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382334/0-17315885467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382334/0-17315885467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382334/0-17315885468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夏天商场的室温约为( )
A.0℃B.25℃C.37℃D.45℃
2.图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湖中冰化成的水B.草叶上的露珠
C.树叶上的霜D.落在地上的雪
3.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慢慢“消失”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B.液化C.凝华D.汽化
4.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附近会出现“白气”,过一会“白气”又消失了。它们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
A.熔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液化、汽化
5.《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6.“回南天”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春天回暖时,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以下现象与之发生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
A.雾B.雾凇C.雪D.霾
7.小明在劳动课上制作了一杯冰奶茶,如图所示,它的温度约为( )
A.B.C.D.
8.“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B.霜降时节霜挂枝头
C.寒露时节露珠晶莹D.冬至时节千里冰封
9.为研究影响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四组同学各自进行了探究实验(每组的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所示。这四组实验研究方法错误的是( )
A.B.
C.D.
10.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凝固B.先液化后汽化
C.先熔化后凝固D.先熔化后汽化
11.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沸腾前不发生汽化现象
B.纸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先汽化再液化的结果
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的沸点高于火焰的温度
D.将纸锅中的水换成沙子,加热时纸锅会被点燃
12.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
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
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
13.如图甲是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A.海波的沸点为48℃
B.海波的熔化时间为10min
C.10min时海波的状态一定是液态
D.海波在5~10min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4.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及结论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烧瓶内的水不会沸腾B.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
C.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无关D.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减小而升高
二、简答题
15.《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图所示.“透火焙干”的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铺开张贴在烤火的墙上。请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
16.2023年冬季,贵阳市遭遇了凝冻天气,许多路面上都结了一层薄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
(1)薄冰是因为路面的积水发生了何种物态变化造成的;
(2)请为人们的正常出行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17.在学校艺术节的舞台剧表演中,老师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舞台上很快就出现了云雾效果,如图所示。请简要说明其中的物理原理。
三、实验题
18.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______;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在物质中
(2)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___________,说明它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19.在科技创新节期间,同学们展示自制简易温度计。
(1)如图甲是甲组同学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在玻璃瓶内装满煤油,煤油里滴几滴红墨水这是为了___________,用打孔的橡皮塞封住瓶口后插入透明细吸管并密封完好。按摄氏温标的方法标注刻度,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
①图乙、丙是小组同学标刻度的过程:在充分接触足够长时间后,液面a处应标注___________℃,液面b处应标注___________℃;
②对于这样的温度计,为了让其测温更加准确,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
(2)图丁是乙组同学设计的温度计:A为玻璃瓶,B为吸管,且穿过软木塞与A相连,装置不漏气,管下端插入水槽C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___________;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此温度计的h将___________。
20.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为800℃。)
(1)在图甲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__________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___________后,再__________形成的;
(2)在图乙中,沸水的温度__________碘的熔点、沸点温度,碘__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熔化,试管中的气态只能是碘升华形成的;
(3)综合比较两种方案,图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操作更有说服力。
2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图甲组装器材,使用大试管可以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也可以更好地观察水沸腾前后___________的变化。用酒精灯加热,水温达到88℃时开始读数,每隔1min记录一次,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
(2)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上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
(4)为研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用抽气打气两用气筒、橡皮塞等组装成如图丁所示装置。用气筒___________(抽气/打气),观察到水再次沸腾,记录此时的___________,多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李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在标准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3.如图甲所示的是高压锅的构造图,高压锅出气孔的直径为4mm,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
(1)请说明高压锅为什么能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
(2)当外界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时,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水的沸点为115℃。
①此时锅内外的压强差为多少Pa?
②应使用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π取3,外界大气压值取)
五、作图题
24.某地的气温为36℃,在图所示温度计中标出此示数,并将液柱涂色。
25.如图所示,在常温环境中的甲、乙两烧杯内分别放入一些冰块和适量沸水,均用玻璃片盖住烧杯。过一会儿,两烧杯上的玻璃片在不同表面附着了大量小水珠。请用“〇”表示小水珠,分别在两玻璃片上画出其表面附着的小水珠。(画在每片玻璃上的水珠不少于3个〇)
六、填空题
26.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现在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
27.小宁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展开研究。她发现蒸腾是植物体内的水通过叶片______变成水蒸气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_______热,以避免阳光灼伤叶片。
28.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为保障返回舱安全着陆,舱体上涂有一层特殊的固态物质,在高温下会___________成液体和直接___________成气体(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吸热,以防舱体温度过高。
29.如图所示,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某学校后勤处进行撒盐除雪,如图所示,撒盐除雪能使雪尽快的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0.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却不沸腾,这是因为锅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___________达到沸点,___________继续吸热。(均选填“能”或“不能”)
31.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___________及时排出。燃灯时,水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___________较低,灯油蒸发速度较慢,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2.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括号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人体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25℃,为给客户提供满意的舒适度,故夏天商场的室温约为25℃。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冰化成的水,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答案:D
解析:冰箱中气体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气体会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物质的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白气”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故选:D。
5.答案:C
解析:我们要明确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现象:“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
