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值:40分 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2分)。
读部分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欧洲
2. 据图推测,欧洲当前的人口问题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居民的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④劳动力短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结合图可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接近3%,B正确。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均小于3%,故选B。
【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得出,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在减少,新生儿少,使得欧洲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②④正确;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的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多带来的,排除①③。故选B。
3.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每天在电视和手机上都能看到天气预报,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下列诗句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A.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解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边日出西边面,道是无瑞却有睛,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露,属于天气,故ABC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下图示意我国东部红叶最佳观赏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太原、武汉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分别是( )
A. 9月、10月 B. 9月、11月 C. 10月、11月 D. 10月、12月
5. 适合观赏红叶的天气是( )
A. B. C. D.
6. 影响太原、武汉观赏红叶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海陆分布 D. 人类活动
【答案】4. C 5. C 6. A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原红叶的最佳观赏期是10月,武汉红叶的最佳观赏期是11月,C项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读图可知,A项表示台风,B项表示大雨,C项表示晴,D项表示沙尘暴,适合观赏红叶的天气是晴天,C项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武汉的纬度位置较低,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温度较高,太原的纬度位置较高,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气温较低,因此影响太原、武汉观赏红叶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项正确。故选A。
读某日我国某日四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表,完成下面小题。
7. 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当日这四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8. 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 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B. 建筑工地日夜施工 C. 大量焚烧垃圾 D. 植树造林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空气质量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分析表格资料可知,乙地指数最小,空气质量最好,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植树造林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大量焚烧垃圾会污染空气,建筑工地日夜施工会加重粉尘污染,砍伐树木,开荒种地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 学校组织学生明天去秋游,小玲特意看了天气预报。如下图所示根据天气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是( )
A. 小雨转阴天,16~25℃,西北风2级 B. 小雨转多云,16~25℃,西北风2级
C. 小雨转阴天,16~25℃,西北风4级 D. 小雨转多云,16~25℃,西北风4级
【答案】D
【解析】由图中天气预报可以看出,明天的天气预报是小雨转多云,气温是16~25℃;从风向符号可知,这一天是西北风4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8时左右 B. 12时左右 C. 14时左右 D. 20时左右
【答案】C
【解析】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故选C。
11. 读“某地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下列对该地区气温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8月②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
③气温年较差约为23℃④气温年较差约为13℃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最高月均温约出现在7月,约27°C,故①错误;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约4°C,故②正确;气温年较差约为27-4=23°C,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由图可推测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 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降低
B. 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C. 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升高
D. 从东向西逐渐升高
13. 图中甲区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影响甲地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故A错误,B正确。气温的分布不仅会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呈现出明显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升高或从东向西逐渐升高的趋势,故CD错误,故答案选择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的主要因素是是地形因素,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择C。
下图为亚欧大陆轮廓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 )
A. 多→少 B. 多→少→多 C. 少→多 D. 少→多→少
15. 造成PQM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度不同 B. 纬度位置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 地形、地势不同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降水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其东、西两侧降水多,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故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是多——少——多,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P位于大西洋沿岸,降水多;Q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M位于太平洋沿岸,降水多,三地都在北纬30°——60°之间的同纬度地区,降水的差异体现出了东西多,内陆少的特点,其原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故C符合题意,故选C。
下图是某种降水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影响图中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天气系统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图中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①位于山脚,降水量少;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③位于山顶,降水量渐少;④位于背风坡,降水最少,故选B。
【17题详解】
由图和上述分析可知,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影响图中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符合题意;图中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天气系统无关,排除ABD,故选C。
在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中,乙、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据此完成小题。
18. 关于某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 B. 位于南半球 C. 位于东半球 D. 位于西半球
19. 关于乙、丙两地海陆位置的判读,正确的是( )
A. 乙位于陆地、丙位于海洋 B. 乙位于海洋、丙位于陆地
C. 乙、丙两地均位于陆地 D. 乙、丙两地均位于海洋
【答案】18. B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显示某地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该地位于南半球,B正确,A错误;无法判断东西半球,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该地此时是1月份,为南半球的夏季。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较高,冬季海洋气温较高,图中同纬度的乙地气温低于丙地,丙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如图,实验数据中缺了夜晚砂石的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 24℃ B. 12℃ C. 21℃ D. 26℃
【答案】B
【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白天砂石升温快,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夜晚砂石降温快,气温比水低,故最有可能是12℃,B正确,故选B。
21. 从1992年到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这反映了( )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从1992年到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这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原融化,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过多造成大气的保温功能增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熊捕食海豹的区域日益缩小。面对食物短缺,北极熊的数量逐年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C. 各地的夏季变得越来越长 D.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
【答案】B
【解析】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同时伴随着绿色植被大量减少,大自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能力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问题。B正确,D错误;地球距离太阳没有越来越近,A错误;各地的夏季没有变得越来越长,C错误。故选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C处海拔是( )
A. 100米 B. 200米 C. 300米 D. 400米
24. 图中最高处和C处的气温差是( )
A. 1.62℃ B. 2.82℃ C. 3.42℃ D. 4.02℃
25. 若图中最高处的气温为10℃,C处的气温是( )
A. 13.42℃ B. 7.18℃ C. 6.58℃ D. 5.98℃
【答案】23. A 24. C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C处位于100米等高线上,所以图中C处的海拔是100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读图,图中最高处位于西北部的山顶,海拔为670米。与C处相差570米。结合所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得,图中最高处和C处的气温差是3.42℃。故选C。
【25题详解】
若图中最高处的气温为10℃,结合上题,最高处和C处的气温差是3.42℃,C处海拔低,温度较高,所以C处的气温是13.42℃。故选A。
二、综合题(共10空,每空1分)。
26. 读“年降水量按纬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处,位于_______附近(纬线名称),此处的主要降水类型为_______。
(2)图中B处和C处,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处,其所在纬度大致是_______。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的降水_______大陆东岸(多于/少于)。中纬度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地区。山地的迎风破和背风坡,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
(4)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_______。
(5)我们家乡所在地徐州降水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季。
【答案】(1)A 赤道 对流雨
(2)C 南纬60°
(3)少于 沿海 背风坡
(4)雨量器 (5)夏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降水最多的是A处,年降水量在1750mm左右,位于赤道附近,此处的主要降水类型为对流雨,主要是因为赤道地区全年高温,气流上升形成对流雨。
【小问2详解】
图中B处和C处,B处降水量在750mm左右,C处降水量在1000mm左右,降水较多的是C处。由图可知,其所在纬度大致是南纬60°。
【小问3详解】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受副高和信风控制,大陆东岸受季风控制,大陆西岸的降水少于大陆东岸。中纬度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降水较多的是沿海地区,距海较近,水汽充足。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较少的是背风坡,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小问4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小问5详解】
我们家乡所在地徐州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所以降水最多的季节夏季。城市
甲
乙
丙
丁
空气质量指数
98
47
69
15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读图技能训练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