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有可能预见100年后的世界吗?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过去,在预测未来的时候,除了少数例外,我们总是犯明显低估未来的错误。1893年,曾有74位名人对下一个100年的生活进行了预测。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全部低估了科学发展的速度。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现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已经基本奠定了,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基本知识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而现代的计算机科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理论,也为我们的预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看到100年后世界的轮廓。
但是,人们对信息时代所做的若干预测却没有成为现实。例如很多未来学家预测“无纸办公室”,然而,只要看一看任何一个办公室,你就会发现现在用纸的数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我们再来看一下“可视电话”,在1964年世界博览会期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花了1亿美元去完善一种可以连接电话系统的电视屏幕,你在打电话时可以看到对方,对方也可以看到你。这个产品仅售出很少,这是一个代价昂贵的失败。另外,也有人预测,通过互联网召开会议将会使面对面的生意洽谈不再必要,人们都在家里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工作,城市几乎变为一座空城;“网络旅游”兴起,人们会整天躺在沙发上,通过互联网漫游世界和欣赏景色;还有人认为传统的媒体即将消失,因特网将会吞噬剧场、收音机、电视。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并非如此。尽管在因特网上进行视频对话很容易,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愿意上镜头,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去外国旅游的人数打破了纪录;因特网改变了整个媒体的面貌,但是并没有消除电视、无线电广播和剧场的作用。
为什么这些预测不能成为现实呢?我猜测大部分人拒绝这些高级的方式是因为我所说的洞穴人原理。遗传和化石证据说明,看起来很像我们的现代人是10多万年前从非洲起源的,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说明,与那时相比,我们的大脑和个性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拿出一个那个时期的人,在解剖学上他和我们是相同的;如果你给他洗个澡、再刮刮胡子,让他穿上三件套西装,然后把他放在华尔街上,他和其他人在外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我们的需要、梦想、个性和愿望也大同小异,在10万年中恐怕也没有多大变化,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
我想说的是,每当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总是这些原始的愿望占上风。这就是洞穴人原理。
例如,洞穴人总是要提供“被杀死猎物的证据”,仅仅吹嘘一个大猎物跑掉了是不够的。一个到手的有血有肉的猎物,始终比跑掉的猎物要实惠得多。类似的,当处理文件时,我们总想保存一份打印稿。我们本能地不信任飘浮在我们计算机屏幕上的那些电子,因此会把电子邮件和报告统统打印出来,甚至在毫无必要时也这样做。这就是无纸办公室一直没有出现的原因。
同样,我们的祖先喜欢面对面地会见。这有助于加强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无人城市也没有出现的原因。例如,一位老板可能想要仔细地品评他的雇员,通过在线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老板就能够读到这个人的身体语言,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近距离观察一个人,我们就能够理解他微妙的身体语言,发现他的头脑中正在想些什么,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的类人猿祖先,在他们能讲话之前的几千年中都是使用身体语言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这也能解释网络观光游览始终未能代替实地旅游的现状。看一张泰姬陵的图片是一回事,亲自实地去看它则是另一回事。其中的理由是,我们古代的祖先总是希望亲自看到某件事物或事情,而不依赖道听途说。依靠实际的身体体验而不是传言,对他们在森林中幸存下去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我们的祖先是打猎的人,因此,我们喜欢看别人,甚至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无休止地观看我们同类的表演,但是当我们感到别人在看我们的时候就会立即感到紧张。事实上,科学家已经计算出,当陌生人盯着我们看大约4秒钟,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大约10秒钟后,我们甚至会对盯着我们看的人产生敌视。这就是为什么原来的可视电话会昙花一现。
可见,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即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与走出去接触我们周围的事物之间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我们两者都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时代畅游,我们仍然有真人演出的剧院、摇滚音乐会,纸张和实地旅游。但是,如果有人拿出一张我们喜爱的歌星的免费照片和一张他的音乐会的门票,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门票。这就是洞穴人原理:我们情愿两者兼得,但是如果要我们选择,我们会像我们的洞穴人祖先那样,选择后者。
让我们再回到因特网刚刚创立的时候,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它将演化为科学和进步的论坛,结果它很快就退化成一个让人为所欲为的地方,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在部落中快速传播信息的基本方法是传言,今天,部落传言的规模被大众媒体极度放大了,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就能够绕地球很多次。因此,如果你想预测将来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只要想一想1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社会关系并将其放大10亿倍即可。
