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01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02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康有为认为,有学者在评价隋唐大运河时认为,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有众多新石器时代的龙形象遗存,在河南、湖南、湖北、甘肃、内蒙古、辽宁和山西等地均有发现,而且龙形象各不相同。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化()
    A.区域之间交融互鉴 B.多元一体
    C.以中原地区为中心 D.满天星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许多地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龙形象的文化遗存,可见龙形象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分布广泛,而各地的龙的形象又各有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区域之间交融互鉴”描述的是文化互动过程,但没有体现出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性,而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A项;“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强调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但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而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C项;“满天星斗”通常用来形容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但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
    2.西周时期,周天子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田亩所有权全归贵族封君,一般不允许买卖。即所谓“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这说明,当时()
    A.国家税收得到了有效保障 B.小农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实行了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D.土地属于封建地主私有
    【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周天子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田亩所有权全归贵族封君,一般不允许买卖。”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井田制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C项正确;材料涉及了土地制度,并没有提及赋税制度,且国家税收得到了有效保障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C 项。
    3.如表是关于秦人族源传说的相关内容。这些传说反映出秦人()
    A.具有强烈的华夏认同感 B.利用神话传说加强统治
    C.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 D.重视强化族群 凝聚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人探寻族源传说的目的是与西戎进行区分,追认华夏为先祖,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人追溯族源的目的是加强华夏认同,没有体现统治者利用神话传说加强统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无法得出“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秦人利用传说强化华夏认同感,其目的在于融入华夏体系,不是强化族群的凝聚力,排除D项。故选A项。
    4.国家昏乱,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沉迷于音乐),语之“非乐”“非命”。其“非乐”,并非反对音乐本身·而是反对王公大臣以音乐满足其奢靡的生活享受,造成劳动力和衣食物资的浪费。下列观点与材料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是墨家思想,“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反映了墨家作为小生者的代表反对战乱,渴望社会社会安定的愿望,D项正确;“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5.秦统一天下,健全了户籍管理的行政体系,在全国普建郡、县两级行政机构,设郡36个,辖县近千。郡县向下延伸为乡、亭、什、伍等基层组织。南征之后,秦朝势力扩展到珠江、闽江流域,并将郡县制推行到南部中国。秦朝的这些举措()
    A.突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B.利于加强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
    C.扩大了政权 统治基础 D.促使地方割据风险的不断增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朝通过户籍管理和推广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B项正确。秦朝通过设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独尊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加强对基层的控制,扩大政权统治基础强调不一致,排除C项;据材料“健全了户籍管理的行政体系,在全国普建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并将郡县制推行到南部中国。”可知秦朝通过加强对地方控制,防范地方割据的危险,排除D项。故选B项。
    6.康有为认为:“孔学行于天下,自汉武始。“汉武帝”当享配文庙(通常指的是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庙宇),以报其大功”。康有为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汉武帝()
    A.尊崇儒术 B.改革币制 C.打击豪强 D.休养生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题干“孔学行于天下,自汉武始。”汉武帝”当享配文庙(通常指的是祭祀孔传说类型
    简要内容
    颛项后裔说
    秦人将自己的原初祖先追认为颛顼帝,从根本上否认己族是他族或“夷”
    驯鸟兽、牧马技能说
    秦人先祖受命驯化鸟兽及为周王牧马于陇西,此传说既解释了秦人祖先为何居于边缘地带,又合理化了其掌握戎人擅长的技能
    西迁商民说
    周成王灭商后,将商纣之臣蜚廉一族西迁至邾地以防御戎人,这部分西迁的商民被认为是秦人的先人
    子及其弟子的庙宇),以报其大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A项正确;改革币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打击豪强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休养生息是在西汉初期,排除D项。故选A项。
    7.东汉时期,许多士大夫奋起弹劾制裁违法的外戚宦官及其党羽,但他们经常遭到打击报复,并最终酿成“党锢之祸”,百余名士“皆死狱中”,受牵连而“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这说明东汉时期()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皇帝昏庸导致权力丧失
    C.地方势力不断扩张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东汉时期,许多士大夫奋起弹劾制裁违法的外戚宦官及其党羽"酿成“党之祸',百余名士“皆死狱中',受牵连而“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可知,东汉时期士大夫受到外戚与宦官的打击报复,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D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士大夫”弹劾外戚宦官,无法体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排除A项;B项材料无法体现,且当时皇帝实权的丧失不仅仅是因为皇帝昏庸,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势力的变化,无法说明地方势力不断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8.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控制了晋廷的军政大权,形成了“主弱臣强”的局面,东晋政治陷入一种“不平常和不正常的状态”之中。这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
