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2 简单机械(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2 简单机械(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2简单机械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2简单机械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二、新课标要求
2.2.6 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2.3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途径。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一、杠杆
1.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 描述杠杆特征的五个要素
以用撬棒撬物体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1)描述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 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 的距离l1;
⑤阻力臂:从 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注意:“力的作用线” 是指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
(2)透析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 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位置 改变。(以上均选填“一定”或“可能”)
②动力与阻力:作用点 在杠杆上(选填“一定”或“可能”),分别使杠杆向 方向转动(选填“相反”或“相同”),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一般把人对杠杆施加的作用力称为动力。
③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力臂 在杠杆上(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如图中l1、l2;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力臂为 。
(3)力臂的画法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 ,这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注意:
①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 ;若乘积相等就平衡,否则沿着乘积大的那端转动。
②注意单位统一:在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时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单位用N),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也要统一(单位用m或cm)。
三、生活中的杠杆
根据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的大小关系及用途的不同,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杠杆
如图所示,人的动力为F1,动力臂为l1,阻力为F2,阻力臂为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F2 L2 可得
(1)若l1>l2,则F1<F2,为 杠杆;
(2)若l1= l2,则F1=F2,为 杠杆;
(3)若l1<l2,则F1>F2,为 杠杆。(以上均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2. 省力杠杆
(1)省力杠杆的实例分析
如图甲所示是钢丝钳,可以看做是两个杠杆的组合。其中 是支点, 点是动力的作用点, 点是阻力作用点。因为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所以是 力杠杆。
(2)省力杠杆的特点
动力臂 L1 阻力臂L2,省力费距离。使用省力杠杆时,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阻力作用点阻力移动的距离,即费距离。(以上均选填“大于”或“小于”)
(3)生活中的一些省力杠杆
钢丝钳、瓶盖起子、羊角锤等;这类杠杆的共同特点是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所以使用时都是省力杠杆。
3. 费力杠杆
(1)费力杠杆的实例分析
如甲图所示,赛艇的船桨也是一种杠杆,乙图是船桨的杠杆模型。
划船时船桨绕着 点转动,所以O点即为支点;手的作用力F1为动力,作用点为 点;水对船桨的力F2为阻力,作用点为 点;因为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所以是 杠杆,但划船时手只要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桨在水中移动较大的距离。
(2)费力杠杆的特点
动力臂L1 阻力臂L2,费力省距离。使用时,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阻力作用点阻力移动的距离,即省距离。(以上均选填“大于”或“小于”)
(3)生活中的一些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竿、理发剪刀等。这类杠杆的共同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所以使用时都是费力杠杆。
4. 等臂杠杆
(1)等臂杠杆的特点
动力臂l1 阻力臂l2,动力F1 阻力F2,不费距离不省距离。
(2)生活中的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定滑轮、跷跷板等。
【例题1】如图所示,是使用自拍杆辅助手机进行拍照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作一个杠杆,请画出作用在B点的阻力F2的阻力臂l2。
【例题2】如图所示,以下器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食品夹 C.钢丝钳 D.镊子
【例题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B可绕O点转动,OA=AB,在A点悬挂物体,在B点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拉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的大小为物重的2倍
B.物重增加5N,F的大小也增加5N
C.物体悬挂点右移,拉力F会增大
D.将F改为沿图中虚线方向,拉力F会减小
【例题4】如图所示,杆秤砣的质量为0.5kg,秤钩悬挂处A与秤纽O间的距离为6cm,挂上重物后,秤砣移至距O点24cm的B处时,秤杆正好水平,求:
(1)秤砣受到的重力(g=10N/kg);
(2)被称物体的重力;
(3)若秤杆长60cm,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kg的物体?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
1. 滑轮
(1)滑轮是一个周边有 ,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滑轮的分类:滑轮有 滑轮和 滑轮两种。
定滑轮 动滑轮
①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使用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 。
(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 。
(3)想要改变用力方向时可以用 滑轮,想要省力时可以用 滑轮。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如图甲所示,定滑轮的轴心O为支点,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都是滑轮的 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因为l1=l2,所以F1 F2(不计摩擦)。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相等:S绳=h物
定滑轮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无数个可绕支点O转动的杠杆AB组成,它实质上可以看成是能够连续转动的 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 ,但可以改变力的 。
甲 定滑轮实质 乙 动滑轮实质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如图乙所示,定滑轮O为支点, 力臂l1为滑轮的直径, 力臂l2为滑轮的半径,在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因为l1=2l2,所以 F1= EQ \F(1,2)F2= EQ \F(1,2)G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物的关系:s绳=2h物
动滑轮相当于由图所示的无数个可绕支点O转动的杠杆OA组成,它实质上可以看成是能够连续转动的动力臂是阻力臂 倍的杠杆。
4. 用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定滑轮
甲 乙
如图甲所示,在忽略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受到重力G和拉力F作用,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拉力F跟物体的重力G是一对 力,大小相等,即F=G。物体向上运动,用力的方向却是向下,所以,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 。