现在,让我们开始遐想下一个100年。
(摘编自加来道雄《物理学的未来》,伍义生等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预测未来是个艰巨的任务,而了解科技的基本知识,评估科技的发展速度,有助于人们构想未来图景。
B. 过去,一些未来学家根据科技带来的便利想象将来的生活场景,某些场景与现在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
C. 我们出于原始时代“提供证据”的心理,总是要把文件打印出来,这使得无纸化办公难以得到普遍实现。
D. 现代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这为现代技术总会与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提供了佐证。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面对面的会见中,微妙的身体语言会透露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应聘者更好的面试策略是多使用肢体语言。
B. 作者谈及原始愿望时,常联系祖先的狩猎生活,可见原始祖先的狩猎经验对人类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生活经验。
C. 我们的祖先在森林中生存,更需要依靠身体体验而非传言,这给我们大力整治网络谣言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D. 正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原始愿望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指望因特网成为科学与进步的论坛无疑是过于理想化了。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郑也夫在《神似祖先》中说到,现代人往往乐于聚餐、期待聚餐,这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获得的猎物无法长期保存。
B. 丹尼尔·利伯曼在《人体的故事》中提到,为了获得更健康的身体,一些人尝试像石器时代的祖先一样饮食和运动。
C. 德斯蒙德·莫利斯在《裸猿》中举例说,司机违规被警察截停时,常常不愿意离开驾驶室,这源于原始人保卫领地的意识。
D.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及,如果我们不想想采集者祖先的饮食习惯,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难以抵抗。
4. 文中说,我们更愿意“走出去”而不是“看电视”,同时,我们愿意“看电视”而不太愿意用“可视电话”聊天。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5. 本文摘自加来道雄《物理学的未来》的引言,作者为什么在“开始遐想下一个100年”之前,先探讨“洞穴人原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D2. C3. C
4. ①因为我们的祖先更喜欢亲眼看到事物,依靠身体体验认识事物,所以我们更愿意“走出去”,而不是“看电视”;②因为我们的祖先更愿意看别人,而在别人看自己时会感到紧张,所以我们愿意“看电视”,而不是用“可视电话”聊天。
5. ①“洞穴人原理”指出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一直共存且相互竞争,当两者冲突时,总是原始的愿望占上风;②作者先用洞穴人原理解释了过去未来学家预测失准的原因,是忽略了原始祖先的愿望;③再将洞穴人原理运用于下一个100年的预测,强调要兼顾科技与人文两大因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现代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这为现代技术总会与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提供了佐证”错。原文“还有人认为传统的媒体即将消失,因特网将会吞噬剧场、收音机、电视。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并非如此。尽管在因特网上进行视频对话很容易,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愿意上镜头,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可见现代城市的交通堵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是为了反驳“有人认为传统的媒体即将消失,因特网将会吞噬剧场、收音机、电视”这一观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因此应聘者更好的面试策略是多使用肢体语言”于文无据,原文“以面对面的方式,老板就能够读到这个人的身体语言,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是强调从老板的角度可以读取身体语言,而不是从应聘者的角度强化使用身体语言。
B.“作者谈及原始愿望时,常联系祖先的狩猎生活,可见原始祖先的狩猎经验对人类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生活经验”错,作者谈及原始愿望时,常联系祖先的狩猎生活,是一种“洞穴人原理”,是强调原始祖先的愿望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而不是强调原始祖先的狩猎经验对人类影响的大小。
D.“正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原始愿望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指望因特网成为科学与进步的论坛无疑是过于理想化了”说法绝对,原文“让我们再回到因特网刚刚创立的时候,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它将演化为科学和进步的论坛,结果它很快就退化成一个让人为所欲为的地方,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强调可以从这个角度去预测,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三段观点是:大部分人拒绝这些高级的方式是因为我所说的洞穴人原理;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
C.司机违规被警察截停时,常常不愿意离开驾驶室,是一种想逃避处罚的心理,与原始人保卫领地的意识无关,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结合“其中的理由是,我们古代的祖先总是希望亲自看到某件事物或事情,而不依赖道听途说。依靠实际的身体体验而不是传言,对他们在森林中幸存下去是至关重要的”可知,因为我们的祖先更喜欢亲眼看到事物,依靠身体体验认识事物,所以我们更愿意“走出去”,而不是“看电视”;
