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7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8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88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91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94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97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 海陆变迁-初中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381632/0-173158572499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 同步教学课件湘教版(2024)
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变迁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变迁公开课教学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考点,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非洲与南美洲的拼合,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东日本大地震,地震知识,课堂检测,中考练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阐述过有关地球演变的见解。他根据太行山麓的螺蚌化石判断那里曾是大海之滨。后人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高山。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火山喷发物会在火山口堆积形成高地
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展,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会消亡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或预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1910年的一天,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他惊奇的发现大西洋的两岸轮廓的凹凸竟然如此吻合,于是他想到会不会原本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只是收到某种力的作用才分离的,我们的大陆会不会在漂移呢?
①时间及提出者:1912年德国科学家________提出
②依据: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吻合
海洋变陆地或者陆地变海洋
描图纸1张、地球仪1个、笔1支、剪刀1把。
第一步: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 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 第二步:把描好的两幅图沿大陆轮廓剪下 来,试着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如果吻合,试认真思考原因。 第三步: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1.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
形成山脉、海沟、弧形群岛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 有人说,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曾像煮熟了的鸡蛋壳那样破碎过, 形成了一些形状不规则的板块。读图3-38,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看法。
2. 参考图3-38,分别裁剪出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应形状的三张硬纸片,将它们平放在课桌上,按照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而感悟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说法是合理。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多个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不断运动,导致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3. 用硬纸片演示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从中感悟地球上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
4. 将一张纸片和一张硬纸板并排放置,左手拿住纸片,保持静止,右手将硬纸板向左推动,挤压纸片的边缘,纸片的右边将会凸起。继续用力,直到纸片 向下滑过硬纸板。想一想,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情形,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形成山脉、海沟或岛弧等地貌特征。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被称为“地震之国”。
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板块内部较为稳定。
因为日本主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和汶川地震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和汶川地震的形成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③地中海变小:_____与______碰撞挤压。④红海变大:_____与______的张裂拉伸。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中海和红海的变化。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碰撞地带。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地震还引发了海啸,10多米高的巨浪袭击了日 本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海浪 最高达24米,所到之处,房屋被冲走,车毁人亡,昔日繁华的城镇瞬间满目疮痍。这次地震和海啸还 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东日本大地震造成1.8万余人死亡或失踪。
有人说,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它的产生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任务一 标注地震发生地的位置
地质学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如 2013—2022年,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0级及以上的大地震就多达15次。
标注:根据地震发生地的经纬度,将这些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图3-42上。
任务二 分析地震多发的原因
观察:图3-39、3-42,说一说这些地震发生地的分布特点。
分析:根据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想一想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
这些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印度尼西亚主要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任务三 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讨论:地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通过合理的应急措施,可以尽可能地减轻地震发生过程中造成的危害。观察图3-43,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3级: 无感地震>3级: 有感地震>5级: 破坏性地震5~7级:强震>7级: 大地震(1976,唐山大地震)≥8级: 特大地震(2008,汶川大地震)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_____提出的,他发现,____东岸的凸出部分,恰好与____彼岸的____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2、“沧海桑田”是说______、_____;①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_________;②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_________;③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_________;④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_________;⑤一般来说,_____,地壳比较__;______,地壳比较__。⑥当两大板块发生_____时,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___; 当两大板块发生_____时,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___或___。
①全球有__大板块,______几乎全部是海洋。②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和汶川地震:____与_____的碰撞挤压。③地中海变小:_____与_____的碰撞挤压。④红海变大:_____与______的张裂拉伸。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位于印度洋板块。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⑦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⑧日本、台湾多地震:位于______与_______交界处。⑨印度尼西亚位于_____、______与______交界处。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A.这里曾经是海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 B.这里现在又变成了海洋C.这里将来会变成海洋 D.不能说明什么【2】下列由填海造陆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A.台湾海峡的形成 B.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 C.青藏高原的形成 D.中国万里长城的形成【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红海的形成是由于( )A.板块上升 B.板块下降 C.板块张裂 D.板块碰撞
【4】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5】下列位于火山地震带的是( )A.南极大陆 B.南北美洲东海岸 C.横贯亚欧大陆南部 D.北冰洋沿岸【6】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③④ B.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2023·山东济南)北京时间2023年4月14日17时55分,印度尼西亚的某岛屿附近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6.3°S,111.20°E。左图为该岛屿所在区域,右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震中最接近( )A.苏门答腊岛 B.爪哇岛C.加里曼丹岛 D.苏拉威西岛9.该地地震频发,是因为(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024·新疆)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导致该地区地壳大幅变动。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地震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2.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在室内,迅速躲到墙角②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③在室外,迅速撤离到高大建筑物附近④在野外,避开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滚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张裂拉伸,碰撞挤压,岛弧海岸山脉,巨大山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海陆变迁优秀教学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海陆变迁,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练一练,火山地震,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2024)第三节 海陆变迁获奖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火山之最,东日本大地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