(2)动滑轮
如图乙所示,在忽略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受到重力G和两段绳子的两个拉力F的作用。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两个拉力F跟物体的重力G是平衡力,则2F=G,F= G。
若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忽略绳重、摩擦的情况下,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四个力平衡,满足:
2F= , 所以 F= 。
五、滑轮组
1. 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2. 滑轮组的特点
(1)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施力的 。
(2)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 (忽略动滑轮重、绳重及各处的摩擦力)。
(3)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升高的距离h的关系为s= h。
(4)确定承担物重绳子段数n的方法(“分离法”)
在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只考虑与 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中,绳子段数为n = ,则F= EQ \F(1,4)G,s=4h;图乙所示的滑轮组中,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n = ,则F= EQ \F(1,5)G,s=5h。
3. 滑轮组的组装
(1)确定绕绳的有效段数
根据 F=1nG 可得绳子的有效段数为n= _______ ,也可以根据 s=nh得n=_______,计算后本着“只入不舍”的原则取整数值n,即绳子的有效段数。
(2)绕绳方式的判断——“奇动偶定”
如下图所示,当承重的绳子段数n为偶数时,绳的起始端系在 滑轮的挂钩上;当n为奇数时,绳的起始端系在 滑轮的挂钩上。这一原则可概括为“奇拴动,偶拴定”。简称“奇动偶定”。
(3)动滑轮个数的确定
当需要n段绳子承担物重时,需要动滑轮的个数N为
①N=_________(n为奇数时);②N= (n为偶数时)
(4)定滑轮个数的确定
①施力方向向上(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n为偶数时,定滑轮比动滑轮少一个;n为奇数时,定滑轮的个数和动滑轮的相同。
②施力方向向下(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和动滑轮的相同;n为奇数时,定滑轮比动滑轮多一个。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n=
动滑轮的个数为:
N= (个)
定滑轮的个数为N= (个)
六、轮轴和斜面
1. 轮轴
(1)轮轴的组成: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 ,小的称为 。
(2)轮轴的特点
轮轴可以看成一个可连续转动的不等臂杠杆。如图所示,轮轴作为杠杆的支点在 0,轮半径R是动力臂,轴半径r是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R = F2r得:F1R = Gr,
因为R r,所以F1 G。(选填“>”或“<”)
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当动力作用在轴上时,轮轴是一个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3)生活中的一些轮轴
例如,水龙头的开关、门把手、自行车的脚踏板、自行车的手把等。
2. 斜面
(1)斜面:是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的倾斜平面。
(2)斜面的特点
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沿着长为l,高为h的斜面,用大小为F的力拉上去的过程中:
根据功的原理,如果不计斜面和物体的摩擦,则FL=Gh,所以F=
结论: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重力的几分之一,所以斜面是一种省 的机械。因为斜面长l大于高h,所以使用斜面时要费 。
【例题5】请用笔画线代表绳子,将图中的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例题6】如图所示,分别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G时,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F4,若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则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例题7】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G=100N,每一个滑轮重20N。当绳自由端拉力F竖直向上大小为30N时,重物G对地面的压力为 N。拉力F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若重物G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0cm,则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绳子自由端向上运动速度为 m/s。
七、有用功和额外功
1. 有用功
提升重物时,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叫做 功,用W有表示。有用功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要做的功。
2. 额外功
若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我们还不得不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这部分功叫做 功,用W额表示。额外功是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
有用功跟额外功的总和叫 功,用W总表示,W总=W有+W额。若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则总功是拉力做的功,即动力做的功,即W= 。
八、机械效率
1. 机械效率
(1)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 ,用η表示。
(2)计算公式:η=
(3)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①机械效率总是小于 。这是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②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在一次做功的过程中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同一机械在不同的做功过程中,机械效率往往会不同。
③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做功多少、物体提升的高度等因素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④机械效率的高低是反映机械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机械效率越高,机械的性能越好。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
如图甲所示,利用滑轮组把重力为G的物体提高h。F为动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
机械效率:η= EQ \F(W有,W总)=__________,不计绳重、摩擦力时,机械效率 η= EQ \F(W有,W总)=____________。
由公式可知:当动滑轮的重力一定时,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 。
甲 乙
(2)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不计滑轮及绳重)
如图乙所示,使用滑轮组用力F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f, s绳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物为物体移动的距离,n为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机械效率:η= EQ \F(W有,W总)=____________
3. 斜面的机械效率
如图丙所示,用力F沿斜面把重力为G的物体提高,h为斜面的高度,l为斜面的长度,f 为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则:有用功为W有用=Gh,总功为W总= Fl
额外功为克服斜面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做的功:W额=fl
机械效率 η= EQ \F(W有,W总)=___________
丙 斜面的机械效率 丁 杠杆的机械效率
4. 杠杆的机械效率
如图丁所示,使用杠杆把重力为G的物体提高h,所用的动力为F,s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则
有用功为W有用 = Gh,总功为W总 = FS,
机械效率 η= EQ \F(W有,W总)=_________
5.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例题8】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把物体匀速提升一定高度,该滑轮组有______段绳子承担物重,在绳子承受范围内,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增加所提升的物重,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题8图 例题9图