②结合“我们喜欢看别人,甚至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无休止地观看我们同类的表演,但是当我们感到别人在看我们的时候就会立即感到紧张”可知,因为我们的祖先更愿意看别人,而在别人看自己时会感到紧张,所以我们愿意“看电视”,而不是用“可视电话”聊天。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我想说的是,每当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总是这些原始的愿望占上风。这就是洞穴人原理”“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即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与走出去接触我们周围的事物之间的竞争”可知,“洞穴人原理”指出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一直共存且相互竞争,当两者冲突时,总是原始的愿望占上风;
②结合“为什么这些预测不能成为现实呢?我猜测大部分人拒绝这些高级的方式是因为我所说的洞穴人原理”“我们的需要、梦想、个性和愿望也大同小异,在10万年中恐怕也没有多大变化,我们仍然像我们的洞穴祖先那样思考问题”可知,作者先用洞穴人原理解释了过去未来学家预测失准的原因,是忽略了原始祖先的愿望;
③结合“现代技术和我们原始祖先的愿望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即坐在椅子上看电视与走出去接触我们周围的事物之间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我们两者都需要”“如果你想预测将来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只要想一想1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社会关系并将其放大10亿倍即可”可知,再将洞穴人原理运用于下一个100年的预测,强调要兼顾科技与人文两大因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发生黑丝(节选)
冯至
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长沙),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从秋到冬,已四个多月了。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日子久了,大家无话不谈,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边来。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亡得无影无踪。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
渔夫们看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飘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
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的药材,逢到市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肉。
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回来时宗武后边跟着一个客人。
这客人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矫健精悍,目光炯炯,和杜甫寒暄了几句,听出来是山南巴州人的口音。他说他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瓘幕府里的从事。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人们说他是一个精良的弩手,百发百中,在巴山道上常常抢劫显官富贾,绰号人称“弩跖”。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后来,也就很少听人提到了。今天他出现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无限惊奇。
苏涣却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没有丝毫避忌。这时江上风和日暖,好像大地将要回春。客人说,过去在巴州的故乡,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杜甫的诗却读得很少。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的书案上读到《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名篇,真感到不同凡响,能够与作者生逢同时,是一件大快事。最近潭州居民互相传告,鱼市上有位卖药的叫做杜甫,所以特来拜见。“你老人家可就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到这里,苏涣的语调转为低沉,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
他没等杜甫回答,就接着说起他自己的过去。“你老人家在阆州时,也许听人说过巴州有我这样一个强盗。我们巴州一带的賨人①,从来就剽勇善战,又能勤劳生产,织出的布匹天下闻名。这些布匹虽不轻柔华丽,却是坚固耐久。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刘邦听取了阆中败类范目的献计,征募賨人为他平定三秦。此后賨人的命运便算注定了,供历代帝王牛马一般地驱使。一有战事,就征调賨人为他们打仗;战事平定了,又向他们征敛大批的布匹。賨人的布匹永远织不完,自己身上穿的却永远是破破烂烂。十几年来,外地的商人也看上了賨布了,他们运来一点米、一点盐,用一本万利的盐米、向他们骗取大量的布匹。上元二年、梓州刺史段子璋叛变,自称梁王,也到巴州来募兵。我亲眼看着賨人世世代代无法摆脱的负担和痛苦,我不能容忍了,我说,来个结束吧……不过我当时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实际上我们起事不久,就因为人力孤单,遭到了失败。”
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一边打开手卷,一边说,他本来不惯写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因此写了许多首,可是不大讲究格律,现在吟诵几首,请杜甫指教。他用沉重的语调把下边这首诗读给杜甫听: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诗在艺术上,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一向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是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疾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还很少想过呢。”