A.汽化: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化:这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熔化:这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凝固: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回南天”实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的现象;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雾凇、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C不符合题意;
D、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不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8.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答案:C
解析:A、图中控制的是胡萝卜表面积和胡萝卜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变,研究的是胡萝卜水分蒸发的快慢与胡萝卜的温度的关系,故A研究方法正确;B、图中控制的是胡萝卜的温度和胡萝卜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变,研究胡萝卜水分蒸发快慢与胡萝卜的表面积的关系,故B研究方法正确;C、图中三个因素都相同,不能研究影响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故C研究方法不正确;D、图中控制的是胡萝卜的温度和表面积不变,研究胡萝卜水分蒸发的快慢和胡萝卜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故D研究方法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浆,这是熔化过程;再由喷头喷出使液浆由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凝固过程。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纸锅里的水沸腾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小水珠,是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C,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C,水的沸点低于火焰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错误;
D.沙子加热后温度会持续升高,温度会高于纸的着火点,纸锅会被点燃,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
C、积雪熔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故C错误;
D、淡水资源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并且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由图乙可知,海波由固态变为液态,当温度为48℃开始保持不变,则海波的熔点为48℃,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乙可知海波第5min开始熔化,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时间为5min,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乙中图像可能未画完整,因此10min时,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海波是晶体,5~10min为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液体的沸点会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面降低。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当沸点低于瓶中水的温度时,水会重新沸腾。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答案:见解析
解析:“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
16.答案:(1)凝固;(2)见解析
解析:(1)根据物质的物态变化特点可知,路面的液态积水遇冷放热发生凝固现象而造成的薄冰。
(2)凝冻天气路滑,为了人们的正常出行,要增大摩擦,防止打滑,可以穿上防滑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另外,汽车要减速慢行,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
17.答案:见解析
解析:老师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舞台上很快就出现了云雾效果,是因为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吸收热量,导致空气的温度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成水珠,出现了白雾。
18.答案:(1)C
(2)38℃
(3)保持不变;晶体
(4)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晶体的质量较少,熔化时间过短
解析:(1)实验时,为了使物质均匀受热,可以对物质不断进行搅拌,使用水浴加热法,而C中的操作是温度计使用的常规操作,目的是准确测量物质的温度,故选C;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从下往上逐渐变大,则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最小刻度为1℃,故此时读数为38℃;
(3)由丙图可知,物质熔化时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故属于晶体;
(4)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或物质的质量较小,熔化过程较快;或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试管底或试管壁;或间隔的时间过长来记录温度的变化情况)
19.答案:(1)见解析;0;50;换用更细的透明细吸管
(2)玻璃瓶A内的空气;减小
解析:(1)滴红墨水的目的是让测温物质染色,方便观察示数。
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50℃恒温热水的温度为60℃,则对应a点应标记0℃,b点应标记50℃。
②为了测温更加准确,则温度变化1℃时,吸管内液面变化高度应更大,这样才更能精确读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通过减小吸管横截面积的方法来实现(液体增大或减小相同的体积,吸管横截面积越小,液面上升或下降高度越大),即选用更细更长的吸管。
(2)丁装置是利用了玻璃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达到测温的目的,测温过程中,若外界温度高,则玻璃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吸管内液面会下降,若外界温度低,则玻璃瓶中的空气遇冷收缩,体积变小,吸管内液面会上升。
故此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玻璃瓶A内的空气,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吸管液面会下降,即温度计中的h将降低。
20.答案:(1)高于;熔化;汽化;(2)低于;不可能;(3)乙
解析:(1)固体温度达到熔点,吸收热量会发生熔化过程变成液体,液体达到沸点,吸收热量会发生沸腾过程,即汽化,变成气体,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在图甲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
(2)物质的温度低于熔点的温度,不可能熔化;沸水的温度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在图乙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碘不可能熔化,所以试管中的气态只能是碘升华形成的。
(3)要探究碘受热升华,需要排除熔化后汽化的干扰,所以综合比较两种方案,图乙的操作更有说服力。
21.答案:(1)气泡;94;(2)见解析;(3)98;(4)抽气;温度;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解析:(1)实验中,需要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故使用大试管可以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也可以更好地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4℃。
(2)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上描点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3)由图可知,当水温为98℃后,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
(4)用气筒抽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观察到水再次沸腾,记录此时的温度,进行多次实验后,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结论: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22.答案:(1)1.25℃;(2)20℃
解析:(1)物理学中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8℃~88℃之间一共是80格,对应的温度为0℃~100℃,故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2)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8℃~24℃之间有16个小格,实际的温度应该是
23.答案:(1)高压锅内的气压超过一个标准大气压
(2)①;②0.072kg
解析:
24.答案:见解析
解析:
25.答案:见解析
解析:
26.答案:体温计;高于
解析:体温计在构造上与别的温度计不同,前端有一个细弯管,由图可知,测量工具是体温计。现在的示数是 38℃,高于人体的正常体温。
27.答案:蒸发;吸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就是蒸发现象,发生在植物的表面,蒸腾作用可把植物体内的水以蒸发的方式汽化成水蒸气散发到植物体外,蒸发吸热,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
28.答案:熔化;升华
解析:固态物质,在高温下会转变成液态,此现象叫熔化;固态物质直接转变成气态,此现象叫升华,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吸热,以防舱体温度过高。
29.答案:凝固;熔化
解析: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的过程是将水变成冰的现象,此过程为凝固现象。撒盐除雪能使雪尽快的熔化。
30.答案:能;不能
解析: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锅里的水温度不再上升,碗中的水将不能沸腾;因为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里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了,故碗里的水能到达沸点,但不能沸腾。
31.答案:空气;温度
解析: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空气及时排出。
因为水的蒸发吸热,可以使油的温度较低,减小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32.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
(3)使用节水型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
解析:(1)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的变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2)液化过程放热;凝华过程放热;熔化过程吸热。
(3)节水措施: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将卫生间的水箱浮球向上调整2厘米,可达到节水目的;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温/℃
88
90
92
96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