而四夷归伏,无为而治,得非上策乎。”唐朝逐渐形成了包括怀柔政策、开拓政策等在内的系统化的民族政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国祥《中华民族政治“大一统”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民族政策不同的主要因素。
    【答案】(1)不同之处: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策多元、灵活,少数民族政权推行封建化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统治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系统化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主要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建立,社会动荡不安;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的中国。不同之处: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民族政策……呈现出多元化”“孝文帝认识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先进性,……实施以改革旧俗和崇尚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策多元、灵活,少数民族政权推行封建化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据材料“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再一次得到大力发展,……隋唐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统治进一步加强。……唐朝逐渐形成了包括怀柔政策、开拓政策等在内的系统化的民族政策”得出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统治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系统化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小问2】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的中国。主要因素: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荡局面”“各少数民族政权”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建立,社会动荡不安;据材料“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大一统’时期”“唐朝以其辽阔的疆域、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而被誉为‘世界帝国’”得出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晚商遗址
    与殷墟遗存的比较情况
    翼南赵窑
    基本一致
    冀中周家庄、西木佛
    既有典型的殷墟风格器物,也有富含本地特色和北方风格的器物。
    翼中北张家洼
    仅包括少量商因素
    方式
    表现
    夷与夏的交流
    楚族乐舞中出现华夏族的祭祀乐舞,两者融合,形成浪漫奇巧的楚舞
    夏对四夷乐舞的吸收
    华夏族吸收四夷乐并用于祭祀
    夷与夷的交流
    楚族乐舞长袖细腰的审美特征借鉴了东夷族的“郑、卫之声”
    名称
    兴建时期
    概况
    芍陂
    春秋
    迄今已有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2015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都江堰
    战国
    是中国古代“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州,采用无坝饮水方式,实现了排灌两便。两千多年,灌区面积有增无减。
    郑国渠
    战国
    干渠地势较高,使整个灌区在它的控制之下,保证了支渠的自然饮水,还实现了与几条天然河流的“立交”。
    大运河
    隋唐
    大运河由隋炀帝开通,是隋唐及之后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外往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运河还特别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工商业者。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何尊
    里耶秦简户籍簿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相关试卷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度辽东南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pdf、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docx、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