    C.逐渐取代了皇权政治 D.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氏兄弟掌握西晋军政大权,东汉是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这与门阀政治有关,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故选B项,排除A项;世家大族并没有取代皇权,排除C项;门阀政治并不是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排除D项。故选B项。
    9.有学者在评价隋唐大运河时认为:作为南北运输主动脉的大运河是帝国的生命线,它勾连起各个经济区域,并把南方的漕粮等贡物运到北方政治中心和边防要地,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隋唐大运河()
    A.消除了王朝边疆的安全隐患 B.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统治C.推动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作为南北运输主动脉的大运河是帝国的生命线,它勾连起各个经济区域.并把南方的漕粮等贡物运到北方政治中心和边防要地,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大运河的修建,既有利于巩固边疆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政治中心的经济问题,这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统治,B项正确,“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隋唐大运河修建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统治“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并非最终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曰:“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藩镇势力日趋膨胀 B.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
    C.中央财政危机凸显 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可知,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现象严重,地方管理增多并且俸禄优厚,反映了藩镇势力日趋膨胀,A项正确,“初步形成”一说说法错误,早在节度使设立之初就初步形成外重内轻局面,排除B项;材料现象反映了当时藩镇势力日趋膨胀,未体现中央财政危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央集权遭到削弱,未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1.三国时,魏国创造了九品中正制,其优点时大大弱化了地方对人才推举的控制力。到西晋时,九品中正制没有强化中央对人才选拔的控制,而是维护和巩固了地方门阀的统治。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评定标准不统一
    B.主要以门第为选拔标准
    C.中央政府的相对软弱
    D.中央对选官过程的包办
    【答案】B
    【解析】【详解】据材料“九品中正制没有强化中央对人才选拔 控制,而是维护和巩固了地方门阀的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主要以门第为选拔标准,故有利于门阀垄断选官,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的评定标准是统一的,故A项错误;中央政府的相对软弱,没有突出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故C项错误;中央对选官过程的包办也没有改变门第的选官标准,故D项错误。故选B。
    12.唐代门下省对于中书省拟定的文书不仅要检查文字、书写,还要对草拟的文书内容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文书当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门下省的这一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皇帝的意志不能脱离法律的界限。由此可推知,门下省的设置()
    A.体现出皇权受到削弱 B.表明唐代中央机构日益完善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说明决策权与行政权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代门下省对于中书省拟定的文书不仅要检查文字、书写,还要对草拟的文书内容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文书当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可知,唐代的门下省不仅对于同级的中书省所做的决策有封驳权,对皇帝也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防止中央行政决策中出现失误,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下,权力分工明确、相权分散,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A项;仅从门下省的设置无法得出唐代中央机构日益完善,且“日益”无法看出,排除B项;中国古代皇帝掌握决策权,门下省并不掌握,排除D项。故选C项。
    13.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举措的目的是()
    A.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 B.适应均田制发展的需要
    C.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可知,唐朝统治范围内,三年定一次两税,且不论何种人都要按照资产交税,这扩大了交税对象,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项正确;均田制在780年实行两税法之初就被废除,排除B项;唐宪宗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增加税收,并非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两税法的实施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属于客观影响,并非唐宪宗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4.据《旧唐书·西戎传》记载:开元初,大食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钿带等方物。其使谒见,唯平立、不拜,宪司欲纠之。中书令张说奏曰:“大食殊俗,慕义远来,不可置罪。”上特许之。”这反映出唐朝()
    A.对外交流的灵活包容 B.在朝贡贸易中主张恩威并施
    C.践行平等的民族理念 D.注重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其使谒见,唯平立、不拜,宪司欲纠之”“大食殊俗,慕义远来,不可置罪。'上特许之”可知,在对外交流中,唐政府以包容的态度灵活处理了不同民族的礼仪问题,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唐政府对外交流的“威”,排除 B项;材料体现的是包容而非平等思想,排除C项;材料与“重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无关,排除 D项。故选A项。
    15.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 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中央政治体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即中央集权制的加强,B项错误;宰相制度日益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16.宋高宗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河,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