尽管杜甫不能同意苏涣诗中个别的诗句,但是苏涣这个人和他的诗的出现,在杜甫看来,确是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把邻船上渔夫们的生活、言语、思想、感情认真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见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触的人不算不广,但究竟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和事过去不只没有遇到过,而且也没有想到过。不料在这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好像白头发里又生出黑丝。苏涣说,他能和杜甫生逢同时,是一件快事;杜甫今天能遇到苏涣,心里也同样高兴,真好像司马相如遇见了一百年后的扬雄。他情不自禁,提笔写出来这样的诗句: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
今晨清镜中,白间生黑丝;余发喜却变,胜食斋房芝。
写到这里,江上已是黄昏,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一阵寒风乍起,江水拍击着船身。
(有删改)
【注】①賨人:古代四川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以船为家,在萍水相逢的渔夫们的帮助下,其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同处困境,渔夫们给漂泊中的诗人带来的慰藉,含蓄地反映了世态。
B. 杜甫对苏涣早有耳闻,但真出现在眼前,还是“感到无限惊奇”,主要原因是他无法把眼前的人同传闻里“杀富济贫”的侠士联系在一起。
C. 苏涣询问杜甫是否是“这些诗的作者”时语调“转为低沉”,这一细节描写反映出他对杜甫需要靠摆药摊来解决生计的难以置信与惋惜。
D. 苏涣的诗歌在艺术上显得粗糙,但蕴藏着新内容,表现了新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格调,因而使杜甫感到精神异常兴奋并反复吟味。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标题采用夸张和对比手法,描写杜甫头发的反常转变,突出苏、杜间的交往对杜甫晚年心境的影响,赞颂苏涣诗歌的独特魅力。
B. 文中完整引用苏涣的一首诗,既照应前文苏涣在对话中对自己人生经历的陈述,又自然引出后文杜甫对苏涣诗歌及其为人的称赞。
C. 杜甫认为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反衬出苏涣的诗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主要原因是苏诗隐示着许多过去还没有人道过的新内容。
D. 杜甫自觉“眼前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此处“新的事物”虚实结合,既指苏涣其人其诗,也指渔夫们给杜甫带来的关怀和温情。
8. 小说详细记叙苏涣“说起他自己的过去”,这部分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鲁迅称赞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历史小说作品也具有诗化的特质。请从语言的角度对本文的诗化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6. B7. C
8. ①暗示了对封建帝王欺压奴役百姓的谴责的主题,丰富人物形象。
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苏涣诗歌内容。③印证了杜甫对其诗作是“新内容”“新风格”的评价。
9. ①运用形象性语言,营造诗意化意境,如结尾“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的描写。
②用词、炼句体现出整饬的诗的节奏,如“家家灶冷,户户衣单”“田园荒芜,柴扉空闭”等。
③有意选用日常生活用语,内蕴却是诗意的,在叙述中,尽可能多地留下空白,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如“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主要原因是他无法把眼前的人同传闻里‘杀富济贫’的侠士联系在一起”错。根据原文“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后来,也就很少听人提到了。今天他出现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无限惊奇”可知,杜甫应是因为传闻中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而感到惊奇。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主要原因是苏诗隐示着许多过去还没有人道过的新内容”错。根据原文“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是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疾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还很少想过呢”可知,并非主要是“新内容”,而是一种“新风格”。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由原文“此后賨人的命运便算注定了,供历代帝王牛马一般地驱使。一有战事,就征调賨人为他们打仗;战事平定了,又向他们征敛大批的布匹”可知,作者通过苏涣叙述賨人历史,暗示了对封建帝王欺压奴役百姓的谴责,也丰富了苏涣的形象。
②由原文“我亲眼看着賨人世世代代无法摆脱的负担和痛苦,我不能容忍了,我说,来个结束吧……不过我当时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实际上我们起事不久,就因为人力孤单,遭到了失败”“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一边打开手卷,一边说,他本来不惯写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因此写了许多首”可知,小说详细记叙苏涣“说起他自己的过去”,在结构上能很自然地引出苏涣的诗歌。
③由苏涣自述经历及后文“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是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疾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还很少想过呢”可知,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杜甫对其诗作是“新内容”“新风格”的评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文中写景有“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写人有“中等身材,矫健精悍,目光炯炯”,运用形象性语言,营造诗意化意境。
②“家家灶冷,户户衣单”“田园荒芜,柴扉空闭”“老病缠身,衣食无着”,用词、炼句体现出整饬的诗的节奏。
