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配位滴定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生产金属铋,流程如下,5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39 Ca 40 Mn 55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我国科研人员分析嫦娥五号月壤,首次在月壤样本中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2~7
层)。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 与石墨结构相似,都属于共价晶体
石墨烯结构
C. 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D. 与金刚石互为同分异构体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 B.SO32-的VSEPR模型:
C.甲醇的球棍模型: D.Fe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物质性质,下列基于元素周期律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S的非金属性强于Si的,则酸性:H2SO3>H2SiO3
B.Mg的金属性强于Al的,则Mg比Al更易与盐酸反应
C.N的非金属性强于P的,则热稳定性:NH3>PH3
B.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的,则Cl2可以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
4.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FeCl3溶液刻蚀铜电路板
B.用NH3检验Cl2的泄漏
C.用H2和N2实现工业合成氨
D.用KSCN溶液检测Fe3+
5.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l羟基中含有10NA个电子
B.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NA个水分子
C.1 ml·L-1的(NH4)2SO4溶液中含有NA个SO42-
D.1 ml Na被完全氧化为Na2O2,失去2NA个电子
7.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
A.压缩注射器中的NO2、N2O4混合气体,气体颜色立即变深
B.向5%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C.新制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
D.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固体,快速产生大量H2
8.“肼合成酶”以其中的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与转化为肼
(H2NNH2),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肼合成酶的催化中心中,Fe2+通过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B.反应过程中存在N-O和N-H键的断裂
C.反应过程中,催化中心的铁元素的价态发生改变
D.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H3(g) + NH2OH(g) ==== H2O(g) + H2NNH2(g) △H= +89 kJ·ml-1
9.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下降:
Ba2+ + OH- + H+ + SO42- BaSO4↓+H2O
B.用食醋去除水垢中的CaCO3:CaCO3 + 2H+ Ca2+ + H2O + CO2↑
C.浓硝酸可清洗银镜:Ag + 2H+ + NO3- Ag+ + NO2↑+H2O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a2+ + SO2 + H2O BaSO3↓+2H+
10. 某种钙的氮化物可用于制荧光粉,其立方晶胞结构如下图。若晶胞棱长为a nm
(1 nm=1×10-7 c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3N2
B.距离Ca2+最近且等距的N3-有6个
C.Ca2+与N3-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离子键
D.其晶体密度为148×1021a3×NAg·cm-3
11. Li3N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遇水剧烈反应生成NH3。Li3N的吸氢反应如下:
Li3N(s) + 2H2(g) LiNH2(s) + 2LiH(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氢气的存储
B. LiH中Li显正价,H显负价
C. 该反应每消耗0.2 ml H2,转移0.4 ml电子
D. Li3N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3N + 3H2O == 3LiOH + NH3↑
12. 红土镍矿(主要含SiO2、Fe2O3和少量FeO、NiO)中镍含量较低,可通过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法获得含镍富集液,进而生产含镍产品,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
B. “氧化”过程中,溶液pH可能发生变化
C. “氧化”若不充分,含镍富集液中铁含量将提高
D. “沉铁”时加入Na2C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Na+
13. 化学链燃烧技术可提高燃烧效率,并有利于CO2的捕集。某种化学链燃烧技术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M和N为铜的氧化物,反应①和②在不同装置中进行,燃料用CxHy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和N分别是CuO和Cu2O
B. 若②中燃料为CH4,则完全反应时,燃料与①中所 需空气的体积比约为1 : 2
C. 相同条件下,理论上燃料通过化学链燃烧和在空气中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D. 与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生成的CO2纯度更高,利于富集
14.兴趣实验小组探究活泼金属和FeCl3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生成沉淀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Na+6H2O+2Fe3+====6Na++2Fe(OH)3+3H2↑
B.②中20s时,溶液中仍存在Fe3+,镁条表面黑色物质中不可能含单质Fe
C.③中无黑色固体产生,是因为Fe3+浓度低且主要转化为Fe(OH)3
D.金属活动性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会影响活泼金属与FeCl3溶液反应的产物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10分)Na2S2O3应用广泛,可由反应Na2CO3 + 2Na2S + 4SO2 3Na2S2O3 + CO2制备。实验室制备Na2S2O3的一种装置如下。