    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 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
    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宋金之间以和平为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绍兴和议之后,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A正确;南宋并未归顺金朝,排除B;绍兴和议之前,女真族就已经入主中原,排除C;绍兴和议之后,宋金之间依然存在战争,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的生活方式类似草食动物,逐水草而生活,或采集、或种植、或渔猎,“食尽一山则移一山”,具有非排他性、群体性的特点,且没有领土和势力范围的概念。至秦汉时逐渐形成了单一的种植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高,在所能耕种的有限土地上,以种植业为主的民族要比从事畜牧的民族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此外,由于实行多子继承的缘故,家庭中的财产一代一代地被分割,导致古代中国人均土地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从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寻找出路,如汉代出现了一年两熟制耕作方式。这也使土地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正如《王祯农书》中所说:“盖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尤胜不稼!”
    材料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近 2000余年发展的北方文明,开始向其他地区寻求新的文明生长点。水往低处流,有水就有生命,也就有文明的灿烂,于是东南一带成为中国文明的新的发展中心。汉代司马迁所叙述的江南地区,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颇有蛮荒之地的味道,但是 700多年后的江南,其制约因素纷纷解除,于是成为农业文明的生长点。
    -以上材料摘编自徐旺生《生活方式、生产结构、生态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汉以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并简述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变化:由多元经济向单一种植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由迁移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由族群共同生产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转变。(任答三点即可)影响:加重了土地的负担,加剧了人地矛盾,易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产生及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经济现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成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长期动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长期的耕作,自然环境出现恶化,而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土地资源丰富;魏晋以来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或采集、或种植、或渔猎,......至秦汉时逐渐形成了单一种植业生产方式”,可得出由多元经济向单一种植经济转变;根据材料“食尽一山则移一山”从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寻找出路”,可得出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根据材料“逐水草而生活形成了单一的种植业生产方式”,可得出由迁移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根据材料“具有非排他性、群体性的特点家庭中的财产一代一代地被分割”,可得出由族群共同生产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转变。影响:根据材料“古代中国人均土地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从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寻找出路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可得出加重了土地的负担,加剧了人地矛盾,易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结合所学,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产生及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经济现象:根据材料“北方文明,开始向其他地区寻求新的文明生长点。......东南一带成为中国文明的新的发展中心”,可得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成因:结合所学,从南方社会安定、自然环境优越、北方人口南迁等角度分析,具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长期动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长期的耕作,自然环境出现恶化,而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土地资源丰富;魏晋以来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秦代书同文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戌,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摘自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1980年出土于青川县郝家坪第50号战国墓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青川木牍》,书于秦武王二年至四年(公元前309年~307年)。内容为秦代的法律文书,文字虽然不具备汉代成熟隶书结体扁方,八分取势,蚕头燕尾等明显的特征,但已解散了篆书的结构,改变了篆引的线条,出现早期隶书破圆为方,变曲为直,省并连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考古发掘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1)史料价值: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可用于研究隶书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及使用范围:但该文献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2)作用:是一手史料,能提供历史事实考辩与实物依据,验证历史记载;拓展了史料形态与来源;丰富了史学研究手段、方法与思维;填补了文字记录空白。(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史料价值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说文解字》是文献史料,根据材料一“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得出,该材料可以用来研究隶书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及使用范围;但该文献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二“1980年出土于青川县郝家坪第50号战国墓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青川木牍》“得出,是一手史料,能提供历史事实考辩与实物依据,验证历史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掘拓展了史料形态与来源;丰富了史学研究手段、方法与思维;填补了文字记录空白。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死,因财政困难,其丧葬费用不得不大大削减。赵顼(神宗)继承皇位。赵顼当太子时,就很关心国家大事。十多岁时,曾披甲去见祖母曹后,要求恢复失去的疆土。宋神宗继位后由于无法从元老大臣那里得到支持,就只得寄希望于当时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王安石。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就安石初衷而论,新法主要实现了前一半目的。据哲宗初年户部所奏,“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就财物来源而言,仍以发展生产所得为少,直接征敛于百姓者居多。官府又因而得益,百姓受损,即谓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与西夏两次作战,损失军士、民夫共约 60万人,物资不计其数,充分反映出“强兵”梦的破灭。神宗闻讯恸哭,精神受到重创,终至数年后抑郁而卒。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变法。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背景:国家吏治腐败;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弱;面临辽、西夏的侵扰;继位后的宋神宗决心挽救统治危机。
