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铜呈紫红色B.氯化钠易溶于水
C.碳酸易分解D.四氧化三铁呈固态
2.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食物的腐烂过程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为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非金属单质B.矿泉水属于化合物
C.氯酸钾属于氧化物D.氮气属于稀有气体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杂质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焊接金属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金刚石为无色固体,可用于切割玻璃
6.我国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模反应器(如下图),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近100%高效稳定的转化,反应器的壳层能将反应生成的水集中在内部,而将乙醇溢出。
不仅可制造乙醇,还能制造淀粉、尿素、灭火剂等.我国化学工作者正在围绕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主题,继续推进碳捕捉、碳中和,以实现资源的高价值利用。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可做气体肥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一氧化碳相互转化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7.我国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模反应器(如下图),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近100%高效稳定的转化,反应器的壳层能将反应生成的水集中在内部,而将乙醇溢出。
不仅可制造乙醇,还能制造淀粉、尿素、灭火剂等.我国化学工作者正在围绕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主题,继续推进碳捕捉、碳中和,以实现资源的高价值利用。
下列关于纳米“蓄水”模反应器及其中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的研发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反应器的“壳层”对分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
C.转化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保持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器中分子数不断减少
8.“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墨属于纯净物
B.“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充分燃烧
C.炉膛口的大小对黑烟的产量没有影响
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火柴杆中含有碳元素: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炭粉:隔绝空气加强热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取样后与二氧化锰混合,观察是否有大量气泡产生
10.二氧化碳和水在一种纳米催化剂表面可发生反应:反应中生成的质量随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b=2:1
B.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44g参加反应时,生成的质量为8g
D.44g参加反应时,消耗的质量为72g
二、计算题
11.亚硝酸钠()具有毒性,应用于食品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0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反应测定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以计),结果表明,500m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的。
(1)亚硝酸钠是由和一种阴离子构成,该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
(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用最简比表示)。
(3)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可知:每升合格饮用水中的含量应低于。请通过计算分析“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是否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三、实验题
12.实验小组采用如图装置对高锰酸钾的分解进行探究。
Ⅰ定性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时,试管口须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
(2)装置B可用于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Ⅱ定量探究:测定高锰酸钾分解得到氧气的体积
(3)若将A、C、D装置进行连接,可用于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连接时应将导管a与导管_______(填“c”或“d”)连接。
(4)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时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明显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为验证以上猜想,同学们分为两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则猜想Ⅰ错误。
②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未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锰酸钾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中的氧化钾对其分解产生了影响。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锰酸钾、氧化钾)
四、填空题
13.地壳中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含有硅、铝、铁、钦等元素。
(1)高纯度单质硅是制作芯片的材料,构成单质硅的微粒是_______。
(2)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电子数x=_______。
(3)地壳中的铁元素以、等形式存在,等质量的、中,所含铁元素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
(4)金红石(主要含)是钛矿石之一,目前利用金红石生产钛的过程是:①高温条件下向金红石与碳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制得四氯化钛和一种可燃性气体;②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与四氯化铁反应制得钛和氯化镁。
①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过程②”中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
14.氨基钠()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气,再利用金属钠和液氨生产氨基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
(2)已知“发生炉”中的主要反应为:①,②
①以上两个反应必须要进行调控,才能保持炉内所需达到的温度。据此判断,反应②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若“发生炉”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氧气残留过多,则必须除去,原因是_______。
(3)“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在“液氨储槽”中氨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该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加热条件下“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整个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
(6)为研究温度、金属钠的投加量对产物中氨基钠含量的影响,每次取120mL液氨做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用120mL液氨制备氨基钠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
15.环保、能源、健康等都离不开化学。
Ⅰ环保——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1)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措施:_______。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世界上首次采用跨临界直冷制冰,制冰过程中,须先将气态压缩为液态,该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Ⅱ能源——绿色能源,环境友好
(3)以甲醇作为火炬塔燃料,助力杭州“绿色亚运”。甲醇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其流程如图2所示。
①在反应Ⅱ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
②每72g参与反应,理论上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
Ⅲ健康——饮水思源,关注安全
(5)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可溶性杂质,则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_。
②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
(6)工厂锅炉长期使用易形成水垢,可用稀盐酸除去。写出水垢中碳酸钙溶于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铜呈紫红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四氧化三铁呈固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选项说法错误;B、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察觉的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为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A、硫元素的名称中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故正确;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可溶性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稀有气体是指氦、氖、氩、氪等气体,氮气不属于稀有气体,故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可能导致火灾,故选项错误;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必须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导致量取的液体比读数体积大,故选项错误;C、过滤时要遵守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用玻璃棒引流,故选项正确;D、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必须在密闭体系内,图中导管没有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不密封,无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焊接金属,故选项符合题意;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干电池的电极,石墨质软、呈深灰色,可用于生产铅笔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D