已知:Na2S2O3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遇酸易分解产生硫单质。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B中试剂a应为______(填序号)。
A. NaOH溶液 B. Na2S溶液 C. 饱和NaHSO3溶液 D. 饱和Na2CO3溶液
(3)C中发生的总反应可视为由以下4个反应组成:
I. Na2CO3 + SO2 ==== Na2SO3 + CO2
II. Na2S + SO2 + H2O ==== Na2SO3 + H2S
III. ______
IV. S + Na2SO3 ==== Na2S2O3
①补全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根据反应I推测,酸性:H2SO3 _______(填“>”或“<”)H2CO3。
(4)开始实验后,装置C中先出现黄色浑浊,后逐渐澄清,待完全澄清时停止反应,可
得Na2S2O3溶液。若不及时停止反应,Na2S2O3产量会降低,原因是______。
(5)Na2S2O3可清除自来水中的余氯。
①若以Cl2代表余氯,补全Na2S2O3清除余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2O32- + □Cl2 + □_____ ==== □SO42- + □_____ + □H+
②某天然水经氯气消毒后,其中的余氯含量为15.2 mg·L-1(以Cl2计),欲使水中余
氯含量降低至1.0 mg·L-1,理论上每升水中应加入Na2S2O3的质量为_______ mg。
16. (10分)配位滴定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1)乙二胺四乙酸(简写为H4Y,简称EDTA)是分析化学中广泛应用的配位滴定试剂,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 EDTA的组成元素中,位于第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最高的是_______。基态O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② EDTA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类,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2)EDTA在使用时经常制成钠盐,EDTA钠盐的阴离子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如图2所示(M为金属离子)。
①1 ml EDTA最多可与______ml NaOH反应形成钠盐。
②图2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碳原子不参与配位的原因是_______。
③pH偏低时,EDTA钠盐阴离子的配位能力会减弱,原因是______。
(3)EDTA的某种钠盐常用于水中金属离子的测定,相关反应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如下(电 荷已省略):
M + EDTA EDTA-M K稳EDTA-M = c(EDTA-M)c(M)c(EDTA)
已知:K稳EDTA-Ca = 5×1010,K稳EDTA-Mg = 5×108。
①在c(Ca2+)、c(Mg2+)接近的混合溶液中用EDTA的钠盐进行配位滴定,优先被结合
的阳离子是______。
②上述混合溶液中,将pH调至12可提高c(Ca2+)测定的准确性,原因是______。
17. (12分)辉铋矿(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的Bi2S3,含有SiO2等杂质)生产金属铋,流程如下:
已知:Bi3+易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1)将辉铋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浸出液中铋元素以中Bi3+形式存在,浸出渣中不含铁单质。
①浸出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浸出时加入盐酸有利于Bi2S3的溶解,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原因:______(写出2条)。
(3)用稍过量铁粉进行置换时,浸出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
(4)置换液可通过一定处理再生。
① 再生环节,需要加入的试剂为H2O2溶液和_______。
② 依据化学计量数计算,置换液完全再生所需n(H2O2)与n(FeCl2)的比值为0.5,但实际比值大于0.5,原因是_______。
③ 检验置换液中的金属离子是否完全再生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
18. (12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替代液化石油气,在能源领域起着关键的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合成二甲醚,过程中发生的主、副反应如下:
I.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H1= -49.5 kJ·ml-1
II. 2CH3OH(g) CH3OCH3(g) + H2O(g) △H2= -23.5 kJ·ml-1
III. CO2(g) + H2(g) CO(g) + H2O(g) △H3= +41.2 kJ·ml-1
(1)CO2与H2合成CH3OC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式为______。
(2)从提高CH3OCH3平衡产率的角度看,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适当降温 b. 及时分离出CH3OCH3 c. 使用高效催化剂
(3)其它条件一定,不同压强下,CO2在相同时间内的转化率如下。
3.5MPa时CO2的转化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 I中平衡发生移动 b. III的反应速率提高 c. H2O的积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4)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对某种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的影响如下图。
①240 ~ 260℃范围内,相同时间内CO2转化率逐渐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温度高于260℃时,二甲醚选择性的显著降低并非反应III增强所致,理由是 _______。
(5)空速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催化剂上通过的气体体积流量。其它条件一定时,在一定空速范围内,CO2的转化率随空速的增大而减小,但甲醇的选择性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9.(14分)兴趣小组比较氧气的两种实验室制法(分别以KClO3和KMnO4为原料)并探究反应产物。实验装置和数据记录如下:
注:实验中,棉花均未发生变化,水槽中为蒸馏水。
(1)依据初中所学,实验i中制备O2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经检验,实验i中生成的气体仅有O2。
①实验i中,生成O2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υ(O2) =_____ml·min-1。
②实验i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比理论计算值要小。结合氧化还原规律和化学方程式推测,固体产物中锰元素的平均化合价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