    (2)评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统治;变法中的有些措施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军队战斗力未得到增强;并不能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
    (3)启示: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风险与机遇同在;改革要以改善民生为重;改革本身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等等。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因财政困难,其丧葬费用不得不大大削减”“十多岁时,曾披甲去见祖母曹后,要求恢复失去的疆土。”“宋神宗继位后由于无法从元老大臣那里得到支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北宋吏治腐败、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弱、面临辽和西夏的侵扰、继位后的宋神宗决心挽救统治危机等角度进行分析。
    (2)评析:根据材料二“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可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统治;根据材料就财物来源而言,仍以发展生产所得为少,直接征敛于百姓者居多。官府又因而得益,百姓受损”可知,变法中的有些措施损害了百姓利益;根据材料“与西夏两次作战,损失军士、民夫共约60万人,物资不计其数,充分反映出“强兵'梦的破灭。”可知,军队战斗力未得到增强,未能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3)启示: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相关知识,从改革风险与机遇同在、改革要以改善民生为重、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等角度进行回答。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由追求军事利益的共同目的而不断流动的、免不了昙花一现命运”的游牧民族与固守于茫茫丛林的山地民族一起构成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展开了文化之争、领土之争、统治之争、政治之争以及直接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中原与边疆民族形成一种分而不离、散而又合的动态联系。
    -摘编自李强闻丽娟《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的新解读》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观点:民族冲突与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中原各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冲突不断,这客观上扩大了各民族之间交往,华夏认同观念也因此逐渐产生。与此同时,中原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不断发展。直至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民族政权林立,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在冲突中相互交融,民族差异慢慢缩小。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的汉化改革,使我国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发展趋势,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统治者在对周边民族武力征服的同时,也实施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各族首领因此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此外,文成公主入藏等也推动中原与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联系。以往的“胡”“汉”观念在此时日益淡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巩固。
    综上所述。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民族在冲突中交融,共同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示例仅供参考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国古代。
    根据材料“与中原王朝之间展开了文化之争、领土之争、统治之争、政治之争以及直接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中原与边疆民族形成一种分而不离、散而又合的动态联系。”可知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冲突斗争和交融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民族不断冲突斗争,不断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行阐述时可以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期: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中原各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冲突不断,客观上扩大了各民族之间交往,华夏认同观念因此逐渐产生,吸收看大量新鲜血液,为后面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民族政权林立,各民族在冲突中相互交融,民族差异慢慢缩小,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的汉化改革,使我国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发展趋势,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统治者在对周边民族武力征服的同时,也实施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往的“胡”“汉”观念在此时日益淡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巩固。最后依据上面的论述,进行总结升华。本题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002):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002),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下面为秦统一战争的示意图,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简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001):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001),文件包含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试题docx、25-L-232A-历史DAZQ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