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第2课时)-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知识点梳理+练习(人教版2024)
展开第2课时 溶解度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绝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是有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一、固体溶解度(S)
1. 溶解度的定义: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 。
(1)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 中的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
①条件: ,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 ,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限度100g溶剂的量便于统一标准后比较。
③状态: ,只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才是确定的值。
④单位:为 ,溶解度其实就是溶质的 ,是在特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
2.溶解度的意义
以“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为例
(1)在20℃时,100g水中 能溶解(即达饱和)36gNaCl。
(2)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 。
(3)在20℃时,要完全溶解36g氯化钠, 需要水100g。
(4)在20℃时, 。
【名师点拨】
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任何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是一个固定的比值: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3.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1)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理性质。溶解度是溶解性的 表示。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种类) ②
(3)溶解性是根据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绘制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1 \* GB3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 2 \* GB3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 溶液。
= 3 \* GB3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 。
= 4 \* GB3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 溶液。
= 5 \* GB3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 溶液且与 。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图像是“陡升型”曲线,如 。
B.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图像是“缓升型”曲线,如 。
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像是“下降型”曲线,如 。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同一物质在 时的溶解度;
②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③比较 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5.对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以右下图为例: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A点:表示 。
B点:表示 。
(2)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溶质剩余
C点:表示 。
(3)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D点:表示 。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E点:表示 。
(5)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右上图中各点的硝酸钠溶液的转化:
D→A: 或 使 溶液变 溶液;
C→A: 使饱和溶液中多余的固体溶解恰好变成饱和溶液;
A→D: 使 溶液变成 溶液;
C→E: 使不饱和溶液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6)物质结晶的方法
①溶解度曲线呈“陡升型”的物质: 结晶(或 )。
如: 、硝酸铵、硝酸钠等。
②溶解度曲线呈“缓升型”的物质: 。如: 。
(7)利用结晶法提纯物质
根据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确定结晶方法提纯,同时杂质被除去。
= 1 \* GB3 ①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将混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蒸发一部分水,制成 下 的溶液,降温,析出大量固体后过滤,少量冷水洗涤,得到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 2 \* GB3 ②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
将混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蒸发大量的水让绝大部分 结晶析出,再 过滤,得到较纯的氯化钠晶体。
【易错提醒】结晶法除杂后,过滤后的溶液中一定含义是析出晶体后的饱和溶液。故结晶法提纯物质是有一定量损耗的。
二、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和 时,气体溶解在 里达到 时的 。
2.气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1)条件:
(2)标准:
(3)状态:
(4)单位:
3. 气体溶解度概念理解: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
表示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 。
【易错提醒】
1.气体溶解度的条件中一定有压强
2.气体溶解度没有单位,只要溶质和溶剂的体积单位一致即可。
4.影响因素:
(1)内因: 和 的性质(种类)
(2)外因:
①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 。
②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5.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
(1)烧开水,当水未开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的原因: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
(2)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的原因:气温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水中溶解的氧气少了;
(3)喝汽水后易打嗝的原因: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溶解在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度 而逸出;
(4)夏天打开汽水瓶,有大量气泡冒出的原因: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 ,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1.判断题
(1)某物质的溶解度就是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
(2)20℃时,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
(3)20℃时100g水可溶解30g NaCl,说明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0g( )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
(5)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
(6)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
(7)在室温为20℃时,将1.5g某物质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可溶物( )
(8)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相等( )
(9)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
(10)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的溶解度为SAg,溶质B的溶解度为SBg。已知SA>SB,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剂量小于B溶液里的溶剂量( )
(11)20℃时,把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
(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1 \* GB3 ①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 )
= 2 \* GB3 ②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 )
= 3 \* GB3 ③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
(13)60℃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 )
(14)温度升高时,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量也增大。( )
(15)增加溶剂或者溶质可以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
(16)在20℃时,分别把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克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在20℃时,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相同( )
(17)物质的溶解度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
(18)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19)某温度下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若将该溶液恒温蒸发掉20g水,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若在原溶液中加入6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仍有2g不溶解。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 )
(20)20℃溶解度为20g的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
(21)Ca(OH)2的溶解度:20℃<60℃( )
2.在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分成等质量的A、B两份。在恒温下,将A溶液蒸发掉5克水,析出1克晶体;在恒温下,将B溶液蒸发掉10克水,析出3克晶体。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3.由表可知,在 ℃至 ℃范围内的某一温度下,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S)相同,S的取值范围是 。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连接)
(2)P点表示的含义是 。
(3)t2℃时,将60g甲物质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若要让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且可靠的方法是 ;如果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则需要 。
(5)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方法提纯甲。
5.炎炎夏日,来瓶“冰镇可乐”很是舒爽。
(1)打开“可乐”瓶盖,瓶内会出现大量气泡,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是 ;
(2)喝了“可乐”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6.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2)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比);
(3)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
►问题一 固体溶解度
【典例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
B.60℃时,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110g
C.60℃时,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10∶100
D.60℃时,将110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解题必备】
1.固体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3.溶解度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表示: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4.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变式1-1】在某温度下,将10g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2g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10gB.20gC.50gD.25g
【变式1-2】一定温度下,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g水,无晶体析出,再蒸发掉100g水,析出15g硝酸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A.一定等于15gB.一定不等于15g
C.小于或等于15gD.大于或等于15g
►问题二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由降至时,甲析出的固体更多
C.时,将的固体乙放入的水中可以得到的溶液
D.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解题必备】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称之为“陡升型”,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称之为“缓升型”,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称之为“下降型”,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变式2-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甲>乙>丙
B.t℃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丙>乙>甲
C.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通过蒸发结晶提纯甲
D.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可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饱和
【变式2-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40℃时,有一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可采取 (任写一种)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50℃时,将 40 g乙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5)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采用 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甲。
►问题三 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实验
【典例3】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含义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如图二℃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甲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时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D.如图二℃时,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乙不反应),充分搅拌,A中的固体部分溶解
