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383408/1-17316250171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383408/0-17316250165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展开历史考古显示,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历史,其古人类遗址星罗密布,分布广泛,下列关于中国古人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能不能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在由类人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北京人从外形上来说,依旧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这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在长期的食物采集活动中,原始农业出现了,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下列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标志的是:
A. 农作物的种植 B. 家畜饲养业的出现
C. 磨制石器的发展 D. 陶器的发明
4.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地区,河姆渡遗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河姆渡遗址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B. 骨耜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运用
C. 稻作农业的规模很小,主要靠狩猎为生
D.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5.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半坡遗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半坡遗址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B. 半坡人能够制作精美的石器
C. 半坡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黍
D. 半坡人已经会纺织、制衣
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始农业的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B.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建立国家机器,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C.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D. 良渚古城的考古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7. 传说不是历史,但传说带有历史的影子。下列关于远古先民的传说不正确的是:
A. 黄帝在涿鹿与炎帝展开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B.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相传当时实行禅让制,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D.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8.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下列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1 \* GB3 ①原始农业的发展; = 2 \* GB3 ②阶级的产生; = 3 \* GB3 ③私有财产的出现; = 4 \* GB3 ④贫富分化加剧; = 5 \* GB3 ⑤国家的建立; = 6 \* GB3 ⑥剩余产品出现
A.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 6 \* GB3 ⑥ B. = 1 \* GB3 ① = 6 \* GB3 ⑥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2 \* GB3 ② = 5 \* GB3 ⑤ C. = 1 \* GB3 ① = 6 \* GB3 ⑥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 2 \* GB3 ② D. = 1 \* GB3 ① = 6 \* GB3 ⑥ = 3 \* GB3 ③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9. 夏王朝的建立,使中国古代从“大同社会”进入小康社会,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下列关于夏王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启
B.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C. 从夏朝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来看,夏朝已经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 夏朝的末代君主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使夏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10. 夏、商、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又同处于奴隶社会。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启取代伯益继承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B. 商朝盘庚迁都殷,使商的都城从此固定下来,商朝也叫做殷朝
C. 商纣和夏桀都是暴君
D. 周文王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随后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1.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其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B. 受封的诸侯国国君要完全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没有独立性
C.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D.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制
12. 春秋是一个动荡变化的时代,能够反映春秋动荡变化的是: = 1 \* GB3 ①铁器牛耕的出现; = 2 \* GB3 ②王室衰微; = 3 \* GB3 ③周平王迁都洛邑; = 4 \* GB3 ④诸侯争霸;
A.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B.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C.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D.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13.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强大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说明这一时期北方诸夏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B. 诸夏称呼周边的少数民族为“戎”“狄”“蛮”“夷”,这些称谓带有歧视的色彩
C. 少数民族在和诸夏的交往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反映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D.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消除边患,始终坚持“灭戎”,双方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14. 货币在商业活动中充当了重要的媒介作用,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春秋时期,金属货币还没有得到普及
B. 秦国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货币的统一
C. 战国时期,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
D. 秦统一以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5. 道家学派历史悠久,下列关于道家学派主张说法错误的是:
A.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B. 老子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
C.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强调治国要顺应民心
D. 庄子在政治上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1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的主要著作是《论语》
B.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C. 孔子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也”
D. 孟子提出“仁政”,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7. 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对后世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维系社会秩序
B. 孟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倡俭”
C.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孙武的《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18. 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科技与文化取得了重要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经》中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
B. 我国传统历法被称为夏历,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夏朝我国就一定有了历法
C.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他发明了切脉诊法
D.《黄帝内经》是后人假托黄帝的名义撰写得
19.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代表,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字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的文字叫甲骨文
B.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 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主要包括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三大类
D. 塑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20.“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反映出春秋时期旧的土地制度的瓦解已经不可阻挡,导致旧的土地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 诸侯国先后变法求强
C. 周天子的权威不断衰落 D.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1.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下列不属于秦统一的原因是: = 1 \* GB3 ①商鞅变法让秦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 2 \* GB3 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注重人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 3 \* GB3 ③秦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战略击破了东方六国的“合纵”; = 4 \* GB3 ④长期的战乱使人民深受其害,广大民众期盼结束战乱。
A.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B.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C.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D. = 1 \* GB3 ①
22. 秦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以皇帝位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关于秦的中央集权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秦在中央设置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百官之首,主要掌管行政
C. 秦在地方设置郡,郡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由郡任免
D. 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古代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从此,反抗压迫深深刻入中华民族的基因。那么,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 秦朝的暴政 B. 东方六国贵族的蛊惑
C. 陈胜吴广戍守渔阳因大雨无法按期到达
D. 陈胜吴广有政治野心,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4. 秦末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下列故事或成语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A. 苟富贵、勿相忘 B. 揭竿而起 C. 破釜沉舟 D. 四面楚歌
二、材料分析题:
25.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军队的战斗力极大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
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上图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10分)
(2)与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目的和作用。(4分)
26.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的繁荣,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晚期时期,……私学教育的出现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士依据各自的学识才能,构成不同的学派—诸子百家。在诸侯纷争、列国兼并的形式下,各国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十分重视利用士人的才智和学问。
—摘编自赵剑锋《“百家争鸣”的教学要义》
材料二: 春秋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取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强大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在新的条件下、在各个方面日趋强化,“定于一”成为广泛的共同的追求。
—摘编自陈敏镇《“定于一”是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问题:
(1)材料一认为私学教育的出现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那么,在中国古代,最早开创私学的人是谁?(2分)说说他在教育上还有哪些成就?(4分)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二中提出的促成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应该是什么?(2分)
(3)材料三指出“定于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想一想,这是为什么?(4分)
(4)试举出两位百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说出他们的学派和主张(一条即可)。(8分)
27.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些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勇,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题:
依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一指出秦朝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依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加强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具体措施。(6分)
材料二说秦王“以暴虐为天下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类别
具体内容
政治
1.确立( = 1 \* GB3 ①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 = 2 \* GB3 ② )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 = 3 \* GB3 ③ ),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 = 4 \* GB3 ④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 = 5 \* GB3 ⑤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pdf、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历史校11月月考试卷docx、初三历史11月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pdf、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