【例题9】如图所示,是两个工人分别用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把质量相同的两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两种方式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且G沙子>G滑轮。使用甲图中的滑轮的目的是______;使用乙图中滑轮的好处是可以______,机械效率更高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例题1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所用时间为30s,绳末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总功为600J B.动滑轮的重力为80N
C.拉力F的功率为24W D.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约为70%
【例题1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升10s。
(1)若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求人对绳的拉力F;
(2)实际中动滑轮重为40N,人的拉力做功400J,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克服绳重和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四、实验专题
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实验设计】
(1)杠杆是否平衡是由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共同决定的。为了研究其平衡条件,可以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别测出 F1、 F2、 l1和 l2,然后经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归纳出其平衡条件。
(2)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
【进行实验】
(1)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甲 乙
(2)如图(a)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阻力F2。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再做几次实验。 (4)如图(b)所示,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
(5)实验数据
【分析论证】实验结果表明,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 ;动力臂越短,需要的力越 。二者之间是 关系。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交流与评估】
①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一是使杠杆的 在支点,以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直接读出 。
②多次测量获得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避免偶然性,获得 性的结论。
③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挂钩码后,挂钩码后, 再调节平衡螺母。
④弹簧测力计要沿竖直方向施加力的目的: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如图(a)所示,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施加力时,力臂l1= cm,可以直接读出。如图(b)所示,弹簧测力计不沿竖直方向施力,力臂为l2<10cm,不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提出问题】
(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或费力)?
(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或需要移动更大的距离)?
(3)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设计实验】
测出钩码的重力,然后使钩码分别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向上运动。分别记下整个过程所用拉力的大小及方向、钩码移动的距离及方向,然后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使钩码匀速上升h=10cm。记下钩码的重力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的方向以及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2)如图乙所示,用绕过定滑轮的轻绳将钩码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并使钩码匀速上升h=10cm。记下钩码的重力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的方向以及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如图丙所示,将钩码挂在动滑轮的钩上,弹簧测力计与绕过动滑轮的轻绳相连,并使钩码匀速上升h=10cm。记下钩码的重力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的方向以及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4)改变钩码的数量,分别重复上面的步骤,多做几次实验。
(5)数据记录
【分析论证】
(1)分析表格第3列可以得出定滑轮特点:
①拉力F与钩码所受重力G的大小 ;
②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和钩码上升的距离h ;
③拉力的方向与钩码运动的方向 。
(2)分析表格第4列可以得出动滑轮特点:
①拉力F与钩码所受重力G的关系近似为F= EQ \F(1,2)G;
②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和钩码上升的距离h的关系是s= h;
③拉力的方向与钩码运动的方向 。
【实验结论】
(1)使用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 。
(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 。
(3)想要改变用力方向时可以用 滑轮,想要省力时可以用 滑轮。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
(2)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被拉动的方向应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3)选择质量较小的动滑轮以减小滑轮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实验时应选择较光滑的绳子且要保证滑轮轴间足够润滑以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5)需钩码的数量进行多次验以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从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的物理量有:物体的重力G及升高的高度h;拉力F及拉力移动的距离s。
【实验原理】 η= EQ \F(W有,W总)= EQ \F(Gh,Fs)
【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弹簧测力计,钩码和刻度尺。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G,按照图甲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绳端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竖直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3)应用公式W有=Gh、W总=Fs、η= EQ \F(W有,W总)分别求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格。
(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如表格第1~3次实验。
(5)换用图丙所示的装置重复实验步骤(1)~(3),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如表格第4次实验。
【实验数据】
【分析论证】(1)由1、2、3次实验可知,提升的钩码重力增加时,有用功增加,额外功基本不变(克服摩擦力及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基本不变),由η= EQ \F(W有,W总)= EQ \F(W有,W有+W额)可知,机械效率会升高。同一装置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 有关,物重增大,机械效率 (选填“升高”或“降低”)。
(2)由1、4两次实验可知,使用两个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钩码,做的有用功相同,但滑轮组丙的动滑轮个数多,所做的额外功多,由η= EQ \F(W有,W总)可知,当有用功相同时,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故滑轮组丙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或“小于”)。
【探究归纳】①同一装置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机械效率还与机械装置本身有关,与其结构、自身的重力以及润滑程度都有关系。
【交流、反思与评估】
①实验时拉力的方向应 向上,应在钩码匀速移动时读取拉力的大小。