解析:A、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气体肥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一氧化碳相互转化,故C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
7.答案:C
解析:A、该反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量,该技术的研发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A说法正确;B、由题意反应器的壳层能将反应生成的水集中在内部,而将乙醇()溢出可知,反应器的“壳层”对分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故B说法正确;C、转化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保持不变,故C说法不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8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器中分子数不断减少,故D说法正确;故选:C。
8.答案:D
解析:A、根据“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可知,墨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B、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可以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不充分燃烧,错误;C、“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不充分燃烧,炉膛口的大小影响氧气进入量,对黑烟的产量有影响,错误;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故选D。
9.答案:D
解析:A、用如图所示装置不能验证火柴杆中含有碳元素,因为蜡烛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则不能验证火柴杆中含有碳元素,该选项不正确;B、隔绝空气加强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仅除去了碳,也除去了氧化铜,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铜,该选项不正确;C、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细铁丝代替红磷探究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正确;D、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水,该选项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每消耗44g二氧化碳,有64g氧气生成,由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d==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A、由分析可得化学计量数a:d=1:2,故A错误;B、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C、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44g参加反应时,生成的质量为,故C错误;D、44g参加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4g,生成的质量为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消耗的质量为16g+64g-44g=36g,故D错误;故选:B。
11.答案:(1)
(2)7:16
(3)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解析:(1)亚硝酸钠是由和一种阴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构成,该阴离子的符号为;
(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7:16;
(3)解:设500mL该水样中的质量为x,
1L水样中的质量,1L煮沸50次的桶装水含有的质量为,小于合格饮用水中的最高含量,所以煮沸50次的桶装水也符合合格饮用水的标准,而实际生活中很难同一份水煮沸50次,所以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答: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12.答案:(1);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3)d
(4)不变;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锰酸钾,在其中一份中加入氧化钾,将两份试剂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比较收集相同的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解析:(1)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团,适用于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实验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所以装置B可用于收集氧气;
(3)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将A、C、D装置进行连接,可用于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连接时应将导管a与导管d连接;
(4)①由于猜想Ⅰ错误,即二氧化锰没有分解,所以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C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②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复燃,则取锰酸钾在250°C条件下加热,未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Ⅲ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采取的实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
【拓展延伸】取等量的锰酸钾固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氧化钾,一支试管中不加入氧化钾,用同样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收集一瓶氧气所用的时间作比较,确定锰酸钾的分解是否与氧化钾有关系。
13.答案:(1)硅原子(或原子)
(2)3
(3)
(4)+4;;做保护气,防止金属被氧化
解析:(1)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构成单质硅的微粒是硅原子。故填:硅原子(或原子)。
(2)原子中,核內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则:13=2+8+x,得:x=3。故填:3。
(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等质量的、中,所含铁元素质量较大的是。故填:。
(4)①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y,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得:y=+4。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所以“过程①”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钛与氯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过程②”中氩气的作用是做保护气,防止金属被氧化。
故填:+4;;做保护气,防止金属被氧化。
14.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吸收;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受热可能发生爆炸
(3)化合;物理
(4)
(5)、、
(6)温度为50℃,金属钠的投加量为2.5g
解析:(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①以上两个反应必须要进行调控,才能保持炉内所需达到的温度。据此判断,反应②吸收热量;
②若“发生炉”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氧气残留过多,则必须除去,原因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受热可能发生爆炸;
(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氨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由流程图可知,加热条件下钠和液氨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由流程图可知,整个生产过程中,氢气、氮气、氨气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则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6)由图2可知,当反应条件为50℃,金属钠的投加量为2.5g时,氨基钠的含量最高,则用120mL液氨制备氨基钠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50℃,金属钠的投加量为2.5g。
15.答案:(1)日常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变小
(3)
(4)/锌;8g
(5)活性炭;杀菌消毒
(6)
解析:(1)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措施有日常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合理即可);
(2)将气态压缩为液态,该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3)由甲醇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可知,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反应Ⅱ中锌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锌夺取氧生成氧化锌,表现出还原性;
②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8g;
则理论上生成氢气的质量是8g;
(5)①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可溶性杂质,则固体颗粒可选用活性炭,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6)碳酸钙溶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SO2,06g,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