③“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飘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有意选用日常生活用语,内蕴却是诗意的,在叙述中,尽可能多地留下空白,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于郟、谋伐许也。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子都与颍考叔①争车,颍考叔挟辀②以走,子都拔戟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③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④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公孙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⑤,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⑥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
(节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有删改)
【注释】①子都与颍考叔:皆是郑国大夫。②辀:车辕。③傅:迫近。④许叔:许庄公的弟弟。⑤昏媾:婚姻,姻亲。⑥大岳:即四岳,传说为唐尧四大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B.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C.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D.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会郑伯于郟”中的“公”为古代五等爵位之首,“伯”“侯”也都是周朝五等爵位中的称谓。
B. “壬午”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虽然都是干支纪法,但前者纪日,后者纪年。
C. “不唯许国之为”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与《师说》中“惑之不解”的“之”用法相同。
D. “序民人”的“序”意为使……有序,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伯将要攻打许国时,他的手下子都与颍考叔领取兵车时发生矛盾,之后颍考叔在伐许之战中登上城墙后被子都暗箭射死。
B. 鲁、齐、郑三国逼走许国国君后,许国的归属成为难题,齐侯与鲁隐公都不愿接手管理许国,最终许国被送给了郑伯。
C. 郑伯对许国的管理考虑得相对全面,让百里辅佐许叔,并告知百里,这样安排既对许国有好处,又能进一步巩固郑国边防。
D. 郑伯安排公孙获驻守在许国都城的西边协助百里,并告诫他不要把收受的财物放在许国,以便日后可以迅速撤离许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2)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14. “君子谓”是《左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寄寓爱憎褒贬、发表议论的一种形式。选文中两次“君子谓”对郑伯的评价态度和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11. D12. D
13. (1)许国已经服罪,即使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并知道。
(2)许国,是四岳的后代,上天已经讨厌周王室的德治,我们如何能跟许国相争呢?
14. 第一次,肯定郑庄公,认为郑庄公在对待许国这件事上做得合乎礼法。
第二次,否定郑庄公,认为郑庄公诅咒射死颍考叔的凶手,失掉了政和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你的一切器用财物,不要放在许国。我死后,你就马上离开许国。我已故的父亲在这里建立新的城邑,而周王室已经衰败,周王室的子孙日渐丢失他们的祖业。许国,是四岳的后代,上天已经讨厌周王室的德治。
根据前后文可推断出“乃亟去之”主语不是“我”,因此“我死”与“乃亟去之”中间应该断开,排除BD。
“于此”是一个介宾结构,作后置状语,“新邑于此”不应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以及把握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C.正确。句意:不只是为了许国。/不明白疑难问题。
D.“意义不同”错,都是“使……有次序”的意思。句意:使人民有次序/(秦国)把八方的的诸侯各国统治的很有秩序,使他们朝拜。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收受的财物”说法错误,原文“器用财贿”指的是一切器用财物。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既”,已经;“虽”,即使;“与闻”,参与并知道。
(2)“夫许,大岳之胤也”,判断句;“既”,已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第一次,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肯定郑庄公,认为郑庄公在对待许国这件事上做得合乎礼法。
第二次,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否定郑庄公,认为郑庄公诅咒射死颍考叔的凶手,失掉了政和刑。
参考译文:
鲁隐公十一年夏,鲁隐公在郟地会见郑伯,谋划进攻许国。郑伯将要进攻许国,五月甲辰日,在祖庙里分发武器。公孙阏与颍考叔抢夺兵车,颍考叔挟起车辕便跑,子都(即公孙阏)拔出戟去追他,到了大路,没有追上,子都恼火。秋七月,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进攻许国。庚辰日,军队迫近许国。颍考叔拿着郑伯的蝥弧旗抢先登上城墙。子都从城下向他射箭,颍考叔(从城墙)坠落(而死)。瑕叔盈又拿着蝥孤旗登上城墙,向四周挥动旗帜并大声喊:“国君登上城墙了!”郑国军队全都登上城墙。壬午日,终于进入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齐侯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恭顺,所以我跟随您征讨它。许国已经服罪,即使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并知道。”于是齐侯把许国让给郑伯。
郑伯让许国大夫百里服侍许叔,并居住在许国东部边远之地,说:“上天降灾难于许国,鬼神实际上对许国国君不满意,借我的手来惩罚他。我只是这样连一两个父老兄弟都不能和谐相处(的人),怎敢把征讨许国当作自己的功劳呢?我有一个弟弟,不能和睦相处,让他在各处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难道还能长久占有许国吗?您服待许叔来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辅佐您。如果我得以寿终埋葬于土地,上天或许会依礼撤除对许国造成的灾难,宁可就让许公重新为国家效劳。希望我郑国对许国有所请求时,你们能像老姻亲一般,可以降低身份同意。不要让别的国家滋长,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处,来和我郑国抢夺这方土地。我的子孙如果连挽救(自己)灭亡的时间都没有,又哪能替许国祭祀呢?我之所以让您留在这里,不只是为了许国,也姑且为了稳定我国的边境。”
于是派公孙获住在许国西部边远之地,说:“你的一切器用财物,不要放在许国。我死后,你就马上离开许国。我已故的父亲在这里建立新的城邑,而周王室已经衰败,周王室的子孙日渐丢失他们的祖业。许国,是四岳的后代,上天已经讨厌周王室的德治,我们如何能跟许国相争呢?”