【变式3-1】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 NaOH 和 NH4NO3 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t1℃时,等质量的X、Y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变式3-2】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克。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3)②为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若要使③中固体继续溶解,则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填字母)。
A.可能变大B.可能不变C.可能变小
►问题四 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典例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温度
A.全部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
【解题必备】
1.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变式4-1】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B.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C.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变式4-2】某温度时,三种气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都难溶于水
B.该温度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C.该温度时,三种气体中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D.该温度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溶液,压强减小,甲溶液质量变化最大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固体36.0g
B.20℃时,36.0g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100g水
C.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0g
D.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
2.在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10克,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质量比正确的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9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0
C.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1D.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11
3.要增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
4.硼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20℃时,进行如下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2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5.0g;4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8.7g。
(1)①~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0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③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104gB.105gC.106gD.108g
(3)下列关于①~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若②升温至40℃,溶质质量变大
C.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质量变大D.若④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5.下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氯化铵
B.时,将20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C.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至之间
D.时,100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再冷却到:,能够析出13.2g固体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B.甲和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20℃
C.把40℃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20℃,析出晶体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甲>乙>丙
D.20℃时,向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5克丙固体,充分溶解得到溶液质量为15g
7.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
B.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C.20℃时,100g甲溶液中含25g甲物质
D.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8.如图是两种常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时,饱和溶液中含有
B.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C.将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由降温到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较多
D.中含有少量的,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9.NaCl和Na2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NaCl 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
C.20℃时, 将20g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 充分溶解后得到120g溶液
D.40℃时,可通过升高温度或者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Na2SO4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用等质量的B、C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B>C
B.将t3℃时的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A>B
C.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Q点的A溶液变为M点的状态
D.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1℃,析出溶质质量:A>B>C
11.下图是亮亮看到的NH4H2PO4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可以使溶解度变大
B.20℃时,在100g水中加33.7 gNH4H2PO4形成不饱和溶液
C.40℃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D.NH4H2PO4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12. 20℃时,将33g蔗糖放入100g水中,蔗糖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g蔗糖又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克,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g蔗糖,溶液的质量是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g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克。
13.如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图1中交点P的含义为 。
(2)某温度下将25 g的B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 g溶液,则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为 。
(3)t2 ℃时,若使Q点对应的A溶液(含水100g)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 g溶剂。
(4)如图2,t1 ℃时,试管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两种溶液,向烧杯中加入NaOH固体后,乙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甲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 乙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 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 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1.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2.一瓶某溶液,现将该溶液蒸发掉 10 克水后析出 3 克晶体,继续蒸发 10 克水后析出 6 克晶体,如 果我们再将该溶液蒸发掉 10 克水,析出的晶体应该是
A.3 克B.4 克C.6 克D.9 克
3.20℃,四个实验组同学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钾固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③④中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实验②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
C.根据上述实验可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
D.向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
4.如图是化合物M和化合物N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0℃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
B.将60℃时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C.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40℃时N的溶解度最大
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P点的含义是t1℃时,A、G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7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C.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D.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忽略水分的蒸发),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B>A>C.
6.下图中曲线为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M、N、P三点分别表示三份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温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M、N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P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
B.其它条件不变,加水稀释N点溶液可使其至M点
C.其它条件不变,将P点或N点溶液降温40℃后溶液均可至M点
D.维持溶液原温度蒸发溶剂时,M、N点均不动,P点垂直上移可至N点
7.t1 ℃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Ⅰ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B.甲烧杯中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烧杯中物质的溶解度
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若取t3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
8.传统的豆腐制作常用卤水来点卤,常见卤水主要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Cl2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60℃时,将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析出晶体
C.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MgCl2,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D.30℃时,将等质量的MgCl2和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6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gCl2>MgSO4
9.水和乙醇(酒精)都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差别不大
B.20℃时209gNaOH溶液中最少含溶质109g
C.0℃时NaOH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D.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能力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不包含曲线上的点)对应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
B.t3℃时,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乙<丙
C.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丙>乙
D.甲中有少量的乙,最好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甲
11.40℃时,取等质量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 1 所示;图2 为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读图 1 和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20 ~ 3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b>a>c
B.甲烧杯里是b 物质的溶液,乙烧杯里是c 物质的溶液
C.甲烧杯里是c 物质的溶液,乙烧杯里是b 物质的溶液
D.40℃时,丙烧杯溶液中水量最少
12.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属于 物质,(填“易溶”、“可溶”或“微溶”)。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3)某同学用氯化钾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分损失忽略不计)。
①A~D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②D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13.溶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甲”或“乙”)。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3)在图4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某同学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他向大烧杯的水中可加入下列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氧化钙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硝酸铵
(4)若M中混有少量N,提纯M可用 结晶。1.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比是定值。
2.学会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学会利用溶解度曲线处理数据。
3.知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重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时溶解度
二者关系图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铵
29.4
33.3
37.2
41.1
45.8
50.4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4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60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溶解度达标测试</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a href="/hx/tb_c98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练习题</a>,文件包含92溶解度答案doc、92溶解度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