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展开1.了解苏轼及本词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梳理并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品味苏轼旷达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月引我想
读中国诗词,没有人能跳过苏东坡去,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宋代传唱至今,历经八百年,依然传唱不衰。这强大的生命力,历史上无出其右者。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夜,月亮很圆很大。面对明月,东坡欢饮达旦,醉眼朦胧中,他挥墨泼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阙宋词名篇,与他共赏一轮中秋月,探寻他面对一轮皓月的心路历程。
(二)知人论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东坡志林》《东坡乐府》等。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吟月之美
1、教师范读正音,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给生字注音,并划下朗读节奏,初步感知作品的音韵美;
2、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由诵读;
诵读提示:①速度放慢,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②注意节奏和重音,韵脚读出延长音;③边读边体味作者情感的变化;
3、学生自主展示诵读,学生互评;
(四)兄弟情深
读词前小序,了解词人写作目的。
词的小序往往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在这个小序里面,作者交代了什么写作目的?
(兼怀子由)
子由是谁?(苏轼的弟弟苏辙。如果学生不知,提醒他们看注释③)
原来苏轼在月圆的中秋写这首词是怀念他弟弟苏辙,希望能和他团聚。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苏轼在这个时候会怀念他弟弟吗?
资料补充:
苏轼和他弟弟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足以说明他们兄弟感情的深厚。这一点从他们诗文的往来可以看出。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
(五)感月之情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释读此句,并找出关键字词加以解析。
明确:“问”是此句关键,苏轼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举杯一问之。”来赞叹像今晚这样美好的明月何时有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因明月之美而产生的对美好天宫的向往。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释读此句,说说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本句又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欲”表明作者想要摆脱世俗,有遗世独立之感;“恐”是作者矛盾内心的写照;“何似”意为哪里比得上,抒情强烈,表达了诗人安于世俗,留恋人间的心情。
3、小结
师:词的上阕围绕“问月”展开,由对明月的赞美向往联想到天宫。而天宫的高寒不禁让作者联想到现实中勾心斗角的朝廷,心中充满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在前途何去何从的思索中,作者没有一味沉溺于抑郁矛盾的处境,而是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释读此句,说说作者二次问月,感情与之前有何不同?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明确:“转”和“低”表明作者赏月时间很长,照应后句中的“无眠”,体现了作者因长久与亲人分隔,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对月的一番埋怨,恨那月圆人不圆,更是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怅惘和落寞之情。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释读此句,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些什么感悟?展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揭示了世事无常的人生哲理,“古难全”体现了作者达观的心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一种自我安慰,又是对世人送去的美好祝愿。感情真挚热烈,道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引起千万人的共鸣。
6、小结
师:词的下阕同样从“问月”展开,但抒发的是“怀人”的惆怅之情。但作者又在与亲人的离别愁绪中领悟到世事无常的哲理,心境也因此而豁然开朗。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收束全篇。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意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7. 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五)月入我怀(小组讨论)
1、试赏析本首词在写法上有何精妙之处?
生讨论展示,师明确:
①联想、想象丰富,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让读者随作者一同跨越古今,穿梭在清冷华美的天宫和热闹美好的人间;
②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中秋佳节,望月思人,不免孤単落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将青天拟人化,豪放之气可见一斑;
③情景交融,以咏月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④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借助对语典的改造运用,扩大了词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
2、师生共读全词,感悟全词意境美。
(六)我有我感
1、对比诵读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试分析诗与词在形式上的不同特点。
2、继续阅读《苏东坡传》,并整理我们所学过的苏轼的作品,为他写一篇人物小传,谈谈你对他的看法。(600字左右)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中考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水调歌头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知人论世,整体感知,诗词大意,诗歌赏析,主旨归纳,头脑风暴,唱月留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理解诗意, 诗词赏析,拓展延伸,结束语,课后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