君子说:“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合乎礼法。礼法,是治理国家、稳定社稷、让百姓有次序等级、对后代有益的法规。许国无视法度便讨伐它,服罪便宽恕它,估量德行来与人相处,估测能力去做事,看准时机才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懂礼了。”
郑庄公让一百名士兵拿出一头公猪,二十五人拿出一条狗和一只鸡,来诅咒射死颍考叔的凶手。君子说:“郑庄公失掉了政和刑。政用来治理百姓,刑用来纠正邪恶。既缺乏清明的政治,又没有威严的刑法,所以才发生邪恶。已经发生邪恶而加以诅咒,有什么好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
B. 诗人因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
C. “醉袖”运用借代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美。
D. 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
16. 请简要概括本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答案】15. B16. 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不同点:①张词写出了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对前途的迷茫。②杜诗有年老多病、思家念亲的孤独感伤,也有对国家动荡、时局不安的关切与忧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错误,“十分”二字,写的是歌妓给诗人斟满酒;“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的是歌妓的情态,歌女没有笑容。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杜诗颈联“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老病有孤舟”“孤舟”,写出了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张诗“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总之,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
不同点:①“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写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张词写出了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对前途的迷茫。
②“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杜诗有年老多病、思家念亲的孤独感伤,也有对国家动荡、时局不安的关切与忧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答案】 ①.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②.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③. 忧劳可以兴国 ④. 逸豫可以亡身 ⑤. “离骚”者 ⑥. 犹离忧也 ⑦. 疾痛惨怛 ⑧. 未尝不呼父母也 ⑨. 天下云集响应 ⑩. 赢粮而景从 ⑪.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弩”“何”“豫”“怛”“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四)课内文言文基础选择(本题共8小题,16分)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兴
B.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军队
C. 而倔起阡陌之中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
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振兴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
B.不正确。兵:兵器。句意: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
C.正确。句意: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
D.正确。句意:然而秦凭借着它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
故选B。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履至尊而制六合/天雨雪,武卧啮雪
B. 却匈奴七百余里/欲因此时降武
C.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 天下云集响应/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A.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分别为“登上”“下”;句意: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天下了雪,苏武爬在地上吃雪。
B.均为动词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后退;击退”“使……投降;劝降”;句意:使北方匈奴退却七百余里。/想要趁此时使苏武投降。
C.均为意动用法,分别为“以……为患;担心”“认为……豪壮”(意译为“赞赏”);句意: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
D.“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盛装;句意: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用匣子装上梁国君臣的头送入太庙。
故选D。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述汤、武,以刺时事
D.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句意:坚固的城池,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呀。/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而回国安葬。
B.介词,“凭借”;介词,“经由、通过”。句意: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帝都的城墙,凭借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
C.均为目的连词,“来”。句意: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愚化百姓。/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D.承接连词,“于是、就”;人称代词,“你的”。句意: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
故选C
21. 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梁,吾仇也 ④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 ①④⑤/②③/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④/②③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方其以组系燕父子”。句意: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
②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这三点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啊。
③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梁,是我的仇人。
④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请其矢,以锦囊盛”。句意: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