(3)小组同学发现实验ⅱ制备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取出导气管,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实验ⅱ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①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高浓度O2使淀粉-KI试纸变蓝,该说法的合理之处是______。对照实验后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② 乙同学推测实验ⅱ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验证方法:将实验ⅱ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加入__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 丙同学查阅资料,ClO2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光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3。丙同学认为,乙的方法不能说明实验ⅱ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l2,理由是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4)用质谱法可以进一步确认实验ⅱ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l2。
已知:1.氯元素存在35Cl和37Cl两种天然同位素。
2.质谱仪中,部分分子会被轰击成碎片(分子片段或原子)。质谱法可以测定 混合物中各种分子和碎片的相对质量。
当质谱法测得微粒的相对质量为_____(填序号)时,说明实验ⅱ所得气体中含有Cl2。
a.35 b.70 c.71 d.72
(5)上述两种方法制备氧气的优势与劣势分别为______(任选一种方法分析即可)。
化学键
N-O
N-H
N-N
O-H
键能/kJ·ml-1
176
391
193
463
序号
操作
现象
①
在盛有100 mL 0.1 ml∙L−1 FeCl3溶液的烧杯中,投入一块绿豆大小的钠
钠浮在液面上游动,发出响声并熔化成一个亮球,同时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
在盛有100 mL 0.1 ml∙L−1 FeCl3溶液的烧杯中,投入除去保护膜的镁条
镁条表面有大量气体产生,20 s后观察到镁条表面开始有黑色固体生成,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产生红褐色沉淀
③
在盛有100 mL 0.001 ml∙L−1 FeCl3溶液的烧杯中,投入除去保护膜的镁条
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产生红褐色沉淀,镁条表面始终无黑色固体产生
压强/ MPa
2
2.5
3
3.5
CO2转化率/ %
17.6
26.2
28.4
22.0
实验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
耗时
m(试剂)
m(试管)
m(试管+固体)
i
15.80 g KMnO4
40.00 g
53.88 g
50 min
ii
12.25 g KClO3 + 4.00 g MnO2
40.00 g
51.34 g
5 min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第二部分共5题,共58分。(若无特殊说明,方程式未配平扣1分,物质错0分;多选题漏选得1分,错选0分)
15.(10分)
(1)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2分)
(2)c(1分)
(3)① SO2 + 2H2S === 3S↓+ 2H2O(2分) ② >(1分)
(4)过量的SO2使溶液呈酸性,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分解(1分)
(5)① S2O32- + 4Cl2 + 5H2O === 2SO42- + 8Cl- + 10H+(2分);
② 7.9(1分)
16.(10分)
(1)① N(1分) 1s22s22p4(1分)
② EDTA中含有羧基和N原子,能与水形成氢键(1分)
(2)① 4 (1分)
② 6 (1分) ;碳原子价层无孤电子对(1分)
③ N与H+结合后,失去配位能力;-COO-转化为-COOH,配位能力减弱(1分,前述两点均可得分)
(3)① Ca2+ (1分)
②调pH至12时,Mg2+大量转化为Mg(OH)2沉淀,溶液中c(Mg2+)明显降低,减少了 对加入的EDTA阴离子的消耗(共2分,产生Mg(OH)2或c(Mg2+)明显降低1分, 减少Mg2+对EDTA阴离子的消耗或结合1分)
17.(12分)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浸出速率/使浸出更充分(1分)
(2)① Bi2S3 + 6Fe3+ === 2Bi3+ + 3S + 6Fe2+(共2分)
② H+与Bi2S3中的S2-结合,促进Bi2S3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抑制Fe3+水解平衡的正向移动(抑制Bi3+水解平衡的正向移动)(共2分,每个平衡1分)
(3)3Fe + 2Bi3+ === 2Bi + 3Fe2+ 2H+ + Fe === Fe2+ + H2↑(共2分,每个方程式1分,方程式有错即扣1分)
(4)①盐酸(1分)
②在Fe3+的催化作用下,H2O2易分解(产生的O2快速脱离反应体系)(共2分)
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观察溶液中是否产生蓝色沉淀(共2 分,试剂1分,写铁氰化钾也可给分,现象1分,必须是蓝色沉淀)
18.(12分)
(1)2CO2(g) + 6H2(g) CH3OCH3(g) + 3H2O(g) △H= -122.5kJ·ml-1(共2分)
c(CH3OCH3)c3(H2O)
c2(CO2)c6(H2)
(1分)
(2)a b(2分)
(3)c(1分)
(4) = 1 \* GB3 ①温度升高,I、III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分)
②二甲醚选择性与甲醇选择性总和变化很小,CO选择性增大的空间有限(答案合理 即可)(共2分)
(5)增大空速减少了催化剂与CO2和H2原料气的接触时间,导致CO2和H2与催化剂不能充分接触,CO2的转化率减小;空速增大,反应Ⅱ、Ⅲ的速率降低较多,甲醇的选择性增大。(共2分)
△
19.(14分)
(1)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分)
(2)①1.2×10-3 (1分)
② 小于 (2分)
(3)① O2具有氧化性,高浓度O2比空气中的O2更易与KI反应(或氧化性更强)(共2分,O2氧化性1分,高浓度1分)
hv
② 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1分)
③ 6ClO2 + 3H2O ==== HCl + 5HClO3,同样会产生Cl-,遇AgNO3产生白色沉淀(共2分,方程式有错即扣1分,解释现象干扰1分)
(4)b d(共2分)
(5)KClO3法:反应速率快,但产生的O2不纯
KMnO4法:产生的O2纯净;但反应速率慢
(共2分,优势、劣势各1分)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A
D
A
B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C
D
B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PDF版附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