②确定绕线方式与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与动滑轮连接的段数即为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如甲图所示,n= ,用“奇动偶定法”确定绕线方式。
③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的重力、 的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与绳子的绕法、绳子段数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④在动滑轮重力、物重都相同时,所测机械效率不同的可能原因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与轴之间的 不同。
⑤可以不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用下列公式计算,也能得出机械效率。
η= EQ \F(W有,W总)= EQ \F(Gh,Fs)= EQ \F(G,nF) ×100%
【例题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轻质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可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小明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总结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
(3)第2次实验所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将两侧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一格,杠杆会 (选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4)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测力计逐渐向左倾斜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题2】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 ,但不可以 ;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不可以改变 ;
(3)他们组装滑轮组时,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力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物体的重力为2N,测力计的示数为 ,由图可知,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以 ,也可以改变 。
【例题3】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改为______;
(2)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无关;
(4)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了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______;
②小明和小红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
五、综合练习
1.如图所示,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最小的力F使其向左翻转,请画出支点O和最小力F及力臂L的示意图。
2.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绕O点转动,某同学在杠杆的左端挂一重物G,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杠杆处于图示的位置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杠杆不平衡
B.此时该杠杆是费力杠杆
C.要使A端的力最小,F的方向应垂直OA向下
D.此时G×OB≠F×OA
3. 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相同时间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C.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 D.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的功率不相等
4. 如图所示,斜面长10m,高4m。用平行于斜面F=50N的拉力,将重100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此装置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0N
C.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500J D.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5. 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质量为300kg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物体在10s内移动1m。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1倍。不计绳重和滑轮组内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 B.动滑轮重为100N
C.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20W D.增大物重机械效率不变
6.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做俯卧撑时可看做一根杠杆,O为支点,他的体重为500N,A点为重心。当他缓慢撑起身体时,求:
(1)求地面对双手的作用力;
(2)经过2s,小明的重心向下移动的距离为0.2m,求重力做的功和功率大小。
步骤
画法
图示
第一步:
确定支点O
假设杠杆转动,杠杆上
相对静止的点即为支点
第二步:确定动力
和阻力的作用线
从动力、阻力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或反方向)分别画直线,
即为动力、阻力的作用线
第三步:画出
动力臂和阻力臂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间的距离为力臂
影响因素
分析
改进措施(提高效率)
被提升
物体的重力
同一机械,被提升物体
的重力越大,做的有用功
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在机械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机械自身
的重力
有用功不变时,减小提升机械时做的额外功,
可提高机械效率.
改进机械结构,减轻
动滑轮自身的重力.
机械转动
部件的摩擦
机械自身部件的摩擦力
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对机械进行保养,保持
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实验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
10
1
20
2
3
10
2
15
3
4
5
1
20
使用滑轮的情况
不使用
用定滑轮
用动滑轮
钩码上升的距离h/cm
10
10
10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0
10
20
钩码的重力G/N
4
4
4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4
4
2.1
钩码运动的方向
向上
向上
向上
拉力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上
实验
次数
钩码的
重力G物/N
提升
高度h/m
有用功
W有/J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总功
W总功/J
机械
效率η
1
1.5
0.4
0.6
0.7
1.2
0.84
71%
2
3
0.4
1.2
1.2
1.2
1.44
83%
3
4.5
0.4
1.8
1.7
1.2
2.04
88%
4
1.5
0.4
0.6
0.6
1.6
0.96
62.5%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
0.1
2
0.05
2
2
0.15
1.5
0.2
3
3
0.05
1.5
0.1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的实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5
3
6
8
2.5
2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9 电与磁(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9电与磁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9电与磁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6 欧姆定律(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6欧姆定律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6欧姆定律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0 浮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0浮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10浮力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