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还矢先王,而以成功告”。句意:把箭矢送还给先王,然后告诉他已经成功了。
⑥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国家和自己都灭亡了,被天下的人耻笑。
⑦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
①④⑤状语后置句,②③判断句,⑥⑦被动句
故选A。
2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约从离衡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内立法度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 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 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具体考查词类活用。
①⑦名词做状语,“云”意思是“像云彩那样”,“内”意思是“在国内”;
②③⑥使动用法,“斗”意思是“使……争斗”,“离”意思是“使……离散”,“朝”意思是“使……朝拜”;
④⑧名词做动词,“履”意思是“登上”,“帝王”意思是“称帝称王”;
⑤形容词做动词,“小弱”意思是“变小变弱”。
正确分类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故选D。
2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 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 ①子为父死,亡所恨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D. 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欲因此时降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
A项,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翻译为: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以”,介词,因为。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翻译为: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以”,介词,把。
B项,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翻译为: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乃”,副词,于是、就。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翻译为: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乃”,/副词,才。
C项,①“子为父死,亡所恨”翻译为: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为”,介词、替,为了。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翻译为: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为”,介词,替、为了。
D项,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翻译为: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因”,介词,经由、通过。②“欲因此时降武”翻译为: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因”,介词,趁机、趁着。
故选C。
2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惠等哭,舆归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 单于壮其节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C.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D. 其一人夜亡,告之 武能网纺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用法的能力。
A项,均为名词作动词,“舆”指用车载送,“杖”指执、拄。
B项,均为意动用法,“壮”指认为……豪壮,“乐”指认为……快乐。
C项,均为使动用法,“斗”是使……相斗,“归”是使……归。
D项,“夜”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网”是名词作动词,结网。
故选D。
2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
C. 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D.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讨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D项,“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中“论”如果翻译成“讨论”的话,此句句意就不通了,依据语境,“论”的意思是“审处,判罪”;此句句意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
故选D。
三、语言文字运用(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好奇,在哪里能更容易找到新物种?事实上,对分类学者来说,新物种的发现有时是“有迹可循”的,有时则是“意外之喜”。
进行野外调查时,学者在不同区域、不同类群里能发现新物种的概率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横断山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大,存在大量狭域分布物种,加上此前物种调查不够充分,发现新物种的数量远高于东部地区。而从类群上看,兰科、苦苣苔科等草本植物类群个体较小、生境特化,发现新物种的概率也就相对高些;高大乔木更加显眼,更容易被分类学者关注,想要再发现新物种就非常难。在动物界,相对于大型兽类和鸟类,发现新的昆虫物种A。
①对某一个类群或者某几个相关类群开展分类研究时,②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③不少学者通常会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④而在测序过程中,⑤有时候会发现某个样本跟已知物种完全不同,⑥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的形态特征虽然几乎一模一样,⑦却并不属于同一个物种。⑧碰到这些情况,⑨分类学者就会进一步研究,⑩以确认该物种属于新的物种。所以,B,不如说是碰到新物种。
26.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7.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6. A处:就要容易得多
B处:与其说是发现新品种
27. 语句:②;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语句:⑥;修改为: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虽然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
语句:⑩;修改为:以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新的物种。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内容上,所写句子要体现出与前句“在大型兽类和鸟类中发现新的物种是很困难的,几率较小”相反的结果,可答成“容易” “概率大”“可能性大”“不难”等;逻辑上,所写句子要能体现与“在大型兽类和鸟类中发现新的物种”相比较的语意。应填:就要容易得多。
B处,内容上,所写句子应总结上文“学者在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中发现了新物种”的内容;逻辑上,所写句子要与后文的“不如说”搭配,表示选择关系。应填:与其说是发现新品种。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②成分残缺。可将“由于”视作介词,补充宾语中心语,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或者将“由于”视作连词,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得)迅猛”。
语句⑥和⑦主语不一致,不合逻辑。因语句⑦的主语只能是“样本”,所以唯有修改语句⑥。可改为“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虽然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或“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
语句⑩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修改为“以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新的物种”“以确认该物种是不是属于新的物种”“以确认该物种是不是新的物种”。
八、作文(60分)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精神内耗,又称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百度百科
材料二:你只有遇到困难才能前进,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就往前走,困难往往会造成人的精神内耗,内耗其实就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点。——余华
如今社会,许多人都面临着“精神内耗”,对此你有何感触?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辩证看待精神内耗,抵达人生理想境界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人生海海,征程漫漫,“精神内耗”如影随形,青年立身于世,当辩证看待精神内耗,方能抵达人生理想境界。
心理学家指出,“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其并不是身体劳累,而是心理资源不足导致的精神上的疲惫。如若任其发展,则会陷入无尽的内耗深渊,消耗自我能量,以致一事无成。然而精神内耗也并非洪水猛兽,不需谈及色变,只要正确对待,巧妙转化,也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助力。
警惕精神内耗,奋楫笃行致远。青年一代应坚定自己内心、脚踏实地奋斗,以宠辱不惊的心态、奋楫笃行的实干活出精彩人生。杨绛先生有言:“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私以为然。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胡思乱想为自我设置的枷锁,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战胜迷茫。恰如《人民日报》所载“心可以碎,手不能停,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崩溃中继续前行,这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素养”。警世之言,醍醐灌顶,我辈青年当听之信之,减少内耗,初心不改,一苇以航。
丰富心理资源,击退精神内耗。我辈青年应修炼顽强的精神意志,强大内心、涵养精神,以充盈的内在力量应对生活的风雨。且看苏轼,面对政敌罗织的莫须有罪名,面对接二连三的贬谪流放,他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向世人诠释了他无法打败的强大内心;且看朱彦夫,没有屈服于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他以顽强的精神意志与命运抗争,向贫穷宣战,成就中国的“保尔·柯察金”。青年立身于世,唯有锻造强大的内心,丰富自我心理资源,方能于时代洪流中昂然立世,绽放光彩。
正视精神内耗,寻找人生出口。我辈青年应善于利用精神内耗,转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转机,在压力中突破自我,成就自我。正如罗翔教授所言:“与其想方设法避免内耗,不如学会判别‘哪些值得去耗’,让内耗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从而抓住危机中带来的机遇。”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获得者徐梦桃在外界与自我的双重压力下,突破自我,凭借完美一跳夺冠,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满贯。我们也应学会正视精神内耗,使其为我所用,助力人生圆梦。
天际明光星一颗,灼灼不惧乌云遮。新时代的青少年,中国的脊梁!我们当减少精神内耗,不忧不惧,于时代浪潮中淬炼自我,扬帆奋进;我们也应善用精神内耗,抓住机遇,突破自我,让青年之光照彻寰宇、以济山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题目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给出了百度百科上关于精神内耗的解释,并指出其危害性是让人感到疲惫,并且这种疲惫是心理上的主观感受。第二则材料是余华的一句话,指出困难会造成精神内耗,内耗的实质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一点。
综合两则材料来说,精神内耗,实际上是人在遇到困难时,希望自己过得更好一些,在自我控制中消耗心理资源的一种状态,这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话题。它并不是身体劳累,而是心理资源不足导致的精神上的疲惫。严重的精神内耗会导致身心疲乏,甚至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久而久之容易自我攻击,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导致焦虑、焦躁、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但是,适度的精神内耗反而可以激发人们的潜力,促进人们在困难中超越自己,并取得成就。因此,精神内耗不是绝对的好或坏,而是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处理方式而定。如果精神内耗被有效地处理和管理,它可以成为一个推动人们进步的动力;如果管理不当,它可能成为一个消磨人们精力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强大自己的内心,丰富精神世界,从而有效避免精神内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纠结逃避、过分放大困难,不胡思乱想,不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应保持平和心态,放松心情,主动断舍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立刻行动,让自己忙起来,远离精神内耗,自信阳光地迎接美好绽放的人生。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既要避免过度精神内耗,不为其所困,同时应善于利用精神内耗,将其转化为前进动力,成就精彩人生。
从“谈谈自己的看法”可知,文体是议论文。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精神内耗的内涵、精神内耗的利弊、对待精神内耗的正确方式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还可以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不同角度切入展开论证如何正确对待精神内耗,如避免精神内耗需要我们屏蔽干扰因素,脚踏实地地奋斗;需要我们强大内心、涵养精神;需要我们因势利导,化不利为转机等。
立意:
1.击退精神内耗,热爱与追求并存。
2.辩证看待精神内耗,抵达人生理想境界。
3.警惕精神内耗,奋楫笃行致远。
4.化不利为转机,精神内耗亦有益。
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积累,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中学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中学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